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卿半靠在床榻上,王柷坐在床边抓着她的手絮叨的说着,她无奈,“你去写信给阿耶和阿家报信吧。”听了这话王柷激动的起身说:“对,要给阿耶写信,还有京城的兄长,那娘子你好好歇着,夕食前回来。”说完往外走去。
看见他出门青梅进来内室,沈卿吩咐把九州地域志拿过来,再那些水果来。
走出内室让青芙把九州地域志送进去,嘱咐她在里面听吩咐,她亲自跑趟厨房,看看都有些什么果蔬,挑拣看着新鲜的几样准备要洗,陈娘过来笑着说:“青梅姑娘那用得着你亲自动手。”把东西拿过来吩咐人赶紧清洗,她又接着问:“这是给大娘子准备的吧,刚刚听消息感觉就是,怎样前面大夫怎么说。”
青梅笑着说:“可不是好消息么,一切都好就是在吃食上多注意,以后陈娘要多费心,做好了郎君肯定会赏赐的。”
青竹那边拿着老大夫给开的单子,把人送到正院门外,让等在门口的忍冬把人送出去,手里的单子也递过去,跟着去药堂抓药。
转身回头到花厅,把记下来的药方默写一遍,拿着去正房给自家大娘子看,看过单子吩咐人准备笔墨,起身去了书房些了几份药膳单子,交给竹娘让她把东西交给陈娘,又说:“药堂抓回来的药暂时先不用,和单子一起让青竹收起来。”
把人都打发出去,计划一下怀孕期间的事,记得前世没少听同事、朋友说胎教,要好好计划一下。把想起来的一些注意事项都写完,起身回到起居室,坐在临窗的塌上靠在大靠垫上,照旧拿着九州地域志看,心想:什么时候能够去看看这个时代的地域风貌呢。
想着以后每天下午听琴,晚上安排人读书,至于孩子的阿耶呢,看情况实在参与不了,独自承担也不是不可以。
这边王柷把信写完,交给身边的青风,让他亲自送往郦城给阿娘,在这之前把京城的信都送到到官驿投递,把事情处理好,刚起身师爷从外面进来,只好又坐下耐着性子谈论公事。
--------------------
第140章
===================
……后院已经到了掌灯时分,人还没回来,就知道被绊住脚了,吩咐准备洗漱不打算等了,早点休息,临睡的时候交代让厨房多准备鱼虾一类的吃食,另外采买上也多备着时鲜的水果,市面上有的都多买些回来,另外梅子或者腌渍的都准备一些。
竹娘也是做过阿娘的人,怀孕的辛苦自是知道的,又交代厨房的陈娘:“还有什么没想到的你也补充着,后面大娘的吃食你多操心。”
陈娘沉吟了一会说:“要不要给奴的阿家稍信,让她跟白芷的船队一起过来。”竹娘听了点点头:“行,让人稍信给孙婆稍信,就说大娘子有身孕了,至于其他就不用提,看她老人家怎么决定。”
竹娘觉得孙婆能力最好,毕竟做了一辈子饭食,对大娘的胃口也掌握的很明白,有个老人能在灶上指导再好不过,赶紧往前院找忍冬商量,往京城稍信给孙婆。
从不同的渠道发出的消息陆续赶往京城,当沈家上下收到消息,沈闻和沈辰非常高兴,各自回家商量,收到消息的孙婆也找上门来,见过陶大娘子表达想跟着去苏州府的愿望。
商定下来有孙嬷嬷带着孙婆,跟着白芷的商队赶往江南。
沈卿这边悠闲的过着日子,每天上午处理家事,用过午膳睡午觉,下午开始胎教日常,有乐伶过来谈三首乐曲,剩余时间用来练字、看书、绘画,用过夕食后去花园散步,再由王柷或者丫鬟给读半个时辰的四书五经。
王柷不理解每天读书干嘛用,可妻子让读就尽量抽出时间,毕竟这是他第一个孩子,还是有着美好期盼的。
没出俩月,王家那边来人了,阿家身边的老嬷嬷带着人,一行人里有两个年轻漂亮的,打着郎君没人伺候的名义。
她没多说随老嬷嬷安排,送去前院王柷把人收下了,可没留在书房的院子,直接打发到西北角的小院居住,又让青风安排粗使婆子看紧门禁。
转瞬消息传到沈卿耳边,送人过来让她心里起了疙瘩,可王柷这样安排也算是满意,可人来了这就不是结果,总要往后看才知道。
忍冬那边跟白芷传信的时候,把这个消息递过去了,也让在京城的沈家知道了,沈闻特意写信过来询问情况,沈卿也按实说了想法,留着没问题,只看后面的发展吧。
话题就此打住兄妹俩也没再交流,可远在京城的沈家兄弟开始私下动作,不结亲可也不结仇,自家妹妹受了委屈总是要找回来的。
当初沈闻永远记得小小团子就开始挂念,手还有些攥不住笔杆就开始学打算盘,坐在临窗的塌上盘账,说着大人话给两位兄长攒家底。
也记得当初小妹临出嫁说的话,有一天丈夫背叛就和离带着子女回来,沈闻笑着说总允许人要犯错,小妹说:‘犯错只有零次和多次的区别,男人一旦碰了别的女人那就不可能回头,永不原谅。’
沈闻这会就开始准备,哪怕白浪费功夫也不能让小妹受委屈,兄弟俩提前做好完全的准备。
不管京城怎么暗流汹涌,王家那边还不知道情况,王家夫人私下做的事没有让老夫人和丈夫知道。
沈卿这边日子照常过,她对王柷的心态只是为了完成两位兄长的心愿,在现在的社会情况下随大流,不做特立独行的事。
从怀孕开始没少喝空间的泉水,除去开始的几天基本没有孕期不良症状,三个半月时京城的商队到达苏州,竹娘亲自跟着忍冬出城去迎,主要是稍信过来说是孙嬷嬷和孙婆一起过来,这俩人可是当年她刚进府就是当老嬷嬷的人。
到五个月的时候孩子胎动有些频繁,沈卿摸摸脉感觉是双胎,可她着号脉的手艺不到家,只好让人再请老大夫过来一趟,果然如她猜想,老大夫非常肯定的说是龙凤胎,这些家里的孙嬷嬷和孙婆围着老大夫,各种问注意的情况,吃食上有没有什么要注意的。
孙嬷嬷把青梅叫到近前按照老大夫说的,整理出三张纸的单子,如秘籍一般小心的折好放到荷包里,天天按照大夫交大的,少食多餐,又要增加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又把王柷的行李都实收了,客气的请到前院书房居住,丫鬟排班值夜,特意挪了个矮脚榻放在窗边,随时听声起来伺候。
这一折腾就有些人动了心思,这些都是从王家跟过来的人,从后角门进出的年轻丫鬟,这些私底下的动作转眼就到沈卿的耳朵里,听完不可置否的笑了笑,下面的丫鬟一头雾水,等了好一会也没有什么话下来,青竹出面把人打发了。
连送去西北角居住的两个人都得了消息,开始频繁和小丫鬟们联系。
当初约定婚期的时候沈家提出四十无所出,王家方可纳妾,不可蓄婢,只看王柷是否还记得,不提醒、不暗示、不派人,只等着看这几个月他是怎样过。
日常去衙门处理公务,下了衙门回来陪着用夕食,按照沈卿的要求读两刻钟的诗词歌赋,再回前院书房和门口谈论时事,用过宵夜后休息,偶尔外出应酬,作息都很正常。
孙嬷嬷派人去自家的庄子上找孕妇,最好是跟自家大娘大一个月左右的,寻访下来,又经过各种暗查和考核,定下两个奶娘人员,即将生产的时候把人安排到下人房,每人一个单间,分派了小丫鬟和婆子照看,孩子在府里做了满月,只等大娘子这边生产就把两个孩子送走。
流水的日子转瞬即逝,沈卿到了预产期,身边的丫鬟嬷嬷都非常紧张,日常身边从来不离人,再也没有把人打发独自安静的时候,心里也明白这个时候没有剖腹产,万一有什么意外就是鬼门关,也就顺从孙嬷嬷的安排。
王柷得了消息匆匆赶来,看着从产房端出来的一盆盆血水,他真的着急了,不顾众人的阻拦冲进去,看到的情形一辈子都忘不了,直接腿软扶着门槛,旁边守着的孙嬷嬷看了赶紧上前,把人扶出去,呵斥了守门的丫鬟,有吩咐守门的小厮把郎君送回前院等着。
一对龙凤胎生下来了,沈卿累的直接昏睡过去,孙嬷嬷带着人轻手轻脚的收拾产房,换了新的被褥,重新把大娘安置好。
刚出生的小郎和小娘,有婆子抱去正院的西厢房,两个奶娘在那边候着,刚出生的小孩子各种配一位奶娘、管事婆子一名、丫鬟两位、针线一位、粗使暂时不用。
前院王柷收到消息,高兴的不行起身往后院子,可走到半路有些犹豫,想起早前看到的场面,好半天才又继续前行,到了正院看过两个孩子,在月子房外间问候两句,就急匆匆的回前院。
孩子出生的第二天,京城的人就已经到了,这次过来的是沈卿的二嫂谢瑾和谢先生二人,带来整整一船的东西。
孙嬷嬷亲自迎到二门外,引领二人先去客院梳洗换衣,才去正院看望沈卿和孩子。
看她们走进来,沈卿要起身,谢瑾赶紧走几步把她按下说:“又不是外人,别起来,你现在应该多休息。”
“二嫂,你们这次来能待多久?”沈卿已经有快两年没见到家里人,日常通信也不能说的太详细,白芷日常来回可有些事不能问个下人,终于有人来了,希望能住的久些,多问问家里的事。
谢瑾:“这次要住到你满月才回去,等过了洗三咱们慢慢说,你现在要好好休息。”
这边正在说话,王家也来人了,这次过来的是老夫人带着一队人,可王柷的阿娘没来,谢瑾心里有些不太舒服,可毕竟老太太来了,也只好代表小姑笑脸相迎。
王柷阿娘张氏当初想把自家侄女说给小子儿,可阿家先一步定下京城沈氏之女,沈家虽说是旁支可两个兄长都争气,在京城也没少帮自家小郎,哪怕外放到苏州城也没少借沈家大郎的人脉。
总是有些不甘心,张氏又想把自家庶出的侄女接过来给小郎做媵妾,在沈卿临产之前商量着张氏陪着老夫人前来苏州府,可商谈时言语中要带着庶出侄女过去,老夫人也是大家出身见过风雨,她稍露一丝意思就被否定了,当初商定婚事的时候,沈侯府老夫人提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不纳妾不蓄婢,当初这个不成器的也在,如今又出尔反尔,沈家可不是无名无姓的,虽说是旁支可两位郎君争气,她现在起这个幺蛾子可要压住,不然将来还不知道闹出什么。
一肚子气闷脸色也带了出来,旁边伺候的人大气不敢出,看着坐在下面的人毫无知觉,嘴巴还不停的在说。
出声打断,“行了,我头疼你先回去,明天再商议。”说完抬起手臂在丫鬟的搀扶下起身往后去,张氏有些尴尬,好一会反应过来绞着手帕,起身回正院去了。
老夫人派人去寻王老爷过来,母子俩商量过后,让他出面去跟老妻说明利弊,苏州府也不用过去,老夫人带着东西过去给张罗洗三、满月,等过了百日再回来,这三个月时间把张氏的问题摆正。
沈卿完全不知道一场风波与她擦身而过,迎来王家的老夫人,洗三礼这天娘家二嫂负责接待,夫家老夫人在内堂坐镇,这天只请了几家关系不错的夫人,一家人商量等满月礼再大办。
王家、沈家,甚至宁家这些年也没出过双胎,还是龙凤胎这绝对是吉庆的事,京城太远肯定是赶不过来,满月礼在苏州府办,百日礼要去郦城府大办,也让王家郎君开心一下,老夫人想着自家儿子最近有些不顺,尤其后宅张氏有些找不自在,可能对她这个阿家插手小儿子的婚礼有意见。
崔老夫人派身边最得力的管事和嬷嬷回郦城,跟王首府商量重孙\\女,办百日宴的事,派二人回去主要是负责张罗宴请的布置,只怕到时张氏又闹妖。
满月宴由老夫人和沈家二夫人谢瑾负责,府里的丫鬟婆子都忙起来,外面跑腿都是白芷和忍冬负责,这次谢瑾过来就是白芷护送,沈卿已经提前交代,等这次二夫人回京时,忍冬跟着回去,他和白芷互换一下差事。
--------------------
沈侯府的老夫人姓宁(宁侯府的老姑奶奶)
宁侯府的老夫人姓王(江南首府王献的姑姑,男主王柷的姑奶奶)
王首府的老夫人姓崔(沈侯府当家夫人的姑姑)
第141章
===================
王家要办龙凤胎的满月礼,苏州府下辖但凡有些头脸的人都想弄一张请帖,可王家也不可能都请过来,毕竟还是一方当任,别回头弄个接机敛财。
老夫人带着谢瑾把名单敲定,拿来跟沈卿商议后,让前院白芷和忍冬开始派发请帖,有些个别关系好的有王柷亲自写了帖子送过去。
家里的人都忙碌起来,只有沈卿最闲每天吃吃、喝喝、睡睡,最大的活动就是侧躺看喂娘每天喂孩子,不是她自己喂,实在是王家老夫人和谢瑾坚决阻止,孙嬷嬷也不占她这边,另外就是她的奶水少,连一个孩子都不太够吃,好在孙嬷嬷提前选出的奶娘有两位是跟她一天的产期,前三天就是在旁边跨院喂养,后面才抱过来让出满月的奶娘喂养。
满月前给孩子起名的信到了王柷手上,儿子叫王彬,女儿叫王杳(yao),沈卿看过之后笑着想,以后上学读书写名字应该相对好些一些,幸好没有叫麒麟或者睿之类的,可她的名笔画也不少就没想过这个问题。
出了满月的第三天摆宴席,老夫人在内堂坐镇,二嫂谢瑾陪着她来往迎客,真正需要她迎到二门的苏州府就那么几个人,其他都是孙嬷嬷带着竹娘迎接,毕竟王柷在苏州府官阶最高。
客人陆续到齐,地位够的都在正厅陪着王家老夫人聊天,乡绅、吏官一类的家眷都在西侧休息,士族、外地高管家眷在东侧。
女眷宴席摆在花园的流水阁,是个消暑的好地方,男客的宴席摆在前院的西侧的曲水流觞,可以入席的时候青蔓进来禀报可以开席,谢瑾请了老夫人一起,带着客人往花园走去。
开席后有助兴的舞姬伶人在隔水对面表演,配着古琴伶人甚是有意境 ,可在座的都在和左右两边的人聊天,认识的叙旧不认识的开拓关系,不熟悉的争取散席前熟悉了,毕竟这个宴席是苏州府最高等级的。
赴宴的人都心满意足,歌舞尽兴后纷纷起身告辞,宴席上想大关系基本都说上两句,宴席后的一段时间都是大家口里的谈资。
满月宴之后,谢瑾要启程回京城,谢先生婉拒她通行的邀请,打算留在苏州府住一段时间,她到苏州府的时候就跟沈卿谈过,打算留下将来孩子大些给他们启蒙,谢先生年纪也不大回头自家女儿大些。
沈卿想的有些长远,可这个时代交通不发达,就是谢先生这样厉害的女师傅不好找,另外从京城带信来回折腾也得有大半年的时间,孩子三周岁就可以开始开蒙了,还不如让现在就留在苏州府,以后跟着她们一家搬迁,早就说好以后要给谢先生养老。
刚送走二嫂谢瑾,让忍冬跟在身边一路打点。转眼日子过了一个多月,老夫人和沈卿收拾东西,准备启程往郦城去,苏州府这边留下竹娘和谢先生看管,王柷一府父母官不能跟着去,不过好在身边的丫鬟婆子都不缺,另外从京城换过来的白芷跟着,不得不说白芷这两年走南闯北的锻炼了不少。
用过朝食出发,赶在夕食前到达郦城,好在今天水路顺风,一路上无事非常顺利,这次出发前是郦城派出来的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