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一幕,看是景元帝贬斥大恒官员,可却也明确告知赫吉安,两国若是交好,那便真诚点,切勿认为大恒软弱可欺。
“三王子若是能以骏马交换,大恒绝不会少了小忽安的一分一毫。”赵清毓说道。
各取所需,两不相欠,这才是诚意!
赫吉安笑得憨厚,“帝姬都开口了,吉安哪有不依之礼,便按照帝姬说的,各取所需吧!”
后续的事,景元帝交给了户部和礼部。
“这个小忽安的三王子是个狡猾的,居然还挑拨离间。”景元帝冷哼一声,“他以为我和毓儿同他忽安王室一般?”
景元帝将手中折子递给赵清毓,“这个价,毓儿觉得如何?”
赵清毓扫了眼折子上得价格,五石米粮换一匹骏马,这价格还算公道。
不过折子后还有一段话,小忽安想让大恒派工匠和农夫前往小忽安,帮助小忽安修建屋子和教习族人种植粮食。
“我前几年听说过,小忽安部落内有块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大忽安可没少打这块平原的主意,几场交战,这块平原还是让小忽安保住了。”赵清毓继续说道,“看样子,他们此行,志不在粮,而在工和农。”
“若是他们不再受制于米粮,恐怕第一个攻打的便是大恒。”景元帝蹙着眉头说道,“看样子,这工匠和农夫不能派去。”
与景元帝想法不同,赵清毓倒是希望小忽安部落能够壮大,最好能与大忽安抗衡。如此,四足鼎立,大恒才有足够时间准备。
“教会他们倒不是不可,只是,不能让我们长途跋涉去,得要他们来。”赵清毓说道,“圈一块地给他们,不能放任他们四处走动。”
大恒工匠和农夫前往小忽安,若国事变动,他们就成了小忽安的挡箭牌,大恒的软肋。
故而,要想学,便自己前来拜师学艺。
赵清毓眼眸微敛,“爹,等会我便修书一封给二舅舅。二舅舅镇守的西北与小忽安相近,方便教习,又不失监管。”
“希望小忽安能如他们自己所想那般,也好牵制大忽安。“
“希望如此!”
谈定小忽安之事,景元帝又同赵清毓说起武官之事。
赵清毓从北境回京,本就是冲着武举之事。
大恒多年重文轻武,导致城防驻守之地,可用之才屈手可指,良将已至暮年,可却后继无人,如今便是青黄不接。
培养良将武臣,已是亟待解决之事。
大恒若想重回盛世,相比器具物料,人才是重中之重。
去岁冬季,朝廷就放出告示,不拘家世学识,但凡有报国之志,皆可参加武举。如同科举一般,从功夫、谋略考较,进一甲者,可为一府武官。进二甲者,可为一城武官。三甲者,赐校尉,征战杀敌、驻守皇城,由君挑选。
此次武举,不限于簪缨世族,平头百姓,城府之兵,军中劲卒,皆可参加。
第一轮乡试武举已于前几日结束,第二轮的县试正如火如荼的进行。
赵清毓留在京都,便是考较最后一关,等一个结果。
大恒不缺武夫,但良将难求。大恒边境需要新鲜血液注入,赵清毓此行便是希望能为大恒挑选出一方大将。
“你小舅舅若是习武,定也能为大恒镇守一方!”景元帝颇为惋惜。
霍家满门忠烈,他那小舅子又是个聪明人,若不是手上功夫跟不上,也定是一位镇守一方的将军。
“霍家已是满门良将,小舅舅做自己喜欢的事便好。”赵清毓说道,“他如今帮我开辟海外矿场,这远比镇守一方更为重要。”
景元帝点点头,“嗯,那倒是。对了,我记得芷儿今年有十六了吧,你觉得她如何?”
第22章
赵清毓不明所以,“爹,好好的怎么说起芷儿?”
“你一个姑娘家,常年待在军中,又不能带些侍女伺候你。我便想着,要不要让芷儿陪你,芷儿如今也十六了,手脚功夫听说也不错,她若随军,你有个贴心说话的人了。”
早些年,景元帝不是没想过让赵清毓带些侍女在身边,她整天巡营、上战场,根本没有时间打理自个的事。找几个做事细致的侍女跟着,她也舒坦些。
只可惜,景元帝刚提一提,就被赵清毓拒绝了。无奈,他才把心思转到霍芷身上。
那小妮子性子爽朗,手脚功夫过硬,又和毓儿亲近,让她陪着毓儿,自己放心。
“爹,若不是我了解芷儿,都怀疑这事是她怂恿你跟我说的。”赵清毓轻笑,“这丫头前些年就想去北境,好不容易被大舅母和大舅舅给压了下来,现在倒是好,你又提起来了,大舅母和大舅舅要是知道,该头痛了。”
景元帝无奈,“爹不过想找个人陪陪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