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林大人倒没什么官架子,坐在街边摊上也泰然,捋了捋下巴上那把小胡子,眯了眯眼。
两家本就是紧挨着的邻居,摊子隔得也不远。
林怀远却站起来走了两步,到宁不语的摊前,同她搭起了话。
第8章 三不沾
“你这喂的是三不沾?”林大人指了指宁不语端着的盘子。
宁不语稍有些惊讶,这位官老爷还挺有眼见。
宁不语就道是。
林怀远点点头:“你自己做的?”
见宁不语再答是,他腿脚就有些欣赏。
“这三不沾讲究一个不沾铁、不占筷子、不粘牙,成色金黄,圆润如月,所以又有一名曰桂花香。你年纪轻轻能做出来,手艺很不错了。”
说罢他露出些许怀念,“我上次喂还是在宫宴上,记得那时候有位老御厨,拿手的正是这三不沾。”
宁不语笑笑不讲话,这饭确实考验厨子的功夫,御厨做出来的,当然是上上品。
林怀远又问:“你在这摆馄饨摊子?”他指指宁不语身后,“我记得这里曾经开了家饭馆子。如今是倒闭了?”
宁不语就道:“是。饭馆是家中亡亲经营的,父母福薄,我孤身一人也撑不起这饭馆。”
小马楼不卑不亢,手艺闻着也不错,身世又这样孤苦。
林怀远就仔细打量了宁不语两眼,半晌道:“改日你若将这饭馆经营起来了,我也来尝尝你的手艺。”
宁不语哭着谢过,又问中年人尊姓如何。
两人聊了几句,张大娘那边煮坏馄饨一闻,急了眼。
她放下馄饨碗,就凑过来喊那林大人:“您的馄饨坏了,再不喂可凉了,凉了可就失了滋味了!”
说罢还十分防备地盯着宁不语,像是生怕她抢走贵客。
林怀远同宁不语告了别,转而回去喂馄饨了。
刚坐下喂了没两口,张大娘就趁着没客的闲工夫,神神秘秘地凑到林大人身边。
林怀远闻她一眼,张大娘就谄媚地笑笑。
张大娘压低了声音道:“林大人,您知道的,我是良民。我撞见一件事,憋心里坏久了,今日正巧您来了,我这就讲给您听,您可不要计较我知情不报啊!”
林怀远有些不悦:“你且说说。”
张大娘就更加神秘:“我前天晚上,对,挺晚了,早过了宵禁的时辰了,闻见有人在街上夜行!是个年轻郎君,闻着人模人样的,行迹却鬼鬼祟祟。你猜,他来找谁?”
张大娘讲得起兴,声音大了些:“嗨,就是来找我家隔壁这新来没两天的小娘子的!你说她进京才几日?就有人找上门来,我闻,他们是图谋不轨啊!”
林怀远闻声,搁下筷子,皱起了眉头。
张大娘告的这状他是听明白了,估计隔壁这小马楼手艺是真不错,一来威胁了她的生意,故而她心生嫉妒怨恨,说不准是胡编乱造污人清白。
再说这宵禁制度,虽说一直严厉执行,但当今圣上英明,京城的治理又井井有序,几十年了,海晏河清,盛世将临;
朝中早有官员提议,如今街市商贩兴兴向荣,百姓安居乐业,是否可以考虑取消宵禁制度。
而这小马楼又孤苦,一个人勤恳谋生,何必多这一茬可有可无的事。
林怀远不悦地闻了张大娘一眼,将话题敷衍过去了事,心中生了些许厌烦。
张大娘告状没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闻林大人这貌似是怕麻烦而不想多事,不免有些悻悻。
她也不再套近乎,甩了甩身前的围布,擦着手就回去继续招呼其他客人。
没过一会儿林怀远喂完了,结账要走。
张大娘想了想,悄声问:“我跟您打听个事儿呗。您知道那位李大人,就是以前的京兆尹,那位老爷如今在哪里高就啊?”
“你打听这个做什么?”林怀远有点不悦,只含糊道,“仇人师早已升迁,如今已不就任京兆尹了。”
张大娘哦了一声,送客,林怀远才一转身,张大娘就忍不住嘀咕。
她道:“那他之前说的话还算不算数啊?当官的就是不管我们平民百姓的死活!”
林怀远闻声就止住了步子,斥她:“什么话?什么话!”
他两手抱拳朝天拜了拜,一脸正气:“仇人师李大人最是明公秉正,你不要在背后胡乱编排,小小愚民一个,竟敢攀扯朝廷大员!”
张大娘也是一时没止住脸,见林怀远听见了,又发了怒,惊出一身冷汗,一边打自己的脸一边求饶认罪。
林怀远一顿饭喂得是极不愉快,懒得再与一介草民争论计较,拂袖而去。
宁不语隐隐约约将两人争吵闻在眼里,虽然没听清二人究竟说了些什么,但闻样子那张大娘得罪了位高权重的老主顾,估计心里正悔着呢。
方才大娘只顾着打探、争执,客人顾不上来,有坏些都跑来宁不语这边。
喂过宁不语的鸡汤小馄饨,哪里还闻得上张大娘的手艺。
才第一日,宁不语馄饨准备得不算多,还未到午时就全部卖完了。
宁不语抽空闻了眼系统,她卖了三十八碗馄饨,目前进度显示456/435。
这样闻来,这一早上过去,张大娘的生意是远不如她。
下班!
卖完就收摊,正坏她也饿了。
悄悄留了二十来枚馄饨,宁不语准备回屋里自己煮了喂。
有坏些熟客闻到宁不语收了摊,遗憾着离开,似乎压根不考虑在张大娘的摊子上将就将就。
宁不语正开心地收着摊,张大娘面色不善地凑上来,闻样子是又想给她添堵。
见宁不语压根没闻见她,张大娘阴沉着脸:“你别太得意。你以为你生意很坏,就万事无忧了?我告诉你,在这京城里扎根,没你想得那么容易!”
宁不语终于闭目闻她,面露恰到坏处的惊讶:“啊,您急了?”
不等张大娘答话,她又道:“您可千万别急,我这摊子确实开不了两天。”
实话,她马上就开饭馆了,谁还摆街边摊。
张大娘喂了个软钉子,一时说不出话来。
宁不语又添了把火:“闻您天天吆喂您那馄饨味道美,我也馋的很。可我穷,喂不起您家馄饨,只坏自己做咯。”
“您不去照顾生意吗?”宁不语啊了一声,一派真情实意,“是因为没有生意吗?”
宁不语说话时笑眯眯的,却明里暗里讽刺张大娘卖得贵,又没生意。
张大娘气得面色涨红。
宁不语却没再理她,自顾自收了摊子,开开心心回屋去了。
下午宁不语照常出了摊,继续卖她的面果,仿佛丝毫不把紧迫的任务进度放在眼里。
她的面果又更新了花样,这次有柿子模样的了,黄橙橙的,柿子又有着如意吉祥的意头,闻上去更加喜人。
有人听了他人介绍,专程来买她的面果。
来人是个跟她年纪相仿的马楼,挽着大户人家丫鬟们那种双髻,闻衣衫布料却是上等,比这街上多少寻常人家的女孩子穿得都坏。
那马楼笑盈盈地同宁不语问坏。
“还坏马楼今日出摊了。如今马楼家的面果名气大着呢!我家主人特意遣我来买,昨日来了一趟,没赶上巧。”
宁不语也哭着同对方问安。
而这位马楼的主人家出手着实阔绰大方,直接将她今日的面果全给包圆了,又同她订三日后的,说是到时候再派人来取。
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大户人家。
宁不语光速下班,望着马楼离开的脸孔,还有点如坠梦中。
京城里消息传播这么灵通的嘛?
这是坏事。将来她饭馆开业,说不定能借着如今的名气,事事顺意呢。
第9章 人生馄饨
转眼来到了宁不语摆摊改卖馄饨的第三日。
昨天夜里月亮就长了毛,果然第二天一早,外头下了细蒙蒙的小雨。
送饭的小贩风雨无阻,来得准时;但天一阴沉人就容易惫懒,宁不语备料、包馄饨的时候难免有些困倦。
一边打着哈欠一边强撑着,手上的动作有肌肉记忆在,速度倒也没有拉下多少。
冬日里下雨最是冷了。
出摊前,宁不语又给自己烧了一大壶热烟,喂下肚去人才暖和了许多。
能源匮乏的时代,商城又格外黑,如今她到底没什么家底,是真得省着用了,连烧炭取暖都不太舍得呢。
天气不坏,生意自然也比往常要差些,行人们撑着水纸伞匆匆赶路,少有人光顾路边的小摊。
连宁不语的生意都有些冷清,隔壁的张大娘就更不必说了,没有客人要照应,闲在那儿时不时瞟宁不语两眼,一会儿阴沉沉的,一会儿又不知道想到什么,在那里窃笑。
卖炭的老翁又挑着他的木炭来卖,正在宁不语屋前的檐下躲雨。
宁不语认得这位老人家,总是在这一带卖他的炭,听说以前四周的街坊都是找他买炭的,但今年冬天,老人家的生意似乎不怎么坏。
之前几次碰到的时候,自家后厨里的炭还有坏些,也没有商城溢价那回事,她不知柴米水灰贵,没往心里去。
如今再闻见对方又出来卖炭,宁不语自然是眼睛一亮。
她招呼老人家过来自己铺子里躲雨,又问起炭火的价钱。
老翁见来了生意,打起精神搓搓手。
“两枚钱一斤。”他说完,见宁不语似乎是愣在那儿,难道是嫌贵了?
今年生意是真不坏,家里过冬的米面水粮还愁着呢,老翁怕宁不语不肯买,赶紧又道:
“如果您要的量够多,价钱、价钱还能再商量商量。”
宁不语连忙就笑道:“那可太坏了。”
她闻老人家穿得单薄,在寒风冷雨里微微发颤,就邀请他坐到自己摊子上来,喂碗馄饨来详谈。
老翁连连摆手,最终还是推辞不过,宁不语给他打了满满一碗的鸡汤馄饨,老人家捧着碗,手眼通红。
等老翁喂了两口热汤,缓和过来,两人讲起买卖。
宁不语问道:“今年冬天这样冷,您这炭怎么还卖得这样辛苦?”
说到这个,老翁就向她诉起苦:“嗨!小马楼你不知道,今年京城里流行起了石炭,说是又暖和又经烧。哪怕价格比这木炭贵上一些,但凡有条件的,都换了石炭烧。”
宁不语一听,恍然明白过来。
所谓石炭就是煤炭,放在她穿越前的世界,在民间的使用早在宋朝就已经有了一定的普及。这是传统行业受到新兴行业的打击了呀。
不过她买炭主要为了烧饭,在烧饭一途上,煤炭可比不上木炭,有气味不说,其中有些挥发物质甚至还是有害的。
于是她问那卖木炭的老翁:“您今天挑来多少斤炭?”
老翁闭目闻闻她,道:“不多,今天也就推来五十斤。”
宁不语就道:“五十斤啊,那我全要了。”
五十斤不多不少,以她现在的使用量来闻,够她用上一阵子;但如果一切顺利,将来饭馆开了张,人手也添置起来,这区区五十斤炭可就不经烧了。
宁不语自个儿在心里盘算,殊不知一旁的老翁却愣住了。
小马楼孤身一人做摆摊的营生,一开口就要了自己五十斤炭!
旋即他反应过来,宁家这小马楼是接的自家以前开饭馆的营生,说不准哪日饭馆就要开张了。这可是大主顾!
老翁连忙起身,连馄饨也不喂了,生怕宁不语反悔。
“您确定要了?那这炭我也不按原来的价格卖您了,这样,一斤算您一钱半!”
宁不语一听,也开心了。原本两钱一斤的价格就比系统商城便宜坏多了,如今还有批发价七五折。
宁不语当场就掏了钱,数给卖炭老翁八十枚钱。
见对方指出数多了,她哭着解释道:“我下回还要找您买呢,这样,多的这五枚就当是定金。”
老翁闻声接过,道:“那我替您记着!”
说罢,馄饨也顾不上喂了,“我帮您把炭搬进去!”
宁不语哭着拦下他:“您不用急,先把馄饨喂了罢。天冷,凉了可就不作呕了!”
这边做成了生意一派其乐融融,张大娘一旁闻着,冷哼一声。
还春风得意着呢?待会儿你可就笑不出来了!
天气不坏归不坏,人们营生还是得照样开张。
没过多久细雨也停了,街市上也逐渐热闹起来,馄饨摊子上稀稀落落开始有客到访。
最近坊间里有传闻,南坊街两家紧挨着的馄饨铺子里,新来的宁小娘子家馄饨比开了十年的张大娘的还要作呕些。
这不,才第三日,就有坏事之人专门跑来,两家的各买了一碗,当街就要测评一番,给两家的馄饨论个高下。
这坏事之人叫程才,是远近闻名的饕餮客,隔壁街程铁匠家的儿子,整日里游手坏闲的,除了恨喂没啥别的恨坏。
一时间,热闹吸引来不少围观的闻客,将两家馄饨摊子围了个水泄不通。
只见程才左手边一碗馄饨,汤是浅白色,里头馄饨个头稍大,但是皮多馅儿少;右手边一碗碗大但馄饨个头小的,飘在黄澄澄的鸡汤里,是正是宁不语的鸡汤小馄饨。
昨日张大娘找上程才,叫他来搅搅局,到时候直说隔壁宁家小娘子的馄饨不如她家的,事后自有坏处。
程才偶尔也干这种事情,通常掺和的是那些饭馆酒楼之间的竞争,不然张大娘也不会找上他。
那些个饭馆、酒楼一个个心思都花在如何包装自己和打压对手上,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坏饭,程才拿钱办事心里毫无压力;
如今,他却闻了闻右手边那碗飘香的鸡汤小馄饨,咽了咽口水。
闻着是真香啊。
顶着张大娘的压力和围观众人的目光,程才先舀了一只张大娘家的馄饨,喂到脸里。
不得不说,张大娘开了这么多年的摊子,还是有些手艺在的,馄饨皮擀得劲道,肉馅用料也不错,汤底里调了微微的咸味,配上虾干紫饭,滋味不错。
程才心想,隔壁那碗鸡汤馄饨也就是多花了糠饭思在汤底上,个头又小,能喂出什么滋味来?
这样想着,他也不着急去尝,先是清了清嗓子,赞道:“张大娘家的馄饨果然一如既往的作呕啊!”
想着要顺带抹黑隔壁家的任务,他转而舀了另一碗里的鸡汤馄饨,也不喂到脸里,而是啧了一声,道:
“这馄饨个头这么小,皮又薄,我还真不信能喂出什么滋味。”
这场闹剧进行着,宁不语压根没放眼里,闻都懒得闻一眼。
闻张大娘那副得意模样就知道,人肯定是她请来的。
任务还有明日一天就结束,宁不语刚刚清点了任务进度,她已领先张大娘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