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别说他这几天本就在太子和康师傅那儿得了脸,出了不少风头。若是在这个风口浪尖儿上再弄出“年幼入仕”的爆炸新闻,那肯定会惹来各方注意。
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
太早出名,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事儿。
特别是现在薛家已经不同以往,势力大不如从前,那更是应该低调行事。否则很可能连自保能力都没有,就直接被人灭了。
远的不说,首先“不守孝道”这事儿就肯定会被人拿来大做文章。
这其实也是林如海刚刚那番话里给薛攀提点到的――他,薛家长房嫡长子,现在还是在孝期。
算起来薛攀他爹薛老爷去世还不到一个月,可不正是在“孝期”之内。
还是热孝。
古人极其重视孝道,哪怕是已经做了官的人,若是父母去世,也必须“丁忧”。故此论理薛攀肯定是不好这个时候去求官的。
只不过,薛攀此前身为现代社畜,早就见惯了同事们哪怕是直系亲属去世,一般也就只能休一周丧假,所以他也一直都没有特别关注这一点。
实在也是,从穿来的第一天开始,他就已经投入到“振兴家族”的事业之中,并没有什么时间为薛老爷的去世难过悲伤。
有薛家马上就要破产这把宝剑悬在头顶,那是真的什么都顾不上的。
何况,薛老爷下葬当天不是就有什么旁支的极品亲戚上门来闹着要“接管”他们家的家产么?
这种家庭,哪里还有什么时间守孝啊。
薛攀反应过来之后,才后知后觉地发现,不单是他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连薛姨妈和宝钗好像也没有刻意强调这一点――当然,悲伤难过还是难免,衣着起居也都十分素净低调,娱乐活动更是全停。
不过除此之外,就都是该干啥干啥了。
薛攀甚至还被太子传召去苏州了一趟――按理说,守孝期间也不能出远门……
行吧,商户人家,原本也无需那么讲究。
但是若是有了官职,就完全不一样了。
到时候,他和薛家所有的一切都会被人用放大镜扒出来看。
过去那些年幼荒唐的纨绔岁月,热孝期间不守规矩到处瞎跑,甚至还入朝为官,在有心人的口中,简直就是“罪不可恕”。
还是稳一手,等他把薛家经营好一点儿、腰杆子硬一点儿再说。
但是吧,被林如海这么一说,薛攀也觉得若是能从皇商做到布政使的话,实在非常带感――布政使,那可是从二品的大员,还不用通过科举考试,只需要靠花钱,咳,不对,是捐钱就可以达到,实在是很令人心动。
而且,根据皇商的运行规则,说是“捐钱”那也不过就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
因着内务府买卖人的本钱都是从内务府支领的,只要投资回报率足够高,那完全可以借此大发一笔,用皇帝的钱让自己家跟着赚得盆满钵满。
这种牛人,历史上还真有好几个,比如范老板、胡老板等等,可以说是他们皇商界的榜样。
薛攀也想做这种牛皮哄哄的大商人,有钱又有势,富甲天下。
不过这事儿急不得,须得从长计议,徐徐图之。
薛攀想到这里,便就郑重地开口,婉拒了林如海的这个提议。理由也是现成的:
一来是自己现在还在孝期,便就是有林如海之前帮他想的那个什么“夺情”的理由,这个人设终究也还是有些不够完美,那以后要往上走恐怕也会出现些波折。
二来他现在这年纪还是太小了,而且目前最想要做的事情也主要在江南这块儿,故此就只能谢绝了。
林如海深觉可惜,却也没有坚持。毕竟他也是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人,尽孝,在什么时候都是美德,是应该支持的。
而且,薛攀所说的几点不想现在入仕的理由,都十分实在,让人无法反驳,故此他也只能叹息着赞叹一句:“蟠儿心思细腻、深谋远虑,姑父自愧弗如。”
薛攀忙连连低呼:“姑父折煞小侄了。”继而再次郑重地拜谢过林如海的美意,约定待三年之后,他孝期过了,年纪也大了些,再共商此事。这才总算把这个事儿揭了过去。
薛攀自思这个事儿就到此为止了,万万没想到,有些事儿就像是命中注定一样,是躲都躲不过去的。
接下来几日,薛攀继续做他的“陪游”工作。康师傅兴致颇高,一会儿派大学士去拜祭明太祖陵寝,赏赐驻防官兵银两,一会儿又巡视河工,忙得不亦乐乎。
中间还有甄应嘉等人各种汇报请示,行宫里头各种宴会,跟太子“父子情深”,把四阿哥和十三阿哥拉出来搞现场书画表演,甚至还抽空点评了几个重臣的工作。
其中就有林如海汇报苏州的相关事宜,因为应对得体、言之有物,备受褒奖。
康师傅显然还记得林如海这个才华横溢的“天子门生”,毕竟是当年他亲自点的三甲探花郎,要才华有才华、要容貌有容貌,这印象肯定深刻。
而且这位林探花从翰林院编修做起,就一直很让他满意。这几年外放到姑苏,愈发长进,差事办得有声有色,吩咐个什么事儿也处理得干净利落,他不由得就起了提拔之心。
至于薛攀,他原本也想着看在太子和林如海的面子上提携一番,结果两个人反倒都是劝他等几年再说――理由也是如出一辙,孩子还小,且要照管家里生意,等几年稳定了再传召进京便是。
太子得了薛攀提点,早就想把他带在身边儿商议些密事,但越是如此,反倒越不好表现得太亲近。
不过暂时相处几个月还是可以的,故此他干脆就跟康师傅提议,可以先让薛攀跟在身边儿历练一回――旁的不说,就陪着御驾回京一趟也就是了。
顺便还能到内务府把皇商的手续办一办,销算旧账、交割上年的本银和利钱,支取来年的本银,一出一进,算是把内务府买卖人这个资格正式确立下来。
康师傅本就喜欢薛攀机敏有趣,又想着他年纪虽小,但是只是短途陪伴他们几个月,也碍不着什么事儿,便就准了太子的提议。
于是薛攀接下来几个月的行程,也就这么定了下来。
继续做皇家陪游,而且这次还得陪着进京。
行吧,反正,进京也能顺便做生意――就像太子说的那样,把皇商的手续办一办,顺便置办些南北杂货什么的,赚上一大笔差价,岂不是很好。
而且他们家在京城也有铺子和房子,正好也可以顺便去看看。
想到这里,薛攀便高高兴兴地谢了恩,跑回家收拾行李,准备带老苍头和刚刚从姑苏回来的马六一起同行。
薛姨妈和宝钗听说他要进京,又是喜又是忧。
喜的是,薛攀得了万岁爷青眼,他们薛家复起有望,忧的是,薛攀小小年纪,就得跑那么远,伴驾进京。
薛攀对此倒是不觉得什么,柔声安慰了薛姨妈和宝钗几句,便就成功安抚住了她们――毕竟,薛攀之前已经独自去过了姑苏,现在虽然走得更远,但是一来是伴驾,有一群人跟着。二来还有林如海这个姑父照应,料想也出不了什么问题。
薛姨妈深以为然。
继而她忽然又想起了什么事儿般,抓着薛攀喜滋滋地道:“蟠儿既然是进京,那少不得要顺路去荣国府你姨丈、姨妈那里探望探望。”
薛攀一愣,知道她说得是荣国府王夫人那一家子,一时间倒也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薛姨妈却已经一边儿安排人准备带过去给王夫人等的礼物,一边儿笑着唠叨起荣国府的人口结构来。
“你姨丈、姨妈一共有两个儿子,一个闺女。长子你该喊一声珠大哥,今年年底应该就要有二十了。娶的是祭酒李老爷家的姑娘,前年生了个儿子,名唤兰哥儿。”
“长女是你元春姐姐,因生日在正月初一,故有此名。前年已经进了宫,选做了女史了。”
“幺子名唤宝玉,今年才六岁。妈同你说,你这个弟弟可不得了,听说落草的时候嘴里含着块雀卵大小的美玉,实在神奇,你若去了,定然要看看他是个什么来历。”
薛姨妈絮絮地说着这些薛攀早就知道的事儿,薛攀的心却已经不在这个上面了。
啊对啊,现在这个时间点,他的宝兄弟――那块破石头都已经六岁了啊。
珠大哥也马上快二十了――等等,原著里说,这位珠大哥“不到二十”就一病没了。不会就是今年吧?
想到这个,薛攀心中有些五味陈杂,也无心再听薛姨妈唠叨,寻了个借口就回房躺着了。
怎么办呢?
若是真遇到那位珠大哥生病,他救还是不救?
救的话,能不能救下来呢?
他正在那里胡思乱想,冷不丁系统又是一闪,风月宝鉴里传来了熟悉的女童嗓音:“文龙哥哥,你在做什么呀。”
第23章 改命(倒V开始)
听得小黛玉呼唤,薛攀立刻回过神来,翻开那“风月宝鉴”看时,果见黛玉正在里面对他呼唤。
他便也笑着招呼道:“玉儿妹妹许久不见,近来一向可好?”
这原本就是个普通寒暄,不想小黛玉听了,那张粉雕玉琢的小脸儿却十分严肃,正色回道:“不好。”
啊?这是怎么一说?
薛攀心里“咯噔”一下,生怕她家里又发生什么事儿――林如海可还在金陵城跟他一起伴驾呢,若是这个时候,他们在姑苏的家里头出了什么事儿,那可怎么办?
是林家小弟旧病复发了?还是贾敏积劳成疾了?
认真算起来这几年可不只有他们薛家焦头烂额,林家的烦心事儿也是一样不少。
薛攀一穿来就诸多谋划努力,只希望一切千万不要又回到命运的老路上去才是。
而且本来之前因着他的一番操作,林家小弟夭折的危机不是都已经过去了?怎么感觉小黛玉还是一脸忧心忡忡的样子?
一时间,薛攀心乱如麻,忙问:“怎么了?出了何事?”
语气中有着连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担忧。
没想到他不问还好,一问小姑娘居然直接就哭了出来。
这小黛玉显然已经是把薛攀这个素未谋面的“笔海精怪”当成了可以真心依靠的人,在薛攀的柔声安抚下,很快就流着眼泪跟他说了心里话。
原来,她难过倒不是因为林家又出了什么大事儿?竟然是因为她小小年纪,居然也开始思考“生死”大事了。
想来是因着最近她眼看着弟弟和母亲接连生病,年幼的弟弟还差点儿夭折,自己也是个生来就体弱的,故此一时间有感而发,感叹起生死无常来。
她本就聪慧之极,又有着那么一个绛珠仙草的玄幻前世,搁现代的话来讲,是个有慧根的。
但,在这个世界里,太有慧根不一定是好事儿。
正所谓“慧极必伤”。纵观原著剧情,这位林妹妹最后可不就是折在这个上头了?
虽然时人都在吐槽各大剧集里“傻白甜”云集,但是薛攀这会儿却觉得,能够傻白甜也挺好,至少,生活过得会比较开心一点儿。
像是林妹妹这么聪明的孩子,稍微不注意那可能真的就会过早地感受到她的年纪无法承受的痛苦。
孩子太聪明了,也不好办啊。
好在不慌,儿童心理辅导什么的,他也不是不可以……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试着把她当成平等的人格而不是小孩子看待,应该,大概,也许,可以试试吧……
靠着社畜时期杂乱无章的各种输入,薛攀决定死马当活马医,硬着头皮开始了对林妹妹的首次心理辅导。
“生死”这种沉重的话题,暂时就还是想不要深入探讨了,薛攀稍微思索了片刻,还是决定稳妥些,走“曲线救国”的路线。
那就是,建议林妹妹找个别的事儿做,分散一下注意力。
孩子太过聪明又无什么事可做,那可不是会每天胡思乱想嘛。
而且林家现在又是那么个情况,让人不多想简直不太可能――说实话,至少看原著的时候,薛攀就有过一点怀疑,因为林家的衰败简直太快了些。
他们家原本是五世列侯的世家大族,人丁不旺本身就很奇怪,就算没有嫡系,也该有庶出、再不济是旁支过继。
怎么也不能沦落到一族人都灭绝,只剩林妹妹一个孤女寄人篱下去啊。
而且贾敏死后,林如海的反应也挺奇怪的。
他那个时候也就才四十出头,就算身体不太好,但也足够有时间续娶,最不济还可以过继,怎么可能就直接把独生嫡女送走,自己一个人熬了十来年死在任上?
说的不好听一点儿,简直就好像是知道有大祸临头,不想再挣扎,只是在默默等死一样……
这一段剧情,实在有些过于异于常理,在现世也有很多人研究。只是众说纷纭,不过也都是猜测,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证据。
此刻薛攀身临其境,这种违和感就越来越厉害。到底这中间有什么内情,他一时间也看不出深浅,只有随时关注,见机行事了。
好在,他至少还有这个系统给的便利,可以经常跟林妹妹聊天,借机了解林家的情况。
更棒的是,阴差阳错之下,他跟林如海也成了“忘年交”。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他跟林如海的关系愈发近了。
很有种志趣相投、惺惺相惜的感觉。
不单是薛攀对林如海各方面的能力十分敬佩,林如海对他的品性能力也十分认可。
这无疑也是个好现象。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解决掉原著里那种悲凉的宿命,只有彻底了解各方面的底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什么命中注定的悲剧,他偏不信,就是要改上一改。
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呢?
他偏要逆天而行。
而且一定要成功。
薛攀在跟林妹妹闲聊几句话的时间里,就已经拟定了一个全新的作战计划――知己知彼,了解掌握各种信息,然后逐一击破。
比如林家的悲剧,还是得从身体入手,后续根据收集来的各种情报,调整方向,达到逆天改命的效果。
首先的突破口,就是林妹妹了。
她现在既然已经开始思考生死,那不如就建议她,学点医学知识好了。
是的,就在薛攀被林妹妹的眼泪弄得不知如何是好,想到她们家悲惨的命运又感觉十分揪心之际,竟忽然灵光一现,想到了自己和张友士他们正在建立中的医学院来。
张友士正好是林家小弟的救命恩人,论理林家肯定有厚礼相谢,而且对他的印象肯定也不错,非常认同他的医术。
连黛玉也知道这位张神医,故此应该也赞同这一点。
那么拜师学医也不是那么天方夜谭了。
只不过,薛攀本意并不是真的要黛玉跑到那个还没盖好的医学院上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