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她自己掌权, 在她有生之年,可设法令女子好过一些。
她也会潜移默化,令得小李齐知晓百姓疾苦,努力担起责任, 为百姓谋福利,为女子谋生路。
这年夏天, 齐子蛰终于带着李丹青到庄子小住。
他想起之前的承诺,感叹道:“那时上京,因你怕水,便说要带你来庄子里小住,教你捞鱼捉虾,没料到足足过了五年,才有机会带你前来。”
李丹青想起往昔之事,也很是感叹。
她先前一见池子就怕得颤抖,现下虽不再怕水了,但依然不敢脱了鞋下水。
这一关,须得克服。
第二日,齐子蛰带着李丹青钓鱼,待钓上鱼来,李丹青高兴得直喊,这一喊,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间,已走进河水里,双足浸在水中。 她低头瞧了瞧,喃喃道:“好像也不可怕。”
齐子蛰丢下钓杆,过去抱起她,在水里转了几圈,笑问道:“还怕不怕?”
李丹青俯身看水,并没有眩晕之感,便道:“你放我下来,我再试试淌水。”
待齐子蛰放下她,她在水里走了走,感受着河底细沙,还有河水静静流过足踝的感觉,回首笑道:“我不怕了!”
傍晚,李丹青便拿了网兜,跟着齐子蛰在河里捞鱼。
庄子这边少人过来,河里的鱼养得肥,网兜网上来的,竟有一斤重以上的鱼。
当晚,两人烤鱼吃。
隔日,两人又去捞虾。
午间,吃了爆炒虾。
第三日,李丹青便克服了心魔,脱了衣裳下水,在水里游了起来。
在水里畅游时,她知道,从现在起,过往的梦魇,再不会困扰她。
他们在庄子住了十日,到底不放心小李齐,还是提前回宫了。
小李齐正在学写字,刚好写到“繁荣”两个字,便要求李丹青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解这两个字的意思。
李丹青即时编了一个故事。
小李齐听得津津有味。
齐子蛰旁听,心中一动,提议道:“丹娘,你何不编一本故事书,用来教导小儿认字的?”
李丹青眼睛一亮,点头道:“好主意。这样小白龙认字也快。”
厚德四年,李丹青编了三套书,其中一套是小儿图画认字书,一套是女子凭物认字书,一套是数字歌。
三套书一出,朝臣争相阅读。
私底下,朝臣也悄悄讨论过,认为李丹青也是“天授之女”,若不然,怎么知天文通地理,学识如此广博?
她可是在乡间长大的,若不是“天授之女”,难以解释她之学识。
李丹青的声望,再度攀升。
至如今,朝臣已心悦诚服,心下很少再嘀咕她身为女子掌着大权之事。
厚德五年,京城出现前所未有之繁荣。
国库粮食充足,人心稳固。
史载,当时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政事稳定,人心归一。
李丹青渐渐得了空,有时会和齐子蛰易装,穿了便服,悄悄溜出宫去玩。 她这一日换了男装,粘上粗眉,让擅长易容的嬷嬷给她涂了一点灰色粉,再束了胸,装扮一番,便成了一个俊俏风流公子哥。
齐子蛰则扮成俊俏侍卫。
两人溜出宫,到了茶馆,在二楼雅座喝茶听书。
这一日茶馆爆满,说书先生说的是一出《抛绣球》。
故事里说某公主被送去和亲,以为回国无望,谁知道有一天,出现一位侍卫,用了十八种计策,把公主救了出来。
后来,公主再次择驸马,千挑百选,终是择了救她的侍卫为驸马。
他们正是天定良缘。
李丹青听了半晌,不由失笑,这不是大长公主和朱峰的故事么?
公主的故事是普通百姓最爱听的故事。
齐子蛰给她倒茶,一边道:“说到公主的故事,怎能少了乐阳公主殿下的?”
旁边一桌的人听得这话,探头道:“可不是么?茶馆压轴大戏,一直都是乐阳公主殿下改编成的故事。”
齐子蛰并不意外,笑问道:“是什么样的故事?”
那人答道:“说书先生要开始说了。”
李丹青和齐子蛰朝下看去,说书先生正拍案道:“诸位,现下要说的另一个故事,是乐乐公主招驸马的故事。”
“乐乐公主生于乡间,据闻出生时,乐声阵阵,恍若仙乐……”
“乐乐公主三岁时,出口成章,六岁时,已会断案……”
“十岁时,知天文通天理,人皆知其不凡……”
李丹青听得目瞪口呆,好家伙,编的也太出采了。
可比老树开花,锦鲤跃出鱼池更厉害。
齐子蛰也听笑了,悄和李丹青道:“快走,再听下去,我要喷茶了。”
两人出了茶馆,另去酒楼吃饭。
为了听八卦,两人没有要雅座,在一楼大厅落座。
果然,才上菜,就听到旁边有一对男女在说八卦。
女子道:“从前,我可不敢想像有一天,能和你一起在酒楼吃饭。”
男子道:“从前,我也不知道女子原来能比男子能干。”
女子笑道:“你现在承认有些女子比男子聪慧了?”
男子道:“承认了承认了。太后娘娘和当今陛下就是例证。也因有她们,我们不单能吃饱饭,还有余钱上酒楼。”
女子道:“我们女子,全心全意拥戴太后娘娘和陛下,我们每日都会求神保佑她们康健长寿。”
男子道:“我们男子也一样。只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管是男是女,百姓都会感激,都会拥戴。”
男子说着话,声音压低了些,“云娘,你什么时候跟我成亲?”
女子带笑道:“待我认满五百个字,就和你成亲。”
男子低低嘀咕一句什么,女子笑出了声音。
齐子蛰给李丹青剔鱼骨,感叹道:“嗬,民望好高!”
李丹青瞟他一眼,“不服气?”
齐子蛰马上道:“不敢!我要是说不服气,信不信旁边那个女子马上冲过来打我?”
李丹青忍不住笑了。
厚德五年秋,郑太后寿辰,宫中设宴。
这回,宴席依然设在御花园。
开宴时,郑太后牵着小李齐,李丹青和齐子蛰跟在后面,一众人到了园子里。
众人跪迎。
落了座,郑太后让众人免礼起身。
众人各各入席。
小李齐环视众人,视线被席间一位小女娃吸引了,问道:“她是谁?”
盈月侍立在侧,答道:“是宰相家的孙女。”
李丹青一瞧,认出小娃儿是李嫣然的女儿,忙喊她上前。
小李齐很喜欢眼前的小女娃,问她叫什么名字,读了什么书等。
小女娃口齿伶俐,一一答了。
小李齐很满意,拉住道:“过几日,你来当朕的伴读!”
小女娃屈膝道:“谢陛下厚爱!”
许宰相忙领着夫人过来谢恩。
孙女被钦定为陛下伴读,实是意外之喜。
一时便有人猜测,说不定大夏朝有了女皇帝之后,以后会出现女宰相。
诸人之讨论,不久后就传入李丹青耳中。
李丹青微微一笑,现时众人提及女宰相时,似乎并不排斥,以后,小李齐亲政,要任命女官时,料着难度不大。
还有十年时间,她会为小李齐扫掉大的障碍。
待到她亲政,接手的,是一个太平盛世。
宴毕,众人告退。
李丹青和齐子蛰牵着小李齐回殿。
待洗漱毕,要就寝时,小李齐从偏殿跑到正殿,冲李丹青和齐子蛰道:“朕今晚不想独寝。”
说着一个疾冲,跃上大床,在被子上打滚道:“朕睡中间。”
说着掀被子,钻进中间。
李丹青和齐子蛰面面相觑。
小李齐已是第六晚跟他们挤着睡了。
再这样下去……
半个时辰后,小李齐睡熟了。
齐子蛰抱着李丹青跃出窗,两人上屋顶赏月。
李丹青道:“也是奇怪了,为何坐在屋顶上赏月,就觉得月色更迷人呢?”
齐子蛰揽着李丹青,答道:“因为随时会摔下去,感觉刺激,就觉得迷人。”
李丹青倚在他肩膀,“原来如此!”
齐子蛰说着话,有些耐不住,“去偏殿罢!”
李丹青低笑,“再熬一晚,明儿我说服小白龙自己睡,不缠着咱们。”
齐子蛰幽怨,“你昨晚也这样说,我不信你了。”
他抱起李丹青,一跃下了屋顶。
稍迟,齐子蛰抱着李丹青进偏殿。
月儿窥窗,看人间男女恩爱。
第122章
最近, 李丹青有一件头痛事。
小李齐才五岁,就开始了叛逆期。
她不好好吃饭,不愿意上学。
李丹青试图跟她举例子, 说世间许多小娃儿要挨饿,吃不上饭。
结果小李齐跟史上那位出名的皇帝一样, 回了一句话。
她说:“没饭吃为什么不吃肉?”
李丹青:“……”
小李齐还赖床,不肯上早课, 说大人都不用上课, 为什么她要上课?
反正,小孩子叛逆起来,令人束手无策。
李丹青用了几个法子,都没奏效。
这一日,她和齐子蛰商量道:“须得狠下心, 让她知道一点疾苦, 要不然,长大会成为昏君。”
齐子蛰回护道:“她才五岁, 还小,慢慢教就是。”
李丹青翻个白眼, “正是你这样纵容, 她才无法无天。”
齐子蛰摊手,“太皇太后和大长公主诸人, 才是纵容她,我算是‘严父’了。”
两人商议了片刻。
李丹青道:“现下朝局稳定,倒可以把政事交给宰相诸人处理,我们一家人到庄子住一个月, 让小白龙知道何为疾苦。”
端午之前,李丹青和齐子蛰带着小李齐并大长公主一家人, 到了山庄。
当晚简单四菜一汤,用毕饭就各自就寝了。
第二日,李丹青把小李齐喊到跟前道:“山庄一共三十八人,现在有两担米,两袋面粉,十坛咸菜,十二只活鸡,两筐子鸡蛋,玉米和番薯若干,还有油盐酱油各一瓶。”
“我老了,不想理事,由你来当家做主。”
“这些物资交给你,由你打理三十八人的吃食。”
“半个月后,若人人衣食足,你就不用上学读书了。”
小李齐一听不用上学读书,当场就拍起小手,蹦跳问道:“不是戏言?”
李丹青郑重道:“不是。”
“咱们立字为凭。若你半个月时间令我们衣食足,就不用读书,随便你爱干什么就干什么。若半个月内让我们饿着了,你得乖乖上学,不得逃课。”
小李齐负着手,悄悄算一算每人每日要吃多少,庄子里还有产出,父亲诸人也会悄悄帮忙……
这件事,稳赢!
哈哈哈,以后就自由了,睡到自然醒,不用上学,爱干什么干什么。
李丹青说着,让人送了纸笔进来,当场落字为凭。
她写毕,签了名字,还按了指印,这才递给小李齐。
小李齐看过条款,确认没有问题,也签字按手印。
她想了想,还拉了大长公主做证人,让大长公主也签字。
大长公主提醒道:“陛下,你从前没有管过杂务,真能管好我们衣食?”
小李齐信心满满,“朕为一国之君,学得治国之策,区区三十八人之衣食,有什么难的?”
大长公主签了字,笑吟吟道:“从现在起,我们衣食就归你管了。”
她马上提出要求,“我早膳想吃鸡蛋饼。”
小李齐记下了,又问李丹青和齐子蛰想吃什么。
李丹青很厚道,“ 我也吃鸡蛋饼,另要一碟子咸菜。”
齐子蛰想一下道:“我也鸡蛋饼。”
小李齐便喊厨子到跟前,吩咐道:“早膳给大家摊鸡蛋饼,上咸菜。” 厨子领命去了。
因各人吃食有限制,鸡蛋饼送上来时,小李齐吃得最香,她可不会浪费。
晚上大家吃白米饭,另有鸡汤。
第二日和第三日吃食也颇丰盛。
第三日厨子便跟小李齐禀道:“陛下,没有面粉和鸡蛋了。”
小李齐吃惊,“为何吃这么快?”
厨子便一一算给她听,总共多少人,两天时间消耗了多少鸡蛋面粉和油。
厨子再悄悄禀报道:“那些侍卫最能吃了,一餐五只鸡蛋饼还不够,他们还去河里捉鱼,夜里悄悄烤鱼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