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米莉不禁有些难过。
她狠狠咬了一大口馄饨,鲜嫩的肉香在口腔中迸发,她立刻将刚才的忧伤抛在脑后。
……这皮蛋馄饨怎么越吃越香呢?
她两只爪子端起碗,将碗里最后一滴汤倒进嘴里,然后咂摸咂摸嘴,回味刚才的味道。
身后的门被推开,几个男生走了进来。
“哇,这家店人怎么突然这么多了?”
“这个是我从小吃到大的店,老板手艺可好了。”
“哎,你看哪里还有只猫在吃呢——”
猫?
米莉耳朵动了动,这不会是说她吧?
她缓缓转过头,琥珀色的眼睛打量着身后这几个人。
破案了,说的就是她。
……说就说吧,反正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米莉抬起猫爪,问老板又要了一碗皮蛋馄饨。
还是干饭比较重要!
第110章 “女仔,去滕王阁不啦?”
填饱了肚子米莉看时间不早了, 也没有去打卡景点,而是在附近的小吃街里闲逛。
她真不是想等肚子饿就再吃一点,只是能散步的步行街就这么几条, 而且条条都快变成美食街了, 她也没有别的地方去啊。
……这附近似乎有个秋水广场来着?
米莉记得网上说秋水广场晚上会有音乐喷泉表演, 她看了看时间,刚七点出头,表演最早开始是在七点半,她现在赶过去应该刚好能看到喷泉。
定好了计划,米莉抬腿就向目的地赶去。
手机里传来柔美女声,“高德地图持续为您导航……”
没错,她现在还在用缺德地图。
主要是用习惯了, 从大一开始用到现在。
虽然她有时候经常被导航到犄角旮旯里吧, 但都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 她也没有再换别的软件。
其实米莉觉得缺德地图缺德就在定位系统, 它的定位系统似乎有点问题, 经常给她定位错误。
等公交给她定位到对面的车站,过马路给她定位到对面的斑马线。
她还记得自己大二的时候从车站去学校,原本她们学院的校区在市区里, 距离她所在的位置只有几公里远, 步行半小时能到,打车也就十几块钱。
但米莉为了省钱还是坐了公交。
结果地图搜出来的是她那远在郊区的主校区, 米莉毫不设防地乘坐两个小时公交,带着沉重的行李在晚上八点来到了一片漆黑的主校区。
看着学校宽阔的大门, 米莉终于意识到哪里不对, 她着急忙忙地坐上返航的末班车,结果在倒车的时候又被缺德地图指引着来到了对面的公交车站。
米莉现在想锤自己……当时为什么就觉得地图把她指引到对面是有自己的用意呢?!
是不是三年高中学傻了?!
于是, 米莉坐着末班车又看到了自己刚才离开的主校区。
当天晚上,她的手机电量也嘎嘣一下降到了零,直接关机。
她只好找学校门卫室的大爷借了充电器给手机充了几十格电,接着打车回了市里。
那一天,她为了省不到20块钱的打车费,搭上了六块钱的公交车费和80块钱的打车费。
真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米莉摇了摇头,真是不堪回首的大学时代。
在她陷入回忆的这段时间,秋水广场很快就近在眼前,广场上的人很多,大概都是在等待音乐喷泉。
米莉跳到一棵高大的树上,视野立刻开阔起来。
她拿出手机看了一眼时间,晚上七点二十八分,还有两分钟喷泉开始。
她在树上等了一会儿,就听见人群中传来沸腾的声音,她连忙抬头,看见一片灯光闪烁中大片的喷泉喷涌而出。
灯光效果倒是不错,而且也不是很常见的那种圆形喷泉,晚风吹来一丝湿润的水汽,还挺凉快。
现在到了五月,南方已经开始变热了,再加上米莉吃了一整天的辣椒,出了不少汗。
她干脆找了家宠物店,把自己寄养进去一天,顺便做个洗剪吹和按摩,然后再美滋滋地睡在空调房里……想想就觉得惬意。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她就从宠物店里出来,找了一家早餐店吃早餐。
她没有吃最有名的南昌拌粉,而是选了当地的另一种食物——猪血粉,外加两个糖裹。
糖裹其实就是形状方方的,像个漏铲一样的油炸食物,口感比油条要结实。
米莉在网上搜了一下,发现搜出来的是一种白糖糕,不过嘴里都吃到了,也不用再纠结它叫什么了。
毕竟本地人都管它叫糖裹,她也入乡随俗就行。
猪血粉就是大块大块的嫩猪血和米粉拌在一起,上面会加一些榨菜、香菜和黄豆之类的配菜,最后再舀一勺汤浇在上面,味道就顷刻间出来了。
猪血粉满满一大碗分量很足,猪血一夹就破,入口滑嫩,米粉劲道而不过分硬,刚刚好。
只是店家放的辣椒有点多,她吃两口就觉得热气往上涌。
一碗猪血粉下肚,她鼻子上的毛都蹭湿了。
不过还别说,大早上来是这么一碗,一整天都精神。
吃完早饭,她就出发去江南第一名楼,滕王阁。
米莉对滕王阁只在课本上了解过,知道一首《滕王阁序》之外,就两眼一摸瞎了。
她坐地铁一号线在滕王阁站下,一出站口就看到不少游客围着一个建筑在拍摄,米莉顺势望过去,眨了眨眼。
这就是滕王阁吗?
好大啊。
旁边的本地人对此见怪不怪,但还是有人忍不住问一个正在拍照的大哥,“大哥……你这是在拍什么?”
“滕王阁啊。”
那人尴尬一笑,“可这是我们市图书馆。”
“图书馆?这不是滕王阁站吗?”
“但滕王阁不在滕王阁站这里,你要从万寿宫下。”
米莉在一旁看着那个大哥的表情从疑惑转为震惊,她也不禁露出一抹复杂的神情。
大哥进了地铁站,但米莉还在原地驻足了片刻。
她盯着据说是图书馆的建筑看了半天,完全没有办法将眼前这座古典宫殿一样的建筑与图书馆联系在一起。
身后又传来快门的咔嚓声,一个女生正冲着图书馆举起手机,看表情非常认真。
米莉:……她该不该提醒一下呢?
一个摩托车停到路边,车上的阿姨冲着女生喊:“女仔,去滕王阁不啦?”
女生茫然回头,“啥?”
米莉默默退后两步,转身跑进地铁站。
还是先离开这个地方吧。
在万寿宫站出地铁,米莉这才找到自己今天的目的地滕王阁。
“听说全篇背过滕王阁序可以免门票呢。”
“真的假的,我现在还没忘呢。”
“咱们要不试试?”
“先进去问问,现在还能不能免门票。”
两个女生从米莉身边经过,她看了她们的背影一眼,连忙抬腿跟上。
“当然,只要背过滕王阁序就能免门票,一楼就有智能检测机器,要是想要人工的话也可以到二楼就行。”
米莉大学四年早就把以前学的知识还给老师了,就是现在不变成猫,她也背不过。
唯一能记住的就是那句特别有名的“[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米莉跟着入口处的人群一起进了滕王阁里,
滕王阁早在1926年就被北洋军阀烧毁了,现在看到的这一座其实是以梁思成和助手莫宗江重新绘制出的《滕王阁草图》而建造的一座现代建筑。
历史上的滕王阁一共有三座,分别坐落在滕州、南昌和阆中。
滕州的滕王阁早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现在能看到的,只有南昌和阆中的两座。
阆中的滕上阁又叫滕王亭,知名度远不如南昌的滕王阁。
王勃笔下的滕王阁,仅有南昌的这一座。
“滕王阁是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元婴在江西南昌当都督时造的,因为李元婴封号“滕王”,所以这高阁就被叫作“滕王阁”。”
而现在参观的这座滕王阁,其实就是滕王阁景区的主楼,除了它之外,园区里还有其他的建筑。
沿着台阶向上看去,正中央挂着一个金黑色的牌匾,从右向左读为“瑰伟绝特”,这是引用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所写的“[2]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这句话。
里面虽然都是现代建筑,但确确实实是倾注了设计人的心血,墙上的壁画、石柱、雕塑要是再过百年,想必也是后人精心保护的“古代精美建筑”。
米莉爬到顶楼,站到围栏上向远处看去,大片大片的高楼大厦映入眼底连绵不绝。
或许会有人向往王勃重新看到的景色,而将现代化的建筑当作“毁坏古典美”的凶手。
米莉确实能理解,了解过古代精美建筑后再看现代大部分向着国外建筑风格看齐的现代建筑,肯定会觉得无奈又痛心,大概会觉得古典建筑之美会毁于当代。
但当时的建筑不也是融合了各民族各地区的特点吗?
传承了千百年下来,早已是我们华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现代的城市建筑在千百年之后看也是“颇具古意”的,或许还会有专家点评“这是融合了某某国的……”,那时的人们也不会想到“古代传统建筑丢失了”。
就像千年前由北魏皇帝修建的云冈石窟,既吸收了印度等佛教国家的特色,又融合了国内的审美,这一步步的变化在现代人看来不也是历史的融合吗?
还有沈市故宫里充满着蒙族与满族建筑风格的宫殿,千年后的导游不也是对当时两种文化的融合赞不绝口?
米莉认为,文化是基于人心的,国外的文化到了华国过不了几年就会和华国的文化融合。
这不叫“被感染”,而是应该称为“吸收”。
她从出口出来,看到园子里有不少游客在亭台中拍照,还有租汉服的店铺和一些小吃店。
她转头看去,滕王阁屹立在岸边,大雁飞过半遮扮演的飞檐翘角,远处的太阳散发着耀眼光线。
千百年来,经过29次的不断崩塌又重建,滕王阁虽然早不是当初那个滕王阁,但只要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还在,它就永远不会消失。
第111章 老板,你这莲花血鸭不够辣——
沿着街道随意地散步, 一处小巷子里人声鼎沸,吸引了米莉的视线。
她凑过去才发现一群人都在排队买一种白色的食物。
这似乎就是南昌的白糖糕。
据说这是一种在赣省民间流传的传统糕点,追溯起源可以到明清时期。
从民国时代开始, 这种白糖糕就在南昌的街头巷尾大片地出现, 被誉为“赣省五大传统名点”。
做法也简单, 将弄出造型的白面团放进油锅里炸至金黄酥脆,然后再裹上白砂糖,这样就算完成了。
米莉排队买了两个,到手轻飘飘的,长得有点像大肠圈,只不过比大肠圈要宽很多。
白糖糕整体是白色的,因为经过油炸, 所以带着微微的黄, 周围一圈沾满了白糖, 咬下去会发出咔嚓的声音。
油炸的外壳很酥脆, 竟然没有米莉想象中的油腻, 反而很清甜爽口,口感像是麻团。
米莉很快就把两块白糖糕都吃光了,肚子里有了食物, 可馋虫却越发嚣张。
她思绪不经意间拐了个弯, 既然白糖糕是五大传统名点之一,那另外四种又是什么?
米莉上网搜索一下, 显示赣省四大传统名点分别是白糖糕、冻米糕、灯芯糕和九江茶饼。
但是除了四大名点之外,她竟然还搜出了五大糕点、十大糕点……
她挠了挠头, 还是选择相信“四大名点”, 主要是这是她第一次接触的名词,所以相比于其他两种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信任感。
她在地图上找了一下附近的糕点铺, 只找到了茶饼和灯芯糕,冻米糕却不见踪影。
茶饼是一种圆圆的小糕点,外壳微黄,里面的馅料散发着茶香,点缀着芝麻,咬下去是酥脆的口感,但不会腻。
据说宋朝诗人苏东坡曾写诗赞美过这种茶饼,“[1]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说的就是它。
至于灯芯糕,则是长得像短面条一样的糕点,据说这种糕点含油量很足,还可以用火点着,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早在清乾隆年间灯芯糕就已经很有名,乾隆皇帝品尝后曾题词:“[2]京省驰名,独此一家。”
米莉尝了一口,感觉有股淡淡的薄荷味,或者叫做清凉感?
对她来说有一点点甜,不过没有在苏省和杭州吃的糕点那么甜。
至于最后一种冻米糖,却一直不见踪迹。
找不到就不找了,米莉心态一贯平和。
看着天色渐暗,她干脆去了附近另一条步行街□□街。
据传在很久以前,有附近的农户和小贩在这里卖□□,街道上开了很多家饭店拿手好菜,也是□□,所以才以此而得名。
……米莉实在想不出□□怎么吃。
她光是想到那种满身疙瘩的软体动物就浑身发麻。
□□街人很多,虽然不到拥挤的程度,但要是想要买什么东西最少也得排两三个人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