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妾难为:侯爷不太冷——今妆【完结】
时间:2023-06-01 14:49:18

太上皇指着武帝面前那杯凉透了的茶道:“朝堂之上,波云诡谲,不可妄生同情,更不可因为个人喜恶而偏袒或冷落臣子。为帝者需得跳出方外,站在制高点观察所有人的动向,别去管大臣们吹捧你的语言有多动听,你只管看事情的本质,看看他们究竟是何目的?唯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始终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唯有这样才能不被权利日益熏心,做出自负自大的举动。
你的一言一行将会影响大周的整个局势,你要时刻警醒自己,时刻保持灵台清明。你没有资格做情绪的奴隶,从今时今日起,你要将你的喜好全都隐藏起来,再喜欢吃的东西也只能吃一口,要让旁人看不透你的心思,从而无法影响你的判断。 ”
太上皇说完这席话,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御书房,离开了这个陪伴了他几十年的黄金窟。
走出御书房大门,立于秋季的暖阳之下,他才感觉自己身上温暖了些。
他朝西山的方向极目远眺,眸光逐渐温柔。
云桑,等我。
。。。。。。。。
因为前段时间前朝余孽祸乱京城的事,整个京城都沉寂下来。不断有贪官污吏被抓,不断有前朝余孽的同党被处置,午门处挂满了乱党的尸体,整个京都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百姓们能不出门就不出门,生怕自己会被当成乱党抓起来,更怕京中再乱起来。甚至有许多百姓都举家暂迁回了乡下老家,只想等天下大定之后再回来,以免上头的神仙打架殃及了他们这些小老百姓。
新帝登基之后 ,沉寂了许久的京城因为三件喜事又重新活跃起来。
第一件喜事自然是新帝登基,大赦天下。许多曾经被连累的犯人迎来了新生,流放之地跪哭声一片,他们终于能离开这个贫苦之地,摆脱罪犯的身份,开启新的人生。那些因为冲动犯法的轻刑犯也走出牢狱,与家人在监狱前相拥而泣。
大街上张灯结彩,礼部官员加班加点在全城都挂上了大红灯笼,为年底的登基大典和封后大典做准备。
百姓们受环境的影响,脸上也染上了喜气,觉得生活都有了奔头。
第二件喜事便是高调回宫的正德公主和南宁候婚期将近。
说到这个大伙很想开个吐槽大会,原来他们一直关注的热门八卦对象:沈侯的那位神秘新娘?和正德公主的那位神秘驸马?这两人竟然是一对儿?
不是,你俩人真的好吗?故意制造这么多悬念来吊人眼球,结果猝不及防的给他们猛塞了一嘴狗粮。
可叹他们这些热心市民整日猜来猜去的,心都要操碎了,没想到人家竟然是一对儿?
原来小丑竟是他们自己?
这真相可真是叫人意想不到,始料未及,今夜不设防。。。。
武帝为庆祝正德公主大婚,特意取消了宵禁,意欲举国同庆之意,足见当今天子对于这个亲妹妹的重视。
第三件喜事则是最最令老百姓振奋,也最最让老百姓能得到实惠的大喜事。
新帝登基为表仁慈,特开恩典,颁布了两项惠民政策。一是为农民减免三年赋税,并免费分发来年的粮食种子,意为鼓励农桑,着重发展农业。
武帝十分清楚的知道,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家,唯有家中有粮,心中才不慌。只有让百姓们都吃饱饭,他们才能更加拥戴他这个新君,更加热爱这个国家。
此项政策一颁布,所有农民当场跪地高呼万岁,只觉得浑身都充满了力量,他们有劲没处使,只想把牛从田里拉出来,自己去犁地。
第二项政策则是为朝廷大力选拔人才。
武帝特敕:今年秋闱将开设两轮。这样一来,便给了那些因为种种不可控制的原因,而没能赶得上科考的学子一个重新下场的机会。也给了那些因为心态紧张而没发挥好的落榜的学子,一次二度入场的的机会。
当然,因徇私舞弊而被淘汰的品行不良者,永禁参加。
此消息一出,风声鹤唳了数日的京都瞬间沸腾了!百姓们奔走相告,京城的大街小巷熙熙攘攘,大伙儿的脸上喜气洋洋,全都在高声议论这两件喜事。
那些一上考场就紧张的书生更是欢欣鼓舞,恨不能将上衣脱下来轮两圈,以表示自己有多开心!
家境殷实些的学子则纷纷相邀,摆宴状元楼,只为庆祝新帝的仁政不醉不归。
以往三年一次科举,但凡落榜者,又得等上三年才能入场。
只是人生能有几个三年呢?人的志向又能稳住几个三年?
双开科举,这是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事情,不但意味着寒门贵子多了一次一冲飞天的机会,也多给了更多有志之士一次鱼跃龙门的机会。
普通百姓看表象,有才之人则从表象看到了本质,此次双考不仅给了更多人机会,这还意味着当今陛下行事不拘泥于形式。
自古以来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许多继位之帝都守着中庸之道,不敢随意变法,以免百年基业坏于他手,从而成为时代的罪人。
可武帝却在登基之初便颁布了这两项诏书,可见其心怀大志,这是将会给更多才人创造入仕的机会。
鸿儒大贤们闻风而动,敏锐的察觉到属于他们士大夫的时代总算要来了!
那些从前因为久不得志而,退居于幕后的贤能之士心思又活跃起来,有了这样一个不拘泥于形式的掌权者,他们是不是就能从新入朝堂?登科举?
是不是就能大展身手,施展抱负?
甚至久不见客的清廉雅士也扫榻迎客,欢迎有学识的才子入府交流学识。学子们闻风而动,一时之间大儒们的楼阁高朋满座,连门庭都被前来拜学的学子踩踏得油光蹭亮。
正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大抵如此。
各大茶楼因为这几道消息日日人满为患,学子们在此高谈阔论,商议着接下来的科举之事,赞颂武帝贤明的诗词歌赋不要钱似的往外倒。
足以流芳百世的惊艳诗词流传在大周的各个角落,然后代代相传。
第 254章 暗流汹涌
武帝爱惜羽毛,特命军队驻军在大周的每一条官道上,以确保每一个进京赶考的学子能安全抵京。
眼见秋闱将近,从各个省县赶来的学生源源不断的涌入京城,京中的各个客栈酒楼生意火爆,许多口碑好一点的客栈早已被住的满满当当。家境殷实些的学子直接在京中购买住宅,亦或是几人合租宅院来备考,连带着牙行的生意也被带动得热火朝天。
京中的巡逻比以往严了不少,人多事非多,京备营是一刻也不敢松懈。在这期间,武帝还特意下旨,命所有商贩不得胡乱涨价,令官员严厉控制京中物价,若有哄抬物价者,严厉处置。
京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街上的摊贩们喜笑颜开,他们因为前朝余孽的大清洗运动损失惨重。百姓们连门都不敢出,谁还来照顾他们的生意?就在他们亏到快要坚持不下去时,没想柳暗花明又一村,圣上这新政一出来,他们竟赚得比以往还多?
在这欣欣向荣的景象下,依旧隐藏着暗流汹涌。
不知从何时起,京圈贵女中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说正德公主为人荒唐,私生活极不检点,不仅未婚先孕,还连腹中孩子的父亲都不知道是谁?
因为曾经不止一人看见她和镇南王世子齐襄在一起,两人同进同出,关系暧昧,甚至白日宣淫。
还有人说看见了她和齐世子、沈候爷,三人在宝华亭拉拉扯扯,说沈候爷和齐世子其实都是她的入幕之宾。两人还曾为了争夺正德公主而大打出手,后来正德公主被认回天家,这才选了沈候爷当驸马。
为何是会是沈侯爷呢?这其中也是有隐情的,最大的原因乃是因为齐世子继承王位之后会常驻岭南。岭南哪有京城繁华?正德公主自是舍不得京中富贵,这才弃了齐世子,转而选择沈候爷做驸马。
至于她腹中的孩子,那也是沈侯爷是被太上皇威逼利诱,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下,否则为何他之前明明大办婚礼,却要把新娘的身份捂得严严实实?
有想象力丰富者更是脑洞大开,说沈候爷之前的新娘根本就不是正德公主,而是另有其人!那人便是他之前大张旗鼓,满天下寻找的那位逃跑了的小妾,是正德公主以身份压人,这才将沈候原本的新娘逼走,迫着沈候爷娶她。
还有之前远嫁西北的那位叶家小姐,那可是沈候爷正儿八经的青梅竹马,也是因为正德公主横插一脚,对她下了春药,害她和隆将军当众出丑,这才不得不远嫁给隆将军做妾。
京圈哗然,正德公主哪是什么锦鲤公主啊?这分明就是个蛇蝎淫妇嘛!
谣言越说越离谱,越说越离奇,直到几位贵妇在致远茶庄喝茶谈论此事时,被茶楼里的情报探子给听到了。
那茶楼实际上是沈霄开设的一处情报收集点,探子一听闻此事立马上报给了沈霄。
这可是捅了马蜂窝,差点没把沈霄给气个半死,他面色铁青,嘭的捏碎了一个杯子,咬牙切齿道:“动用全京城所有的暗线,给本侯挨家挨户的查,本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知道是谁在传播此谣言?”
他这段时间给自己放了个婚假,宫外的事情一概交给福临和福应。前段时日他因为乱臣贼子的破事冷落了瑶瑶,让他一见到她就愧疚的紧,这才丢下所有公务在宫中专心致志的陪媳妇。
两人你侬我侬,好不恩爱,却没想到他刚一放松下来,外边竟然有人敢冒着杀头的风险,去造公主的谣?
简直是在老虎嘴边拔须,活腻了!
他肉也不吃了,扔下手中的肉骨头,找了个借口就出宫报仇去了。
敢污蔑他媳妇,看他不把那狗日的给活剐了!
赵毓瑶被父兄和夫君宠得极好,自是不知道这些暗流汹涌,她此刻在忙着备嫁。
她一个只会做内衣的渣渣,宫中嬷嬷竟然要她在盖头上绣两只鸳鸯?还说只有新娘子自己绣的才最有心意、最吉祥。
天呐,以她手残的程度,确定不会毁了那精美绝伦的暮云纱吗?
还有姜嬷嬷,每日督促她至少要走上半个时辰,说这样才有利于生产。
还有宫中的各个太妃,没事儿就往她这跑,想和她搞好关系,比去她父皇那儿都积极!
还有等等等等等。。。她觉得自己每日的时间都不够用了,忙得不得了!
好在晓莹今日给她带了个好消息进宫,说蒋丰台和杏娘已经求侯爷为他们主婚,要在秋闱之前把婚事给办了,以免蒋大哥不能安心入考场。
赵毓瑶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真的?杏娘真的想通了,要嫁给蒋大郎了?”
晓莹见主子高兴,自己也跟着乐呵,为自己能带来这个让主子高兴的消息而自豪的不得了。
“真的,听说他们的婚礼就定在您和侯爷大婚之后呢!本来他们俩只准备在帽儿胡同摆几桌,却没想到侯爷一听说下属要成亲,直接送了一处紧挨着帽儿胡同的宅子给蒋大哥。这可把他们俩给吓了一跳,推诿着不敢收,侯爷便直接让人把他们的东西都搬了过去,然后把房契留给了他们,说他们若是不要,那他便要一把火将那宅子给烧了!还说他送去的东西断没有收回来的道理,我的天呐,侯爷可真财大气粗!”她说这话是双眼冒着小星星,心里很是憧憬自己今后会不会有这等待遇?
赵毓瑶听后哈哈一笑,点头赞同道:“他是挺财大气粗的!”
在旁人眼里或许这是财大气粗,但在她眼里沈霄分明是在投资,因为他看出了蒋丰台前途不可估量,今后定是人中龙凤,所以便提前将这样的人才笼络住。
这是他这个段位的人管用的手段。
沈霄只花了两日功夫就查出了幕后传播谣言的主谋,竟然是三公主赵若灵?
他感到万分诧异,又不可思议!
再怎么说瑶瑶也是她同父异母的妹妹,她为何要在背后做这些陷害亲妹妹的事情?连皇家的脸面都不顾了?
简直就是个疯子
疯婆娘!
他略一思索,又感到一阵惊悚,不可能会是因为他吧?难道她对自己还余情未了?
一想到这种可能性他就恶寒得不得了,就像被什么脏东西盯上了一般?
但是,无论她是恨他,还是别的什么想法?敢拿他的瑶瑶做文章,就是触了他的逆鳞!
他不允许有任何人以任何理由诋毁她,哪怕是意淫也不行!
沈霄冷笑一声,将一叠卷宗递到福应手里,寒声道:“三天之内将这些人的身份全部公之于众,我要让全京城都知道他们是三公主养的面首。”
两日后,京又出了一件劲爆轶事,让原本就已经很热闹的京城,更是犹如滚水一般沸腾不止。
这是关于三公主的香艳传闻,说三公主几年前为包庇一个侍卫而以权势压人。因为那名侍卫在吃醉酒之后打死了一个进京赶考的书生,他仗着自己是三公主的侍卫嚣张得很,大声嚷嚷自己是三公主的人,就算再打死十人也不会坐牢!而三公主也确实动用自身的权势和财力,替那名侍卫摆平了那书生的家人。
如今那书生的父母看着当今陛下爱惜人才,为了选贤任能不惜双开秋闱,那书生本就是学子中的佼佼者,若是还活着,定是能高中状元。
书生年迈的父母悲从中来,怎么也想不通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儿子竟然就这么死了?
他们越想越不愤,越想越愤怒,便卖掉祖宅,举家上京来告御状。
当今陛下本就爱惜羽毛,书生这一敏感词汇更是加大了此传闻的关注度。
议论此事的人越来越多,不知怎的,竟牵扯出了那个侍卫其实是三公主的面首这件事?
因为一个曾经在三公主府当差的匿名马车夫现身说法,说三公主和了那侍卫没事儿就在马车上胡搞,弄得他们这些赶车的都快精神分裂了。
三公主的入幕之宾不只是那位俊美侍卫,还有几位朝堂之中的大人。这里他就用张某某和卢某某等等来代替称呼吧,至于具体是谁?你们自己去想吧!
你问他的消息可靠不?他敢对天发誓,所说的每一个字都是真的,因为他曾经常送三公主去别院和那几位不同的大人在不同的地点私会。
唉~~他们这些赶车的为三公主打工时那叫一个心惊胆战,整日拿着微薄的月银,做着随时会被灭口的活计,这谁顶得住啊?
不信你们去打听打听,看看三公主府换得最勤的下人是不是马车夫?那些换掉的人要么就是死契奴仆,被灭口了,要么就是像他这种长工,因为害怕而自己走了。
此消息一出,那反响可是不得了,瞬间就霸占了整座皇城的热门。
百姓们见面的第一句话不再是客套的问:“吃了吗?”
而是猥琐的嘿嘿一笑,谨慎的左右看看,然后勾肩搭背,互相掩耳盗铃道:“你听说了吗?公猪养好几个兽的事?”
百姓们不敢明目张胆议论天家之事,以同义词代替的资格还是有滴!
三公主被吃瓜群众们扒了个底朝天,各种风言风语犹如长了翅膀般满天乱飞,把正德公主和沈侯爷五日后大婚的热度都给压了下去。
武帝闻言震怒,下令彻查,天子插手,大理寺哪敢偷懒?不费吹灰之力就将三公主所有的事情都查了出来。
三公主本就是个花架子,驸马也未领有实权,做的都是中看不中用的差事,根本阻挡不了铁面无私的周大人办案。不出两日,她犯下的那些罪状就都被摆到了武帝的御案之上。
太上皇简直痛心疾首,这个孽女,竟然给他丢了这么大个脸?他恨不能一辈子躲在夏云桑的陵园不再出来,但又越想越气不过,直接传信给武帝,要他严惩三公主!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