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特地带黄糖块和黄姜过来?”上车之后,谢菱开口问。
傅廷坤倒是不怎么当回事:“那天来的时候,听剧组里的工作人员说了几嘴,你们最近很多夜戏,拍完之后大家都冻得不行,我想着既然我们的事情定了,不好发喜糖那么张扬,就送点黄糖和黄姜过来,让剧组每天煮一锅,大家都能喝,沾个暖意,也算是你的人情了。”
谢菱实在无话可说。
太过细致体贴了。
可他平常分明不是这种会去在意人际交往的人。
能做到这个程度,究竟是因为谁,又是为了什么,谢菱自然清楚得很。
仿佛看出了她心里的想法,傅廷坤又笑了笑,碍于车上还有其他人,也没有说别的,只伸出手去握住了她的手。
直到很久之后,谢菱才从结束拍摄的几个小演员口中得知傅廷坤这次其实不止送了不止糖、姜之类的吃食。
山上太冷,他说姜糖水只能解一时之冷,想要一劳永逸,还要找其他办法,于是特地跟当地文化局打了招呼,以配合文化宣传的名义,向军需口借了几十套军大衣。
对于部队来说,不过是把暂时闲置不用的衣服借出去,但却能成为军民鱼水情的优秀案例,等电影上映之后,还能在结尾出得到专门打出来的“特别鸣谢”字眼。
对于文化宣传口来说,这是他们牵线成功的结果。
而对于林导和剧组的所有人来说,他们实实在在得到了好处,终于不用挨冻了。
要知道在这么偏僻的地方,想要买到保暖的物资,哪怕有钱都不一定能够短时间解决,何况这个时期的经费真的是捉襟见肘,能省一分算一分。
傅廷坤的居中牵线而已,不仅让大家多方共赢,还获得了所有人的感激。
**
回京之后,谢菱被直接领去见了傅家的那两位长辈。
她本以为按照对方的身份和地位,会非常严肃,或许还将对孙子的对象有些挑剔,但意外的是并非如此。
傅家的两位老人都非常亲和,也极为健谈,傅老爷子一见面就对傅廷坤说“不用介绍了,我看过小谢演的戏。”。
而饭后,傅老太太甚至邀着傅老爷子合奏了一曲,让谢菱、傅廷坤一起跟着音乐合唱。
至于方素娥,就更不必说了。
傅廷坤见怪不怪,这次见面结束,出门之后笑着跟谢菱说:“都说不用担心,家里的人都很喜欢你。”
过了几天,部队的审批结果下来,理所当然的是同意。
谢菱和傅廷坤两人都早已经达到了法定婚龄,特殊的时代原因,军文院在校结婚的例子不要太多,三四十岁带着孩子来读书的学生也不少,况且还有方素娥这个系主任在,谢菱的手续几乎是立刻就批了下来。
两人没有宣扬,只静悄悄地去领了证。
拿到那两个红本本的时候,谢菱都还有点恍惚。
仿佛只是一眨眼的功夫,自己就已经成为了别人的妻子。
太突然了。
不过没多久,这件事就悄悄传开了。
起因居然是在方素娥身上。
自己媳妇,自然不想让别人说闲话。
急于让谢菱搬进傅家,以免儿子跟自己担心的方素娥,专程给相熟的一些老师们发了喜糖。
“小菱还是学生,不要太张扬,两个小年轻坚持要毕业之后再办婚礼,我们这些老古板再不同意也拿他们没办法,但毕竟是家里的喜事,不能不明不白地把人接过来。”
这话一说,大家自然都知道是婆婆给儿媳撑场面了,也不敢在背地里乱嚼舌头。
等于说,谢菱的已婚身份最后是从老师们口中传到学生们耳朵里的。
不过谢菱只当什么都不知道。
她每天认真上学之余,因为《映山红》的后续效应和林导对她悟性、演技的大力赞赏,各种戏的邀约也纷至沓来。
在不影响课业的前提下,谢菱也没有特意推脱,遇到觉得合适的小角色就接,一时之间居然也比傅廷坤还要忙起来。
对于这一点,方素娥对儿子有言在先。
她是工作和家庭并重的性格,早早就跟傅廷坤谈过,让他响应国家号召,晚婚是做不到了,一定要晚育跟少生优生,以免影响了谢菱的将来发展,尤其不能让一个这么难得的优秀学生早早就被孩子跟丈夫困在家里。
傅廷坤其实不用她说也早就做了决定,但被母亲特地叮嘱,还是郑重地答应了。
**
来年四月的时候,《飘絮》正式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