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玉将他从身上推下去,翻身骑坐在他腰间,伸手挑起多尔衮的下巴,让他与自己对视:“怎么了?被洋人下降头了?”
从码头回来精神都不正常了。
多尔衮面无表情:“明玉,我今天才知道,西边的洋人已然强大到这种地步了。为什么我们浑然不觉?你说到底是我们一直在坐井观天,还是洋人对我们藏拙了?或者两者都有。”
多尔衮像在看着明玉,又像没看,一直在自问自答,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出不来。
明玉一巴掌拍醒他:“既然知道落后了,管它是什么原因,迎头赶上便是。”
“他们能超越我们,我们就不能反超他们了?”明玉也没想到,多尔衮替她验了一趟货,居然能生出这些感慨。
大多数人都以为中国是从清朝开始落后于西方的,毕竟老朱家人一直高喊“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而清朝末年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慈禧老佛爷更是说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种不要脸ᴶˢᴳᴮᴮ的话来。
可明玉浏览短视频网站时刷到过这方面的科普,知道中国是从明朝中期开始落后于西方的,清朝取代明朝之后几乎照搬了明朝“闭关锁国”的大政方针,这才一步一步带领中国走向衰落。
等统治者们被洋人的坚船利炮轰开国门,才震惊地发现自己早已落后,并且是全方面落后于西方,所以才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只可惜为时已晚,短时间内想追都追不上了。
这一追就是一百多年,到明玉穿越前尚且还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可多尔衮不一样,他生活在明末清初,这时候的中国落后还不多,有大把的时间追赶。
就看统治者何时猛醒,或者何时愿意接受自己已经落后的残酷现实。
显然,多尔衮猛醒了,也接受了,就是刺激有点大,心里会有点不舒服。
多尔衮被明玉简单粗暴的一巴掌,和更加简单粗暴的两句话惊得回了神,甚至凭空生出一点叛逆:“你说的对,追不上想再多也没用!”
追就是了。
可一想到盛京那群各怀鬼胎的家伙头就疼,靠他们恐怕有点难。
所以回到盛京之后,多尔衮公布了由太后保管的“先帝密旨”,密旨里写得很清楚,若多尔衮活着回来,即刻册封摄政王,直到小皇帝成年。
哪怕所有人都知道这份所谓的“先帝密旨”,很有可能是多尔衮伪造的,或是他胁迫太后伪造的,可直到册封摄政王的圣旨颁下,都没人敢问一句。
除了多尔衮自身的威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跟随多尔衮和明玉一起回来的,还有一个长长的车队。车上装的全是火器,从火.枪到火炮,大多数都是他们见都没见过的新玩意儿。
经过一轮试射之后,炸膛率几乎为零,只有一个侍卫因为操作不规范被火.枪炸伤了眼睛。
比之前火炮炸膛,敌人没死,自己这边先死一片可强太多了。
“这么多新玩意儿都是从哪儿弄来的呀?”试射场上有人小声议论。
“听说都是从皮岛运来的,互市上什么好东西都有。”立刻有知道内情的接话。
见有人知道,第一个说话的人又问:“这么多好玩意儿得花多少银子啊?”
这个还真没人知道,不过有人说:“都是睿盛夫人买的,没用国库一两银子。”
这回连知道内情的都震惊了:“睿盛夫人可真有钱!难怪摄政王听说睿盛夫人失踪之后大病了一场,病好之后连朝政都不管了,陪着睿盛夫人在皮岛住了那么久。”
“生病算什么,你们就没想过摄政王为什么不称帝?密旨都造出来了,愣是没称帝。”
“这个我知道!”
“还用你说,我们都知道,因为睿盛夫人善妒呗。”
“我要是能娶到这样的女人,别说善妒,就是吃人,我也愿意。”
作者有话说:
明玉:想到回去要给布木布泰请安,心里就不舒服。
布木布泰:没人告诉你,我已经自愿给先帝殉葬了吗?
第105章 下场
明玉和多尔衮赶在过年之前回到盛京城, 回来明玉才知道,她跑路之后睿亲王府和明园都被岳托抄了家。
多尔衮之所以没第一时间去皮岛找她,一来是因为多尔衮长时间赶路积劳成疾生了一场病, 二来是要将两处重新修缮才好住人。
明玉本来想回明园住,那里是她的地盘,也住习惯了,可多尔衮说明园还没修缮好,明玉只得搬回王府。
小福临在海边住了几个月, 早已习惯海边的生活, 骤然被圈在王府的四角天空里,还有点不适应。
多尔衮空了就将他裹了抱去花园看大荷塘,这才勉强安抚住。
等明园终于修缮好,明玉想搬回去的时候, 多尔衮又有说词:“明园没有水系, 地方又小, 福临住过去可能不习惯。再说后院的暖棚烧炭, 空气也不好。”
理由足够充分,都是为了孩子好, 明玉不得不长期住下。
其实多尔衮住在哪里都行,他不挑, 可睿亲王府离皇宫近,上朝下朝方便, 能早一些回家, 早点见到明玉和孩子。
回来之后免不了要进宫请安,明玉是超品, 见亲王可不行礼, 可见皇上太后还是要福一福身的。
一想到要给布木布泰行礼, 明玉心里就不痛快,一直拖到不能再拖才带着福临进了宫。
多尔衮找到明玉母子之后,差人给太后送了信。太后知道明玉母子无恙欢喜得直抹眼泪,见到明玉又忍不住数落:“要走也该跟哀家说一声,免得哀家记挂。”
当时岳托逼得急,太后也知道,换做她是明玉,有机会跑路也绝不会嫁给岳托。
明玉知道太后不是在责备她,只是平白为她担惊受怕了一场,有些埋怨,便笑着解释了两句,把责任都推到岳托身上。
太后也没为难,让人把小皇帝抱来跟福临玩,太后没提布木布泰,明玉也没提。
海兰珠听说明玉来了,抱着八阿哥过来串门,太后对明玉笑道:“你好大的面子呢,大冷天把咱们安亲王都给招来了。”
多尔衮封摄政王之后,代小皇帝下旨,给八阿哥赐了封号安亲王,寓意平平安安。
海兰珠很喜欢这个封号,走哪儿都称八阿哥为安亲王。
海兰珠还是一如既往地宠孩子,生怕安亲王再染风寒,入冬之后便不许安亲王外出。
皇太极病逝,几乎要了海兰珠的命,为了八阿哥她才没跟着去。
经历过生死,海兰珠反而看透了好些事,看透之后人也更放得开了,她勉强笑着回太后的话:“便是明玉不来,臣妾也该带着安亲王过来给您请安了。”
没有先帝的宠爱,太后觉得海兰珠人都变聪明了:“好,你有心了,安亲王有心了。”
小皇帝见到安亲王非常高兴,啊啊啊地叫着跑过来领安亲王的手,把他领到炕边,指着坐在炕上的小福临给他看。然后学着朝堂上大人们的模样,抹袖子撩衣摆跪下,嘴里啊啊啊地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安亲王一看小皇帝跪下了,他也跟着跪下了,学着小皇帝啊啊啊地嚷。
福临看着炕下跪着鬼叫的两个小孩咯咯直笑。
小皇帝这一跪,可把明玉吓得不轻,众人都没反应过来,她已经跑过去把小皇帝和安亲王扶了起来。
小哥俩玩得正高兴,骤然被人扶起,安亲王还好,只是撅着嘴,小皇帝直接甩开明玉的手,又给坐在炕上的福临跪下了,不但跪了,还磕了头。
安亲王也想甩开明玉的手,可惜力气小,甩不开,竟然大哭起来。
屋里服侍的这才反应过来,几人去扶小皇帝,几人去抱安亲王,明玉也抱起了坐在炕上看热闹咯咯笑的福临。
安亲王被人抱起来便不哭了,眼睛盯着与两个宫女一个太监撕扯在一起丝毫不落下风的小皇帝,挥舞着小短胳膊,好像在给小皇帝加油。
这时门外有人通传:“太后娘娘,摄政王来接睿盛夫人和小阿哥了。”
多尔衮走进来的时候正好看见小皇帝被激怒,在暴打一个小太监。来不及给太后行礼,他几步走过去一把拎住龙袍的衣领,将暴怒中的小皇帝给拎了起来。
才一岁多的小皇帝被人拎起,挥出的小拳头呼呼带风,被他暴揍的小太监唇角带血,看起来伤得不轻。
小皇帝对着多尔衮龇牙咧嘴,多尔衮面无表情地拎着他,与他对峙。小皇帝朝多尔衮挥拳,可惜胳膊太短打不到,踢腿也踢不到,气得啊啊啊啊地叫起来。
就这样拎了一会儿,小皇帝终于平静下来,多尔衮将他放在炕上,淡声说:“再有下一次,我不会放你下来。”
小皇帝畏惧地看了多尔衮一会儿,忽然哇地哭出来,多尔衮这才放开龙袍的衣领。
安亲王早吓坏了,脸色苍白地依偎在奶娘怀中。福临却一点不怕,朝着多尔衮张开小肉胳膊要他抱。多尔衮抱起福临,脸上才有了点笑意。
福临上下挥舞着小胳膊,想让多尔衮举高高。明玉猜他刚才看见多尔衮拎小皇帝的衣领,肯定以为他阿玛在抱着别人举高高。
多尔衮抱着福临向太后告辞,太后看了多尔衮一眼,嘴唇动了动,话到嘴边到底没说出来,摆摆手让众人散了。
小皇帝到现在还不会说话,除了身体强壮力气大,没有任何明君之相,倒不如退位让贤。
先帝殡天前确实留下了一道密旨,并非封多尔衮为摄政王,而是直接传位给他。
可多尔衮自己不愿意,谁也没办法。
在回去的路上,明玉问多尔衮布木布泰的情况,多尔衮不想多说,只淡淡回了一句:“她自愿为先帝殉葬了。”
殉葬?布木布泰?
先帝刚殡天那会儿布木布泰都没动过殉葬的念头,还因为不能回永福宫住大闹了一场,她怎么会忽然后知后觉自愿给先帝殉葬!
次日,达哲过来串门,明ᴶˢᴳᴮᴮ玉问起布木布泰殉葬的事,达哲压低声音说:“对外说是自愿殉葬,可我听多铎说是被摄政王下令灌了哑药强行送进先帝陵墓活活冻死的。当夜送进去,当夜人就没了。”
达哲也很心惊:“人死以后,除玉碟,把所有痕迹抹去,不许任何人提起。”
饶是有心理准备,感觉这事多半是多尔衮做的,明玉还是没想到他会做得这样绝情:“可知是犯了什么大罪?”
布木布泰身上的大罪应该不少,之前都是多尔衮替她隐瞒,给她善后。明玉很好奇布木布泰这回到底犯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居然连多尔衮都忍不了了。
达哲摇头。
她问过多铎,可多铎不肯说,还训斥她一个妇道人家问这么多做什么。
忽然想起之前多铎说漏了一次嘴,他好像说,岳托要收寄明玉是布木布泰出的主意。
明玉挑挑眉,不再问布木布泰,转而问起其他人的情况。
多尔衮回来之后,先处置了布木布泰和岳托。
布木布泰“自愿”为先帝殉葬,除玉碟,抹去一切痕迹。
岳托因为兵部的重大失误被贬为庶人,编入镶白旗先锋骑兵营,成了一个普通的骑兵。
郑亲王济尔哈朗因为辅政不利,被降为郡王,夺三牛录,罚银万两,仍掌管镶蓝旗。
多尔衮册封摄政王之后,下令取消原来的辅政王,取消内阁,索尼和鳌拜退出内阁,明升暗降。
代善死了也不能幸免,同样被降为郡王,将两红旗交给硕拓和萨哈廉代管,硕拓和萨哈廉成为旗主之后仍是贝子,连贝勒都不是。
最好命的要属原来的内三院掌院大学士范文程了,他死后不但没降职,反而还升了官,多尔衮破格加封他为郡王,封号是襄。
襄这个字有帮助的意思,十分耐人寻味。
范文程死了,他的家人也被岳托折磨死了,旁支仍然受到清廷的优待,享受郡王府该有的富贵尊荣,族中老小对多尔衮感恩戴德。
在多尔衮的推动下,范文程的故事很快传入关内,传进皇宫。崇祯皇帝听说之后大怒,派人去范文程的祖籍扒了范家的祖坟,并下令将范文程的先祖范仲淹移出文庙。
为此还引发了一次大规模的朝堂辩论,崇祯皇帝与东林群贤互不相让,辩论无果直接导致文官集团罢朝。
在国家机器停摆半个月后,崇祯皇帝不得不先低头,将范仲淹的牌位重新摆回文庙。
到此,东林群贤大获全胜,终于找到了可以拿捏皇权的办法,并且屡试不爽。
经过几次拿捏,皇权几乎被架空,东林党一家独大,把持朝政。
很多小官吏私下感叹,如今之大明,早已不是老朱家的大明,而是东林群狗的大明。
很多事都是此消彼长的。崇祯皇帝颜面扫地,大清摄政王多尔衮重用汉族官员,善待汉族官员家人的美名很快传播开来。
其实这个美名在皇太极执政时期就有,只不过因为范文程的故事,再加上同行衬托,把多尔衮给显出来了。
同时可以佐证的,还有睿盛夫人的山庄、田庄。所有庄头管事的选拔只看业务,不看出身,旗人并没有凌驾于汉人之上,完全是任人唯贤,比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东林群狗可公平太多了。
田庄山庄尚且如此,清廷的人才选拔机制怎能不令人期待。
于是北投的官员越来越多,级别也越来越高。尽管路途遥远,尽管有山海关的严密封锁,明朝的人才还是像流沙一样流去了北边。
人心散了,想重聚谈何容易。
作者有话说:
范文程:多尔衮,你这个阴险小人,我做鬼都不会放过你!
布木布泰:范大人你知足吧,我“自愿”为先帝殉葬都没几个人知道。
明玉:所以说别惹恋爱脑,会变得不幸。
作者:小小加更一章,请宝子们笑纳~明天更新老时间哈~
第106章 图谋
这几日蓟辽总督洪承畴和辽东总兵吴三桂都很愁。因为东林党弄权, 他们一边要抵御清军,一边要截挡逃官,还要忙着给东林党首脑集体立生祠, 简直疲于奔命。
立生祠这事,两人都干过,之前是给阉狗魏忠贤立,也算轻车熟路。
可尼玛魏忠贤是一个人,东林党首脑是一群人, 也就是说每个城池都要立一堆生祠。
因为战事吃紧, 阉狗魏忠贤的生祠还没扒完,又要立新的生祠,还一立就是一堆。
于是脑子活泛的吴三桂给顶头上司洪承畴出主意,将之前给魏忠贤立的生祠都留着, 用垒墙的方式进行分割, 稍微改头换面一下就能交差了。
主意馊是馊了点, 可多尔衮摄政之后, 清廷的布防一变再变,洪承畴猜不到多尔衮下一步要做什么, 把头发都快薅秃了,实在没心情应付立生祠的事, 便把这事交给吴三桂去办。
吴三桂作为辽东总兵,身上还肩负着与清军作战的任务, 一点不比洪承畴轻松。
他也不想管这屁事, 又将这事交给了手下的一个参将,参将也很忙……推来推去这件事到最后摊派到了几个士兵身上。
士兵最苦逼, 自费打仗, 吃不饱穿不暖, 每天饿着肚子操练,操练完还特么得被迫再打一份工,兼职泥瓦匠。
做兼职还没报酬,怎么肯好好干活。
老牛拉破车似的算是把墙堆起来了,因为战事再起,堆完也没人检查。
直到东林党派人来视察才发现,辽东几座城池的生祠都十分默契地建在了一起,工程粗制滥造全靠石头堆,连块砖都没看见。
可这位置怎么那么眼熟呢?
东林党被压制的时候,也给魏忠贤立过生祠。崇祯皇帝上台后,为了弹劾魏忠贤,还找人专门画了一张魏忠贤生祠的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