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东汉]我有母后——星辉映川【完结+番外】
时间:2024-04-20 14:43:28

  马秋练一边擦眼泪,一边勉强微笑:“陛下,我没事,我没事,就是控制不住泪水。”
  这怎么看怎么有事啊!
  侯在一旁的陆离想要上前,邓绥打手势让她带人出去,屋内只剩下邓绥和泣不成声的马秋练。
  邓绥直起身子,隔着桌案将马秋练抱在肩头,拍着她的后背安慰她说:“好孩子,你怎么了?没事了,没事了,有什么难处和事情你给我说。”
  马秋练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脸上的泪水将脂粉冲散,留下道道泪痕。
  维持着这个别扭的姿势不知过了多久,马秋练才渐渐止住哭声,带着浓重的鼻音说:
  “陛下,对不起,我失态了。”
  邓绥放开马秋练,示意她来身边坐在,并递给她一方手帕,温和地问她:“擦擦泪,慢慢说。”
  马秋练接过来,擦拭泣泪,抽抽噎噎说:“半个月前,我回家、知道和我定亲的未婚夫因病去世了。”
  邓绥点点头,一双温和清透的眼睛注视着马秋练,认真聆听。
  “这是我九岁时,阿父为我订的婚事,预备在十五岁结婚。但后来我进宫当女史,推到了明年……”马秋练此时将羞涩放到一边,只想向别人倾诉。
  “可是他二十多天前去世了,他父母怨恨我,说、若非订了我,说不定他已经留下子嗣,不至于现在没有一个子息留下。阿母与他们争吵,结了仇断了亲。”
  邓绥点头,安慰她道:“你阿父是帝师,你是我身边的女史,与旁人结仇怕什么?不用怕。”
  马秋练:“那人的阿母是我族姑。”
  邓绥一脸轻松笑道:“此等是非不分之人何必在意她。日久见人心,她心不好,断了亲反而是好事。”
  马秋练心中一宽,又说:“因我之故连累阿父阿母受辱,实在不孝。”
  邓绥摇摇头:“为人父母,总希望子女过得好。”邓绥说完,上下端详起马秋练,小姑娘生得娴雅文静,气质高华,正值青春年华。
  “我总觉时间过得慢,没想到你已经十九岁了,风华正茂。因为我的疏忽忘了你的终身大事,实在有愧于你。”
  马秋练连忙摇头,说:“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我在陛下身边过得很充实和满足。”
  邓绥道:“你与你那前头订婚的那人见过面吗?”
  马秋练道:“阿父管家严,只见过一面。”
  邓绥笑起来:“你不必对他愧疚,世家子弟蓄婢纳妾为常事,他自己生不出孩子和你有什么关系。且放宽心,你跟了我四五年,我必为你选上一门好亲事。”
  马秋练说:“阿父准备给我重订一门亲事。可是……可是……”
  邓绥没有催促马秋练,静静地等待她组织语言。马秋练觉得心中愤懑,似有千言万语,但没有一句能够准备表达内心的情感。
  她低头发现搁在笔山上的毛笔,一向伶俐的人竟然
  有些语无伦次,激动道:“我觉得我就像毛笔,写字拿起,休息放下,闲置放入笔筒,脏了用水洗,可是我知道我不是毛笔,不是毛笔。”
  “我喜欢读书,比堂兄弟读得好,阿父说,诸侄七人,不如一女。可是,外面人都传堂兄文名,他入了二公幕府。我比他还好!我比他还好……前头那人的阿父听到我的才名,遣人求亲……”
  “我……我知道后很难受……”
  马秋练忍不住又啜泣起来,经历过风风雨雨的邓绥明白了马秋练的意思,伸手爱怜地抚摸着她的头发。
  马秋练的困境,她曾经也遇到过,后来呢……
  潜龙慎勿用。
  十一二岁的她一面学习女工,一面和阿父讨论朝事。
  马秋练继续说:“阿母才华不逊阿父,常常驳得阿父哑口无言……阿父是经学大家,阿母……阿母只是马女君。阿母说,闺中女子柔顺则无忧。”
  邓绥默然,“闺中女子柔顺则无忧”这话不禁让邓绥联想到自身。
  她在成为皇太后之前的日子,既用儒生的要求规范自己,又用闺阁女子的典范要求自己。
  “你以后想过什么日子?”邓绥凝视着马秋练的眼睛。
  “我不知道。”马秋练哭得眼睛通红,哽咽道。
  看到马秋练憔悴可怜的样子,邓绥说:“你需要休息。这样吧,我下一道申饬邓氏宗族的诏令,你替我传旨,送到新野阴氏。”
  马秋练睁大眼睛,摇头说:“陛下,你能听我絮叨,我心里感激,但请你不要为我为难。”
  邓绥摇摇头笑道:“每年都会下一道诏令,只不过今年提到仲夏。怕路上辛劳吗?”
  “不怕。”
  “那就好,你现在回去准备行礼,明日出发。”邓绥果断道。
  马秋练哭过一场,心情好上许多,道:“不用,晚上回去再准备也不迟,我为陛下草拟诏令。”
  看到重新容光焕发的马秋练,邓绥欣慰地笑起来:“先去洗把脸,换身衣裳。”
  马秋练闻言,羞愧不已,觉得失态的自己几乎无颜面对众人。
  “小女孩家家脸皮薄,我吩咐她们不许说,她们就不会说,你放心去吧。”邓绥脸上露出和煦
  的笑容。
  马秋练这才低头,掩面去了围房。陆离进来,邓绥将刚才的事情吩咐了一遍。
  “你派个人去马家,给校书郎说,秋练的婚事让他先不急。”邓绥想了想又道。
  陆离听完这话由衷地为马秋练感到高兴,道:“有了陛下这句话,马女史就不用担忧以后了。”
  皇太后金口玉言,天下男子还不是随便挑。
  陆离领命出去,正好和眼睛通红的马秋练错身而过,陆离朝马秋练友好地笑笑,马秋练脸上露出一抹红晕。
  坐定后,马秋练的心仍在雀跃不已,不知道是因为有人能明白自己,还是因为明日即将远行。
  “陛下,我这是第一次出远门哩。”马秋练激动道:“阿父早年游学四方,留下不少笔记,我心中十分向往。可惜,没有阿父陪同,我哪儿都去不了。”
  “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马秋练忍不住又重复了句。
  她想起和妹妹一起头对头共阅阿父手稿,做闺中卧游之思,突然抬头看了一眼皇太后,期期艾艾说:“陛下,我二妹妹对外面也很向往,常常将外出游学堂兄寄回来的书信奉为至宝,我……”
  “你想让她和你作伴去南阳?”邓绥善解人意地笑道:“只要她愿意。”
  “谢谢陛下,我这就……这就……”马秋练停下来,她发现自己还在宫中,回去就等于出宫呢。
  “去吧,出行日改到后日,你们姊妹从容些。”
  “谢谢陛下。”马秋练欣喜若狂。她耐着心中的喜悦,拟了一份诏令,又拣分了一上午的奏章,处理好手头的活才兴高采烈地离开。
  邓绥劝解完马秋练,内心起了波澜,但翻开桌案上旱蝗求赈济的奏表,脑海里浮现面有菜色的百姓,又沉下心埋首提笔。
  下午,刘隆过来发现母后的曹女史和马女史都不在,问了一句,才知道两人都回家了。
  他做完功课,就协助母后处理奏章。曹女史马女史草拟诏令的活计转给几位黄门侍郎来做。
  一位姓周的黄门侍郎过来送拟好的诏书,邓绥叫住他,让他将亲拟的一封诏书发到尚书台。
  “母后,什么诏书要你亲自拟?”刘隆好奇地问道。
  邓绥笑着
  将诏书转递给刘隆,刘隆打开看完,抚案赞道:“确实该如此。周侍郎,你交到尚书台去用印。”
  周侍郎是宫中的寺人,平日协助邓绥处理政务,出谋划策。他今日拿到一封诏书,心中万分好奇,这诏书究竟写了什么?
  陛下亲拟,圣上赞同。
  周侍郎将诏书送到尚书台,没有立即走开,反而探头围观这诏书的内容。
  “嘶!”
  “啊!”
  “天啊!”
  ……
  惊叹声此起彼伏。其他人见状纷纷围上来,问:“什么诏令这么震撼!”
  有人激动道:“咱们中又有一位封侯了!”
  “谁?”
  话刚出口,这些人就明白封侯这人的名字――蔡伦。
  论功劳、能力、资历,他确实能当得起封侯。众人心中都服气,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比自己升官得赏都高兴。
  “啊,嘿嘿,快去派人给……”这人又看了一眼诏书,再次确认,道:“龙亭侯,快去给龙亭侯报喜。”
  小寺人飞奔着跑出殿门,其他人催促赶快用印。
  自从邓绥临朝,尚书台的大半都用寺人,还有数位是世家子弟。这些人被寺人排挤,听到外面吵吵嚷嚷吆五喝六,撇嘴不屑,低声道:“不就是一个区区二百户的龙亭侯吗?”
  这酸气离多远都能闻到。
  要是封侯容易,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求而不得了。
  蔡伦封侯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瞬间传遍皇宫,寺人们与有荣焉。蔡伦封侯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郑众封侯是因为有诛窦之功。
  蔡伦与郑众相比,他是靠造纸农具以及平日勤勉封侯。郑众封侯的机会可遇不可求,但蔡伦封侯给寺人一种“我也能”“我也行”的错觉。
  只要他们勤勉做事再做出些功绩,就可以成为蔡伦第二,这才是众人兴奋的所在。宫中寺人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
  蔡伦从皇太后皇帝那里隐约知道自己可能封侯,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然而,他收到封侯诏书时,整个人还是无法抑制地颤抖起来。
  他封侯了!
  蔡伦换上衣裳,快不去崇德殿后殿向皇太后皇帝谢恩,然后回到住
  处,又受众人祝贺。
  热闹了一两天,宫中依然还留有蔡伦封侯的余韵。
  江平对蔡伦的风光仰慕不已,不过他也有自己的风光,他们看不到的大风光。他也去蔡伦处,祝贺他得爵。
  从少府里获了不少分红的蔡伦,大手一挥,从上林苑买了几十头羊、几百斤鱼,二百多只鸡,以及其他的蔬菜,给宫里所有人添菜。
  江平掰着手指头算了下,给刘隆啧啧叹道:“蔡侯的钱真多啊。”
  刘隆道:“那都是他该得的钱。这些年宫中从上到下的份例一减再减,小寺人小宫女都过得艰难。蔡侯是从小寺人一路走上来的,哪里不懂他们的不易?”
  江平赞同地点点头:“蔡侯是个不忘本的好人。有人还撺掇蔡侯找嗣子呢?”
  刘隆起了兴趣,问:“那他找了吗?”
  江平摇头说:“蔡侯说不记得从前的事,父母家人也都不记得了,这嗣子不找也罢。”
  刘隆点点头道:“听蔡侯自己的意思,若找了嗣子,就以大长秋旧例。”
  江平点点头,又说道:“现在尚方令的那块地人人垂涎欲滴,想着要通过尚方令一职封侯呢。”
  刘隆说:“蔡侯行事敦厚机敏,谁继任尚方令得听听蔡侯的建议。”
  江平深以为然,尚方局那事可不是普通人能担任的,据说要通天文算数,又要有膂力,能打铁,还要会干木匠活,各种技能都要会一些。
  蔡伦就是这样的人。
  马秋练那日欣喜地回到家中,将这事和二妹妹马伦说了。马伦两眼放光,喜出望外:“万万想不到,我在出嫁前还能有这样的际遇。”
  马伦比马秋练小了二岁,说与汝南袁氏袁隗,年底成亲。
  两姐妹手拉手笑起来,开心不已。两人的母亲挚谷兰拦住想要说话的马融,道:“你看他们姊妹笑得多开心。”
  马融闻言,深吸一口气,自我安慰:“大娘和二娘奉诏去新野,身边有护卫,我不担心,我不担心。”
  挚谷兰嗤笑马融道:“你家子孙数十,不如我一女。”
  马家的小一辈谁能像马秋练这么风光?皇太后的宠信,掌丞陛下,谋预朝政,哪条放出去都能让马家的那些小儿郎羡
  慕不已。
  马融无言以对,挚若兰春风得意。
  小妹妹马芝也想去,马秋练弯腰柔声安慰她:“你二姐出嫁了,我以后带你。”
  “我出嫁了就不是你妹妹啦!”马伦不平道。
  “可是你是别家妇,没有你良人同意,就出不去啦。”马芝仰着头,眨巴着天真无暇的大眼睛。
  “你这小丫头……”马伦又羞又急,伸手要去抓马芝。
  马芝机灵地跑到阿母的后面,探出头说:“我又没说错,二姐姐是恼羞成怒了。”
  马伦冷笑一声,抱臂站在马秋练身边,居高临下地睥睨道:“将来不知道如何,但我知道,后日我就能和大姐姐一起去南阳啦。”
  说到这里,马伦又忍不住开心地笑起来。马芝愤愤地小声嘀咕道:“我好好学习,将来也去当陛下的女史。”
  挚谷兰对两姊妹的出行极为上心,找出地理志翻阅史书,给两姐妹讲路上的名胜遗迹,又建议两姊妹每日都要写日记,将所见所行都记录下来。
  小马芝也加入其中,再二叮嘱两位姐姐从南阳为她带回两株玉兰和一匹南召柞蚕丝织的散花绫。
  南阳郡的玉兰以莹洁清丽著称,南召柞蚕丝织的散花绫在世家女中广受追捧。
  马秋练和马伦都一一应了。后日一早,两姐妹坐上马车,前往南阳。
  护卫首领得了吩咐,行进的速度很慢。马秋练和马伦两姊妹挤在撩起的车窗一角前,看见杨柳青青,碧波荡漾,红莲盛开,远山隐隐,心田仿佛被甘霖滋润。
  “哎,哎,那有一只飞鸟。”
  这是两人第一次在没有父母的陪同下远行,一花一草都看出不同的丰韵来。
  即便旅途颠簸辛苦,也没阻挡她们享受着这出行的自由和快乐。
第51章
  曹丰生回来之后,惊闻同僚出差远行,羡慕不已。
  她坐在殿内笑着对邓绥说:“我自从早年随夫上任外出过,其他时间都呆在雒阳城。不知什么时候能再出去游历一番?”
  邓绥笑回:“你想出去,家中估计没什么人拦你。”
  曹丰生摇头说:“不知什么时候兴起一股轻狂的风气来,凡只女子出行,都是不安全的。像我们这样的小门小户,尚有十数壮仆随行护卫。
  “至于仆役不尽忠则更是无稽之谈,他们父母妻儿俱在家中,焉能不上心?再者,护主而死,父母妻儿显达,死而无憾,怎么不会忠心护主?总有人说什么女子要贞静,女子贞静则困于闺阁。我家的风气都被……”
  曹丰生说着突然停住,她刚才想抱怨的是他们曹家的风气都被班昭带坏了。班昭是皇太后的老师,在徒弟面前抱怨老师终究不妥。
  扶风曹氏能养出曹丰生这样好武博学的女子,可知其家风尚武进取,连女子也深受影响。
  然而,自从班昭守寡后,对儿孙严格约束,要求女孙贞静贤良。偏偏她母家家世丰豪,本人又受帝后宠信,曹家族老或主动或被动以她为闺范要求家族女子。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