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凤宽慰姜三,说明年一家子就能在一块儿热热闹闹过年了,姜三揽着媳妇儿就笑了,也是啊,他可不知道老太太如今在家里正忙着哩。
这不是明个儿就是大年三十了,老太太烧了好几锅热水,喊上两个儿媳妇儿,把家里的崽子们拎过来,一个个扒光了衣裳,用肥皂毛巾把崽子们里里外外,洗洗刷刷洗了个干干净净。
这大冬天的,乡下洗澡不比城里洗澡方便,老太太隔三差五就张罗着让儿媳妇们给孩子们洗一次澡,要是天实在太冷了,就在屋子里擦洗一下,那也比不洗澡强。
刚开始那段时间,崽子们真是不习惯啊,早晨起来洗手洗脸还要刷牙,这在乡下可一算上顶顶讲卫生的了。
别说是村里整天干活的男爷们儿了,就是家里爱干净的媳妇们也就两三日擦洗一回身上,哪用整天洗手洗脚啊,这又不是在城里,这么讲究干啥?
可老母亲发话了,家里的好大儿可不就得得得执行啊。
慢慢的,黑娃儿几个就习惯了,早上洗脸刷牙,晚上洗脚擦身的,奶说的对啊,咱虽然是黑小子,可也是爱干净的小黑娃啊。
大丫小姐几个更是不用说了,整天穿的干净好看,小脸白嫩红润,在村里走走转转的,总能引来村里的老头老太太的跟着夸。
“看看人家老姜家的小女娃儿咋长的这么白净?”
“就是,一个个跟嫩豆腐一样。”
“这是家里养的好。”
“老姜家走运了,娶了三个好媳妇呢。”
于是陈秀英妯娌仨就成了邻里夸赞的好媳妇,连带着娘家未嫁的妹妹们都有了好名声,在婚嫁上提高了好几个规格,这可把娘家人乐得啊,对老姜家也是充满了感激,几家子的感情更好了。
外人不晓得,妯娌仨的娘家人可是知道的,这都是自家闺女找了个好婆家,遇上了个好婆婆呢,要是嫁到懒馋又邋里邋遢的婆家去,光听外人嚼舌根子就够够的了,哪里还有如今的好名声呢?
腊月三十这天,在外头跑运输的姜四放了年假,骑着新买的自行车,载着半扇猪,车把上挂着三条冻的梆硬的大鲢鱼,还有一箱子冻虾,两斤羊肉回了家。
这一回家,老姜家都给惊着了。
“小四,这么些好东西,都是给咱家过年的?”
姜二看着一堆的肉啊鱼啊虾的,觉得自个儿都不会走路了。
姜四喝了口热水,笑出一口大白牙,“不给咱家过年给谁家过年,二哥,大哥呢?咱们一块儿把东西搬家去吧?”
姜二摇了摇脑袋瓜,对着在院子里贴窗花的姜大吼了一嗓子,“大哥快出来,小四家来了。”
姜大应了一声,用面糊把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的窗花贴好,慢悠悠走出去门一看,也在门口愣住了,问了跟姜二一样的灵魂问题。
“这都是给咱家过年吃的?”
姜二在边上憋着坏笑,抱着肚子转头看姜四,“小四,大哥问你呢。”
咋又问啊,姜四只得又点点头,“是给娘吃的,也是给咱一家子吃的。”
废话,给咱一家子的当然是给娘的。
可是这么多肉啊鱼的,这都是好东西啊,大过年的物资紧缺,就是有钱有票也不定能抢到,小四是咋弄到这么多稀罕物的?
姜大忽然一脸严肃,拿出冷峻老大哥的样子来问姜四,“小四,你跟哥说实话,这都是你自个儿赚钱买的?”
姜四哭笑不得,两手一摊,“当然是我自己赚钱买的了,大哥我要是没钱上哪儿弄这些好东西啊,就是抢也没地方抢啊,二哥你说是不是?”
姜二立马点头,“可不,大哥也就小四这么能耐了,要是换成咱们兄弟俩想抢还抢不着呢。”
姜大:“.........”
老二咱不会说话就别开口!
姜四:“........是他的错。”
*******
反正最后姜四总算是自证清白,让关心则乱的老哥明白了,他赚的钱都是清清白白赚来的,家里尽管吃的放心开心就成。
姜大松了口气,然后一颗老哥心就激动了,欣慰了,恨不能老泪纵横,“四啊,真是长大了。”
姜二在边上嚎成了二哈,“哥,长江后浪拍前浪,咱们让小四给拍在沙滩上起不来了。”
姜大:“........”
等到沈荷婆媳几个看到这大鲢鱼、半扇猪肉冻虾的,陈秀英跟许春秀愣愣的光知道眨巴眼了。
还是老太太见多了世面,笑着摆摆手让好大儿们把年货搬回家去。
崽子们看到这么多大肉大虾的,哇哇叫着,蹲在边上对着流了会哈喇子。
姜四当啷当啷骑着新买的二八凤凰牌自行车进了院子,立刻就闪瞎了崽子们的眼睛。
这可是大溪山第一辆全新的自行车啊,上海凤凰牌的,大队里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还是解放前从公社淘汰下来的,老支书当宝贝一样看,就是自家亲儿子不小心磕了碰了的,都要挨亲爹一顿揍,外人更不用说了。
而且买自行车光有钱是没用的,要自行车票才行的,别说是乡下了,就是县城一个月赚二三十块工资,月月拿工业票的工人,也要攒上好久的票才能买上一辆自行车。
这年头要是能推着自行车在村子里转上一圈儿,那绝对是村子里最闪亮的崽啊。
前头村子里大胖骑着城里姑父的小破自行车就显摆的不行,现在自家有了新自行车,崽子们不兴奋才怪。
“四、四叔,这是咱家的自行车嘛?”
“我能骑骑不?”
“四叔我想学骑车。”
黑娃儿和蛋娃儿七嘴八舌,围着姜四嗷嗷叫。
大丫牵着四丫往外瞅了一眼,小姐俩对自行车没啥兴趣,低头继续捏着蜡笔画小人儿。
“奶奶,漂漂。”
四丫花了个满头是花的老太太,哒哒哒迈着小短腿儿给老太太献宝。
沈荷低头瞅了瞅,笑眯眯夸,“四丫画的真好看。”
“嘻嘻。”
腊月三十,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和面剁肉,包饺子,今年家里光是猪肉,大队里分了七八斤,加上姜四带回家的那半扇猪肉,两斤羊肉,家里的肉可太富裕了。
前头家里蒸好了过年吃的喜馍馍,下午还要蒸上几笼,这是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这半个月吃的。
就是过年也不能光吃白面大馒头,过年吃饺子是白面的,蒸的馍馍是玉米面加了白面的,那也是顶顶好的了。
家里的蒸笼上了锅,风箱呼啦啦拉,灶房里全都是麦子的清香。
崽子们洗了手过来在边上巴巴看着,沈荷花给崽子们捏了几个小馒头兔子,红豆当眼睛,胡萝卜当尾巴的,还有黑娃儿和蛋娃儿想要小老虎馒头,惟妙惟肖的,崽子们都舍不得吃了。
老姜家整治了一桌子带油水的饭,一盆蘑菇炖肉,一盘糖醋鱼,一海碗顿虾,大盆的猪肉冻儿,冒热气的羊肉饺子,姜四临过年前去了一趟海市,给老母亲带回了一斤年糕过来尝鲜。
海市过年吃豆芽炒年糕,老姜家一家子吃不惯这个,老太太做了锅青菜年糕汤,加一勺猪油,再淋上几滴香油,喝起来又香又鲜,一家人吃的满嘴留香,心满意足。
今年过年可是过瘾了。
吃的羊肉馅儿饺子,大盆的猪肉,大碗的虾,还吃上了大城市人才能吃上的年糕汤,知足了,真是知足了。
大年初一,大溪村社员们都热热闹闹出门互相拜年。
老姜家的娃儿都年长了一岁,老太太给依然包了个两毛的大红包,当爹妈的给的红包也不小,一拆开就是一毛钱呢。
在乡下一个小娃手里有一毛钱,那就是首富啦。
二丫娘家的大闺女牡丹也挺着大肚子回娘家过年,一家子来老姜家拜年。
沈荷牵着小四丫出来,四丫穿的跟个福团子一样,一身红通通的小衣裳,就连头上带的帽子都是喜庆的大红,牡丹如今正怀着娃呢,就喜欢这么白胖福庆的糯米团子。
老太太笑着让小孙女打招呼,小四丫麻溜抬起小肥脸儿,一溜烟喊了“爷爷好,奶奶好,姑姑姑父好,”说完了,还特意迈着小短腿儿跟牡丹肚子里的小娃儿打招呼,“弟弟好。”
哎吆,这小丫头最甜的啊,哄的二大娘和牡丹娘俩眉开眼笑的,牡丹丈夫在县上文化馆当干事,家里条件挺好,温润如玉的男人,高兴起来出手也是很大方的,一下子往四丫的小兜兜里塞了好几个红包。
“哇,好多钱钱!”
小丫头扯着口袋兜兜看了看,忙不迭跐溜着从姜二怀里跐溜下来,迈着小短腿儿往老太太身边扑。
“奶,藏。”
这小丫头跟她哥一样都是小财迷呢,大家伙儿让小丫头逗的哄堂大笑。
大年初二,是村里媳妇拖家带娃回娘家的日子,姜大和姜二两个当女婿的也得上老丈人家去。
老姜家就剩下老太太和姜四娘俩了,家里难得这么清闲,晌午姜四下了饺子,娘俩吃了顿热饺子,听着村里小娃们摔鞭炮的声音中,舒舒坦坦过了一天儿。
1975年的春节,就这么欢欢乐乐过去了。
今年刚开头,公社就大会小会的开了没完,姜大见天骑着大队里老掉牙的自行车,公社大队的两头跑。
回来了就是开会再开会,开会干啥啊,学习农业学大寨啊。
村里的小年轻还真有不知道啥是农业学大寨的,农业学大寨是太行山大寨村搞出来的,那还是五几年那会儿,太行山比大溪村还山沟沟呢,不光老百姓穷,山上的地还大都是沙地,留不住水也贫瘠,种下去粮食收上来就那么一点点,粮食上不去,老百姓咋吃饱啊。
天不救人,人自救,1953年开始,大寨人战天斗地,治山治水,在荒山野岭上开山凿坡,修造梯田,当年粮食那是大丰收啊。
这不从64年开始,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就在全国展开了,前几年,大溪山生产队也是如火如荼搞农业学大寨,又是开会又是全体修梯田的,现在大溪村外头的庄稼田就是梯田的样子,那几年粮食也是一年比一年收的好。
大家伙儿高兴了没多久,十年浩劫开始了,一切都乱套了,农业学大寨也进行不下去了,现在上头又开了会,公社里要重新学习农业学大寨。
大溪粗的社员也觉得挺好。
大溪村后头是山沟沟,庄稼田都在山上,现在后山还有一大片荒地没开垦出来呢,现在村里农闲,除了干庄稼田里的活儿,顺道把那片大荒地都给开垦出来,那不是好事儿?
二月里,外头的天儿还是倒春寒。
后山上的野菜还没冒头呢,老姜家平日里吃的还是去年冬天存下来的白菜萝卜,过了个年,家里崽子们都滚圆了一圈儿。
黑娃儿哥俩成了黑胖小了,姜大回来一瞅,干脆直接拉着小哥俩每天早上去外头跑圈儿。
老太太最近喜欢上了自家炸出来的炸鱼,就是那种卖不出去的小鱼,过上面粉,在锅里下油炸的金黄酥脆,外脆里嫩,肉香骨头也香。
姜大哥俩就专门跑到县上去给老母亲换小毛鱼回来炸着吃。
不光老太太喜欢吃,就是崽子们也馋啊,这不今个儿姜四从县里回来,也沾了老母亲的光,吃了一大碗高粱饭,嗦嗦了两条酥脆的小毛鱼,二驴子从外头蹿回来,嘴里叼着只灰色的肥兔子。
这阵子二驴子没少往后山跑,吃的皮毛油光水亮的,一看就是吃的极好。
第65章
阳春三月,柳树新绿,溪水萦绕燕雀归来。
大溪村后山的一下子冒出了大片的嫩绿,山外头的野果树一树的粉白,这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清和湿润的晨风从窗缝中透进,轻盈盈的带着春日的香气。
大溪村的已经升起了袅袅炊烟,现在是春耕时节,大家伙儿都忙着耕种田地,还要响应公社的号召,开展农业学大寨,一天天忙得啊,吃了早饭就赶紧下地,到了天黑不见五指才能归家。
家里的男爷们儿忙,老姜家的其他人也闲不住,眼瞅着开春了,家里的牲口棚啊,鸡窝呀鸭窝啊都该清理了,清理出来的鸡鸭粪就是庄稼地里的好肥料,庄户人家一年年的就指着开春的好肥收粮食呢。
还有家里的荒芜了一个冬天的小菜园,春回大地,正是好时候,也得赶紧整整,施施肥,撒上些菜种子,到了夏天就有一菜院子的新鲜瓜果了。
今年开春势头不错,地里的庄稼捣鼓的好,春雨也赶趟儿,往年春雨贵如油,一个春天也下不上两场雨,地里的麦苗还得全靠地里村里人放水浇灌,今年一下子就下了三场春雨,俗话说,“春雨来粮丰收”。
虽然没啥科学根据,但是大溪村的村民们依然乐得不行。
谁不喜欢天降的好预兆呢,再说了这也免了大家伙儿给地里浇水不是?
就是这样啊,大家也忙得很哩,别的不说,大溪村村前村后两百来亩地,全靠大家伙儿用锄头一点一点的锄草,施肥也是担着扁担一勺子一勺子的浇下去,村里的拖拉机也不能施肥除草啊,打农药也不管事,大溪村庄稼田靠着大山,长出来的野草旺着呢,打了药蔫巴两天,等着再去田里一瞧,嘿,这咋又冒出来这么多杂草?
生气也没用,你就是把自个儿气上了天,地里还是杂草丛生。
这不,前头姜大已经喊着村里的壮劳力把草给锄了一遍儿,今个儿还得继续,要想有个夏收有个好收成,就得下大力气。
不勤劳不努力就没有饭吃,这就是乡下庄户人家的生活。
春日里了,大家伙儿在吃食上也没有过年那么大放了,家家户户都是苞谷面和红薯面混在一起,蒸一锅杂面窝窝头,就着咸菜,喝一碗稀薄的米粥,这就是一天的早饭了。
老姜家的日子松快些,姜四在外头跑运输,隔三差五带老母亲带些稀罕的好东西来,挣了钱儿除了平时吃喝嚼用,人情往来的费用,剩下的一份不落全都孝敬老娘。
沈荷就大大方方收下了,用手绢那么一卷儿,就跟自己的小金库一块儿藏好了,等着好大儿结婚要用钱了,就拿出来给孩子结婚用。
早上陈秀英妯娌仨发了面,蒸了锅苞谷面窝窝头,熬的玉米糊糊,切了块脆辣的萝卜疙瘩,窝窝头里头加了切碎的萝卜缨子和打碎的鸡蛋掺在一起,还撒了点盐巴,吃起来又香又有滋味,比吃白面烙饼还香。
一家子吃了早饭,姜大刚拎上铁喇叭,还没吆喝呢,生产队的社员们就三三俩俩扛着锄头扁担的下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