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女首富发家记——孟冬十五
时间:2022-05-07 11:21:38

  赵惟谨用木勺舀着,缓缓地喝下一口,明明鲜美可口,却说:“味道一般。”

  林悠然也尝了一口,点头附和:“确实差点意思。”

  当年在开封喝下人生第一碗胡辣汤时,林悠然怎么都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穿越。这时候的开封叫东京,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没有之一。

  “听说东京的胡辣汤更正宗。”林悠然说。

  赵惟谨看着她,眼中意味不明:“你想去东京?”

  林悠然微笑点头:“有机会的话。”

  倘若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找一间街角小店,再喝一碗胡辣汤。

  赵惟谨没再开口,而是一口一口将胡辣汤喝光,神情姿态无比认真。

  苍茫的雾色中,两个人隔着一个小小的原木桌子,一个着绯色官服,一个穿素色布裙,不同的颜色,同样的风姿,和谐又引人注目。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着。

  看似日复一日,平淡无奇,实际一个个变重的存钱罐,一天天增高的木桥,一日日显出模样的三河码头都无形中记录着人们为生活做出的努力。

  林二丫的情况也越来越好。

  早在两个月前她还是被村中孩童孤立、只敢躲在母亲身后的“小社恐”,如今几乎成了食肆“幼儿园”的孩子王。

  所谓“幼儿园”,就是林悠然在树下铺上草席供孩子们玩耍的那一小片地方。

  原本只有十来个帮工家的孩子,林悠然时不时炒些香豆子、蘸几支糖葫芦给他们吃。

  渐渐的过来玩的孩童变多了,一张草席变成两张,两张又变成了四张,俨然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幼儿园”。

  林二丫和另一个叫“小花”的小丫头自发地成了幼儿园的小先生。

  小花性格柔和,做事细致,总能把弟弟妹妹们照顾得妥妥帖帖。

  二丫话不多,也不大会照顾人,却是个“手工达人”。这丫头不知从哪里学了一套做木工的手艺,做出来的小车、小马、小鸭子被幼儿园的小家伙们奉为神物,就连林悠然都觉得有几分模样。

  就这样,许氏在家里熬糖稀、磨豆腐,林悠然经营着河沿儿食肆,林二丫也有了自己的小天地,一切都步入了正轨。

  就在这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欣欣向荣的生活。

  作者有话说:

  这个故事越写越喜欢了~

 

 

22章 回馈

  清水桥修好了!

  榫卯结构的木拱桥,瞧着十分结实,木头上涂着防水的油漆,红白相间的颜色,如同一道彩虹跨过清水溪。

  军马拉着车在桥上来回跑了两圈,结实的桥身晃都没晃一下。赢得乡民们阵阵欢呼。

  接下来就要过人了。

  孙保正请赵惟谨第一个走,赵惟谨婉拒了,最终踏出第一脚的是村里年纪最大的一位老婆婆。

  孙婆子扶着老人家一步步走过清水桥,笑得脸上开出一朵花,扬声道:“我也跟着沾了一回光!”

  大伙跟着一通笑。

  鞭炮声再次响起来,赵惟谨扬手揭下石碑上的绸布,遒劲的碑文映入眼帘。

  大致写着何年何月何人,因何事建了这座桥,后面缀着几句祈愿家乡富足、国泰民安之类的话。背面刻着每一个参与建桥的兵士和百姓的名字。

  赵惟谨弱化了自己的功劳,突出了兵士和村民们的努力。

  听到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刚刚还热闹非凡的人群不由安静下来。

  一张张黑瘦的脸上或兴奋,或羞涩,或感慨,总觉得生活多了不同的意味,不能再像从前那般得过且过地混日子了。

  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读书人,林大郎长了脸,念碑文的正是他。

  二房赵氏又要拿下巴看人了。

  此刻,她正站在林悠然母女旁边,瞧了眼许氏,冷嘲热讽道:“这桥修好了,大嫂的清闲日子怕是也要到头了。”

  许氏向来脾气软,若是以往被赵氏讽刺两句也就忍了。只是,如今有了女儿做后盾,她不再像从前那般忍气吞声。

  许氏笑笑,不软不硬地回道:“说清闲也不清闲,吖吖整日在食肆忙碌,我帮不上手,只能在家做做豆腐,好歹能供上。”

  赵氏嗤笑一声:“大嫂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眼瞅着桥架起来了,军爷们还用得着去食肆吃饭?”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