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子——桃花白茶【完结】
时间:2023-04-13 14:42:36

  等剩下的赵,梁两家稳定下来清点人数的时候。
  庆国原本的千万人口,如今只剩下八百多万,虽说还是很不少,可流失加上死亡的数量超一百万。
  这样的数字,比纪国一个国家人口都多。
  距离最近郑锡细细算过,离开庆国的人不到五十万,也就是说,在这场五家分庆里,至少有五六十万人口死在这一年里。
  不出意外的话,这五六十万,还全都是青壮年。
  对庆国来说,可谓元气大伤。
  如此伤亡,连经常打仗的纪伯都微微侧目。
  虽说周礼跟现在情况有些不符合,但周礼确实有一定存在的意义。
  如果能加以约束,这么多人不会白白死在内战当中。
  但已经这样,根本不会有回头路。
  以后的战争,只怕会跟这次五家分庆一样残酷。
  十一月上旬,庆国内里停战。
  原本拥有九十二城,诸侯国最大的面积的庆国,被分为三部分。
  郑国占了九座城池,赵家分了四十,梁家四十三。
  赵梁两家暂时握手言和,跟郑国商议过后,以郑国名义帮忙赵梁向周天子请封。
  代价自然是不追究占的九座城池。
  这样的结局符合他们郑,赵,梁三家的利益。
  郑国跟周天子的关系不用说,当月分封令便下来。
  以后的赵家,梁家,就要改为赵国,梁国,家主也被称为赵伯,梁伯。
  其实隔壁的卢国国君反对过,卢国最尊周礼,而且这种篡权夺位封侯的,古今头一次。
  卢国自然不服。
  但有郑国在里面说和,赵,梁两国又送了礼物前去,收买了卢国几个卿士,又讨好卢国国君卢公。
  最终算是定下。
  卢公叹气。
  六百多年前周王分封,所有诸侯要么有功之臣,要么周家人。
  渐渐地,诸侯血脉跟周王越来越远,关系也疏远。
  到现在,新封的诸侯已经跟周王毫无关系,既对周无功,也没有血脉联系。
  不过算下来。
  现在天下七个诸侯国。
  郑,卢,祁,昌,纪,赵,梁。
  后四个都跟周王室没有血脉联系,异姓诸侯占了一大半。
  十一月中旬,赵,梁两国往周王室,其他诸侯各家都送了厚礼,算是表示加入诸侯大家庭。
  庆国已经彻底不在。
  曾经的庆国卿士缪成志也叹口气。
  他熟知庆国的情况,现在也知晓纪国的处境。
  不对比也就算了。
  对比便知道,庆国亡的不冤。
  而且庆国出事,各路诸侯都有参与,纪国在里面,不仅展示武力,更展示了气度。
  特别是用肥皂救名士一事,让天下名士侧目。
  刚开始大家还以为纪国只是说说。
  没想到各地过来买肥皂的商贩一问,价格果真那样低廉,效果也非常好。
  这样便捷省力的东西,可以说造福天下人。
  当然了,高端的肥皂还是那个价格。
  但这个东西,高中低端的地位都不同,高端香皂洗手洗面,中端的什么都行,低端肥皂洗衣服。
  对穷人家来说,有后者就够了。
  贵族们该掏钱掏钱,这点还是没变。
  缪成志还去过肥皂厂,也是分为三个部分,每一处都井然有序。
  可缪成志不知道。
  其实这三部分都赚钱,只是赚多赚少的差别。
  肥皂这种东西,家家户户都要用,低端肥皂确实便宜,可成本也便宜啊。
  一边是种植的皂荚树果实,一边需要各种优质油脂。
  所以不论哪一种,都在源源不断为纪国提供财力物力支撑。
  当然,皂荚做的肥皂卖了高价照样有人买单,可想着毕竟是百姓都要用的东西,加上种种考虑,所以定了堪称低廉的价格。
  纪凌自然知道这些,他现在正把几个工厂交到工部。
  工部由纪叔公跟母亲萱夫人管着,所以非常放心。
  从铸造室,到白纸厂,肥皂厂,水泥厂,还有庆国工匠来之后建的雕刻厂,皮货厂。
  单有这几个东西,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财富往纪国流通。
  纪国文武官职,中央官,地方官,都在这次一一充实人才。
  纪国国都官学,一共四百九十五名学生,基本都通过考核,前五十名已经正式授官,剩下的各有安排,按照学问深浅去各地学习。
  这是第一批学生才有的待遇。
  以后的纪国官职可没那么容易好获取,一届考生里,能选个一百多个,就顶天了。
  再加上庆国来的一批人,全都安排好职位,所有空缺该补就补上。
  在其他国家还在操心赵,梁两国的时候,纪国内里已经完成真正的转变,一切政务畅通无阻。
  以国都官学为首的国子监正式成立,国子监主簿自然是庆耘,耘先生。
  他的十几个弟子,分别主管诗书礼几项,再有派来教导学生骑射的夫子,此处变得更为正式。
  国子监最大官员,国子监祭酒,自然是纪凌担任。
  这点谁都没有异议,虽说他的官职在名士之上,可这位置也坐的名正言顺。
  纪凌本不想担任,但父亲跟大哥都觉得,如今的国子监是他创立,要是他不当这个祭酒,那纪国也没人能当了。
  六部的官员填充,算是完善整个体系。
  礼部尚书为杜邗。
  户部尚书交给公子钦。
  工部尚书纪叔公,萱夫人。
  兵部由纪胜兼任,后面会再选良才,主要能文又懂兵的太少了。
  吏部这种主管官员升迁的事给了脾气不好的缪成志,他公私分明,又是纪伯的岳丈,给他绝对没错。
  倒是刑部尚书暂时空缺。
  想要找个熟悉律法的人很不简单,便是现在的纪国里,也没有完整的律法可言。
  其实纪凌下意识想到郑国郑锡,郑锡一直想修律法,可郑国并非由他来管。
  算来算去,还是缺人才。
  不是说下面的官员,而是真正的大才。
  别看纪凌跟郑锡互坑了几次,但纪凌看着他还是眼馋。
  听说现在郑锡还在前面安置新占的城池,郑伯已经不催他了,倒不是不想催,而是催了没用。
  律法的事也要提上日程。
  有完善的律法更是一大进步。
  除了国子监跟六部之外,再有独立出来的就是内务司以及主管祭祀的司天监,这些基本都由萱夫人负责。
  但萱夫人现在事多,干脆让纪胜的夫人郑姬帮忙。
  虽说郑姬并未处理过这些事,可她显然是愿意的,带着自家两个妹妹一起帮忙。
  纪国上下,还真没一个闲人。
  到今年腊祭之时,纪国内里的变化堪称巨大。
  所有事情有序进行,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坏处,大概就是大家工作更细致?
  以前职责不明还能摸个鱼,现在?做梦!
  这种内部的变化,甚至只有自己人知道,在外人看来,纪国依旧在生产各种东西,根本不知道依托这样强大的效率,他们的新城已经建到更南边了。
  按照现代地图来看,整个安徽以及小半江西已经被纪胜带着的骑兵画入地图,还有大半江西没画也只因为那边条件太过恶劣,山高水险,还不是建城的好地方,人力和工具都不上。
  而且越往南建,城池规模越大,如果不是东边归祁国管,纪凌都想绕开祁国去看看海岸线。
  纪国腊祭,今年规模依旧不是很大,可整齐的官员队伍,以及一条条今年的成就,应该可以告慰祖宗吧?
  现在天下诸侯形势,庆国倒了,排名第二的卢国变为第一。
  卢国共有城池七十九座,人口过千万。
  昌国六十二座,人口也已经超千万。
  接下来是祁国,六十座城池,人口只怕是如今天下之最,他们重农,所以百姓不说吃饱,但至少比其他国家强点,古代农业又依托大量人口,所以人数必然不少。
  可也有个问题,祁国这些人口,其中至少三成为农奴,这个时代大部分国家是不准奴隶打仗的,故而统计的时候,是与牲畜同列。
  紧接着郑国,新添了九个城池之后,已经有五十一座城,人口近五百万。
  后面为庆国分裂出来的梁,四十二城池,四百多万人口。
  赵,四十二城池,同样四百多万。
  怎么数着数着,纪国又排最后了?
  纪国,十七座城池,人口刚破百万。
  不是纪国不努力,是底子太薄。
  四五年前,纪国任人揉搓,连粮食都不能自给自足,加上国都也才五座城池,人口五十多万。
  最开始一两年还不敢大力发展,能有现在的规模,已经很好了。
  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纪国的城池数量虽然还是垫底。
  但纪凌有信心,接下来一年里,根据现有的人力物力以及官员体系的效率,明年的纪国城池跟人口数量,绝对直接翻倍。
  这不是夸口,而是纪国厚积薄发,基础打得十分牢固,必然会迎来飞速发展的一段时间。
  毕竟那么多人才不是白白培养的。
  说到底,还是两个字,发展。
  还是要发展。
  纪国人没有沾沾自喜,他们的实力还没强大到可以休息。
  不过一定要说,纪国不算最后一名。
  那不还有周王室,他们现在就三四座城,人口不到二十万,听说今年米粮都困难。
  好在周王的妹妹研究出一种丝绸花纹,不知怎么织的,穿上的时候隐隐透着金光,拿到郑伯那换了不少好东西。
  周王妹妹翻过年也才十二,好像是母亲从小教她种桑养蚕。
  放在一两百年前,周王的妹妹何至于这样苦。
  不过这位跟郑锡一样,也是个人才。
  要是能来纪国就好了。
  纪国虽然因为锦族的缘故,现在不愁麻织布,但丝绸手艺还是逊色。
  他们南边多适合种桑树啊。
  有机会的话邀请几个丝绸技艺好的人过来。
  纪凌一边跟着腊祭,一边又在扒拉人才。
  天下英才若能都归纪国所用,那还愁什么。
  算了,现在想这些有点多。
  纪国城池跟人口虽然还是垫底,可已经有了跟各国与之一战的能力。
  这次庆国出事,骑兵的作用凸显的淋漓尽致。
  特别是最后缪成志带着五百骑兵,就把庆国五家兵马打的退避三舍,这种情况十分罕见。
  纪国的武器跟骑兵,永远是他们的底牌。
  要不是有这些,纪国哪能保住那么多厂子。
  腊祭过后,都城这边基本都已经停工,冬天天冷,除了厂子里还能做事之外,郊外冷得厉害。
  这种时候南边反而不同。
  越往南,温度越高,有些地方甚至不下雪,所以道路的施工以及城墙建设还能继续。
  过完腊祭的纪国上下,已经习惯现在的官员制度,更明白只要好好做事,就能升迁。
  有希望的时候,大家肯定都会努力。
  等到二月份,各处官学陆陆续续开学。
  以前学校少的时候还好,现在每个郡县都有官学,便出现一个大问题。
  那就是书本极贵。
  已经做了县令的平民学子吉新主动找到小公子:“我们县虽是新设,官学倒是能办,唯一一点就是书本太贵。”
  “纸张是便宜的,墨也能用便宜墨,可抄书这种事极为辛苦,识字的人一般都不会挣这个钱,不识字的又不会抄。”
  这是个很实际的问题。
  以前用竹简的时候,抄书不用说,那是个大工程。
  有了纸张书本之后,抄书简单不少,识字的还好,不识字的,要启蒙的时候如何抄书?
  现在市面上所有书本,全都是人工抄录,人工抄写容易有错不说,更是辛苦得很。
  跟吉新说的一样,想用书要识字,可想识字又要用书。
  简直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反正因为人工抄录的困难,现在市面上书籍的价格居高不下,这样一来,平民学子就算上的起官学,也买不起书。
  同为平民,吉新最了解这些事情,所以他主动找纪凌来讲。
  纪凌事情极多,倒是把这件事给忘了。
  身边的贵族子弟也不会问起这种事,他们别说买书了,雇人抄书都没问题。
  这也体现了选平民学子上来的好处,吉新他们最了解百姓需要什么。
  纪凌道:“这件事好解决,不过既然是你提出来的,回头跟着我一起吧。”
  抄书太累,错字太多,这种事有一个标准答案。
  印刷术。
  纪凌甚至可以跳过雕版印刷术,直接用活字印刷术。
  这算不算一下子进步大几百年?
  正好趁着开年事情不算多,把印刷术给造出来,只要这个东西一出,市面上所有书籍价格全都自动下降。
  要不然怎么说四大发明呢,果然不管放在哪都很实用。
  吉新反而一愣。
  其实找小公子说这事的时候,他自己也想过解决办法,可怎么想都觉得没用。
  毕竟人要看书,那就要有书本,就要有人抄书。
  这种工程量,怎么才能降低成本。
  他是真的想不出来。
  没想到刚跟小公子一提,好像就有办法了?
  这也太神奇了吧。
  纪凌直接在宫室附近找了个宽阔的房屋,让吉新晚会再去县里上任。
  纪凌身边的杜或跟护卫锦涌同样好奇。
  怎么感觉小公子脑子里的点子用不完一样?
  这东西知道原理之后很简单,纪凌直接让人开始和泥,这种泥土也有不同,黏性必须特别大,烧制起来更完整。
  用泥来刻字印刷,不管是重新制作模板,还是错字更换都很方便,而且还便宜。
  纪凌选了篇诗歌出来,在一个个方形小泥块上写了字,等泥块烧制成型,按照字的顺序排列放好,框在铁框里。
  随后在一个个方块上沾染墨水,再把纸张覆盖上,不出片刻,一篇原本要一个字一个字抄录的诗歌瞬间出来。
  更妙的是,沾染一次墨水,可以印至少十份。
  吉新已经被眼前的东西惊呆了。
  他发愁很久的事,怎么放在小公子纪凌手里,一个下午就解决了?
  而且解决的这样好!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