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红楼+清穿]最强纨绔——北有佳鱼【完结+番外】
时间:2024-06-29 17:17:18

  而且康师傅很吃这一套――儿子自己生病了,参悟了一番生死,便就开始替身体健康的父亲寻找这世间最好的棺材板子做为寿礼。
  这原本是江南民俗――给在生的老人提前准备的棺材板子,称为寿材,那是有长寿、发财的含义的。
  身为皇帝,康师傅当然不缺钱,但是长寿却是人人都爱的。
  这祝愿还是从刚刚生过一场大病的太子这儿送出的,那简直更好了。
  康师傅自己也是做过人家儿子的人,不过他爹顺治爷对他没有什么父爱,选他做皇帝也不过因为他出过天花,所以获得了终身免疫,比较不容易早夭……
  这理由操蛋到近乎儿戏,算是康师傅一个终身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
  正所谓自己失去的,就想要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拼命弥补。太子如此准确地戳中了康师傅心底的脆弱点,那当然就会获得百倍的回报了。
  果然,等太子哽咽着讲完了要送给康师傅一块上好的棺材板子,又哭着解释了原因之后,康师傅的眼圈儿也有些红了。
  还是旁边儿的一个年轻貌美的妃子笑着安抚了他两句,他这才略好些,笑着对太子道:“保成真是有心了。”
  他说完又忽然想到,惊讶道:“你说将这东西敬献给朕,可是现在都把它给弄到了行宫外头了么?”
  太子忙道:“这自然不是的,那东西还在铺子里头放着呢――皇阿玛请先看此物,可还能入眼?”
  他说着,就命心腹王公公捧了个盒子出来。他亲手打开,将里头的东西取出来托在手上,请康师傅过目。
  那居然是个樯木做的小小的棺材模型。
  虽然不过半个巴掌大小,但是十分精致,雕龙画凤,隐约有些御制的风格儿――总之一看,就是口好棺材。
  康师傅看得啧啧称奇,连连问道:“这东西倒是稀奇,是何人所制?”
  太子笑道:“是薛蟠预备的――不如便就叫这小子亲自来给皇阿玛回禀罢。”
  这东西当然是薛攀准备的。
  但不是他亲手做的。
  薛家家大业大,手底下能人颇多,这东西便就是薛攀口述,叫棺材铺子的木工们用那块樯木的边角料连夜赶制出来的。
  现在既然太子公开点了他的名,薛攀少不得也得亲自上前表现一下。
  故此他当即上前施礼,从容不迫地介绍道:“回禀万岁爷,此物名唤‘模型’,概取巨大、贵重之物同质、同源之材,缩以千百分之一的规格儿做出来的‘模子’,是给贵客们打个样儿看看的意思。”
  康师傅奇道:“竟然如此么?”
  他说着,仔细看了看那棺材模型,继而又点头赞道:“的确是好东西。除了这棺……寿材,可还有别的能做吗?”
  这康师傅不愧是个历史上有名的贤君,注意力立刻就放到了这东西不错,能不能推广获利上……就,还是挺有商业思维的。
  薛攀只好又上前解说了一番模型推广计划――别说,他原本也觉得这个事儿可以推广,但是一直没细想。
  康师傅这么一问,他倒也是颇有些茅塞顿开的意思――既然康师傅都看好这东西,那肯定能推广,就这么办,赚钱,有谁会嫌多,搞起来搞起来,想尽一切办法搞钱。
  只要他足够有钱,翻车就追不上他!
  于是这个太子洒泪献礼环节就这么圆满结束了。
  虽然事后太子回忆起来这段儿,多少有些社死,但是效果却是比他们预想的还好――康师傅深受感动,不但原谅了太子的“御前失态”,之后的日子里还愈发照拂起他来。
  反正至少在薛攀伴驾南巡途中,他就无数次见到这对天家父子凑在一处亲切交谈――废黜危机是否能够最终解除薛攀是不知道,但是至少表示他这个想法的方向是对了的。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对付康师傅这种牛人,你总是展示强势的一面是不行的,得时不时示示个弱才行。
  而且太子那是什么人?
  那是纯孝之人。
  连底下不长眼的买卖人巴巴儿献上来给他“冲压”的顶级棺材板子都不敢私留,等不及过夜就要敬上,实在是太让人放心了。
  可见这个儿子根子上还是好的,其他的那些小毛病,不用急,慢慢教就是了。
  太子这么一哭,康师傅就心软了。再细细一寻思这件事儿的始末,对太子的怜惜就更甚。
  后面太子再趁热打铁,凡事不再自作主张,多跟康师傅请示汇报、聆听教导,这太子的位置不就越来越稳当了?
  至于他们家那几位不安分的兄弟们,着急也没用,最好还是从长计议,徐徐图之。
  这一次南巡,解决掉这一个问题,就已经很不错了,知足才能常乐嘛。
  薛攀对夺嫡这事儿的态度总体来说还是很平和的。
  其实后世很多学者或者吃瓜群众都解读过康师傅和废太子这对儿父子的“相爱相杀”、“爱恨交织”,也都承认废太子其实原本是个非常油菜花的合格储君。
  一切的问题就出在“因爱生恨”上。
  废太子当储君的时间太久,康师傅其实在他的培养教育上也多少有点儿问题,而康师傅晚年的性格又多少有些疑神疑鬼,再加上太子那一帮子才华横溢、聪慧过人的兄弟们的推波助澜,这才让他们父子彻底反目,弄成了无法挽回的局面。
  如今有了薛攀的加入,若是将这些误会的根源一一斩断,是不是就会有不同的结局呢?
  他忽然感觉有些期待。
  只要正确地付出,就会有丰厚的回报。
  康师傅跟太子的父子关系大大缓和,两个人自然都不会亏待薛攀这个牵线搭桥的人。
  康师傅龙心大悦,当场就赏了薛攀一件黄马褂。
  太子虽然没有赏东西,但是直接把太子府一年的采买差事都交给了薛家――这就是带头肯定薛家内务府买卖人的地位了,相当于是给日渐式微的薛家做了担保。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实惠,薛攀心满意足地笑着谢了恩不提。
  如此,这个热热闹闹的接风宴之后,很多人看出了风向,主动跑来巴结起薛攀来。
  薛攀一律微笑以对,看似谁都交好,但是却是一个都没有放在心上。
  林如海倒是没有凑这个热闹,只是看着薛攀的目光愈发幽深起来。
  等薛攀跟着康师傅他们一行跑了两日,愈发在康师傅那里挂了号,每天都会被传召到近身去“伴驾”之后,林如海看着薛攀的目光便也愈发饱含深意。
  终于有一日,伴驾任务完成后的薛攀,被林如海拦截在了行宫的一个角落。
  他看着薛攀的眼神无比复杂,末了还是叹了口气,主动开口道:“蟠儿,你可想过,要不要入朝为官?”
  作者有话要说:
  啊啊啊,太困了。小修了一下细节,不影响主体剧情,滚走睡。
第21章 入仕
  骤然被林如海这么一个灵魂拷问,薛攀未免有些愣怔。
  不过看着林如海一脸正色,甚至有种只要薛攀一点头,他就能立刻把薛攀打包送去最好的书院埋头寒窗苦读几年、好好拼一拼科举的意思,薛攀不敢怠慢,也连忙一脸正色地回话道:
  “多谢姑父垂问,但小侄一心只想重振家族事业,并无入仕打算――实在是于读书上天资不足,无缘科举,恐怕要辜负您的一番好意了。”
  开啥玩笑,这可是学霸林如海,要是真的被他看中送去走科举路,自个儿就算是哭都没地儿哭去――这福气他是真的不敢要。
  难得穿成了一个不用读书也能过上不错生活的纨绔,好不容易不用再上学考试,薛攀只想着随便多赚点钱,然后终生好好享受生活,怎么可能想不开去学人家考什么科举?
  科举多辛苦啊?!
  而且那是随便什么人想考就能考上的吗?
  就算是在薛攀最疯狂的梦里,都没有高中状元的戏份――学霸的游戏,咱们学渣自觉点儿不要参与是最基本的礼仪。
  好家伙,他原本正搁这儿想法子搞钱搞得正开心呢,这会子竟忽然冒出来一个姑父要亲切地带你考科举――姑父小侄真是谢谢您嘞,还是不用了,就当小侄是团扶不上墙的烂泥,千万别费心栽培就行了。
  见薛攀表现得如此抗拒,林如海忍不住笑道:“蟠儿多虑了,谁说入仕只有科举一途?你们老爷不是也走的祖荫的路子么?”
  林如海这说的就是薛攀的爹薛老爷当年靠着他祖父薛公的情面在户部挂职的事儿了。
  说是“祖荫”,林如海其实还是为了照顾薛攀和薛老爷的面子稍微说的委婉了点儿――其实薛老爷当年就是靠着祖宗的面子,到户部兑了银子买了个小官儿。
  反正,他们家是皇商,弄个户部的虚职不过就是为了说出去好听,读不读书有什么要紧,只要能赚钱就行了。
  当然,从薛老爷曾经跟林如海做过同窗,还给宝钗做了一个十分好的读书启蒙看,他本人大约在读书方面也是很不错的。
  但是为什么薛老爷他没有走科举那条路,因着薛攀穿过来的时候这位便宜老爹已经不在人世,真实的理由已经无法得知。
  可能是身体不好,也可能只是因为考不上……
  毕竟,众所周知,科举这条路十分艰难,有时候不是你书读得不够好,只是不如同期的别的考生读得好罢了。
  而且这中间运气成分也有很大的影响。
  历史上才华横溢但是偏偏科举不成功的人大有人在,比如同样也是清朝背景的大才子、鬼故事大师蒲松龄先生考了一辈子科举都没有及第。
  这位大师明明十九岁第一次参加童子试就以县、府、道三试第一成为秀才。但是之后的四十年里,连续十二次参加乡试全部失败,最后搞得只能靠写《聊斋志异》这种在当时绝对上不得台面儿的鬼故事维持生活,不可谓不惨淡。
  但是谁又能否认他的才华呢?
  千百年过去,那么多状元进士都只是史书里寥寥几笔,但是《聊斋》却作为名著流传下来,而且还在一直流传下去。
  不是不够好,有时候就是单纯没有那种命而已。
  总之,最后薛老爷没有走科举路,而是安心靠着家世领了一个户部的虚职,操持着薛家皇商的营生,不到四十就英年早逝了。
  “祖荫”也好,“捐官”也罢,这件事儿本身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儿,特别是在林如海这种根本没有靠祖荫的人来看的时候更是如此――当然没有靠祖荫也是因为到了这位林姑父这辈儿他们林家祖上的爵位都到了第五代,已经靠不上了。
  但是毫无疑问,林如海是完全靠着自己的能力入仕的,成绩还非常不错――金科探花,也就是全国第三名,这种成绩,放在现代也是直接清北随便选的学霸中的学霸。
  这种像是开挂一般的存在,那跟普通人本身就是不一样的人生。
  薛攀原本以为,这位林姑父肯定是十分重视学习,热爱帮人走科举路改变命运的类型。
  万万没想到,他居然说出这种话来――直接叫人靠“祖荫”什么的,真的好吗?
  这是您一位学霸应该说出来的话吗?
  薛攀一脸震惊地看着林如海,却见他脸上露出了愈发愉悦的笑容。
  “蟠儿因何如此震惊?”
  林如海一边儿微笑着,一边儿开始给薛攀科普起“祖荫”求官的流程和方式,就像是在谈论今天晚上吃啥一样自然。
  薛攀全程懵逼脸,但是却又偏偏忍不住往下细听――不愧是学霸林如海,怎么这个写作“祖荫”,读作“捐官”的事儿,被他这么一说就如此清新自然呢?
  真是人才!如假包换的人才。
  这就是大佬吗?
  感觉眼睛都要被亮瞎了怎么办……
  真是万万没想到您老居然是这样的林姑父――是小侄草率了,妥妥有眼无珠了属于是。
  对于薛攀这样丰富的表情变化,林如海自然全都看在了眼里。他心中虽然觉得好笑,但是面上却丝毫不显,只觉得这位薛家的小世侄实在有趣之极,便就算是不擅长读书,日后也一定大有可为。
  他看人的眼光一向很准,他都认定这孩子的确是个可造之材,也就难怪不管是太子还是万岁爷都对这孩子青眼有加了。
  林如海对薛攀的印象很不错,特别是伴驾来金陵城之前,他偶然得知了这位小世侄在姑苏跟张友士联合兴办医学院的事儿,更让他感觉这孩子心地纯善――虽然口口声声说着要做大生意赚钱,但是明明做的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儿嘛。
  谁说做好事儿就不能同时赚钱,两者既然可以兼得,万万没有非得故意舍弃的道理。
  在这一点上,林如海跟薛攀的理念也是不谋而合的。由此,他就愈发想要帮帮这个故人之子。
  恰好借着南巡这个机会,帮他运作一番,也不费什么事儿。
  但这对薛攀,甚至是薛家,都会是很大的助益。
  何况,这孩子自己本身就十分能耐,这都已经先得了贵人们的青眼,只差临门一脚,那就更是好办了。
  想到这里,林如海笑得愈发慈祥:
  “若是蟠哥儿你觉得这法子可行,明儿一早,我就去回禀万岁爷,把你们老爷户部那个职位,让你袭了。等你出了孝期,就去户部销账了算,此后好生经营,未必不能成为第二个布政使。若真能如此,也算全了你的孝道,叫你们老爷在天之灵得以宽慰。”
  作者有话要说:
  下班晚了点儿,略短短,等我试试能不能再修一修细节,捂脸爬走。上章也是小修,不影响主体剧情哦。小修细节,文中蒲松龄生平相关来自度娘搜索,皇商做到布政使典故来自胡雪岩。这本基本上放飞自我,爽就完事儿。社畜鱼鱼码字不易,喜欢的亲们走过路过一定记得收藏了给鱼鱼点支持和力量啊。不然真的很难坚持了呜呜呜。
第22章 进京
  林如海这一番话说的可谓十分在理,薛攀也几乎被他说动了,但是他很快就意识到这事儿终究还是不太妥。
  他现在出去当官,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虽然他能够理解,林如海向他提出这个建议完全是出自好心,而且这位林姑父甚至还贴心地连所有相关的细节都帮他想好了,实在是没有什么拒绝的理由。
  但凡脑子不是足够清醒的,不说毫不迟疑了,至少也肯定是半推半就地就同意了――有林如海这样的人物亲自帮你筹划铺路,送你直上青云,还有什么好纠结的呢。
  那必须愿意啊。
  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薛攀认真思考了片刻之后,还是感觉,大丈夫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比起当官,对他来说,果然还是赚钱更重要。
  倒也不是他视名利为粪土,主要是,现在谈这个事儿,还是太早了点儿。
  他现在这身体,不过才十一二岁。虽然说,这个年纪入仕的其实也不是没有,他的才能也足够可以胜任这个户部挂职的小官儿,但如此年幼就有了官职总归是凤毛麟角,太过惹人注意了些。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