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女首富发家记——孟冬十五
时间:2022-05-07 11:21:38

  她不敢再继续纠缠下去,骂骂咧咧地离开了。

  这事远没有结束。

  孙家那边一直施压,赵氏和林二娘被指指点点,甚至林大郎学中的同窗都写信问起,胡氏终于耐不住了。

  她请了豆腐坊的近邻、柳福娘的母亲刘娘子从中说和,打算稍微给点蝇头小利,把林悠然忽悠过去。

  刘娘子却是个通透人,表面应下她,实际满心偏向林悠然,还暗搓搓帮林悠然出主意。

  林悠然放出话去:“祖母若不想让我们一家三口搬回大宅,便让我把那三组新屋拆了。”

  总之一句话:“我阿爹用命换来的一砖一瓦,就算拆了也得是阿娘和我们姐妹的!”

  拆自然是不能拆的,一旦这样做了,拆的就不是屋子,而是林家的脸面,这件事会成为十里八村的笑料,祖祖辈辈流传下去!

  最终,胡氏实在没办法,只得变卖家当,东拼西凑,才勉强凑出足量的银钱,折合给林悠然。

  这也正是林悠然真实的目的。

  她才不会搬回林家大宅,更不会真的去扒砖头,说到底就是为了要钱。

  姓林的一家老老实实待着,别打扰她们母女的生活还好,但凡他们主动招惹,她定然叫他们脱一层皮!

  经此一事,不知道是林家大宅那边见识到了林悠然的厉害,还是那些心里有鬼的人害怕林老大跳出坟头报复,总之安生了一阵。

  这是后话。

  眼下,林悠然一手拿钱,一手把澄清流言的证据拿了出来。

  是一份雄州官府出具的放归良籍的文书。上面一五一十地写明了当初林悠然被卖为奴的契约、这些年在李家的行事作风,还有她被放归良籍的原因,特别注明“舍身救主、巾帼英豪”。

  林三娘的及笄礼上,村民们争相传阅,连连惊叹。

  “原来是救主有功!”

  “这还盖着官府大印呢,假不了!”

  “看吧,林家大娘是正正经经放归良籍,那些乱传流言毁人名声的,真是丧了良心!”

  这话一出,热闹的堂屋陡然一静。所有人不约而同地想到,流言最初是从林家自己人口中传出来的。

  村民们早就注意到了,赵氏和林二娘一直没露脸,听说是被关进了林家宗祠,三天三夜不能吃饭,还要为族中打扫半年猪圈!

  为了缓解尴尬,有人问起:“吖吖当初是因何事救了主家?”

  “出门上香,天黑路滑,不慎惊了马。”

  林悠然故意没提辽国细作和坠入冰河的事,一来是顾及李娘子的名声,二来涉及到宋辽盟约,不能乱传。

  好在,也没人追究,大伙很快又吃吃喝喝热闹起来。

  这场及笄礼是胡氏特意为了澄清流言办的。

  林三娘是四房孙氏的大女儿,原本还有半年才满十五岁,孙氏硬生生趁此机会办了,说白了是为了讨好孙氏。

  今日,孙氏带着两个女儿从娘家回来了,孙婆子和六个儿媳妇也来了。胡氏放下身段百般讨好,都没让孙婆子露出个笑模样。

  直到林悠然的出现。

  林悠然给林三娘准备了一份及笄礼,一件从雄州带回来的绸缎衣裳,一碟软糯香甜的“女儿糕”。

  女儿糕做起来费时费力还费钱。

  林悠然特意托人去县里买了糯米粉、白糖并桂花干、蜂蜜等物,紫薯、南瓜这个时代没有,她便用北瓜、山药代替,再加上她自己试验出来的藕粉和茯苓霜,才做出这份改良版的“女儿糕”。

  成品如同千层糕一般,一层叠一层,每层用的是不同的材料,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吃起来也是不同的口感。

  北瓜香甜软糯,山药绵软清淡,糯米粉和藕粉则带来弹滑奇妙的体验,再夹上一层珍贵的茯苓霜,说是“贵族糕点”都不为过。

  林悠然缓缓讲述——

  “李娘子的生母是南边来的,在她家乡女儿中秋回门时家里就会做这种糕点,彰显娘家人对女儿的重视。”

  “后来李娘子把这方子带去雄州,官家娘子们瞧着颜色鲜亮,口感又好,便常常用在及笄礼上,盼着小娘子们平安顺遂,一世无忧。”

  实际上,原话是“觅得佳婿,子嗣绵延”,但林悠然觉得这并不是对女孩们最友好的祝福,所以暗搓搓改了。

  林三娘被孙氏教养得极好,知书达理,文文静静,此时捧着这一碟粉嫩软糯的女儿糕,难得露出几分活泼。

  “这是阿姐自己做的吗?这等精致模样,叫人怎么忍心吃!”她叫的是“阿姐”,而不是稍显生疏的“大姐姐”。

  林悠然笑笑,做这份糕付出的心力都觉得值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