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厨娘发家记(美食)——一树山楂【完结】
时间:2023-12-01 14:38:04

  耕地需要牛的时候,还得让牛走一段路。
  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叫问题,春耕的事起码是有了着落了,方念真又可以放心关注眼前自己的生活了。
  新云州春季里总会有一阵子“倒春寒”,这两日就是,中午时候还好,一早一晚可冷了。
  方念真感觉自己有些鼻塞、流鼻涕,她想起来上次病倒在床,喝了几天的苦中药。
  “算了算了,赶紧食补一下。”
  她去肉铺订了一副新鲜的猪肚,第二日取了回来,这东西在新云州不怎么受欢迎。
  虽然肉铺已经给料理过一遍了,但方念真拿回来还是自己又用粗盐和少许面粉清洗了三遍,猪肚上的所有肥油也都清理掉。
  把清洗干净的猪肚和生姜、大葱、白酒一起焯水,去一去腥味。
  今天方念真要做一道猪肚鸡,胡椒暖胃,热乎乎地喝上一碗最驱寒了。
  鸡则是石家送来的一只嫩鸡,方念真推辞说给石大嫂补身子用,石友坚决不肯拿回去。
  胡椒猪肚鸡的灵魂就在于自己研磨的胡椒,方念真磨完胡椒,躲到一旁打了好几个喷嚏,感觉自己的鼻子瞬间都通了。
  就是胡椒味太冲,熏得有些头疼。
  把猪肚切条,放入油锅煎一下,小火慢煎,不要太长时间,只要微微变黄即可,这可不是吃烤肉。
  这一步主要是要保证汤汁的乳白,方念真把猪肚和鸡都放到砂锅里,大火煮开,再转小火,放入胡椒粉和卤料包,慢慢熬煮。
  在现代,她吃猪肚鸡最经常搭配的主食就是煲仔饭,大方的王太医送了她一条腊肉和两根腊肠,今日正好拿来做煲仔饭。
  猪肚鸡足足熬了一个半时辰,方念真加了些盐进去,尝了尝,咸淡正好。
  端到托盘上回了屋子,虽然是三月了,但是屋子里还燃着足足的炭火,方念真把砂锅的盖子打开,胡椒伴着鸡肉的香味飘满了整个屋子。
  盛出一碗乳白色的汤,撒上准备好的葱花,舀起一勺吹了吹,“滋溜”一口喝进去,顿时感觉那股辛辣的“暖意”从口腔到了喉咙,又一路顺进了胃里。
  汤汁很是浓郁,连喝了两碗方念真才开始吃猪肚和鸡肉,果然是小嫩鸡,肉质一点都不柴,还很鲜。
  猪肚就差了点意思,也不知道是自己没加工好还是怎么回事,她又去拿酱油、醋、辣椒和香油、葱花调了一碗蘸料。
  夹起猪肚,往蘸料里一裹,再送入口中,“嗯,这回对味儿了!”
  猪肚又有嚼劲又很弹牙,直到把小砂锅半锅的汤都喝了,又吃了一小碗煲仔饭,方念真终于感觉自己的鼻子轻松了一些。
  屋里又热,喝汤又烫,方念真感觉自己发了一身的汗,不敢出门吹冷风,就把残羹剩饭放到了外间,自己回了卧房歪到床上,裹起被子睡了一觉。
  自从穿过来,除了放假和生病,方念真很少有这种放任自己“偷懒”的时候。
  “两位太医说了,解了毒之后就是会有些精力不足的,那我这也不算偷懒吧。”
  给自己找好了理由,她就沉沉地睡去了。
  醒来后,天色已经近黄昏了,她又有一种享受独处的安稳感,又有一种莫名的孤独感。
  好在,起床后感觉自己身子都轻盈了些,想来这胡椒猪肚鸡还是起了功效了。
  季节快要过去了,不然方念真还真想把这个也作为自己店里的特色锅底,加入到“锅里捞”这边来。
  她身体的不适缓解了很多,就又有些闲不住了,这个时间三家店里应该都忙着,方念真去巡视了一番,还是到了食铺的后厨。
  小秋和安子正忙碌着,“你们忙着,我就来研究点新菜品。”
  之前剩下的红薯还没吃完,府衙还又赠了她一筐,得赶紧吃,要不然天气热起来很快就都长芽了,该浪费了。
  方念真看了看一旁炸过酥肉的油锅,要不,做一道炸红薯丸子?
  先把生的红薯刮去皮,然后上锅蒸熟了。
  小秋闲了下来,见她的动作,问道:“掌柜的,你要蒸红薯吃呀?我来就行了。”
  小秋自己性格比较敏感,对待别人就也很细心,只要安子在场,她从来都不喊方念真“师父”。
  “不用不用,我要试一下用它来炸丸子。”
  方念真拿了擀面杖,把蒸好的红薯捣成红薯泥,加入少量面粉,揉成面团,然后搓成一个个的丸子,下入油锅中炸。
  炸红薯丸子还是很简单的,只是费了点油,不过本来食铺这边每日也要做大量的小酥肉,供两家火锅店使用,如此也算不上费油了。
  待温度稍微降下来,方念真夹了颗红薯丸子,一口咬下去,外酥里糯。
  牙齿咬破丸子表皮的一瞬间感觉最是奇妙,就好像一道并不锋利的小刀“唰”地一下就划开了一层布料。
  唔,其实如果再甜一些就好了。
  不过为了控制店铺的成本支出,方念真还是决定做不加糖的版本,有红薯自带的甜味儿就够了。
  “刚刚都学会了吧?半个月内把那筐地瓜都消耗掉,这道炸地瓜丸子,在两家锅子店都上新。”
  方记一贯以来的传统,新菜品还是从“试吃”开始的,每桌有几位客人就送几颗“地瓜丸”。
  “客官,这是小店的新品,地瓜丸,就是咱们新云州正在推广的地瓜制成的。”
  “直接吃?还是放锅里涮?”
  “这个是直接吃的,您趁热吃。”
  方念真只是为了消耗自己那一筐半的剩余地瓜,却没想到,她随手做出的小小的丸子,养活了好几个小吃摊。
  别的手艺不好学,可是这个“地瓜丸”,懂厨艺的人一看外表就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了。
  方念真懒得放糖,他们可不嫌费事,炸出来的“地瓜丸”用签子一串,行人拿著就能走了。
  这些小摊半个月内就遍布了新云州城内各个方位,在方念真看来,就如同臭豆腐在长沙的地位。
  如今,随着养牛羊的人越来越多,奶制品在新云州也不罕见了,酸奶也流行开来。
  竞争之中就会产生内卷,已经有摊贩自己研究出来夹心版本的地瓜丸了――在中间加入酸奶。
  方念真的店,做完那些红薯的存货就没再做了,本来利就薄。
  “掌柜的,我们真的不做了吗?咱们可是创始人。”知晓看着外面摆的很多摊子,有些眼热。
  “不做啦,地瓜丸于我们就是锦上添花而已,不可能把什么都抓到自己手里,多累。咱们店的菜品也不能太杂了,再说,现在也不是季节了,地瓜不好保存了,我听说都涨价了,那些小摊子估计过几日就有撑不下去的了。”
  知晓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似乎若有所思。
  度过了这段“倒春寒”,新云州的气温很快就升了起来,又是一年春来到。
  万物复苏,野蛮生长。
  方念真家里那只“大福”也愈加野蛮了。
  先前它跑丢了,方念真就把它关在自己的房间里,那几日它倒也老实,可是现在天气暖和了,它又憋不住了。
  它先是在屋里一圈圈走,再后来就变成了喊“嗷呜”。
  方念真头都大了,这猫它发情了啊。
  四处打听,终于寻了个能看猫的兽医,到人家那一问,只能给公猫绝育,母猫操作不了。
  方念真这只是一只滚地锦,这种花色的一百只里九十九只都是母猫,得,认命吧。
  经历了好几个晚上的猫叫摧残,方念真动手做了个猫绳,工字背心式的穿法,晚上带它出去遛弯。
  还别说,这招真有点用,起码晚上回来,她能睡个好觉了。
  她遛大福的时间一般都是歇店以后,街上安静下来了,她就回宅子里把大福接出来,也没地方去,总不能在街上乱走吧,再走回食铺,在后院陪它玩一会儿。
  这一日,方念真又拿了筐育苗失败的地瓜放到食铺后面,打算自己人消耗掉,她最近晚上的夜宵都是烤地瓜。
  大福爱吃这东西,给大福吃一吃,它也能转移点注意力消停一点。
  方念真专注地掰小块的地瓜给大福吃,大福本来吃的津津有味,却突然竖起耳朵。
  “喵?”大福激动地呼唤起来。
  “喵!”
  听到大福的呼唤,一只白猫回应了一下,就从树上跳了下来,走到了离方念真一米远的地方,警惕地盯着她。
  “你是大福的朋友?”
  方念真认出来这就是上次拐走大福的那只白猫,感情大福天天要出来就是要找它的?
  大福正激动地凑在白猫身边闻来闻去,白猫却抽了抽鼻子,似乎被方念真手上的食物吸引了。
  “你想吃这个?”方念真掰了一小块烤地瓜扔在白猫的面前,白猫仔细嗅了嗅,优雅地吃掉了。
  它似乎对烤地瓜很是满意,忍不住又往前走了几步,离方念真越来越近,也不管旁边的大福,眼里只盯着烤红薯。
  一刻钟后,“方记食铺”的后厨内,俨然变成了一人两猫的和谐场面。
  方念真一手撸一只,还别说,这白猫的皮毛真好,溜光水滑,比自家大福的手感还好。
  “白猫,我给你取个名字吧?”
  方念真看了看厨房后门口的两根柱子,灵光乍现。
  “不如,你就叫二柱吧!”
  作者有话说:
  (300营养液的加更放在周五,不出意外,本周五、周六、周日都是日万哦~请狠狠地投喂我吧!)
第72章 下乡种地
  红薯苗移栽的那日, 方念真带着黄莺一同去看了。
  现在气温升得快,新云州也逐渐绿了起来,树也发芽了, 还有盛放的小野花。
  方念真脱下了厚重的衣裳, 春天的衣服就是好,颜色又鲜亮又飘逸灵动。
  这次她订做衣服的时候, 给她量尺寸的裁缝铺的女老板说她长高了。
  许是营养好了补上来了?方念真很是欣喜。
  不过她年后开新店太忙碌了,长高了, 却也抽条了,腰身更瘦了。
  老钱直接把马车停到了杜家住的院子门口,这地方名叫“水固村”,据说是此地水土较丰,要不然方念真也不会遇上这么多的上等地了。
  杜家一家人来门口迎接方念真一行,赖氏笑得眼角纹都加深了:“东家过来啦, 还有小黄莺, 钱大哥, 快,屋里坐。”
  方念真看了看,这次她可是见到了杜家的五个女儿了, 最大的估计也有十三、四岁了,最小的看起来走路都还不稳。
  方念真跟着赖氏进了屋,杜河也不吭声,不知道忙活什么去了。
  这里的院子和屋子虽然旧了些,但是被杜家收拾得极为干净,方念真落了座, 她隐约听见赖氏在外屋埋怨自己的几个女儿不开口叫人。
  “那是东家, 还不讨好着点, 一群废物。”
  片刻后,赖氏给他们上了茶。
  方念真一闻,噢,还不是茶,是糖水。
  赖氏双手交握,不知所措地搓着手:“我家平时没人喝茶,这,东家你多担待。”
  这都是小事,方念真又不是来这里喝茶的,她笑了笑:“无妨。”
  在门口打完招呼后一直“隐身”的杜河此时也回来了,手里拿着两把野菜,方念真认出来那是嫩野山韭和荠菜。
  杜河嘱咐自家媳妇:“一会儿给东家添道菜。”
  赖氏应声:“诶,我晓得了。”
  歇息片刻,方念真就去屋后看了红薯的育苗棚。
  杜河育苗学得不错,方念真不怎么懂农事,也看得出来,这些红薯苗苗长得很强壮。
  杜河说:“这苗没有全活,活了七成。”
  这一点方念真是有心理准备的,一则是红薯在大肃发展时间短,育苗技术不成熟,二来是新云州都没几个人会种的,自然成活率还要再打几个折扣。
  除了杜河自己精心育的苗,府衙也送来了当初答应她的“红薯苗报酬”,方念真昨日已经派人把苗拉到杜家了。
  赖氏换好了做农活的衣服,留了大女儿和小女儿在家。
  “大丫,你好好做饭,看好你妹妹,我们中午就回来吃饭。”
  出了门,方念真一行人跟着牛车,随他们向田里走去,牛车上载满了红薯苗。
  方念真的这片地已经翻好了,还撒了一批肥料,刚走近的时候,气味有些冲,难免要掩住些口鼻,不过待久了也就适应了。
  方念真之前问过杜河,要不要雇几个短工来帮忙栽苗,被他拒绝了。
  “栽苗是个大活儿,我不放心交给别人,这东西埋得太深太浅都不行,我们两口子能种的过来。”
  方念真见杜河如此负责认真,便也放心了很多。
  田里的垄已经翻好了,杜家两口子拿着红薯苗“唰唰唰”地种,他家的二丫速度没有他们俩快,但是也认认真真地一颗颗的种。
  三丫和四丫则是挎着个筐,往红薯株底下撒一把草木灰。
  这时候,就免不了那句流传几千年的古话:“来都来了。”
  方念真本来就爱尝试新鲜的事物,她卷了卷袖口,拿了一根红薯苗,下到了田埂上往二丫的方向走。
  方念真蹲下身,语气温柔又诚恳:“二丫,你能教教我这个是怎么种的吗?”
  二丫眼睛很大,先是有些惶恐,还以为是自己哪里没做对,听清了方念真的话后又变为了害羞,脸蛋和耳朵都羞得红扑扑的。
  二丫说话很小声:“东家,您,您跟着我学,这地瓜苗不能竖着进去,得让它倒下来,对,就这样横着插到土里。”
  方念真仔细地跟着学,“这样吗?”
  “对”,想了想,二丫又补了一句,“您种得很好。”
  方念真都下去干活了,黄莺和老钱肯定不在干站着,好在两人以前都是干过农活的,一学就会了。
  二丫没想到这个东家穿得这样好看,仙女似的,还一点都不嫌弃地蹲在地里干活。
  左右环视一下,她娘不在附近,她就愈发大胆地和方念真说起话来。
  后来都已经聊到城里的工钱了。
  二丫一脸惊讶:“您店里的伙计能赚那么多?一月三两?”
  方念真笑了笑:“按照能力来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赚这么多的,我们店里有考核,排名在前的才能赚这么多。”
  二丫低头咬了咬嘴唇,又抬头问道:“东家,城里的店里是不是都不爱收女子?娘说像我们这样的,去了城里也是给人刷碗、倒泔水的,根本挣不到多少钱。”
  方念真坦然地告诉二丫,“我店里有很多都是女子,我的大徒弟也是女子,跟你差不多年纪,也是十二岁。不过,刷碗也不是什么不好的,勤勤恳恳地刷碗,也会有回报的。”
  二丫表面看起来羞涩,但是似乎只是慢热,现在她跟方念真凑得越来越近。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