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找这东西干啥。”
“突然想起来了呗,找来玩玩。”
还真挺破的。
阮清清用清水洗干净,陶瓷碗摆在她面前,这么破,丢在路上都没人捡。
“这是空间?”
一般小说里,都是镯子啥的,她家只有个破碗。
也就试试吧,万一能行呢。
粗糙的碗壁,咋看咋不靠谱,这划破手指有点浪费了。
昨个儿好像被跳蚤咬了,有个小包包,被她扣出血了,应该也能行。
划破手指太疼了,她也没那么傻。
蹭了一点血,纹丝未动。
“白光呢?突然眩晕呢,怎么啥也没有。”
阮清清拿起破碗,上下前后的看,毫无变化。
果真就是骗人的,她还相信,有!
毕竟穿越这事儿都有了,空间这事儿是不是也存在呢。
“唉。”
算了,老老实实的种田去吧。
手里拎着个小破碗,接着垫桌脚去吧。
“清丫头,你出来一下。”
“诶,来了。”
随手把碗放在了饭桌上,在厨房烧火的阮清清,转头就忘了这事儿。
进屋打米的陈香云,顺手拿了个碗进了橱柜。
第二天。
陈香云揉了揉眼睛,嘀咕了一句,“我咋感觉这米多了不呢。”
“老头子,老头子。”
“咋了。”
“你是不是又批粮食去了。”
炕上躺着的男人,迷迷糊糊的睁开眼,“啥粮食。”
“得,懒得和你说,睡吧。”陈香云迈着细腰出去了。
“丫头,我早上觉得米缸里的米多了,问你大,你大睡的跟猪一样,你昨天看到你大扛粮食回来没有。”
“没啊。”
“那就奇怪了。”陈香云小声嘟囔一句,“肯定是你爹,忘记说了。”
“小娘,我昨个儿,放饭桌上的碗呢。”
“碗?”
“哦,我记起来了,我当时忘记拿碗了,就顺手把桌上的碗带去装米了,在米缸里呢。”
“咋了?”
“不是少了个碗么,我就问下。”
“行,我去地窖了啊。有事喊我。”
“诶,知道嘞。”人走以后,阮清清猛地从炕上起来。
心里有了个猜想。
第6章 福利---复制碗
脚下的步伐迈的贼大步,呼啦呼啦的,跟要去参加田径赛似的。
阮清清心扑通扑通的跳,跳的格外的快。
站在米缸面前,眼睛都不带转悠的,就这么直勾勾的看着。
炙热的眼线,简直能把米缸戳个洞出来。
攥着的手心,全是冷汗,她这激动的呐。
只盼望心里的猜测是正确的,这样她也能体验一把,有金手指的快乐了。
打开米缸,已经看不到那个豁了口的碗了,米缸里只有堆成小山堆的米。
扒拉了好一会儿,才找出那只碗,没有丝毫的变化,依旧是灰扑扑的。
盖好米缸,小心翼翼的抱在怀里,回去验证一下。
当了一个花生进去,就这样盯着碗,看了好久。
阮清清这眼神都花了,眼前的碗也没半分的动静。
难不成,是她想多了?
就尽想着天上能掉馅饼的好事了?
“这不可能啊。”
算了算了,还是想想法子,改善改善伙食吧。
一天两顿!
没错,不是三顿,是两顿。
九点的一餐和中午一块儿吃,晚上六点再一餐。
共两餐。
来了两三天,她都觉得自己瘦了,格外的怀念食堂的饭菜。
她从来没有如此怀念过学校食堂的红烧肉,黄焖鸡,关东煮,口水鸡,红烧排骨,醋溜段子。
吸溜。
光想菜名,哈喇子都流出来了。
顿顿吃糙米红薯不说,还吃不饱。
糙米可不是后世那种五谷杂粮,是没脱干净壳的米。
煮熟了,吃尽嘴里,还划拉嗓子眼呢。
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吞下去的,糙饭就咸菜。
咸菜齁咸齁咸的,吃上一口,就一大碗的米饭。
是真的下饭。
她接受不了啊,她的豆浆牛奶面包鸡蛋,包子馒头饺子。
呜呜呜。
早知道要来,就多带一点了。
调味品,除了盐巴还是盐巴,比古代还不如呢。
古代还有豆豉,香油,酱油啥的。
这村子穷的就只剩下红薯和土豆,苞米了。
还得省着吃。
啥时候才能到大年夜哦,她迫不及待想吃肉了。
等晌午的时候。
阮清清捂着饥饿的肚子,从外面进来。
一阵阵的肠鸣,叫的她那个难受的哟。
桌上突然出现了一小堆花生。
阮清清眼睛一亮,花生。
“啊,不对。”
这哪来的花生呢。
从碗里溢出来的花生。
碗!
顿时,阮清清就不饿了。
这出去半日,这碗就能变出这么多花生。
这不是逆天的金手指,还能是什么!
只不过,这时间是多久,还有,能变出多少来。
阮清清从屋里扒拉出做种的黄豆,花生,地瓜,土豆,以及一些不知名的种子。
一次一次的试。
“嗦嘎。”恍然大悟。
“这碗的比例,1:50,放进去一个花生,就能变出50个,50粒黄豆,就能变出2500粒黄豆。”
阮清清摸清楚功能,就开始摸索了。
阮清柔马上要回来了,陈香云特地换了几斤白面回来,还有半只去年烟熏的鸭子。
好像是放在了她的屋子里,这天冷,陈香云也不咋出门。
怎么把它偷出来呢。
这放的时间也得两三个小时,才能复制出来一份东西。
并且对不同的东西,她还不知道到底要多久呢。
阮清清又愁上了。
“这一天天的,就不能轻松一点嘛,既然要开挂,也不来点牛逼的啊。”
刚喊完,阮清清眼前一片发黑。
“我去,不带这样的吧,又来,这哪啊。”
眼前暗摸摸的一片,伸手不见五指。
但是脚底下确实硬邦邦的,耳边还传来一滴一滴的水声。
“你倒是给个光啊。”弄的她跟瞎子一样。
奈何,对方没满足她,依旧是漆黑一片。
寂静无声,只有滴答滴答的声音。
搞了半天都没人搭理她。
嘴巴都喊干了。
“那放我出去总可以吧,我要出去。”
顿时,眼前一片光亮。
她又回到了,她的土疙瘩堆。
“那刚才是啥意思,忽悠我呢?”
不对,阮清清再次书虫脑上线。
“不对啊,这。”
“难道是隐藏空间?”
这次聪明的她,手里拿上了蜡烛,“进!”
“没反应啊。这也。”
打开方式不对?
阮清清闭上眼睛,回想刚才的地方,突然脚下的触感变了。
硬邦邦的。
睁开眼睛一瞧,好家伙,沙漠戈壁。
一片荒芜,脚下的地板还是开裂的。
这给她干啥,开辟荒漠,植树种林啊?
“嘿。”
就在她刚念叨完,天空飘下一张纸,落在了她的头上。
“请种植荒漠,一片绿洲开启一片生机。”
“就这?完事儿了?见过不靠谱的,也没见过你这么不靠谱的啊,让人种戈壁滩。”
“也没水。不对,刚才滴答滴答的,我去,你敢不敢再写小一点的字。”
玛德。
阮清清瞪大眼睛,刚才字句的下面,隐藏着一行小字。
“请用活泉水。”
“活泉水这样的啊,泉水不是哗啦哗啦的么,小学课本里都是叮咚的泉水。”
“你这泉水,变异了?滴答滴答?”
“滴一桶出来,估摸着十年都过去了。”
阮清清气呼呼的出了空间,那干涸的地,硬的跟什么似的,能种出东西来?
还有,她是来种地的?
不是女主的剧本么?咋还扮演上了,苦命丫头的角色。
填饱肚子以后,阮清清又开始琢磨种地的事儿了。
没法,这现实面前不得不低头。
坐吃山空绝对不可能。
虽然能复制,但这复制的时间跟老瞎子走路似的。
她就不信了,这地她还种不出来了,这生机她还看不到了。
拎着锄头,拿着小碗到了泉水眼边。
碗直接接去了。
这地跟在非洲烘烤过似的,挖出来一块就得用锄头剁碎。
这半天,阮清清也就才弄出十小块出来,手上都磨出泡了。
“这就是十指不沾阳春水啊,果然是读书的料。”阮清清叹了口气。
原主也不怎么下地干活,顶多上山割一下猪草,放放羊。
细皮嫩肉的,这锄头用一会儿,皮就磨红了。
种子塞下去,在种子那浇了水。
活泉水,那你就活给我看看呗。
她是这么想的,一开局就这么点水,那肯定有神奇的地方。
说不定,跟拿着小说里似的,一滴就能生根发芽呢。
第二天。
阮清清傻眼了。
“玛蛋。”
昨天种的地,开裂了。
“说好的活泉水呢。”
骂骂嘞嘞的半天,阮清清可算明白了,这就是耍人玩。
浇水是吧,那她把接的水,兑外面的水,这总行了吧。
接着,这空间又搞事儿了。
水浇下去,立马就把水分吸收干了,地表又裂开了。
“我还就不信你这邪了嘿。”阮清清撸起袖子,从外面不停的提水。
一块地,吸收了十几桶水下去,才不开裂,地上有湿湿的感觉。
但就局限浇了水的地,“嘿,你还给我划分好的是不。”
敢情你QQ农场呢,还干裂,你咋不整个虫害呢。
……
第7章 阮清柔回村
阮清清哪里知道,不过是她随口一说的话,竟然真的变成了现实。
一语戳成剑了。
连着几日的劳作,勤劳的阮清清开垦出了一平方米的土地。
着实是伟大的贡献,功绩丰厚啊。
“世界上,也就只有我这么勤劳了,五天,就开垦了一平方米的土地出来。”
“要是让我来种地,估摸着,还没种出来,就饿死了吧。”
阮清清摸着下巴,看着眼前冒着绿芽的苗子开口道。
“不过这成长速度还是可以的。这种下去,两天就冒出芽芽来了。”
半个月就能成熟了?
她这种的是四叶青,本该在三四月份种的,不过这空间里的温度那么高,不同于外界。
应该用的时间也会缩短,植物成熟的时间,跟水热条件是息息相关的。
无论是水份还是热量,都缺一不可。
阮清清这几天还发现了,这地虽然开垦费劲,耗时耗力的。
但过程却是一个先苦后甜的阶段,开垦以后经过十多桶水的浇灌,就会形成良田的地貌。
也不枉费她汗水流了那么多啊。
看着地里的小揪揪,她心里乐开了花。
她得利用这地儿,来个反季节种植。
这冬天市场里最缺啥啊。
绿油油的蔬菜啊!
家家户户囤的都是大白菜,土豆,咸菜,除了这些就没了。
搁在这个年代,就更少有物资资源了。
最短缺的就是这丰富的物种。
阮清清出了空间,开始检查种在炕上的葱苗。
冒芽了,活泉水泡发的种子,就是不一样。
有这个步骤之后,这种活的几率就提高了百分之五六十了。
反季节种植,确实是一大利器,可眼前还有一条令人头疼的问题。
那就是,如何走到镇上去。
他们这方圆十里才有一个小山镇,镇上虽说也没那么富裕吧,但是镇上的人,兜里总是有那么点小钱钱的。
毕竟是城镇户口呢,这每个月都是有保底分粮食的。
拿着工厂给的工资,过日子的,别提有多潇洒了。
就拿阮清柔来说,一份工厂女工的职务,一个月的工资是十块钱。
你可别小看这十块钱,这十块钱相当于后世几百块那么大的价值呢。
这份铁饭碗,可是终身制的,还可以禅让下去呢。
你岁数大了,可以让家里的子女来顶替。
老太太没少眼红她这工位,还想着把这职位给自己的弟弟。
阮清柔那里肯,也是个硬骨头。
再加上陈香云在,这工作老太太想抢去,可没这么容易。
话说回来,农村一家子一年的用度也才二三十块钱。
可想而知,十块钱在这时候有多大。
外头猪肉,七八毛一斤,外加半斤的肉票。
上供销社一回,最多也就用三四块钱。
你就能置办出一份家产了。
这小镇上的人,就绕着小镇生活,有啥好吃好喝的,不得紧着自己来啊。
舍得花钱的主儿,怎么都不用担心,这反季节的青菜卖不出去。
就是这去镇上的问题,按着原主这小身板,顶多就走一两里路就脚累了。
要想去镇上,还真挺费劲的。
突然阮清清的眼前闪过,一个人牵着一头牛。
“对哦,牛车!”
这时候,走远路除了靠自己的11路公交车,还靠驴车,牛车,骡车等等。
自行车?小轿车?
你想太多了。
自行车你连个轮子腿都买不起,相当于后世的法拉第。
一百块一辆呢,得猴年马月才买的起,自行车的票,也是得靠碰运气的。
有钱还不行,你还得有票据才行。
“这年代咋过的这么累哦。小说里的人,不都轻轻松松的嘛,啥锅满盈盆,样样都简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