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南琴:“好主意!”
两人正谈得开心,突然有人从门外跌跌撞撞地跑进来,扶着门边,气儿都没喘匀就提声喊:“不好了,我们家公子在城郊被人刺杀了!”
萧云愣了会儿,问:“你们家三公子?”
箬竹险些演不下去,只得绷着脸说:“大公子。”
第71章
“哦——你说大公子?”
萧云一下子坐起来。
今天听到的消息真是一个比一个炸裂。
怎么她前边劝姑娘说“当你情郎死了”, 后边她对象就出生死危机了?
“护卫呢?全都去钓鱼了吗?”
箬竹:“大公子今天去佛寺还愿,为显诚心,没有带护卫。”
萧云的眼神立刻耐人寻味起来。
她还记得那一束沾着露珠的红梅, 也记得那贯穿鱼脊骨的一剑。
还真是钓鱼去了。
在叶南琴的安慰下, 某人声音哽咽:“你跟我说这个有什么用,我难道还能拿着剑去跟歹徒拼杀吗?”
叶南琴:“我去跟爹爹借点人手?”
萧云:“去吧,我现在去官府报案,去救他的人越多越好。”
半个时辰后。
萧云带着五百个壮汉包围了普仁寺。
她发挥现代人的精神,对着寺内大喊:“里面的人听着,你们已经被我们包围了, 劝你们放弃抵抗, 立刻释放人质, 不然我们就要采取强制措施了。”
站在她身侧的州府捕头诧异地看了她一眼。
怎么回事,为什么觉得这个大家闺秀比他们还要专业?
佛寺并不是很大,尽管门口奇怪的没有人看门, 也顺利地让寺内的人听到外头的动静。
没多久,一慈眉善目,穿着袈裟的老和尚快步走出来。
温暖的阳光照在他光秃秃的脑门上,闪亮得刺目。
老和尚:“老衲是普仁寺的方丈,诸位是有什么事吗?”
箬竹愤愤地指责他:“枉我们大公子一直对你礼敬有加, 没想到你居然会联通他人谋杀于大公子,还是在佛寺这种地方,你对得起佛祖吗?”
方丈面露惊愕:“何出此言, 谢公子不是还愿后就下山了吗?”
箬竹沉声道:“那跟我们公子一起来的魏度公子可下山了?你可有私下见过他,一起商量过见不得人的勾当?”
方丈的神色惊疑不定起来, 难以掩饰心中的惶恐。
萧云一看,就知道这不是老实和尚, 这普仁寺还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谢攸没有跟她透露过任何信息,所以她只能自己猜测。
可是缺少那么多关键信息,她对于佛寺里的“见不得人的勾当”,只能想到某些艳情话本里的“少妇,寺庙,求子”。
咳……
真相显然跟这些没有关系,不然不会让她带人过来看热闹。
正了正脸色,她对身侧的捕头说:“谢大公子是否在里面,一搜便知。”
人群中有人小声说:“这,佛门重地,大肆搜查有损阴德吧?”
她似笑非笑地看过去:“阴德可是道家的说法,你拿来替佛寺挡人?不想让我们进去,也找个合适的理由。”
捕头也意识到里头的事情不简单,有些抗拒掺和这件事。
萧云:“相信我,如果谢大公子今天在这里掉了一根头发,在场的各位都将讨不了好。”
她的话效果立竿见影。
捕头的态度强硬起来:“要么就让魏公子出来证明谢公子已经下山,要么就让我们进去找人。”
方丈嘴唇微动,终究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闭眼喊了句“阿弥陀佛”,便不再阻拦。
显然是进入了摆烂模式。
留下人将他看管起来,一行人进了佛寺,分头搜寻起来。
萧云带着捕头,箬竹和自己的侍卫一起搜索。
她虽然没有提前知情,但脑子不差,直接沿着山间的溪水,朝着有梅花的地方走。
没过多久便看到半山腰上的一个山洞。
山洞前有水量不丰的瀑布落下,起到欲盖弥彰的作用。
也或许在雨水充沛的时候,瀑布足以遮住山洞,到如今才会显现出来。
“去山洞里找找吧。”
萧云提起裙摆,顺着坡往上走。
到洞前时,箬竹劝她:“里面湿滑,您就在这里等我们吧。”
她立刻知道里面大约不会是什么好景色,好奇心更重:“我没那么娇贵,来都来了,里面就是有什么千年蛇精,我也能给顺手带回去样子。”
是水帘洞就顺猴子,是盘丝洞就顺蜘蛛精。
箬竹:“……”
见她已经打定主意,他也没有再劝,转头走在最前面,一副着急找自家公子的模样。
山洞里大约有别的入口,他们走的这条通道几乎没有人来过的痕迹。
而且有几个分叉口,只能靠风向和声音来辨认前行的方向。
好消息是除去几只还未靠近就被侍卫用飞镖扎死的蝙蝠之外,他们并没有遇到其他的危险。
走了大概有两刻钟。
周围的环境出现了明显的人造痕迹。
萧云却开心不起来,而是立刻冷了脸色。
她闻到了味道极为复杂的血腥味,带着腐烂,热意,甚至是一层一层地发酵过的感觉,让她想起某一年庄园里失败了的葡萄酒。
但更令人作呕。
除去血腥味之外,还有一些丹药常用药材的味道,传来的热风让她意识到里面的丹炉正在运作。
一些原主的记忆突然在她的脑海中翻涌。
有关于丹药,有关于宫中的道士和信重道士的皇帝。
国师很早就是国师,但他性格使然,并不与宫中的其他道士相斗,其他道士眼热他的地位,也使尽各种办法来讨好和忽悠皇帝。
一些阴邪愚昧的“丹药”被捧到皇帝面前。
那些道士还眉飞色舞,煞有其事地介绍,说这些丹药收集了哪类人身上的什么精华,能够滋润皇帝的身体。
皇宫禁内,不至于出现“以人为耗材”的事情。
但血液确实是常用的“材料”之一。
原主一直跟着国师生活在道士堆里,成天看这些东西,不仅性格变得冷漠残忍,整个人也是越来越压抑和变态。
国师第一次带孩子没什么经验,发现原主跟正常小孩相差甚远的时候,孩子都十五了,性格定型,想纠正过来很难,他也没有那个能力和精力。
只好让皇帝给原主封王,让她去宫外独自住着。
宫内也以“您最近身体抱恙都是吃了乱七八糟的丹药”为由,清理掉一批道士,也使皇帝从此以后只吃国师给的丹药。
真是……一段令人心情不好的记忆。
想起这个,还不如多加载两遍原著。
箬竹小心翼翼地看着她:“为防意外,要不您就在这儿等?我们进去将公子救出来就与您汇合。”
萧云依然是一句“来都来了”,但语气和心情都与来时不一样。
地上是有些湿黏的深色泥土,几人的脚步声无法遮掩,只好提高警惕,但奇怪的是里面没有任何动静。
路上遇到一尊两米高的丹炉。
因为有段时间没人来添柴,炉火已经快要燃烧殆尽。
捕头犹豫了会儿,还是让人熄灭丹炉,取出里面的丹药,准备留作证据。
他们耽误了些时间,走在前面的萧云已经到了门口,一丝停顿都没有,直接向内拉开门。
新鲜的血液流到她的脚边。
一群穿着僧袍,但束着道冠的人散开地躺在地上。
从尸体姿势上,还能看出他们生前在奋力逃跑或跪地求饶。
而在尸体的中间。
谢攸执剑而立,月白的衣衫整洁干净,身上像是披着不会被任何东西污染的月色,清冷淡漠的摸样,也皎皎如月。
但他也并非是摒弃情感的人间谪仙。
萧云此刻能够从他内敛的神情中,察觉到那因愤怒而起的锋锐杀意。
能将一个几乎没有情绪起伏的人气到这份上,这群人也是有本事。
谢攸没想到她会一直跟着找来这里,有片刻的无措。
他下意识地将染血的佩剑藏了藏,缓和周身的气势,却见她的目光与以往相同,带着清澈的欣赏。
是了,她并不是什么娇小姐。
只会欣赏他的能力和手段,而不会因此畏惧疏远。
谢攸心神一松,方注意到后头来的捕头一行人,略解释了句现在的情况:“魏公子因我发觉了他在此做的事情,欲将我杀之。在下略懂些武艺,幸而能坚持到你们找到我。”
捕头看了看毫发未损的他,又看了看一地的尸体,声音干涩地附和:“我们来晚了,谢公子您没事就好。魏公子……那歹人现在何处?”
谢攸叹了口气说:“他欲拔剑刺向我,我侥幸躲开,他却不慎摔倒,被自己手中的剑割了喉咙。”
捕头:“……”
萧云在心里给谢大公子比了个六。
这话就跟她当初说“陈安落水后不慎被池塘中的刀划破肠子”一样离谱。
捕头哽了会儿,还是尽责地问:“这样啊……那这里还有除了您之外的其他活口,咳,我是说受害人吗?”
“有,他们别关在那边的石牢里,劳烦您带人去营救。”
意思是只有受害人还活着。
萧云能够理解谢攸的做法,因为州府最近没有收到有人失踪的报案,这里的受害人,很可能是被魏度买来的仆人。
从律法上,这些人是缺乏人权的。
而且还活着,更难定魏度和那些道士的罪了。
即使是定了罪,也不会是死罪,魏家再给出点赎罪金,表示一定管好自家孩子,这事儿可能就过去了。
还不如死在这里。
对被长期关着的受害人来说,需要的也不是去报复施暴者,而是将这里的一切都埋葬在过去,用时间来治愈。
捕头满脸苦相地让人把尸体排好,等其他人到这里后一起运回衙门,又从这些人身上摸出钥匙,去开石牢的门。
一群手腕上缠着纱布的小孩畏畏缩缩地被带出来,脸上都很脏,手上的纱布也脏,有的还沁出脓水。
大部分孩子话都不能说了,只一个劲儿地磕头。
饶是捕头这样的人,都有些不忍心,找回自己执行正义的人设,又是安慰他们,又是承诺说要惩罚坏人。
萧云没有说话的心情,被谢攸牵着从另一侧的密道中走出去。
路上,谢攸给她讲了自己的经历。
第72章
在准备处理四大世家之前, 谢攸收集了很多这几家人的消息,从中寻找适合下手的人。
魏度曾经是备选。
对方在衙门里负责诉讼刑狱方面的事情,既做过“收人钱财, □□”的事情, 也做过为了家族构造假案的事情,手很不干净。
在他办过的案子中找一件涉及几家人的案子,拿出来翻案,同样也能达到目的。
最后因为没有一个和州别驾的弟弟,分量不够而落选。
但谢攸依旧敏锐地发现这人问题很大。
贪财,却没有什么大额的消费。
不沾酒色, 也不好赌, 注重锻炼, 不热爱交际。
每隔七天就会去寺庙住上一日。
虽说越是恶事做多了的人越是喜欢信仰神佛,但没有这样虔诚的,也没人会相信魏度会把自己所有的钱都捐给佛寺。
真是那样, 普仁寺也不会跑得只剩方丈和两三个跑不掉的小和尚。
谢攸纵然已经放弃从魏度入手,也还是有些在意此人私底下的勾当,在查出魏度从灾情出现后频繁买入八字特殊,年龄在八岁到十四岁之间的少年少女,却没有将这些人带回府中后, 他决定深入调查此事。
那天去普仁寺的时候,他也是先发现了瀑布后的山洞,从那里进入探查, 发现有人在山中炼丹,也闻到了那些血腥味。
只是那时里面看守的人很多, 他担心被关在里面的无辜之人遇害,也考虑到敌众我寡, 未曾打草惊蛇,回身离开。
为了遮掩自己的行程,他摘下一束梅花,又在溪水里抓了一条鱼。
方丈显然知道瀑布后面有问题,在他走时说了几句有些莫名其妙的劝告。
他以此为突破点,一边调查佛寺里的其他人,一边策反方丈,很快就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和州天灾,率先活不下去的不是以种田为生的百姓,而是靠着百姓余粮吃饭的人。
大约是三月前的某一天,有三位道士敲响了普仁寺的门,问方丈能不能收留他们。
普仁寺虽小,却有一座后山,还有足以自给自足的田地,便收留了他们。
“等一下。”萧云发现了盲点,“盛国的道士比和尚的地位要高很多的吧?他们是怎么混到要和尚接济的?”
“正是因为地位高,所以道士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一行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而需要供奉道士的人家并不多,自然会将要求放得越来越高。据我所知,陆氏前不久供奉的那位道长,不仅精通道法,擅长术法,还对佛道,儒道有不浅的了解,甚至对律法也有涉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