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红楼,王夫人选择咸鱼——心狠手辣的丹宗【完结】
时间:2023-02-11 12:07:50

  贾琏道:“我还是看太太昔日管家才有了一点想法:这些欠了钱的人,也不能一概而论,其中肯定有那等是真心不富裕,只能向户部借钱来稍微度日的;
  另有看同僚借了,为了和光同尘,随大流也借了;
  还有家中一时周转不开,朝户部借了。但过后便有能力还款,只是看大家都没提,就稳住了;最后一种便是那等占便宜的!”
  不必等贾琏说如何催缴,林如海便明白贾琏的意思了,这里头肯定又分能还的起的,跟还不起的人,看贾琏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章程,林如海也就不说什么了,转头又提起了东府:
  “东府那边当年没有跟着你们一起还钱。若是你当真想要掌事,东府你可要提前处理好才是。”
  听林如海提起东府,贾琏也忍不住叹气,在林如海面前他自然不用替贾珍遮掩什么,直言道:
  “跟珍大哥哥是一定说不通的,他跟那秦氏生了贾英便彻底偏心到胳肢窝了。更何况当初蓉儿跟蔷儿回金陵的时候,还带走了他们生母的嫁妆,这可不就是挖了他的心!”
  “尤其是这两年,他把贾英捧得极高,让贾英多方在族中老人们跟前表现,又掏了不少真金白银诱惑。
  若不是蓉儿乃是他原配所生的嫡长子,天然身份跟名分都摆在那里,怕东府早就落入贾英一个奶娃子手里了!”
  贾琏说起这些事儿还气的很,他固然跟贾珍更加熟悉。但跟贾蓉贾蔷感情也是有的。
  尤其是看贾蓉跟贾蔷两个如今成家立业,在金陵把族学跟祭天都管得好好儿的,他自然就更加偏向贾蓉跟贾蔷两个了。
  而林如海看贾琏对贾珍的偏心恨得牙痒痒,想起那些年贾母对二房的偏心,他就觉得挺好笑,好在王晴是真疼爱贾琏,当年费心给贾琏谋划了如今的前程。要不然,他怕是也要担心起黛玉跟宝玉了。
  提起贾蓉跟贾蔷,贾琏真是有不少感慨,当着林如海的面儿什么都说,“其实蓉儿跟蔷儿两个,既然当初决定回金陵去,其实就已经放弃了东府的府邸跟钱财,只是眼下看来,他们便是放弃了许多,还是抵不过珍大哥哥乱搞!若是珍大哥哥这一步走不对,将来怕还要连累了蓉儿跟蔷儿两个!”
  林如海可知道贾琏一定有法子整治贾珍,就笑眯眯地看着他不说话,还是贾琏自己因为没有人接话而尴尬了,才自顾自继续说:
  “我想着既然珍大哥哥说不通,我便直接找敬大伯说吧,珍大哥哥死要钱不管儿孙如何,敬大伯当年毕竟是二榜进士,他肯定懂怎么做才是对东府好。”
  对贾珍林如海可没什么好说的。反正自有贾家人操心,况且贾琏已经有了章程,他让贾琏留下对催缴欠款的条陈就打发人走了。
  他这个做长辈的,终究还是要沾小辈的光了。
 
 
第141章 一四一
  大朝会上,众臣因为平熙帝提出的收回户部欠款一事闹得很是沸反盈天,就连王子腾请求致仕的事情都被大家一致忽略过去了。
  林如海作为户部尚书,他当然要首先表态。
  “陛下,不知您为何要在此时责令户部清缴欠款呢?”
  对呀,早些年日子艰难的时候也不是没有,甚至陛下刚刚登基那年,还是靠着荣国府跟王家买贵妃分位的钱,才能赈灾,今年是为了什么啊?!
  平熙帝头戴十二冕旒,遮住了他大半张脸,自然没有人看到他眼里的嘲弄。
  “户部欠款,原是太上皇一片好意,为了接济朝臣才开了后门,可到了如今,你们早已忘记太上皇的初衷,竟然只顾着自己享受,忘了国库如何重要!”
  清理户部欠款这事儿,从平熙帝刚刚进入户部轮值的时候就有了初步的念头,只是那时候太上皇势大又心软,他哪怕后来得封肃王,也改变不了太上皇的心意,只能任由那些账目在那里摆着,天长日久地还在增加。
  平熙帝当然知道自己单论性格也不算好,他多疑较真还小心眼儿,但这一次,他是真的要做成这件事!
  之前所谓的省亲一事便是他的一点试探。虽然的确有针对荣国府的意思,但他也没想真的对荣国府如何。毕竟荣国府跟王家都已经还清了欠款,户部还因为卖宅子收回了一笔钱。
  而荣国府果然也经得起试探,他们的处事法子才是最让他满意的。
  荣国府改建的花园,恐怕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许多细节跟内情。但是平熙帝安插的人手从头经手一直到结尾,他对荣国府花钱的法子着实感到吃惊。
  荣国府,不对,主要是王晴认为,只要钱花出去有价值,且不会让家里伤筋动骨,那么钱就该花。
  像是这一次他们修园子,虽然名义上是为了接待贵妃省亲,但是等贵妃省亲完毕,那园子因为是在荣国府本来的花园基础上改建的。
  所以所有权依旧归属于荣国府,他们花了钱全了皇室的脸面,还圆了贵妃想要回家的念想,又得了一个新园子。
  “这简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当初王晴这样跟贾政和宝玉说道。
  更重要的是,平熙帝从王晴日常管家当中,发现了她跟时下的当家主母们最大的不同:
  她会提前设想好来年的所有支出,并且预留出意外事件的支出,甚至还能根据天时来安排来年田庄的耕种。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虽然朝中官员,不拘官阶大小,只要有了官身,便是外头的百姓如何受灾,官员们自己以及家眷都不会如何。
  但像是王晴这样能考虑到稍微庇护外头的灾民一把的,还真是极少数。
  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平熙帝才确信荣国府将来不会成为司徒恒的负累。
  有时候吧,平熙帝也在反思,他都已经做了皇帝,那么在不涉及原则的事情上,大可放手,不必非要较真,免得让人觉得伤了感情。
  就像是荣国府,明明他多次评估过后,都得出了荣国府两代以内都不会有什么问题。可他偏偏见荣国府一点一点起来了,就是忍不住心生恶意。
  想必这段时间,朝臣们也察觉到了,兔死狐悲,这才消极怠工起来。
  这么大的事情,朝会上自然没讨论个明白,等散了朝会,跟林如海相熟的官员,真真假假的,都替他捏了一把汗。
  都知道林如海身体不好,眼下也只是强撑着而已,这户部尚书就是让他养老的位子,哪成想临头还有这样一出!
  户部上下也有不少怨言,说起来,他们自己熟悉账目,自然是希望国库能丰盈一些,如此他们这些官员自然也有一份功劳在。
  可让国库丰盈的手段除了开源便是节流,他们惯常用的便是节流的法子,哪里需要花钱的,他们卡得严实一点也就是了。
  可这还钱一事可真是要动了所有朝臣,他们便是财大气粗腰杆子硬,也不能将所有人都给得罪了呀!
  况且,这里头还不止朝臣,还有宗室呢。
  那个只等着林如海哪天致仕就能上位的左侍郎实在是维持不了风度,等小吏们一出去,就忍不住耷拉起肩膀来。
  “我就知道陛下总有一天会提起国库欠款之事,只是没想到他态度如此强硬……”
  右侍郎比左侍郎年轻十来岁。但看起来可比左侍郎更加稳重,他面上一派严肃,道:“这事儿说起来也不算艰难,还的起钱的人家也有不少,只是宗室里可不好坐,且每年确实有朝臣家里的确困难。”
  还钱这事儿,当然平熙帝已经提前跟他们漏过口风,林如海直接拿出贾琏写好的条陈出来,给两位侍郎看。
  说实话,两位侍郎一时半会儿还真没想出这样的主意来。
  左侍郎看完,忍不住赞道:“往年我还道荣国府怕是哪一日便要消失在京城了,竟没想到他家一个蒙荫子弟,竟然还是个实干的料子!”
  眼下户部的三巨头的情况十分明了,林如海干不了几年就要致仕。到时候上位的便是左侍郎,而左侍郎比林如海还要年长好几岁,估计也做不长久,等到左侍郎致仕,右侍郎正好补位,到那时,他也不过四十多的年纪。
  所以啊,户部上下的气氛一向和谐,大家也不搞什么拉帮结派的手段,做事也总是有商有量。
  右侍郎可以说是平熙帝从举人就开始关注起来的人,他能三十多做到户部侍郎的位子,首先自然是靠真本事,另外便也有平熙帝的关照。
  所以他的行事手段,跟平熙帝也差不多。
  等看完了贾琏的条陈,他忍不住挑刺道:“确实有几分才干,只是胆子太小了些。那些明明有钱却死赖着不还,甚至每年还要借的人,应该再收一笔不菲的罚金才是,只有伤筋动骨了,他们才知道疼!”
  林如海跟左侍郎就笑,纷纷赞同右侍郎这主意,他们都是随大流借了钱的人,反正还的起,心里自然没什么负担。
  于是大家说说笑笑,就敲定了带贾琏一把的事,也确定了户部基本的做事准则,只等稍微降温过后,他们就放大招。
 
 
第142章 戏班子
  朝廷闹得慌,但跟贾家都没什么关系。
  因为元春省亲那日的唱的戏好,后街好些媳妇都喜欢往荣国府跑,都在贾母跟前奉承着,就希望能将那出《白蛇传》给看全了。
  贾母身边虽然有邢岫烟能稍微陪一会儿,但人家也学着管家理事呢,不好总在她跟前,眼下这些媳妇们还都是贾家自己人,贾母可高兴了,于是大手一挥,招待她们看了三天的戏,可算是将《白蛇传》给看全了。
  什么戏能让贾家人这么痴迷啊?
  于是这《白蛇传》的名声就开始传出去了。
  这戏班子是从江南采买来的,专供荣国府自己用,班主其实也算不得班主了,只是个管事的。他见外头呼声高有需求,便大着胆子求到了王晴跟前。
  王晴本来没怎么关注过这戏班子的,一开始甚至还不知道贾蓉跟贾蔷把人家这一摊子全部都买下来了,她还以为只是请他们来唱几场戏,等元春省亲完了就把人送回去呢。
  后来才知道贾蓉把戏班子都买下来了,就连原来的班主都签了活契帮着做管事,这才有了她口述白娘子传奇的故事,班主自己经过润色之后,排出了完整大戏的事儿。
  对于班主所说想要去外头唱戏的事儿,她是同意的。
  王晴道:“你们想去外头,这事儿我允了。只是眼下还要等一等,毕竟家里买了你们来,就是为家里做事的,怎么也要等自家人都欣赏完了才好。”
  班主一听王晴同意了,便高兴得不行,他也知道自己眼下就过来肯定招人忌讳,只是这些日子的成功确实刺激到他了。
  想他们这戏班子,在他父亲手里的时候还真不错。不管是苏杭还是扬州金陵的,他们都去过,甚至连续几天唱堂会的时候也不少。
  只是到了他手里,形势就变了,先是培养出来的青衣突然改投了别处,后头又有戏院跟他们解约不让去了。
  听说贾家人要为娘娘省亲采买戏子,他也是做了几天的心理建设,这才决定将整个戏班子都卖给贾家。
  甚至自己也签了所谓的用工契来帮着日常管理。
  他之所以这样着急来找王晴,完全是看这位夫人对他们戏班子的态度十分冷淡,他打着胆子花了钱特意找了认识周管家的人旁敲侧击过了,没成想,还真的了夫人想着等这一阵儿过了,就想把他们给转手出去的消息。
  可是在贾家的日子是真好过啊!
  他们日常有人管着吃喝,就连行头都有人特意过来安排定做,他们只管着每日练习就是了。
  尤其是贾家还有人能提供故事,让他们自己写本子,这样的好人家上哪儿去找?!
  班主一点也不想离开贾家。不过他也知道王晴的顾虑。毕竟贾家才起来,养戏班子什么的,也显得太过奢靡了些,不单单对男人们的前程不少,就是对家里孩子的教育都有负面影响。
  可不管怎么说,他们是真的想为贾家办事啊!
  王晴大致了解了他们的意思,庇护一个戏班子而已,贾家这一点还是能做到的。而且贾母日常也有了一点消遣,这戏班子也不算全无好处。
  “这样吧,等这一阵过了,你们就去外头住着吧,家里有人想要听戏了,你们只管留着包厢就成,逢年过节的,你们再进来唱戏。”
  言外之意便是,除此之外,戏班的行动贾家便不会多加干涉,但是他们依旧是归属于贾家。
  班主喜出望外,赶紧一口答应,等王晴挥手让他出去了,他赶忙回去告诉大家这个好消息,让大家安心。
  这戏班子待在荣国府出不来。但总有的人能找上关系上荣国府去听戏。
  王子腾夫人史氏便邀上王熙鸾和她婆母一起去看望贾母;
  迎春也带着她婆母说想见见贾母这位老寿星;
  便是惜春也拉着忠顺亲王世子一起看望贾母,还捎带了史湘云这位贾母的亲侄孙女儿跟卫若兰。
  总之,贾母的名头还真是挺好用。
  说起来,贾母如今都过了八十,往九十奔去,这寿数,在京城里还未有出其右者,便是宫里的太上皇跟太后,都羡慕得紧。
  也是贾家这几年念着贾母年岁实在是大了。若是特意办寿宴,恐怕会有损贾母的福气,这才没有大办过,就连后街上的贾家族人都只是随意送礼,深怕贾母挺不到一百岁。
  而王晴呢,因为念着贾母这几年安分的很,根本不会轻易在家里造作,她也担心若是贾母去世家里人需要丁忧。所以暗中给贾母用了几次灵泉,这才让贾母挺过了三高,保持眼下这样还算精神健康的状态。
  若不然,以贾母这晚年重荤重盐的口味,她怎么可能还有如今这般轻省的日子!
  贾母日子过得轻松愉悦了,竟然还起了心思也写一出戏来。要说她的眼界跟经历都有。而且作为经历了荣国府大部分的征战时期,她能说的故事也不少。
  王晴便给贾母出主意道:“老太太,依我看,那些个才子佳人呀,报恩之类的故事当然有不少人喜欢。但相比那些个征战沙场的故事也会有人喜欢,不然那四郎探母唱的是谁家呢?”
  贾母也没说一定要写成,可是看见小辈们都来出主意,她心里还是十分高兴的。
  上了年纪又行动不便的老人家嘛,最是喜欢儿孙能将自己的事情认真对待了。
  她就事论事说起自己对四郎探母的看法:“我倒是觉得,亏得是一出戏。不然不拘放在哪朝哪代,这事后投敌都不会有好下场,还会连累族人!”
  说着,贾母的眼神变得有些悠远起来,王晴敏锐地察觉到,恐怕当年荣国府应该差点遭遇了杨四郎那样的事情,不然贾母也不会直接一眼断定。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