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各种打探消息。
特别是一些男员工,在听说优先选家里有自行车的,愿意吃苦的人后更是纷纷主动找到程林报名,全都想要试一试。
之所以会这样当然跟福利好脱不了关系。
大家都知道在小吃铺工作,工资多少根本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奖金。
而奖金拿的多少都和销售量挂钩。
在铺子里做服务员拿的工资已经不少了,但很显然如果做销售,但凡拉下来一笔订单,那奖金肯定会更高。
为了这更高的奖金,大家都愿意去拼一拼。
程林很快就选中了七名属下,加上他一共是八个人。
这里面又六名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而且还都是那种特别活跃,性格开朗,不怕与人打交道的。
另外那两名女同志,在身体素质方面和男同志肯定有差距,但她们俩一个家里就住在医院家属院,据说家里和院领导关系相当不错,能和食堂拉上关系。
另外一个虽然没有这样的关系,但那人以前做知青的时候被借调到公社做过干事,对于处理人际关系这方面很有一套。
程林选中她是为了留着做外联,特别是将来要和一些官员打交道的时候派她出面。
他自认自己在这方面并不在行。
在看了程林递交过来的人选名单后,时小艾对这个弟弟简直是刮目相看!
她没想到程林在选人方面也很有一套。
特别是在看了最后那个女同志的个人资料之后,她简直都要眼红了!
甚至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点关注此人,不然留下来好好培养一下,将来是妥妥的办公室主任人选啊!
程林的工作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了,而同时新店开业的时间也越来越近。
李敏状告吴前进的案子判下来了,吴前进几案合为一案最后判了个无期。
他的那群狐朋狗友也都受到了法律制裁,最长的一个人判了二十年,最短的也判了三年劳改。
案子虽然告一段落,但李敏因为强奸状告丈夫并且胜诉这件事在云城还是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个时候人们的思维还很僵化,特别是一些老封建根本无法理解李敏的行为。
背后说她什么的都有。
有一些话说得相当难听。
而吴前进的父母,开始的时候因为儿子被关押还有所收敛,最后儿子被判刑了,他们也无所顾忌了。
把所有的愤恨,恶毒全都撒在了李敏身上。
没少使出各种手段试图欺负侮辱她们母女。
时小艾天天忙得跟陀螺似的,这些事她自然是不知道的。
可备不住她旁边有一个王小凤啊!
王小凤总是会时不时的跟她说一点,所以她也算是了解情况。
时小艾叮嘱王小凤多关注一些,如果需要帮忙一定要出手。
但她并没有找李敏多说什么。
她总觉得很多事必须自己去面对,想着依靠别人将来肯定会留麻烦。
当然,她也是想通过这些事再考察一下李敏,看看她处理事情的能力。
结果,李敏果然没有让她失望。
吴前进的父母来小吃铺门口哭诉了一次,都没等事情闹起来,李敏就直接报了案。
根本不用她费事儿,治安室的两名公安当场就把那两个老家伙给吓唬走了。
后来时小艾听说李敏找了个下班后的时间去了吴前进家一趟,警告他们如果再闹事就会有样学样,也找两个老头老太太跑到他们女儿,女婿厂子门口闹。
不闹得他们被厂里开除誓不罢休!
吴家人早已经领教过了李敏的狠劲儿,看到她这样说就再也不敢来了。
他们也怕李敏真说到做到,到时候把一家子的前途都给搭上。
时小艾听说了李敏这样的处理方式后很满意,也在心里确定了她新店店长的位置。
第141章 事业再上一个台阶
时小艾的新店开业后很快就站住了脚。
它所在的位置是公交车的始发站,每天在这里等车的人不计其数。
它又是以卖快餐为主,不管是石头馍还是各种包子,鸡蛋,肉夹馍……全都是可以买了直接拿走的东西。
所以,即便是赶时间上班的人也可以在等车的间隙过来随便打包一份带着路上吃。
只这些乘车的客人生意就能够撑得起他们一天的生意了。
而这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周边的家属院,附近几公里以内的工厂员工也是在那边消费的主力军。
特别是现在的天气正适宜,而晚上车站的空地又随便他们用,只要把卫生打扫好就行。
所以那边的烧烤夜市人流量甚至比总店的还多!
实在是因为那边的场地太大,太方便了。
一号院的院子再大也不可能大过公交公司的车场啊!
加上李敏又是个有头脑的人,她在赚钱后立刻去定做了很多把大型的太阳伞,还在这些太阳伞的外围用各种小串灯给装饰了一下。
这到了晚上插上电,布灵布灵的别提多好看了。
现在云城的市政建设这一块做得并不怎么好,并不是哪里都有路灯。
加上大家都节省,晚上很多人家连电灯都舍不得开,所以一到晚上整个城市大部分地方都会陷入黑暗里。
这样,青云街的小吃铺就更变成一枝独秀了,实在是惹眼得很。
当初为了开业时小艾从银行贷款了三千块钱,其实总共在青云街的投入也不到两千块。
投入的大部分都用来进行场地改造了。
可没有用够两个月,这笔钱竟然就全都收回了。
不仅收回,还有了营利!
在这股东风的带动下,时小艾他们的第二家,第三家店先后也开张了,生意几乎全都好到出奇。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而且,这些店里的店长,在时小艾不知道的情况下竟然开始了内卷。
全都根据自己所在位置的特点优势搞出了各自的特色。
例如开在港口附近的小吃铺,就靠着能够拿到最新鲜,最便宜的海鲜这一点,搞起了海鲜烧烤。
这时候的云城其实牛羊肉供应还是跟不上。
时小艾他们的烧烤摊总体来说还是以猪肉为主。
没办法,他们倒是想搞烤羊肉串,但羊肉的供应一直都很随意,碰上就有,碰不上很可能会断档好几天。
这一点谁也没有办法解决。
而港口那边用海鲜替代了牛羊肉,不仅完美解决了自己这边供货量不足的问题,还给其他店减少了一个竞争对象。
毕竟自己家和自己家抢资源也是很让人烦恼的问题。
而开在医院后门处,主要针对附近中小学校的分店则开通了外卖服务。
因为那两个学校全都是医院附属学校,里面的学生家长很多都是医院的医生。
医生们的工作强度大家都知道,那忙起来真的是没空管孩子,更没时间给孩子做饭的。
虽然学校和医院都有食堂,但那些地方都是大锅饭,种类少还不好吃。
这边的分店就主动出击,去到家属院发宣传单。
上面列了店里能够提供的品种以及价格,后面还着重提到了包月能够给予的优惠。
这优惠包括价格上的优惠,也包括服务上的特殊保障。
例如可以让孩子们凭包月卡来饭店直接吃,也可以将饭盒放在饭店,由饭店提前打包好让孩子们拿回家吃。
甚至还可以提供送餐服务,按照提前说好的时间,地点由服务员免费送餐上门。
这样能够解决的就不仅仅是孩子们吃饭的问题了,连家里一些不方便出门的老人,甚至病人的问题也能够全方位的解决。
开始的时候,他们这项优惠措施的针对客户群只是学生还有医院家属院的家属们。
慢慢的名声传出去之后,医院住院的病人,周边双职工家庭,甚至一些在厂子里工作忙又不愿意吃食堂的年轻工人们,也纷纷跑过来订餐。
到最后,小吃铺的包月卡甚至变成了年轻职工们炫耀的一个资本了。
那边的生意火爆程度一点都不比主店差,甚至开业没有两个月,店长就主动要求再招一些员工。
只不过这回招的人都是以送外卖为主的,对形象年龄的要求就低了,主打一个吃苦耐劳。
有自行车的优先录用。
这样的招工条件,把医院附近办事处领导们乐得嘴都合不上了。
毕竟大家手里都有一批没什么文化的待业青年无法安置呢!
对于自己的下属们这样努力,时小艾自然是乐见其成。
而且她也从这些分店带回来的源源不断的利润中感受到了国家改变的决心。
这让她更坚定了要抓住好政策,好机遇,更快更准的把事业做大做强,更早抢占市场的决心。
手边有了钱,时小艾就想开拓新的生意。
暂时时小艾不想继续开餐馆了。
她知道虽然市场日益开放,餐馆的生意会越来越好,特别是一些高档的,有特色的餐馆很快就会迎来属于它们的高光时刻。
但现在有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市场供应量不足。
他们现在的小吃铺,有一些比较紧俏的货品就很难保证进货量,要是再开高档些的餐馆,天天光货源估计就能搅的她头疼不已。
既然这样,那还不如再等等,等一个更好的契机。
时小艾最近在琢磨着开一个农副产品的连锁超市。
目前云城附近的农村基本上都已经完成了包产到户的转变。
这就意味着粮食的供应会越来越充足。
与粮食供应相似的是,农副产品,例如蔬菜,瓜果,茶叶等等的供应也会越来越多,品种会越来越齐全。
现在还是国家统一供应时期,居民们买东西还都要用票。
但其实一些不用票的东西也在慢慢的涌入市场,只不过数量不太多,种类也不够全。
时小艾他们因为有自己的小吃铺,平日里和附近农户们打交道的比较多。
和附近的生产队关系处的也很不错。
所以在货源方面她比较有把握。
她觉得开一个连锁的农副产品超市,主要卖从农村收购回来的农产品,应该大有作为。
时小艾最近主要就是在跑这个项目。
地点的问题她不操心,只要如小吃铺一样承诺解决待业青年就业问题,整个云城各个办事处都会闻风而动。
毕竟小吃铺这样的经营模式已经让大家眼红多时了。
时小艾的打算是——以后农副产品连锁超市都可以开在各个分店附近。
这样一方面可以相互有个照应,再一个方面是一事不烦二主,直接和店面所在的同一个办事处打交道就可以了。
她觉得为了争夺入驻权,那些办事处主任们会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位置的。
时小艾现在最头疼的起身还是供货的问题。
开农产品店,蔬菜,水果,鸡蛋这些肯定需要,但其实老百姓最愿意花钱去买的还是米面粮油。
这才是关乎民生的大头,也是人们最在意的东西。
如果这些找不来,那这店想要站住脚就很困难。
米面对于时小艾来说不难。
云城虽然算不上什么鱼米之乡,但毕竟耕地面积不小。
老百姓们除了交公粮之外,自家每年留存的粮食也不是个小数字。
她和好几个大队都说好了,由他们出面替时小艾他们收粮,她会给一个比政府收购价相对高一点的价格收购。
她现在发愁的是去哪里能够找到质量有保证的食用油。
时小艾跑了好几个地方,也去了附近比较有名的榨油厂。
那些榨油厂在她看来都是小作坊。
产量和她需要的相比,差距实在是有点大。
时小艾为了这个油的问题已经跑了好几天了,到现在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这天时小艾又在周边跑了大半天,快到傍晚的时候才回到市区。
走过一片自由市场的时候,她忽然想起早上出门的时候明锐明溪交待给她的任务,让她给两个人一人准备一副小袖头。
说是幼儿园老师要求准备的,是为了让他们吃饭和做手工的时候用。
时小艾对于针线这方面实在是不在行,家里孩子们的衣服,一直到现在都是能买则买,不能买就只能拜托刘姨给他们做。
可袖头这样的小事儿她总不至于再去麻烦刘姨,所以时小艾就决定拐到市场里去找个缝纫铺子给俩孩子一人买两幅。
这样大家都省心。
现在市里面已经陆陆续续开了好几家自由市场了,基本上都是由各个区出面建设的。
市场里的铺面对外出租,按天收费,只要交钱,不管是城里的待业青年还是乡下的村民都可以过来租个摊子卖东西。
而在这些市场的最里端,现在也基本上都有专门的服装区。这里有卖衣服的,卖布的,也有做衣服的。
而且分的特别细,裁剪,缝纫,甚至锁边都有专业的人来做。
时小艾其实就是想去里面买点布头,然后找个有缝纫机的师傅现场给做几副就行了。
让她没想到的是就这么一个临时起意,竟然还让她给遇到了一个熟人。
时小艾刚刚走到服装市场的交接口处就看到有一大群人围在一起。
被围在中间的是一个折叠的钢丝床,那床上放了好多各式各样的衣服。
从她的位置其实看不清那些衣服都是什么样,但这种情况她之前已经见过多次,知道通常那上面放的都是用纺织厂的瑕疵布找人加工的。
主打一个便宜实用。
时小艾从旁边经过的时候原本都准备绕边走了,可很快就被其中那个吆喝的声音给吸引住了。
她愣了一下,可还是没忍住挤进了人群。
“杨慧?”她惊讶的喊道。
听到她的声音,正忙着吆喝的杨慧转过了头,看到她露出了一个惊喜的表情。
“时小艾!哎呀,你怎么有空到这边来了?你等一下,我马上出来!”
杨慧说着,将手里拿着的衣服往旁边女孩儿的手里一塞,然后就从人群里挤了出来。
时小艾跟她说了自己过来要办的事,杨慧当即说:“不就是几副袖头嘛,这都不是事儿。
走走走,你跟我到家里去,我让我叔现给你匝几副出来,保证不耽误孩子们明天用。”
时小艾也想问问杨慧这一年多以来的经历,问问她到底是什么时候回的云城?
还想问问她回来后为什么不和自己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