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给我们来两份。”
“好嘞,二位稍等。”
所谓槐叶冷淘,实源自唐时宫廷的一种冷食。
是取青槐嫩叶洗净捣烂,挤出汁水用以和面。抻好的面条在寒食节前一日煮熟,汀过凉水,再用熟油搅拌,冰镇在凉沁的井水中。鲜碧面条,裹层亮晶晶熟油,宛若一碗翡翠,故而还被称作过“翡翠面”。
食用时,只需拌上自制的杂酱即可。
不过到底不是夏日,单单一碗冷淘吃着还是不贴胃,也不过瘾,故而昨日她特地还备了好大一锅卤食。
卤蛋豆干、猪耳鸭胗、鸭掌翅尖等数不清的卤味,混在一锅,焖卤整夜,不仅入味,从卤汁中捞起时,尚还存着淡淡温意。绕大圆食盘像花瓣般依次摆开,花芯再摆上一碟自制酱汁,搭配爽口的槐叶冷淘,也能吃得格外畅快。
边听那头食客不绝口的称赞,莫轻轻边飞速打着算盘,时不时吹进一阵暖风,打在她脖颈间,还痒痒的。
抬眸去看,柳条飘荡,窗外的三只飞燕像是活了般,正扎成堆,呢喃飞舞,好不热闹。
第73章
寒食三日刚过, 跟着就是清明,天气回暖,本也该是个郊游踏青的好日子。可奈天公不作美, 赏了一场霏微细雨,扰乱不少人的盘算。
座无虚席的食肆外堂, 亦是抱怨四起,众人纷纷感叹大好计划泡在了这场春雨里。莫轻轻含笑不作语, 端着一盘刚出锅的田螺塞肉小心穿行,直至送到食客跟前。
“真香啊。”
盘子刚搁下, 就收到一声称赞。
她嫣然一笑,道声“慢用”,便转身回厨房继续忙活。
连着吃几日的冷食,好不容易能重起灶火, 厨房外堂今日都溢满了热乎乎的香气, 生意也是预料外的红火。刘老五虽不在,但幸亏关阳阳及时回食肆,有人照顾好外堂, 她倒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待到所有吃食都配齐全, 莫轻轻才抽得空, 回到外堂近门口的食案前。
在门口另摆张食案,属实拥挤,但眼下外面飘着细雨, 不见要停的架势, 也不好出门支摊,于是只能先这么将就着了。
今日清明, 食肆里总要售些应景吃食的, 譬如这吃着满口软糯清爽、肥而不腴的青团。
前两日过得悠闲, 她无事便想了许多种青团馅料,有芝麻、豆沙、肉松蛋黄,还有抹茶、荠菜肉馅等等,誊写下来,竟足足九种。这么些若都裹在面皮里,捏成半个拳头大小的团子,模样也几乎无二致,岂不少了太多乐趣?
便忆起前世最后待的那段日子里,盲盒热潮四起。那会儿她不愿跟风,可眼下并无这股风潮,尝试一下,也没什么不可。
油绿媲玉的青团,洁白胜雪的白团,毫无章法混在一起,底下再各垫一片脆嫩竹叶,萝卜入坑似的放进事先叠好的纸窝窝里。横三竖三,九只团子整齐摆好,便成了一份盲盒。
只是应她的盘算,单个售卖却是次选,更推荐的是整份一起售出。这般带回去,家里老老少少围坐一起,拿来闲中作乐,更为绝妙。故而,在打包的封口处,她还会附赠一张红纸,细写明所有的馅料,以供食客参考。周全到各人的忌讳和喜好,每个纸窝窝底部,更是会特意写清该团子从皮到馅所用到的食料,只需翻转过来便能查阅。
当然,定也有不屑这些拐弯抹角作乐的,如此她就会依食客喜好,另打包成其想要的,也不费工夫。
用完饭的食客被这架势和淡淡的艾草香吸引,纷纷上前细问。待莫轻轻讲清细则,更是无不点头称妙,各自拎了一份才心满意足离去。
不消半日,青团便所剩无几,她正思量着明日要不要多做些时,一道温柔和善的嗓音,似水般轻轻泻下。
“莫姑娘,也给我拿一份吧。”
“好嘞,您稍……”恍惚觉得这声音有些耳熟,莫轻轻一抬头,满眼惊讶,“萧夫人?”
这可不熟悉?萧夫人既是萧慕云的娘亲,又是她的房东,每月交赁金时,总得见上一面的。
萧夫人笑吟吟道:“以往总只听慕云说你这食肆生意是如何好,今日亲眼一看,果真不假。”
“原来他还会夸我呢?”莫轻轻一脸不敢置信。
“可不止,我这儿子呀,也就嘴上不饶人,其实不知有多喜欢你做的吃食。要不然,哪会时不时给我稍些回去。”
萧慕云是个孝顺的,这她知道。这么说来,好像确实是这个理。
登时,莫轻轻又高兴两分,忙将包好的点心递去。
婢子接过点心,萧夫人瞧了眼,顿上片刻。
“莫姑娘,我能单独同你说两句吗?”
纵使挂着笑,但浮在妇人眸中的那缕忧思,依旧清晰可见。
莫轻轻看得仔细,斟酌须臾,仍是不好回绝,便浅笑颔首:“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