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家每户分到不少钱,这些钱拿去买陈粮,可以吃两年了,就算明年闹起饥荒他们也不用再怕了。
家里有粮,心里不慌。
朱棣没在田头多待,锦衣卫搬了一筐皇帝亲手从田间掰的嫩玉米,将皇帝护送回宫了。
回到宫中,皇帝吩咐全煮了。
自己只留了四根,其他都高兴分享给留在北京城的官员。
因为玉米有限,每人只分到半根,半根尝尝味道,不仅不难吃,味道还带着甘甜。
不少人发出质疑,“这还是粗粮吗?”这分明就是细粮!
河北皇庄大丰收,新粮产量远高于现有粮食产量,这可是不少人亲眼所见,皇庄所在的田地又不禁止人靠近,采收时有人亲眼看见。
多少粮食,心里一算都能算出个大概。
“上天保佑我大明!”不少人喜极而泣,这么多粮食,寻个旱地,种上个十亩,哪怕遇见旱灾其他田绝收,只侍弄这十亩也够一家人活命了。
更不要说土豆和番薯的果子是埋在土里,埋在土里意味着什么?
不怕蝗虫啊!
农民抵抗力太差,不就是在抵抗灾情方面太差吗?
有人已经盘算将属于自家的荒山也给种上,也就辛苦几日,种在山上不用担心洪灾。
哪怕种得少,只种一亩地那也能活命了。
皇帝老爷可是说了,第一年收获的新粮拿来做种子。
第一批玉米晒干脱粒,没等储存就被送去地方官府售卖。
价格不高,一分钱两粒,买
上一百文,就有两百粒,足够种一亩地。
家境贫寒的相互抽钱买个两百粒再分分,反正种上一年,明年可以用自家的种子,虽然不明白官老爷为何嘱咐玉米地最好跟邻家挨着,但大部分还是听从了。
头一次种新粮,心里也没个底,还是听从有经验的官老爷。
买到新粮的老农刚走两步,又听到不远处有详解讲解新粮种植的农官。
“玉米要育苗,怎么种,棉花怎么育苗,玉米就怎么育苗,正月过后就能育苗,平时用草盖起来,日头好的时候掀开稻草晒晒太阳,咱们这边比南方要冷,最好等清明过后一个月,气温彻底变暖再移栽,种的时候旁边可以点些豆子,能让玉米长势更好。遇见什么问题,就来问,村里有识字的乡佬也可以带一本农书回去,都是后世结合的经验,可能不怎么对应我们现在的气候,大家可以拿来做参考。”
老农一下走不动路了,他正好有个识字的孙子,脚步一转老农挤进人群中,“俺要一本。”
“都有,都有,大家别着急,这是皇上开恩给咱们印的。只要两文钱,两文钱可是连纸都买不到,更不要说是一本农书了。”
“皇历要不要?今年的皇历改了,下面多了些田间常见药材,大家遇见可以采了自己用。一些药材药铺里也是收的。”
老农二话不说,“要!”
一翻书,上面还有绘图,他认出来了是只猪。
皇历上印只猪做何?
老农怀揣着这个疑惑回了家,一回到家先将玉米种子挂起来,避免被老鼠啃了,然后慈眉善目将小孙子叫过来,将两本书递过去,让他帮着念。
小孙子念得磕磕巴巴,但好在没有生僻字,都是常用的字,也不是饶舌难懂的文言文,全是大白话。
老农也听得懂,听到怎么堆肥眉飞色舞,听到怎么在冬日做豆芽,两眼放光,听到猪难产怎么处理,以及母猪产后该怎么护理,直接兴奋起身。
他孙子很不理解爷爷的兴奋,“咱家又不养猪。”
老农拍了孙子的小脑袋瓜,“现在不养,不代表以后不养。”
他看皇历眼神都不一样,这哪里是皇历,分明是皇帝老爷赠予他们的致富秘籍!
“还
是现在的皇帝老爷好。”
以前的皇帝老爷也好,杀了不少贪官,可是穷呐,跟他们一样穷,现在的皇帝老爷好,能带他们致富。
朱棣最近荡漾百姓热情吹捧中,已经被捧得晕迷糊了,哈哈哈,老百姓说他比他父皇做得好!
哈哈哈……
朱棣快要乐疯了,以后谁还敢拿他夺了侄子江山这事说事?
他可是得到百姓拥护的明君,就跟那唐太宗李世民一样,哪怕杀手足逼亲爹,只要对百姓足够好,谁也抹去不了他的功绩。
朱棣摸了摸眼角,不行,他要稳重。
他是要做明太宗的人!
悄无声息在皇帝群里炫耀了一下,哎呀,这种好事就应该跟大家分享,都是一家人,一家人就应该敞亮,他朱棣不是那种对家人有所保留的汉子。
朱元璋沉默盯着群,许久未说话,脑子里还是嗡嗡作响。
他坐在椅子上冷静许久,还是无法想象,百姓心目中,老四做皇帝竟然比他做得好。
朱标已经看到了四弟炫耀内容,笑了笑,另一位四弟虽然当了不少年皇帝,但还是让他感觉到有几分熟悉。
以前爹在外打仗,娘忙着管理府外的事,几个弟弟基本是他带大,老四什么性子,他可是比老父亲还要清楚。
老四现在的模样像极了知道老父亲无法拿棍子打他,隔着时空,跃跃欲试来招惹父亲。
别看他是炫耀,话里话外取笑老爷子皇帝没他做得称职,说再多也掩盖不了他想要爹夸他。
说他这个皇帝做得好。
朱标就不信爹看不出来,偏偏老爷子就是不说,父子就这样僵持着。
朱标倒是无所谓,就是可怜这个世界的老四,每当爹被另一个四弟气着,这个世界的四弟都会挨一顿打。
想到昨日跑到太子府哭诉这日子没法过了,想要他帮着求情说服老爷子放他回北平的四弟,朱标抿嘴,用老爷子的账户发了消息。
【明太祖朱元璋:四弟,我是大哥……】
朱标询问另一个四弟做了什么,那边沉默半日,发上来数万字解说,显然一下午都忙碌这件事上了。
朱标拿到了指南,也拿到了朱棣命人整合的农
书、皇历。
他粗粗看了,觉得这计划完全可以拿来用。
“爹,老四这皇帝当得也不错,虽然时常打仗,也没像汉武帝一样被骂穷兵黩武,后世名声也不错。”
这就很难得了,得位不正的皇帝不少,历数下来也就李世民和朱棣没有背负太多骂声。
朱标也没怪罪老四夺位,只怪自己死得早,他死后,老爷子应该选下面弟弟才对,为了他才选择皇孙继位。
允纹一上来就想要弄死自己叔叔,不能说错,可输了就是输了,历来皇位之争哪能不流血。
上位的是四弟,他还很欣慰,大明好歹没二世而亡。
朱元璋正大光明看朱棣传过来的消息,也翻了翻新皇历,皇历中还有牛马常见病症,病症起因和治疗药物都写得清清楚楚。
老朱心想,当年他要是有这么一本指导书,也知道怎么放牛,不至于牛病了挨刘地主的打。
要是能过得下去,他也不至于做了皇帝。
“让翰林院整理一下,不能输给老四,咱也要印。”
几次科举选出来的人朱元璋都不满意,一个个问啥啥不知,就知道四书五经,老朱眼不见为净全扔进翰林院养着。
养了几年觉得不划算,连科举都停了,正好可以让这些吃白话的干点活,当官不行,编皇历总该行了吧?
再不行,滚回家吃自己吧!!
第一百章
赵匡胤处理完叛逆的弟弟,迅速整合国内情况,儿子该提拔提拔。
以前觉得提拔儿子会重蹈李唐乱象,李家父子相争还少吗?
现在嘛,都去TM的,扶持儿子上位好歹肉还烂在自家锅里,没便宜了别人。
本来扶持弟弟,不给他兵权觉得不会出娄子,结果有野心什么都挡不住,该政变还是会政变。
一群书不知道读到哪里的文人,节操都读没了,老二上位不仅不训斥还腆着脸给老二修补。
一群王八崽子,连老子的儿子都保不住,要他们有何用?
赵匡胤看朝中文臣分外不顺眼,跟老二走得近的全被他贬出京。
牵涉过深的他也不杀,全发配到前线去,他要看看他大宋文人有多少人有风骨。
什么文人高高在上,武将低于谷底,他也是马上皇帝,这些文人休想爬到他头顶上作威作福。
天音降世才不到十年,大宋一改往日颓废,全国上下都在坚持不花钱买平安,不让后世笑话。
他们不想后世提起他们只称大怂,没人愿意忍受这般羞辱。
皇帝想要存钱赎回燕云十六州是不是,大家捐,你一文我一文,凑起来也是一笔不小数目。
得知民间在凑钱,赵匡胤不由热泪盈眶,这就是他的子民,他大宋是建立在唐尸骨上,不说比唐朝盛,但也不能比大唐弱太多。
老二糟践的锅不能让他背。
“这笔钱还回去,乱世走来大家都不容易。”
赵匡胤吸了吸鼻子,然后将存的钱一块拿出来,“这笔钱用来开发南边,我大宋未来能让南边成为富庶之地,现在也可以。”
赵匡胤只会打仗不懂赚钱,不过没关系,老二曾经干过的拿出来照搬。
不得不夸一句老二在治理民生上有一手,就是打仗上太拉跨。
五年时间过去,新建的大宋焕发了不一样的生机,赵匡胤含笑逝去,离去前拦着儿子嘱咐,“万万不要弱了我大宋兵力,兵马强壮才能抵挡敌人,否则再富也只是一块任人宰割的肥肉。”
继任皇帝点头,将这句话牢记心中。
我大宋不能比前朝弱,不能被人
耻笑软骨头的大怂。
或许是被周围国家欺压,或许是矫枉过正,大宋民风十分彪悍,读书人也是腰挂长剑。
不会武的读书人到地方任职,连带头抢水都抢不过隔壁县。
或许因为天音预知的未来太过羞辱,哪怕天音消失了很久,哪怕后人开始怀疑天音是否真的存在过,还是大宋集体的臆想,都不能改变大宋可在骨子里的尚武之风。
三代潜心经营后,大宋富裕起来,开始磨刀霍霍准备收回故土。
已经被中原腐化的契丹兵力早不如以往,可还是觊觎繁华的南朝。
两方摩擦一触即发,很快燃起了轰轰烈烈的大战。
只是这一场大战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大宋是潜心修炼武功,敌人很强大,再苟一苟。
辽国傻眼了,不是说大宋很弱,皇帝是软骨头,派兵往边境一站,大宋就会送粮送钱送女人吗?
怎么跟说好的不一样?
一炮就将人轰炸上天了?
大宋军队也震惊,“我们都这么强了吗?”
这火药极速不是说缺点很多,没什么大用处吗?
等反应过来火药的厉害,大宋上下眼睛一亮,开始反攻。
遇见城墙来一炮,遇见高山来一炮。
才不到五年时间就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其中大多数时间还是浪费在拉炮这件事上。
不行得改造,我大宋工匠多的是,谁能改造出方便出行的车子,更快更稳的车子,重赏千贯!
不知不觉大宋将辽国打下来了,不知不觉打到了草原。
我去,草原?
拉开地图看看,草原后面还有很多土地,草原后面不只是荒漠,荒漠后面还有草原密林,虽然冷了些,但是咱不嫌弃。
咱要比前朝土地还要大,比前朝还要强,太祖临终前的嘱咐,咱们子孙可不能忘!
打着打着地太大了,人不够了,周边国家可以交税十年入籍,就问你来不来?
国都太远了,无法指挥前线战况,迁,不就是迁都吗?跟谁没迁过似的。
迁到燕州去,就是后世王朝的首都。
什么粮食不够?
我大宋
地广人稀害怕缺粮?
大航海拉起,寻找新大陆,寻找神粮,总有一天我大宋旗帜会插满整个星球。
岳鹏举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命运多舛,明明距离收复山河只有一步之遥,却因为有个拖后腿的皇帝,让这一切局势崩溃于溃。
他被冤杀,朝廷再也未能组织起有力反击。
梦醒来,岳鹏举眼角落了一滴泪,心里满是悲愤,他不在乎自己生死,只是可惜只差一步就能收回国土。
梦里的自己太傻,竟然将全部信任托付给君主。
醒来后,岳鹏举心情不是很好,这时床上的幼子跟着醒来,他赶紧抱起带着他去撒尿。
若是尿在床上,他肯定要挨妻子一顿骂。
清理完一夜继续,小儿子总算清醒过来,伸手就要找娘。
岳鹏举先哄着人穿上衣服,他们这靠近草原,才七月晨间就感觉到寒冷。
“这诡异的天气,今年比去年还要冷。”去年是他们迁过来的第一年,过了中秋节才换上厚衣,现在才七月早上就得套着厚衣了。
李氏在做早饭,做好后端过来。
因家里有一位习武人,饭量大,是以早饭做得分量也多。
岳鹏举洗手后吃饭,多年行军生涯令他养成了吃饭快不怎么嚼的毛病。
李氏叮嘱了两句,抱起儿子哄他吃饭。
岳鹏举像是开玩笑一样说起了自己做过的梦,李氏眼睛突然一红。
岳鹏举手忙脚乱哄道:“哭什么,只是做梦而已。”
李氏是他第二任夫人,早年他在老家还有一任妻子,只是他外出打仗,后来更是东征去了极西,几年不着家也无人知他生死,妻子守不住,便改嫁了。
岳鹏举回去后得知也没生气,还赔了前妻一份嫁妆,人人都说他大义。
岳鹏举却觉得没什么,前妻本就年轻,守不住也正常,他远离中土不知何时归来,前妻为他生育两子一女照顾两老,她对他仁至义尽。
况且改嫁也是得到两老的同意。
岳鹏举回家后很快又回了军队,考虑到两老岁数已大,照顾两个孙子吃力,岳鹏举经人撮合又娶了李氏。
李氏贤惠,成亲没多久三子和次
女。
近年他这支军队被派到北边,看着有常驻趋势,两老觉得夫妻二人长年分离也不是事,便让李氏来随军。
孩子先留在家里,这里稳妥了再带过来。
结果很不巧,来这没多久李氏又怀了孕,这次怀孕全程都遭罪,哪里还能照顾其他孩子,等年初孩子生下来,李氏也坐了月子,才重提将几个孩子带过来的事。
今日本来打算提这件事,没想到随口说了自己做的梦,妻子就哭了起来,岳鹏举觉得有些奇怪,却没有多想。
“只是想孩子了,这么久让爹娘太劳累了,刚好咱们村子开了学堂,正好让孩子们过来送去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