女儿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原来受过了这般历练。
心疼的两人没想到这段经历会为他们带来多大的助益,只关心女儿有没有报喜不报忧。
想到小公主把这事瞒了这么久,他们就怀疑她还有别的事情瞒着。
安枝:是的,瞒的可多了。
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jpg
当下安枝没多想什么,只是沉浸在父母关切的情绪中,嘴上时不时回应他们「怕不怕」「晕不晕」的询问。
就像个再普通不过的、被娇宠的小女孩儿。
等三人都平复好心情,皇帝才又提起毛线的事情。
安朝的边境其实不怎么太平。
草原人一直虎视眈眈。
从开朝皇帝起,各任皇帝都把草原当做心腹大患,出兵过不少次,收效却甚微。
草原上人人皆兵,个个身强体壮,连小孩子都有战场杀敌的经验。
而且他们的战马比安朝好了几倍。所以草原骑兵能和人数远远超过自己的安朝大军打得不相上下。
再加上草原历任可汗仿佛都摸清了安朝的底线,从不大举进攻,总是闯入边境小城抢掠一番就跑。
因为他们对地形的熟悉,安朝军队很难揪出躲进草原的他们。
敌进我退,敌退我扰,草原人深谙其中精髓。
吃准了安朝既没丢城池,也没有大的折损,不可能和他们死磕,这群外族过得还真逍遥。
直到长公主出征草原。
这位长公主是皇帝的亲姐姐,安枝的亲姑姑,从小就对军事抱有极大的兴趣。
一开始老皇帝和老皇后是有点担心的。毕竟皇家女子,完全可以培养一些更加安全的爱好。
可是看到女儿舞刀弄枪、研读兵书时神采飞扬的样子,两人又狠不下心扼杀她为数不多的乐趣。
就这样,在家人的默许中,长公主自由自在地长到了十六岁,该说亲的年纪。
面对父母找来的一叠叠京城公子哥们的画像,长公主吐出了一个埋藏多年的秘密。
她神色淡淡地说:“我从未有过葵水。”
这么私密的事情,只有贴身伺候的宫女知道,长公主让她们闭嘴,又拿其他人的月事带糊弄过去,再加上谁也不会主动往这方面想,竟然真的瞒了不少年。
只是再也瞒不下去了。
面对父亲的震惊和母亲的眼泪,长公主说的话却越来越流利,好似已经在心中想了无数遍:“父皇,母后,儿臣想要驻守边疆。上天赐予我在兵事上的天赋,又剥夺我生育的能力,这不正是让我专注于兵之一道的意思吗?”
“儿臣早就考虑清楚了,留在京城不可能一辈子不结婚,可一旦结了婚,又如何面对天下悠悠众口?
与其让整个皇室蒙羞,不如叫儿臣放手一搏,若是成了,我安朝多了一名流芳百世的将军,若不成,也好过和驸马相看两相厌。”
老皇帝和老皇后第一反应就是反对,可是冷静下来细细一想,又觉得长公主说得实在有理。
她天生生不了孩子的事情绝不能暴露出去。不仅是为皇室的名声考虑,更是出于两人一片拳拳爱女之心,不忍她遭受他人异样的眼光,成为别人酒余饭后的谈资。
这种事要想瞒一辈子,最好是找到一个足够听话的驸马,把责任推到他头上……
阴暗的想法刚冒出来就被老皇帝打消了,他了解自己的女儿,她绝不齿于用诬陷他人的手段获取幸福。
而且谁能保证驸马永远听话呢?
或许因为爱意和他们给出的补偿,驸马能瞒一年、两年……但他能顶着全天下的误解一辈子吗?
老皇帝作为男人,将心比心,认为实在不能过于相信男人情深时的承诺。
多少人,妻贤子孝,还是干出了负心事儿,何况长公主这种情况。
但皇女既然享尽荣华富贵,自然要承担为天下女性做榜样的责任,如果长公主不结婚,或是婚后不愿意生育,就必须要有一个无法反驳的理由来堵住天下人的嘴。
最占据大义的、最不让她受委屈的……只能是为国奉献。
想通之后,老皇帝看着镇定自若的女儿,一时间又气又笑:“你啊,你啊!你是早就想要出去了,把什么都想到了!”
长公主表情柔软下来:“我知父皇和母后一向疼我,这便是孩儿最后一次任性,只求给我一个为父母分忧的机会。”
同样想明白了的老皇后泪流不止,她的女儿,怎么这般命苦!
长公主却不觉得自己苦,反而满心跃跃欲试。
作者有话要说:
长公主这个人物开头就想写了,没想到现在才写到……
第42章 互市
说开之后不久,长公主领兵出征草原的圣旨就下来了。
朝廷上沸反盈天,炸得比菜市场还吵。而向来温和怜下的老皇帝难得一见地使出了雷霆手段,为女儿扫平了一切反对意见。
他的女儿没有让他失望,应该说,给了他许多惊喜。
一张接一张打了胜仗的战报传回京中,抚平了老皇帝、老皇后和彼时还是太子的皇帝的担忧,也隔空打了那些迂腐大臣好几个嘴巴。
最后送到京中的,是用檀木盒子装着的草原可汗的头颅,和几封投降书。
由于长公主直接端了可汗的老巢,草原上原本拧成一股绳的势力分崩离析,变成好几个小型部落,再也成不了气候。
每个部落都献上了投降书,恭敬地表达了对安朝的臣服。
长公主得封号「镇国」,至此驻守边疆,鲜少回京。
她的征战之旅告一段落,但她的传奇口口相传,永不落幕。
甚至李洪记忆里第一场起义发生的时间,就在长公主身逝后不久。
她还在世,就没人敢作乱。
这样一位奇女子,安枝从皇帝嘴里听过不少次。
和民间提到长公主时的敬畏不同,皇帝眼中的她,是个性格沉稳、细心体贴的姐姐。
据皇帝说,长公主和大部分女子不一样,不温柔、不活泼、不骄蛮、不俏皮,反而像个端方的书生。
每天过得极有规律,上午看兵法,下午练武,晚上则会默默写些不给别人看的东西。
嗯……文武双全的书生。
她对上孝顺父母,对下关心弟弟,很有长姐风范。
听说百姓会用长公主吓唬不听话的小孩,皇帝嗤之以鼻。
他说:“皇姐虽然算不上有多喜欢小孩子,但绝对不会做出伤害孩子的事情。她既有保家卫国的大义,也有大爱。”
长公主把草原彻底打服之后,镇守边疆的同时也大力发展民生,争取让被外族糟蹋过的城镇早日恢复繁华。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她对草原人也不是一股脑地敌视。
“皇姐给我来信,说草原那边有许多平民,活得比我安朝百姓苦得多。那些从我国抢走的东西,全部被草原贵族霸占,底层百姓即使在战场上拼了命也拿不到什么。”
说着,皇帝叹了口气,心想连对外族百姓都怀有怜悯的长公主,怎么在自己国家内就成了个母夜叉似的形象。
长公主虽然很久没回京了,但是信件和礼物一直不断。
安枝生病的那阵子,长公主还送了几个军医回来。
即使不太对症,但这片心意确实让人感到慰贴。
皇帝也从没忘记过这位姐姐,逢年过节都有赏赐,生怕别人觉得地域隔绝了亲姐弟的感情,从而看轻了长公主。
有什么好东西都想着给长公主捎一份,不管是天薯还是新犁,都是研究明白后就第一时间往边疆送。
以边疆遥远的距离,居然能和其他地方差不多同时收到这些东西,可见皇帝特地吩咐了要快马加鞭送过去。
安枝对这位姑姑是久闻其名,从未谋面,不过看皇帝老爹的样子,想必是个值得敬佩的长辈。
皇帝看着纺车,慢慢地向安枝解释:“你姑姑得了天薯和新犁,很是有用,已经把被外族抢过的地方都重新发展了起来。”
“她上次寄来的信里提到,天薯和新犁的存在是瞒不住的,草原人又掠夺成性,就算现在暂时没有做什么,总归是个隐患。”
是该警惕……
安枝暗暗想,战争留下的伤疤还没完全愈合呢。
自家日子不进反退,而有过矛盾的邻居却眼见着越过越好,长此以往,草原人能不起点心思吗?
“皇姐就提出个办法,或许可以开放互市。让外族人用战马或者其他东西来换我们的粮食,只是管理上得严格一些。”
安枝迅速明白过来:“不过草原上最吸引我们的也就是战马。而这又是外族骑兵的立身之本,断不可能轻易拿出来交换。”
用别的来换的话,安朝人又不一定愿意。
外族在安朝眼里就是穷凶极恶的蛮夷,他们的东西确实不够精致,安朝都有点嫌弃的。
但是有了纺车和织布机,这个问题就顺理成章地解决了。
外族养羊看中的是羊皮、羊肉和羊奶,不把羊毛当回事,如果安朝说用羊毛换粮食,想必他们十分乐意。
估计私底下都会觉得自己捡了大便宜。
皇帝兴奋地点头:“安安真聪明!这下不仅是眼前的事情解决了,以后的好处还多了去了。只要外族发现养羊比养马更能把日子过好,养羊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相应的,养马的人会变少,战马的威胁就下降了不少。
而且只要和安朝开始交易,草原人就算再怎么警惕,也避免不了慢慢地被同化。
长年累月之下,外族的生活越来越依靠和安朝互通有无,他们的骑兵再厉害也不足为惧。
安朝的农业、工业、商业和文化,对上外族都是碾压级别,皇帝一点儿也不愁草原人会不被吸引。
说不定以后,外族会自愿献上战马,就为了从安朝手里换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呢。
皇帝没有把话说得很明白,既然他已经决定让女儿远离皇位,就不会在她面前说太多关于外贸的好处。
这是皇帝才需要知道、需要考虑的事情。
他为教育孩子操碎了一颗心,安枝却早就听懂了他的言外之意。
毕竟接受过高等教育,又开了记忆挂,安枝面对这些说不定比皇帝看得更深远。
五千多年的历史画卷藏在她脑中,使她想问题时颇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感觉。
安枝思索了一会儿,和爸妈说:“我想起来天上有一样东西,晶莹剔透,流光溢彩,看着十分惊艳,如果能做出来,说不定一件就能和外族换所有的羊毛。”
看着皇帝和皇后惊讶又茫然的神情,安枝老神在在:“求父皇和母后给儿臣一些好用的工匠,儿臣想把仙宝献上做礼物。”
“安安已经送了最好的礼物了。”帝后先是说了一句,才有点紧张地问:“我们这么做,会不会惹怒仙人?”
“不会,仙人既没有抹去我这段记忆,就说明他们是默许的。”
女儿轻松自在的样子感染了二人,他们顺着这个思路一想:
可不是嘛,仙人一来留下了安枝的记忆,二来把她全须全尾地送了回来,说不定是暗中鼓励她用仙界的东西造福天下呢!
于是两人定下心来,开始好奇安枝说的是什么仙宝。
其实就是玻璃。
安枝以前看穿越小说时,几乎少不了「主角靠着玻璃配方赚大钱」这个情节。
现在她真的穿越了,却是衣食无忧,拿出配方来不过是投桃报李。
从未谋面的长公主姑姑一直挂念着她,送军医这事自然贴心,每次给皇帝写信也不忘给她寄些很有边疆风情的特产。
还有两个弟弟,也得了不少玩具。
安枝觉得自己很有必要远远地帮姑姑一把,多造出一些新奇好看的商品,争取让姑姑操办的互市一鸣惊人。
也算是支持家人的事业了。
她还趁此机会和皇上要了一批工匠,以后要是想做别的东西出来,也是有了自己的班底。
不是朝堂上的班底,纯粹是好用的劳动力。
皇上的动作很快,第二天就找来了十几个人。
也不算是找,皇宫里面的东西基本都是特制的,只有技艺最好的工匠,才有资格打造宫中一应物品。
这批工匠一般不会接别的活,虽住在外面,实际上是皇室专属的匠人。
这个「御用工匠」的头衔,可以说是所有工匠的奋斗目标了,是极为荣耀的身份。
饶是如此,当皇帝根据安枝的描述,从工匠中挑了几个人召进宫里的时候,还是把他们喜得眼泪汪汪。
所谓士农工商,严苛的阶级注定了他们只能住在宫外,谁想得到还有见到皇上的一天!
光宗耀祖,真是光宗耀祖。
皇上也不废话,直接把安枝昨晚写写画画弄出来的手册给了他们。里面有清晰的图示和详尽的文字,要是还做不出来……还是那句话,就不用再当工匠了……)
皇上说这是公主殿下想出来的东西。但没有特别下旨把这些人赐给安枝。
因为在他看来,这群人身心都属于皇室,为公主干活还是为他干活,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又不是朝堂上的大臣,哪里值得专门下旨了。
再说要给公主赐人也不是送工匠啊,这多丢女儿的面子。
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皇帝陛下,今天也理所当然地想着让女儿无语的事情。
幸好安枝也没有和皇帝抢人的意思,只要东西做得出来就行。
等五颜六色的玻璃一块块摆到了面前,安枝都忍不住赞叹了一声。
不愧是这个时代水平顶尖的工匠,这速度,这质量。
是满分乙方了。
安枝写的小册子不薄,里面不仅有怎么做出彩色玻璃和透明玻璃,还有怎么制作不同形态的玻璃。
工匠们暂时只研究了各种色彩的玻璃,害怕皇帝等得不耐烦就先呈上来,听说现在还在忙活呢。
没错,玻璃真正的制作者,却没有出现在欣赏玻璃的三人面前。
作者有话要说:
问了度娘古代怎么造玻璃,但是没看懂,干脆不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