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小女官——春溪笛晓【完结】
时间:2023-07-25 23:12:11

  这话就有点大言不惭了。
  可这么大的小孩儿哪知道什么是谦虚呢?
  她就是听别人说状元好,所以她也想当状元。至于状元路上那些辛酸与苦楚,她如今都是不晓得的。
  祖孙俩聊了半天,眼看快到约定的时间了,郭家祖父赶忙带着三娘出门。他俩当然是最先到的,紧接着就是按照平时的习惯出来遛弯的贺知章。
  钟绍京是最后到的。
  说实话,就算钟绍京今儿不来,郭家祖父也不觉得稀奇。
  一来不是谁都爱和贺知章一样喜欢在街巷间到处瞎晃悠,二来席上随口说来哄小孩的话又有谁会当真?
  不同于郭家祖父只能在心里腹诽,贺知章直接笑道:“可惜没带酒来,不然要罚你三杯。”
  钟绍京道:“真要带了酒来,你恐怕就要故意迟到了。”
  三娘在边上听着他们说话,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仿佛不管别人说什么她都能听得兴致勃勃。
  钟绍京见她这副模样,笑着追问道:“怎么?你也想喝酒?”
  三娘问道:“当官都要喝酒吗?”
  钟绍京道:“自是要喝的。”他沉吟片刻,又补充道,“说起来我们圣人倒是很少喝酒,说是继位之初曾喝酒误事,为了记住自己的过错而把酒给戒了。是以即便是宫宴之上,圣人也是极少饮酒的,除非是祭祀之类的特殊场合。”
  三娘听后觉得当今圣上应当算得上是个好皇帝,要知道酒这东西许多人都戒不断,听说还有喝醉酒后殴打自家妻子和老母亲的哩!都这样大不孝了,他们还是要喝,可见戒酒这事儿有多难了。
  一行人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已从安邑坊走到东市。三娘才在东市走了一会,就闻到了浓浓的胡饼香。
  她顿时走不动路了,转头问贺知章他们要不要吃胡饼。
  贺知章道:“我们老了,吃不太动了,且去旁边吃碗索饼就好。”
  所谓的索饼类似于后世的面条,因为是一根根的,又和饼子一样是面食,所以大伙便形象地唤它为“索饼”。深秋早上吃一碗羊肉汤煮就的索饼,一整天身上都暖洋洋的,丝毫不必担心秋寒入体。
  三娘吸着鼻子闻了闻,又觉得羊汤索饼也很香,很是遗憾地摸着自己的肚皮说道:“可惜阿晗只有一个肚子!”
  贺知章和钟绍京都被她逗笑了,由着她自个儿守在胡饼摊子旁看人烤饼。
  三娘年纪太小了,平时很少出门,所以看什么都觉得很新鲜。像这烤胡饼的炉子对她而言就是从未见过的东西,她眼也不眨地看人烤饼。
  摊主见她眼睛睁得圆溜溜的,便问她想吃什么样的胡饼,是要撒芝麻还是不要撒芝麻?是要有馅的还是要没馅的?似她这样小的,应该吃不下太多,可以把饼做小一点,当然了,钱也会少收一点,绝不会亏了她的。
  三娘不晓得还有这么多讲究,她反问回去:“是撒芝麻的好吃还是不撒芝麻的好吃?能不能烤两个小小的,一个有馅一个没馅?”她说完后很不好意思地说,“如果不行也没关系,我随便吃一个就好啦!”
  口齿这般伶俐的小孩儿总是格外讨喜,摊主乐道:“行,我给你做两个小的,收你一份钱,全给撒上芝麻,香!”
  三娘嗅着空气中弥漫着的饼香,用力点着头对摊主的烤饼手艺予以肯定:“是很香!”
  摊主边和三娘闲聊边做饼,没一会就把两个小号胡饼一并放去烤了。他说道:“肉馅的得烤久一点,你可以先去你长辈那边坐着等。”
  三娘乖乖跑回她祖父边上坐下,绘声绘色地和贺知章他们说起自己观摩到的胡饼烤法。
  原来胡饼是这样做出来的,难怪闻着会这么香!
  一桌子人正等着各自的早饭上桌,忽见外头传来一阵驱赶声:“走走走,你别再来了,我又不是你丈夫,你找我做什么?”
  三娘好奇地转头看去,只见有个妇人抱着个特别矮小的孩子在轻声啜泣。
  也不知是发生了什么事。
  她拉了拉郭家祖父的衣袖:“阿翁,我们要不要去看看?”
  郭家祖父道:“你的胡饼快烤好了,你不想趁热吃吗?”
  三娘说道:“当然想,可是她们可能遇到了什么不好的事……”
  郭家祖父道:“有的人哭得可怜,不一定真的可怜。你若是依照谁更会哭来断案,一准是个糊涂官!”
  三娘犹自气闷。
  “莫急,我让人去问清楚。”贺知章见三娘这般纠结,招来随行的仆从吩咐他过去问明情况。
  那仆从过去亮出贺知章的名号,很快从双方口中得知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那妇人的丈夫生前和店家算是合伙做生意,本也只是桩可有可无的营生,没想到她丈夫前段时间犯了错被杖毙,家财大多被罚没了。她想讨回本钱带着孩子离开长安这个伤心地,可惜这店家翻脸不认人,根本不打算把她丈夫出的本金还给她。
  三娘听后义愤填膺:“即便她丈夫真的犯了错,那也已经受到惩罚,这人怎么可以欺负孤儿寡母?他又不是官府,哪有权利没收别人的钱财!”
  钟绍京瞧见三娘气鼓鼓的模样,莫名有些好笑。他说道:“小事而已,你别把自己给气坏了。”
  钟绍京也让人过去亮出自己的名号。
  越国公府的名头比贺知章的名头更好用,因为大伙都知道钟绍京此人不好惹,他谁的面子都不太给!
  那店家不甘不愿地给妇人拿了银钱。
  妇人喜极而泣,知晓是有贵人相帮,赶忙带着儿子过来道谢。
第14章
  等母子俩走近一看,那孩子的模样就更清楚了。看他的脸应该已经十来岁,身高却还像个五六岁的小孩儿,显见发育得不大正常。
  她们知晓贺知章他们身份不简单,也不敢多纠缠,千恩万谢地道过谢后就匆匆离开了。
  贺知章两人虽处于半退休状态,对于朝中诸事却还是了然于心,一看到过分矮小的小孩儿他们便知晓到底是怎么回事。
  毕竟近来被杖毙的人也没那么多。
  这妇人的丈夫应当是个内廷供奉,姓黄,是个侏儒,性情滑稽讨喜。
  当今圣上对他十分喜爱,时常扶着他脑袋走路,戏称为“肉几”。
  皇帝身边的红人就没有不春风得意的,哪怕只是当个“肉几”,那位姓黄的侏儒也是如此。他本来不过是个民间艺人,侥幸得了当今圣上青眼成了内廷供奉,不思好好报效圣人,反而骄矜自傲。
  今年他在路上迎面遇上个捕盗官,不仅不避让,还让人把捕盗官掀下马。这可直接捅了言官窝了!
  须知文官最恨的就是他们这些靠着一技之长得了圣人宠幸的家伙,你不读书不习武,说几个段子演几出戏,逗得圣人哈哈大笑,便能获得大笔大笔的赏赐,于国何益,于百姓何益!
  每天看你得意洋洋招摇过市就已经够气人了,你居然还敢作奸犯科,这下让咱逮着你了吧!
  事实上这侏儒犯事以后第一时间向圣人禀报过此事,当时圣人的说法是“只要没人弹劾你就没事”。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他很快就被弹劾了。
  作为一个英明神武的明君,当今圣上自然是铁面无私地把人拉出去杖毙。
  可见以才艺以及阿谀讨好来获得好处是不可能长久的。
  寻常人死刑还要复核好几轮呢,你靠着天子一时的宠幸飞黄腾达,那自然要承受随时被拉出去杖毙的风险。
  钟绍京属于回京述职时在皇帝面前都敢说“我为你们父子俩立下过那么大的功劳,现在却要老死在外地,真是让人心寒呐”的横人,提起这些事来自然也并不避讳。
  士林之中对当今圣上这个处置是非常满意的,说是他处置起人来不因私废公。
  三娘听得有点懵懂,她挪到钟绍京身边跟他说起了悄悄话:“这是很好的处置吗?”
  钟绍京道:“你觉得哪儿不好?”
  三娘觉得这事不太对味,却又说不出具体哪儿不太对。她老实回答:“我不知道哪儿不好。”
  她试着给钟绍京分析起来,你看着恩是皇帝给的,罚也是皇帝给的;若皇帝不给那侏儒过分的恩宠,他也不至于猖狂到连捕盗官都敢掀翻在地!一个被选为内廷供奉的民间艺人,在入宫前能有什么见识、哪里懂那么多道理呢?
  天下百姓都是圣人的子民,不教而杀是不对的!
  钟绍京不知想起了什么,冷笑说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让你受着你就受着。”他睨了三娘一眼,又觉得稀奇得很,“你还知道不教而杀?”
  孔孟之学在唐朝的地位远不如后世崇高,孟子很长一段时间都无人问津,孔子倒是好一些,毕竟大唐还出过个编纂科举教材的孔子后人孔颖达。《论语》算是读书人求学之路上的入门书籍,平日里连行酒令都拿它来当酒令辞。
  只不过像三娘这么小一点的奶娃娃居然能记住论语里的内容还是很难得的。
  三娘骄傲地道:“我跟着我八叔抄过好多遍《论语》!”
  钟绍京也想起来了,他第一次听说三娘五岁能书这事儿,就是郭家祖父说她帮她八叔抄书来着。
  没想到抄的是论语。
  钟绍京马上把话题推进到小孩子最害怕的环节:“那你把这段背一背。”
  换成别的小孩,恐怕早就紧张得不得了了。三娘却不紧张,她认认真真给钟绍京背了起来。
  这段讲的是孔子表示从政有五美四恶,孔子表示“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就是其中两恶。
  不告诫百姓直接要求见到成绩、不教化百姓直接把犯错的人杀了,属于暴虐的政策。谁天生就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呢?都是需要去引导、去教化的。
  就比如你把一大堆饴糖摆到孩子面前让她天天随便吃,那就该想到她的牙齿可能因此而烂掉。
  钟绍京听她还自带解释的,乐道:“你爱吃饴糖?”
  三娘一脸沉痛:“什么糖都爱吃,阿娘不给多吃。吃多了会牙疼,像阿翁!”
  郭家祖父:“……”
  说话就说话,带我干什么?
  贺知章看了眼钟绍京,说道:“趁热吃你的索饼吧,和个小孩子提这些做什么?”
  “吴中四士”里头就属于贺知章生活最安逸,官位也最高,一来是因为他性情放达,二来则是因为他比较管得住自己的嘴,该夸的夸得花团锦簇,不该说的一句都不会说,狂得非常有边界感。
  像张九龄被罢相的时候,贺知章曾去给他送行。张九龄见到他后叹着气说:“我为相这么久都没帮到你什么,真是惭愧啊。”
  贺知章笑着说:“哪里的话?我蒙你庇佑良多。”
  张九龄本人都听迷糊了,奇怪地追问道:“我庇佑你什么了?”
  贺知章哈哈笑道:“因为你也是南方人,所以你当宰相的时候都没人敢骂我是南獠了。”
  张九龄被他这话弄到哭笑不得,连罢相外放的伤怀都少了许多。
  反正吧,绝佳的好情商足够让贺知章畅享舒适无比的盛唐生活!
  钟绍京、张九龄他们年轻时都在朝中来来去去,只有贺知章始终都是长安钉子户,谁走他都不走,日子过得清贵非凡,一辈子可谓是再顺遂不过。
  像钟绍京这样闲着没事就爱讽刺几句的事,贺知章是很少干的。抱怨和讥嘲不仅用处不大,还容易给自己招来祸端,有这个闲工夫还不如多挖掘几个人才,叫他们能好好为大唐的江山社稷做奉献!
  钟绍京也知晓贺知章的性情,便也没再多说什么。既然他要的羊汤索饼已经上来了,他便安心尝尝自己已经许多年没吃过的长安东市羊汤索饼。
  三娘的芝麻胡饼还没烤好,闻着羊汤的香气,肚子不争气地咕咕叫。
  郭家祖父是最看不得自家孙女这模样的,当即把刚拿起来的筷子递给她,让她先尝两口解解馋。
  三娘立刻说道:“一会我的胡饼也给您吃一半!”
  郭家祖父说道:“行,我也尝尝这家胡饼烤得怎么样。”
  三娘这才夹了一口索饼送进嘴里,只觉是自己没尝过的味道。倒不是说家里不做索饼吃,只是外头的吃食尝着总是格外新鲜。
  等到三娘买的小号胡饼烤好,她就开始掰开分给每个人尝,贺知章他们说牙口不好吃不动了,她便只掰了一小块,剩下的够她把肚子吃得饱饱的了。
  一看就是个经常和人分食的小娃娃。
  直到索饼和胡饼都吃完了,也没谁再提及那个侏儒的事。
  接下来便继续遛弯。
  三娘说要送贺知章他们回府,所以出了东市先绕过安邑坊,送贺知章到他宣平坊处的宅邸。出了宣平坊,又把钟绍京送到靖恭坊。这般忙活完了,她才终于过足了出门的瘾,快快活活地跟她祖父一块归家去。
  等到了家中,她又想起那个被杖毙的侏儒。
  她忍不住跟她祖父说道:“别人的宠爱真不可靠。”
  看看那个侏儒看似受宠,实际上说打死就打死。
  若说皇帝当真那么看重规矩与律法吧,他知晓这件事的时候不是还纵容地说“只要没人弹劾就没事”吗?说明他本来是不准备追究的。
  想来不管是逗乐用的内廷供奉还是身份低微的捕盗官,与皇帝而言都是可有可无的存在。开心的时候夸奖几句,出了事便眼也不眨地拖出去杖毙。
  “阿翁,我不想当个可有可无的人。”
  三娘一脸认真地望着她祖父说道。
  郭家祖父沉默下来。
  他知晓自己孙女是个早慧的孩子,可没想到她当真能想这么多。
  世上哪有那么多无可取代的人呢?即便是当了官,你的位置也有总无数人盯着,就看着什么时候能把你取而代之。
  后宫美人担心圣恩不再,满朝文武又能好到哪里去?若是时运不济惹皇帝厌弃,一辈子估计也就蹉跎着过去了。
  世间大多数人都是可有可无的,主家可以随意打杀买卖奴仆,君王也能随意处置王公大臣。
  能遇到个还算靠谱的君王可真是太幸运了。
  郭家祖父只能抬手揉着她的脑袋说道:“你还小,莫想这么多。”
  三娘问:“那什么时候开始想呢?”
  什么时候开始想?
  许多人一辈子庸庸碌碌地过去,因为永远不会想到这些,所以反而活得分外开心。
  倒是那些想得多的,兴许会陷入无穷无尽的痛苦之中。
  就像屈子投江时所说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那不是寻常人能承受的痛苦,即便是才华横溢、抱负满腔的屈原都受不了,将自己没入雪浪翻腾的汨罗江中。
  郭家祖父无言以对。
  三娘独自琢磨了一会,终究没琢磨明白,只能抛开这事儿跑去寻其他人分享遛弯的快乐。
  听到三娘说钟绍京让她背了论语里的句子,郭幼明等正是进学年纪的小辈顿觉自己拒绝得可太对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