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
“唉,猫猫人口夺食,也不知道是哪个倒——你找到我师兄了?”
“喵!”
“你可真厉害!——呃,师兄,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喵!”
猫猫在皎皎身边蹭了好几圈方才躺下,打起了呼噜。皎皎挽好袖子,顺着它的脊背捋起了毛:“诶,你这毛怎么这么油啊?诶,你怎么还有眉毛啊?诶,这眉毛和胡子怎么还有黑有白啊?诶,你别这么看着我,像蛇,怪害怕的。诶,别打哈欠啊,一张嘴更像蛇了。”
猫猫站起来翻了个面,又躺下了,只不过这次闭上了眼睛,也不打哈欠了。皎皎笑道:“对不起,我不挑了。”又道:“你是真找到我师兄了,还是随便找了个人,抢了人家的吃的?哎,别装睡啊。哎,醒醒!”
皎皎见其将头靠在地上,又用爪子捂起了耳朵,只好道:“你别捂耳朵,我给你唱歌好不好?让我想想,唱什么好呢?诶,就这个吧。”
树上早已笑翻的两位此时也支棱起来了。
“我家神君唱歌真好听。”
“《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什么选这首?”
“可能因为这首恰好在她的音域里,唱到高潮不用自动降调?”
“……”
皎皎唱完后,神色有些黯淡,见猫猫盯着自己,于是道:“所以你是真找到我师兄了吗?哎,你别又装睡啊!你刚才还用尾巴给我打节拍了呢!哎,你别捂耳朵嘛!你知不知道你现在很像一个成语?闭目塞听!哎!哎!醒醒!”
桃溪带着午饭回来,见此情景,不由问道:“怎么了?”
皎皎道:“它装睡……”然而再一回头,猫猫已经睁开了眼。
桃溪道:“地上的是?”
皎皎道:“猪肝。不知道从哪里给我抢来的…… 你知道它的主人是谁吗?不会是抢了它主人的吧?”
桃溪道:“看这颈环,应该是陛下养的。”
皎皎:“……”
天气渐暖,微风和煦。猫猫再也没有来看过皎皎,只有树上的一对鸟儿,依旧每日为其唱着“不如归去”。其实它们也不是经常啼叫,最起码从来不会在皎皎睡觉的时候将其吵醒,只是偶尔会唱上一时半刻,使听到的人心生悲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应该依其所言,“不如归去”。
太子派人将俯仰山上的两架秋千搬到了东宫,又将皎皎素日所用之箫也取了来。箫皎皎只吹了一次,便将其收在了匣子中。秋千倒是时常会躺上一躺,在上面看一些俯仰山寄来的课本。课本是随着箫和秋千一道送来的,为免旁人生疑,只寄了文学和数学,后者的课本里还夹了师父新写的引言和证明。此外还有一封信,说山上一切都好,不必挂怀,以及课本只为消闲解闷,不必过于劳累。只是字迹全部偏大,想来师父的视力已经不大好了,不过皎皎的也在日渐衰退,所以倒是相宜。
秋千上方各自架了一席红纱,皎皎躺在锅中晒着太阳,桃溪也搬了把椅子坐在旁边,正在捣着艾草。忽然一阵风来,树上桐花,纷纷而落。
“皎皎你看,像什么?”
“像——纸钱。”
“纸钱?”
“我乱说的。”皎皎笑了笑,“其实一点都不像,还是雪片更像纸钱些,而且还得是巴掌大小的那种雪片。对了,姐姐,你的名字,桃溪,是怎么来的?”
“是殿下随口起的。”
“你家殿下喜欢谁的诗或者词?”
“周邦彦。”
“那我知道是怎么来的了。应该是这首,‘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原来如此,你记性可真好。”
“我记性可不好,这不刚翻出来吗?”
“你喜欢周邦彦的词吗?”
“不喜欢,但这首很喜欢,所以有些印象。除此之外还有一首,在这里,‘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我大师兄喜欢这首。”
“你大师兄?”
“对啊,我有两位师兄。不过那一位你没有见过。”
“你大师兄是什么样的人啊?”
“是一位端方君子,和我二师兄那混世魔王的性格完全不一样。哦,对,我二师兄你好像也没有见过,只是听说过。”
“你很想他吗?”
“也不算吧。只是觉得没有我在,只他一个混世魔王,岂不是很孤单?可是你说可以帮我带信,且不论会不会给你带来什么麻烦,单是我自己,都不知道该和他说些什么才好。也许什么都不说,才是最好的。”
“那家信呢?不能给梅公子寄,但是能和家人说说话也是好的啊。”
“家信我更不敢寄了。我已经尽量在降低他们的存在感了。”
“你是怕殿下会用家人来威胁你吗?”
“有一个词叫作‘不死不休’,他若是敢动我的家人,那便不只是‘不死不休’了。”皎皎道,“我知道在故事里,身死族灭是个完美的悲剧。可我不想这样,如果一定要将什么东西撕碎给别人看,那么只发生在我身上便够了。”
“殿下…… 殿下他不会的。”
“也对,想来他还没有傻到如此地步。亲友祭天还能善终的感情,也便只存在于话本当中了,就算能在现实中找到,也绝对不会发生在我的身上。我希望他知道,我是我,他们是他们,亲人也好,朋友也好,师门也好,他们不是我的附庸,更不是我的所有品,不应该因为他的喜恶,受到我的牵连。”
“得你如此惦念,他们一定会一生顺遂、喜乐无忧的。”
“借你吉言。希望我们的家人,都能一生顺遂、喜乐无忧。”
“艾草捣好了,我去给你做青团。”
桃溪向门口走去,却迎面撞上一人:“殿下。”
太子看了看她手中的罐子:“拿的什么?”
桃溪道:“艾草汁。”
太子点点头:“去吧。”说罢,向院中走去:“怎么把这个拿出来了?”
皎皎偏头看了他一眼:“红纱吗?借我用用,你放着也是放着。”
太子在旁边坐下:“我有点好奇。你究竟是喜欢晒太阳,还是不喜欢晒太阳?”
皎皎道:“日光太盛,容易伤到眼睛。而且我容易晒伤,之前将脖子晒掉过皮。但我喜欢这种暖洋洋的感觉。”
太子抬头看了看:“为什么不去要些白纱来?”
皎皎道:“挂白的你会愿意吗?”
太子道:“不愿意。”
皎皎道:“那我为什么要多此一举?”
太子低下头,笑了笑。
皎皎道:“而且白纱也不一定就更好。若是怕晒伤,应该还是红纱更有效果些。”
太子道:“你师兄告诉你的?”
皎皎道:“嗯。”又道:“这回可是你自己提的,不是我。”
太子沉默片刻,从怀中掏出指环,递到皎皎面前:“我想再问一遍,这是你们的定情信物吗?”
皎皎道:“不是。你手眼通天,自然可以打听得到,我另一位师兄也有。”
太子拾起皎皎的手,将指环放入其中:“好。那我还给你。”见其看着自己,于是道:“怎么了?这样——不算逾礼吧?”
皎皎摇摇头:“不算。”
太子接着道:“为我做个香囊吧。”
皎皎道:“你是太子,想要什么样的香囊没有啊?”
太子道:“为我做一个吧,就当是我的心愿。”
皎皎道:“我不会针线。”
太子没有再说话。皎皎看着他,不知道他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扮可怜了,于是道:“好吧。不过先说好了,我做成什么样你都要。”
太子道:“好。做成什么样我都要。”
--------------------
第82章 第 82 章 一字长蛇
==================================
第二天,太子本来还在奇怪为什么这么快就做好了,但看了看香囊上那一字长蛇阵一般的针脚,便立时明白了,这怕是连一刻钟都没有用。
“你别拽那线头,不然所有线都会被抽出来。你也别看反面了,把它翻回去吧。那个收口太麻烦了,所以我直接一边缝了条带子,你绕一绕也是可以系上的。刺绣没有,我不会。香料你自己填,我那儿没有。”
“你为他做香囊时,也是这般敷衍吗?”
“我没给他做过香囊。”
“那你们又是用的什么作为定情信物?”
“我们之间不需要那种东西。”
“早知道昨天就不把指环还给你了……”
“是交易啊?那你早说啊。我还以为你是心甘情愿把它还给我的。”
“算我失策。”太子将香囊翻了回去。
“凑合凑合还是能用的。”
“嗯,能用。反正我也只是需要带到梅——梅翰林面前,又不是日常佩戴。”
“你这么大一个人了,怎么还满脑子粉红泡泡啊?”皎皎不由被逗笑,“你觉得就这么一个东西能气到他?”
“为什么不能?你为我做的,他不会吃醋吗?”
“不会。他知道我害怕各种利器,看到我动针线,只会关心我有没有扎到手,也不管自己过得好不好了,只会觉得我在这边实在是过得水深火热,根本就不会往吃醋的方向去想。”
“你害怕利器?”
“是啊。所以如果有一天你或者你父皇要杀了我,就用钝器吧。”
“我不会杀你的。陛下也不会。”
“我知道,不过白嘱咐一遍。我最怕划伤,其次是刺伤,所以不要用凌迟。尽量别用水火,我不喜欢窒息的感觉,也不喜欢被火烧、被烟呛。还有,我怕蛇,就算要用毒,也请取了毒液再来,不要直接扔蛇给我。嗯,暂时就只想到了这些。反正用钝器,最保险。”
“你为什么怕这么多东西?”
“哦,还有,我洁癖比较严重,不要把我关在满是污秽、遍布虫蚁的地方,就算要虐杀,也请把我洗干净了,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再杀我。不过不需要什么锦衣华服,也不需要浓妆艳抹,就素净一些就可以了。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但我想把所有可能性都堵死。你答应我,好不好?”
“好,我答应你。”
微风阵阵,不盈湖水阁中,皇帝身着常服,正在烹茶,见侍从带了人来,于是道:“来了?坐。不必多礼。”
梅任行还是行了一个揖礼,然后坐在了对面。
皇帝道:“怎么也不问问为什么用这种扇子?”
梅任行这才注意到对方手里的折扇:“目的是扇火,用什么扇子不都可以吗?”
皇帝点点头,将折扇递了过去。梅任行接过,给茶炉扇起了风。
皇帝笑道:“是送给你的意思。”
梅任行哦了一声,将扇子收了回去。
皇帝将手边的《交通论》递了过去:“你先看,看完了讲一讲,为什么上古时期可以小国寡民,现在却不可以?”
梅任行扫了一眼:“不用了,写策论时读过。这两者,并不是一回事。”
皇帝道:“哦?说来听听。”
梅任行道:“‘天下之利,在于交通;小国寡民,必有久戎’。说的是在自然状态下可以统一的疆域里去小国寡民,而不是在自然状态下不能统一的疆域里去小国寡民。上古时期受生产力所限,只能撑起那么大的版图,而各个版图之间的接触并不频繁,所以虽然不免有战事,但这种状态可以持续。”
皇帝道:“接着说。”
梅任行道:“如今的生产力早就超出那时不知多少倍了,在已经统一的疆域里再去刻意小国寡民,期盼各部分在自己的小地图里自给自足,流动性差成这样,那可不就和《交通论》里说的一样了吗?只不过还是委婉了些。且不论阶级矛盾会不会被掩盖成地域矛盾,也不论一方有难另一方会不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单论地方势力会不会强大到威胁中央集权,就足够陛下您慎重考虑了。中央一旦对地方失去控制,那就离名存实亡不远了。所以说经验并不可靠,在过去某个时间行得通的,当下未必能行得通,当下行得通的,将来也未必行得通。有句话叫作‘古之人不余欺也’,常常被用来当作抱残守缺的理由。古人未必是要有意欺骗误导什么,只是有些事情,他们也没有想明白,或者是想明白但世事变迁不再适用罢了。”
皇帝沉吟:“经验未必可靠。还有什么别的例子吗?更简明一些的。”
梅任行道:“更简明一些的?我倒是喜欢说寓言、讲故事,但您肯定又觉得我在瞎编。真实历史中倒是有不少,只是大部分都有些敏感,万一触了您的逆鳞肯定又要传杖,那就‘远交近攻’吧。秦可以用,一千年后的宋却不能用,前者是强势一方,是要去攻克他国,后者却是弱势一方,照搬只会自取灭亡。都知道‘刻舟求剑’的可笑,在寓言故事里都能听得明白,可到了生死存亡的大事上,却不知道对于强者来说的‘远交近攻’,对于弱者来说却是‘唇亡齿寒’。”
皇帝点点头:“那再回到《交通论》,关于物产,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梅任行道:“各物种都有自己的最适温度和分布范围。自然状态下,强行将作物单一化固然不好,但强行多样化也不好啊。‘一地之间,需产万端’,实在没什么必要。运输是需要成本,但会与物价达成平衡。而且一个政权所能掌控的范围,从时间线上来看,是与物质、信息的传递速度有一定相关性的。交通所惠,并不只在于民生。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一地之间不需万端,但一国之间还是需要的,毕竟政权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将命脉交到他国手中,实在不是什么明智的做法。这并不矛盾,因为一国之内皆是此国的土地,可以自由调配资源,但一国之外却是他国的土地,未必会到经济战争的地步,但终归‘仰食于人’。现在还没有太多物产的事情,但白银方面确实已经开始有些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