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行前宋老爹特意换了件衣服,虽说两家人只隔了一条街,平日里低头不见抬头见。但毕竟是第一次一起正式出行,得给对方留个好印象才是。
待宋老爹准备好,和宋辰一起出门与李秋娘一家汇合时,他们已经等在了门口,两方人相互打了招呼就出发向郊外走去。
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下,春日透过云层撒下阳光,阳光下,两家人一行六个人,踩在铺满青草的小路上,结伴同行,身影逐渐远去。
作者有话要说:
又完成了一章,感觉自己最近真是特别勤快……
第22章
人间四月天,正是风景宜人之时,路边不时能看到报春花开得正盛,遍地都是不知名的野花,偶有几株不知是谁栽下的蔷薇杜鹃夹杂其中。
几处稍高的树枝上已经架了秋千,每架秋千都外围了几个年轻的姑娘,轮流坐在上面摇荡,姑娘们不时看向一旁在铺满青草的空地上踢着蹴鞠那群少年,与身边的手帕交轻声谈论着自己对哪一个更为欣赏,掩着面遮住害羞的脸庞。
孩子们跑着跳着欢呼着放风筝,争相比赛谁的风筝放的更高,妇人们带着抱着年纪尚小的孩子站在不远处,含笑看着玩闹的孩子,偶尔出声叮嘱他们跑慢些注意脚下小心摔倒。
更远处,是一群年轻力壮的男子正在挖坑植树,祈求长寿安康。
老人则躺在放在树荫下的摇椅上,或是与身旁相伴一生的伴侣回忆着年轻时的故事,或是给趴在膝头的孙儿讲着传说杂谈。
整个菰城都处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身处其中,让人忘却了烦恼。
踏青归来,宋辰感觉李秋娘似乎放下了什么心事,接下来的几天能明显感觉到李秋娘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让他不禁暗暗称赞自己,踏青果然是个好主意。
清明节已经过去,生活还在继续,宋辰又开始为顺利迎娶李秋娘做进一步的准备。
从平时蒋氏给自己的印象,和李秋娘偶尔在交谈中提到的只言片语中可以看出,蒋氏爱财,是希望能把李秋娘嫁给富贵些的人家的。
自己家虽不算贫困,但也绝对称不上富贵,不过是每日卖卖包子,能赚多少钱?
这些年他平日里省吃俭用,偶尔得空也会去一些店里帮忙做些小工,也攒下了一些银子,正巧前几日街尾那家酒楼的老板因为经营不善,最近又急需用钱,便准备将店铺转让,他准备把店盘下来。
其实那家酒楼也不完全算得上是经营不善,街尾本就较为偏僻,平时那里的人就少,加上酒楼里有的不过是些平常的菜式,会去吃饭的人自然就不多。
因此也就赚不了什么钱,每月扣去采买的钱和伙计的工钱,也就是勉强保持收支平衡。
正因为这种情况的存在,此次酒楼老板转让铺子,多的是些看热闹的人,并没有多少人真正愿意出钱买的。因此老板将价格一降再降,也因此让宋辰捡了便宜。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宋辰与酒楼老板谈妥了价钱,宋辰将自己这些年来的积蓄大部分都拿了出来,还是差上一些。
若是将剩下的钱也拿出来倒是够了,可是盘下铺子后还需要装修整改,聘请伙计大厨,这些都需要钱,他必须留下一些。
对此宋辰提出了两个方案。
要么宋辰先写个欠条,待日后有了钱再还,要么,送给一成利润给酒楼老板周某,以后每个月能拿酒楼的一成利润。
在宋辰的看来,周老板选择第二种更为有利,他有信心能将酒楼经营好。
周老板本就是因为急需用钱才卖的铺子,宋辰付的那些银子已经足够他解燃眉之急了,剩下的他倒是不急。
虽然意属于第一种方案,但在宋辰的劝说下,将信将疑的选择了第二种。
两人的意见达成一致,于是当场立下字据,各自签字画押,宋辰一手交钱,周老板一手交房契,交易成立。
买下了那家店面后,宋辰回家将这件事告诉了宋老爹。因为担心宋老爹不同意,这事他是先斩后奏的。
当宋辰把酒楼的房契放到宋老爹面前时他吓了一跳,没想到等到完宋辰的解释他又得到了一个更大的惊吓,他竟然不知道宋辰偷偷做了这么大的决定,丝毫没找他商量。
那家酒楼他也是知道的,位置实在太偏,他几次路过都看到里面不过寥寥几个客人在吃饭,看着就开不长久的样子,而宋辰现在却把那家铺子给买下来了,让他怎能不受到惊吓。
如今买卖已经成交,这钱怕是收不回来了,还不如扔到护城河里,还能听个响解闷。宋老爹心疼的想。
宋辰见宋老爹听完自己的一番话就一直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不得不再三保证自己一定能将钱给赚回来,将酒楼长久的开下去。只是这话效果甚微,并没能安慰到宋老爹。
于是宋辰将还未讲完话说完,在提到这也是为了能更顺利的娶到李秋娘而做准备时,宋老爹眼里总算有了些许神采。
“阿辰啊,你真的能将那家酒楼经营好吗?要知道那酒楼的位置实在不好,打理不好这付出去的钱可就都打了水漂了。”宋老爹小心翼翼的问道。
“爹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你想想秋娘,要是我们家能把酒楼开好,那将来去提亲不就又多了一分把握吗?”
“那你一定要好好经营,可不能亏了啊。”宋老爹拍着宋辰的手,还是有些不放心,想了想叹气道,“哎,年纪大了,不懂你们年轻人的想法了,这钱也是你自己辛苦攒下来的,怎么用你自己说了算吧。”
“爹,你可不老,你还年轻着呢。”宋辰劝慰道。
“年轻什么呀,你都快要娶妻生子了,我可不都老了。时间过得真快啊,还记得你刚出生那会儿,就那么一点点,转眼都这么大了。能看到你娶妻生子,我也就瞑目了。”说着说着,宋老爹感慨起来。
“你说什么呢爹,到时候可还要你来带孙子呢。”
“孙子,哈哈哈,好,到时候爹一定帮你们带。你这小子,就知道哄你爹开心。”宋老爹一扫先前的伤感,哈哈一笑,然后笑骂道。
“怎么能说是哄你开心呢,难道爹你不想带孙子?”见宋老爹心情转好,宋辰连忙岔开话题。
“想,怎么不想。”
“那爹可不要再说刚才那种话了。”
“好好好,不说了不说了。阿辰啊,那酒楼你真有把握能开下去?”
又想到酒楼的事,宋老爹不放心的再次问了一遍。不过这次的语气与前面那次明显不同。
“爹,你也不要太担心了,总要试一试的不是吗?”世上没有十成十能成功的事,因此宋辰没有把话说得太满。
“那你就好好干吧,有用得到爹的地方,尽管说。”
“那是当然,我可还有很多东西要爹你来教我呢。”
“你放心,爹一定会把会的东西都教给你的,你会的东西有哪样不是我教的?”看到儿子长大了却依然依赖自己的样子,宋老爹心情大好。
“是是是,我能有今天可都全靠爹。”
虽然现在的宋辰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了,这话说的却也不错。
当初宋辰突然来到这个陌生的时代。虽说感谢上天又给了自己一次生命,但毕竟是亲身遇到了这种玄之又玄的事,脑中自身体中继承的记忆又总是侵扰着他。
而他不过是个还没走出校园,没经受过社会洗礼的学生,一时之间也不能坦然接受。
加之初到之时语言不通,甚至只能装哑巴,要不是宋老爹一直没有放弃,一遍遍的耐心教他这里的语言,他如今还不知会怎样呢。
虽说他只靠自己也一定能慢慢调整好,不见得会活不下去。但一定不会这么快就适应了这个陌生时代的生活。
他在现代从小就是个留守儿童,父母为了赚钱常年不在家,由乡下的奶奶抚养自己长大,后来父母在城里买了房,奶奶不愿意离开家乡,就只把自己接了过去。
到了新家他发现父母给自己生了个弟弟,已经三岁了,相比从小不在身边长大的自己,父母显然更喜爱自出生起就一切事务亲力亲为照料的弟弟。
对此他也不甚在意,正如父母对他感情不深一样,他对那对一年才能见到一次每次不过一天的父母也没什么感情。
因此他什么都不争,只是每当看着父母与弟弟其乐融融时就分外想念还在乡下的奶奶。
只可惜奶奶福薄,自己还没来得及孝敬她就因病过世了。而自己也在一年后不慎遭遇车祸,那一瞬间他想的是,幸好奶奶不在了,不会因为白发人送黑发人而难过。
而父母他并不担心,关系冷淡的大儿子不在了,还有个放在心尖上的小儿子呢。
谁知一睁眼就到了这里,遇到了宋老爹,宋老爹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重新感受到了父爱,他早已把宋老爹当做自己真正的父亲。
所以说,宋辰能有今日,确实如他所说,全靠宋老爹。
与宋老爹的交谈结束后,宋辰就开始投入了酒楼重新开业的工作中,先是处理了原来酒楼中的伙计,愿意留下的就继续留下,等酒楼整顿好再次开业了就会继续雇佣他们,不愿意留下的也不强留,多给了半个月工钱就让人走了。最后大多数人表示留下来,只有几个领了钱另谋生计。
而对于原本的厨师,宋辰也是这样处理的。只不过明确表明,留下来也只能当帮厨,主厨他会另外聘请。
这话大多数厨师没有意见,他们本也只是在厨房里帮帮忙打打下手的。
原本的主厨张大厨倒是对此很不满,大吵大闹了一通,最后宋辰见丝毫没有改变主意,钱都没拿就气哄哄的走了,临走之前更是扬言这酒楼没了他一定会开不下去,宋辰对此不置可否。
然后是账房先生,原本的账房就很不错,为人正派,账面做得很清楚,宋辰在问过对方的意思后就留了下来。
解决了酒楼里原本人员的去留,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酒楼的内部风格了。
第23章
酒楼的楼下是开放的大堂,适合爱结交朋友的人,而楼上是独立的雅间,适合有事要谈论或是喜欢清净不喜被人打扰的人。
宋辰并不准备在格局上做过多的改变,他只打算在装修风格上做些变化。
酒楼地处街尾,再往外去就是大片的空地,平日里走的人少,已经长了不少杂草。
如今酒楼歇业重整,伙计们都空闲了下来,宋辰就让他们把酒楼四周的空地都收拾干净。然后分别在对着酒楼窗口的几片地上种上梅兰竹菊四君子。
酒楼内重新装修了一番。
既然酒楼地处偏僻,这是无法改变的,那宋辰决定把这变成一个优势。
酒楼改名归林居,归林居内的装修以素净雅致的风格为主,栏杆柱子上绘了四君子的图案。
墙壁没有任何修饰全部留白,墙边还挂了不少空白的画卷,只要是对自己有信心的人,就可在此留下笔墨供人观赏交流。归林居的一角辟出一个平台摆上一张古琴,供人交流音律。
菜单上也添了不少新菜式与酒水点心,口味以清淡为主。
菰城有座安定书院颇为有名,乃百年前的菰城知府为纪念其老师而建,发展至今已经教学质量名列前茅,深受诸多学子追捧,前来求学的人络绎不绝。
而宋辰此番的目标就是他们,酒楼多处喧闹之处。如今他反其道而行,一切以文人的喜好来装饰,相信归林居会受到那些附庸风雅或是当真风雅的人的喜欢。
待归林居内一切按照宋辰的想法全部重修装修完毕,已经过了近一个月,期间不时有人因酒楼外的变化而好奇的打探过消息,只是酒楼一直关着门,也瞧不见里面的模样,只能听见传出的声音,反倒是更引人好奇了。
也正因为如此,到了归林居正式重新开业那天,意外的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观望。
开业这天恰逢四月初八,宋辰让伙计们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乌米饭,分给前来观看的人。
虽说四月初八菰城的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乌米饭,但有免费的谁会拒绝?
何况归林居的乌米饭上撒了研碎的芝麻与白糖,香甜软糯。
而恰好在菰城因此来凑个热闹的外来客,更是对此表示新奇,由此对归林居存了一丝好感。
只是虽然开业当天在门口围观的人不少,实际进去吃饭的人却是不多,接下来的几天也是颇为冷清,营业状况不容乐观。
宋老爹对此很是担心,又不敢说出来让宋辰担上更大的压力,只得在心里着急,嘴角都急得起了两个水泡。
而宋辰倒是一副老神在在,面上敲不出半点担忧,让李秋娘都忍不住多次过问与安慰他。
她还记得宋辰可是身患家传的痴病,怕他是受到的打击太大而失了常。
宋辰却反过来安慰李秋娘,让她不要担心,而这却让李秋娘更是怀疑。因此总是用一种怜悯的目光看着宋辰,让他心中疑惑不已。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半个月后,归林居的客人突然多了起来,而菰城也再次热闹了起来,原来是安定书院一年一度的招生开始了。
安定书院一向在秋季招生,此次因故提早了数月,这是宋辰在桃花节上,无意间在几个安定书院的学生的讨论中听来的。不然他也不会如此草率的就将那家酒楼买下。
因着安定书院的招生,大量前来书院求学的学子涌入菰城,一时间菰城的各个酒楼客栈人满为患,供不应求,即便归林居地处偏僻,仍是来了不少文人学子。
本是无奈之下不得已来到这偏僻的酒楼吃饭,谁知这酒楼无论是风格还是菜式,或是窗外的景致,竟都意外的和人心意,博得了前来吃饭的学子的不少好评,就此在文人间流传开来。
在那些文人口中,归林居成了交流各自学识的好去处。
酒楼有了名气,客流量自然不用再发愁。虽说没有络绎不绝,却也不复当初的门可罗雀。
每日里总会有些文人前来,对着窗外的四君子吟诗作对,在墙上留下墨宝,或是兴致一起弹奏一曲,期间自然少不了吃食与酒水。
不过短短两个月,归林居的收益便把宋辰先前买铺子的钱给赚回来了。
当宋辰将那两个月的一成收益,交到处理完了事务回到菰城的周老板手上时,周老板很是惊讶。
他没想到那家酒楼竟然真能起死回生,又不由有些庆幸自己当初听了宋辰的话选了第二个方案,如此酒楼的生意越好,自己每月能到手的银子越多,如此算来可比第一个方案合算多了。
酒楼开始盈利,包子铺自然也不开了,宋老爹本不愿,只是听到宋辰让他酒楼帮忙,也就不再坚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