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宁在仓库里找到一块合适的木材,找到材料加工师傅,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要求,帮忙加工出了两个大小相等的木圈,至于用来固定灯笼竖骨的卡槽,则是她自己一个个手工打磨出来的。
她忙的时候,除了秦师傅和小王过来问了一下她在做什么,其他人并不怎么关心,各自干着自己的事。
有人在扎灯笼,有人在偷偷摸摸着织毛衣,也有人扎堆凑在一块儿闲聊,手里当然都拿着活儿打掩护,就没见过谁全心全意工作的。
一到中午十二点,大家把手里的活儿一丢:“吃饭的时间到了!看看今天中午吃什么?”
秦师傅朝凤宁招手:“小凤师傅,别忙啦,吃饭了。”
凤宁把手里的活放下,站起来:“秦师傅,你别叫我小凤师傅,叫我小凤就行了。你是我前辈,又是长辈,这么叫着我怪不好意思的。”
秦师傅亲热地挽起凤宁的胳膊,说:“那我就叫你小凤吧。你昨晚住在这里还好吧?不害怕吧?”
“还好,不害怕,有大黄陪着我呢。”凤宁说。
“那就好。要我说,你一个小姑娘单独住在厂子里不适合,虽然这里没什么东西可偷的,但就怕哪个不长眼的坏东西,知道就你一个小姑娘住在这里,过来使坏。”秦师傅说。
凤宁无奈地笑了一下:“那我也没办法啊,我不能天天回家吧。而且我那点工资,哪里还租得起房子。”
秦师傅问:“对了,老吴给你开几级工资?”说到这个,她很好奇。
凤宁也没隐瞒,这厂子就这么点大,也不是私企,工资奖金都是透明的,藏不住秘密,便说:“一级。”
秦师傅咋舌:“太低了吧!就你那扎花灯的手艺,起码也得四级五级工才对。”
凤宁说:“我才来,年纪又小,是该脚踏实地从低做起的。”
秦师傅笑着说:“你这孩子,真是实诚。”
午饭是老孙的老婆周姨做的,凤宁之前参加灯展的时候见过。周姨的菜做得不错,二十多个人,做了两个菜,一个鱼香肉丝,一个蒜蓉菜心。
饭是不限量的,菜是一样一勺,吃完了可以去添饭。吃饭的时候,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吃一边聊天。
凤宁是新人,虽然大家都认识她了,但并不了解她,所以这有了机会,自然要打听她的基本情况。
凤宁便在大家的追问下说了大致情况,当然,怎么来的工厂,她肯定不会说,即便是领导觉得她合适,破格推荐,光跟领导有关系这点,就会让其他人心里不是滋味。
有个一看就比较八卦的女同事说:“小凤,昨天送你来的那个小伙子是你男朋友?”
凤宁连忙澄清:“不是,不是,他是我一个村一起长大的朋友,说是没见过工厂什么样子,想过来看看。我还小呢,耍朋友还早。”
那女同事说:“十七岁也不小了,有合适的可以处了。谈几年再结婚比较好,多相处一下,看看性格合不合适,别像我们以前,到年纪了才去相亲,没几个月就稀里糊涂结了婚,结了婚才发现对方臭毛病一大堆。”
她的话得到了很多同事的附议。凤宁笑了笑,没做声,她知道同事说的有道理,但她根本就没考虑结婚的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婚也不是非结不可。
吃完饭,大家又都凑在一块儿磕牙闲聊起来。
凤宁跟大家不太熟,而且这群同事都是已婚妇女,聊的不是孩子就是婆媳妯娌,要么就是私房话。这些东西凤宁并非不懂,但她现在是个黄花大闺女,自然不便于参与,而且她也不爱跟人聊这些。
别人闲聊的时候,凤宁便去制作她的灯笼骨架。花了一天时间,才将可以开合的灯笼骨架组装好。
工厂五点下班,四点半左右,车间里的工人就陆陆续续开始走人。
秦师傅走得最慢,她临走前对凤宁说:“咱们厂子就是这样,上半年清闲,大家都可以晚点上班,早点下班。下半年忙的时候可能就要加班了。你也不用忙活了,早点下班吧。”
凤宁虽然觉得大家过于懒散,但她又不是领导,能说什么?只能管好自己呗。
她是等到五点以后才从车间出来,老孙正换好厨房的煤球,看见她:“你怎么才下班?他们早都走了。”
凤宁说:“我还有点工作没做完。”
老孙说:“现在应该很清闲吧。我们厂子就这样,闲的时候能闲出屁来。忙的时候还得加夜班,习惯就好。”
凤宁只能笑笑,她哪能习惯呢?她可不是来混日子拿死工资的,她是想借着这个平台把灯笼做好做强,想发家致富,把灯笼技艺好好传承下去。
可她现在人微言轻,只能韬光养晦,静待时机。
凤宁花了两天时间,终于把可收拢的灯笼做了出来。她想拿给吴昌德看,结果吴昌德不见人影,听人说,他下午三点就走了。
好么,厂长带头早退,也难怪大家早退都习以为常了。
等到第三天,凤宁的灯笼才被吴昌德看到。
吴昌德对她这个灯笼很感兴趣:“这要是批量生产的话,成本大概是多少?”
凤宁说:“想要批量生产,固定灯笼骨架的上下两个圈,得用塑料。塑料圈需要开模,开模是需要一定费用的,具体多少我不知道,生产塑料圈要另外收费,多少钱一个,我估计会跟产量相关。产量越大,价格越便宜。这些都需要采购员去了解。”
吴昌德听完她的话,非常惊讶:“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多?”她不过是个才十多岁的农村丫头,知道得比他这个业内人都多。
凤宁说:“我也是跟人打听到的。”
吴昌德点了点头:“这个给戴师傅看了之后再定夺吧。”
凤宁点头:“好。”
吴昌德说:“我今天要去医院探望戴师傅,小凤你跟我一起去吧,带上你这个灯笼。”
“好。”
于是两人带上凤宁的灯笼,骑车去医院探望戴连生。
凤宁早就想去看望戴师傅了,毕竟这可是自己的师父,可除了她,谁也不知道他就是自己师父。现在他俩就完全是陌生人,凤宁自然也没法主动去医院探病。
路上经过一家食杂店,凤宁停了下来,买了一斤姜糖,又买了一瓶荔枝罐头,还买了一根甘蔗,砍成小段,用绳子捆着。
吴昌德说:“你这些都是买给戴师傅的?”
“是的。”凤宁说。
吴昌德说:“戴师傅能咬得动甘蔗吗?”买姜糖和荔枝罐头他还能理解,买甘蔗算怎么回事?
凤宁故作惊讶地说:“戴师傅年纪很大了吗?咬不动吗?”
“我也不知道咬不咬得动。戴师傅六十多了,我
怕他牙口不好,咬不动甘蔗。”吴昌德说。
“没关系,他咬不动的话,就给他的家人吃也是一样的。”凤宁说。
其实凤宁买的这些,全都是戴师傅爱吃的,尤其是甘蔗,戴师傅的牙口好得很,七八十岁的时候,牙齿一颗都没掉,有一口令人羡慕的整齐牙齿,还常用啃甘蔗来炫耀自己的铁齿铜牙。
戴师傅在人民医院住院,凤宁想起了贺志华,她就在人民医院当医生,不知道能不能遇到她,不过她也没打算去找她。
吴昌德领着凤宁到了人民医院,直接去了住院部的骨科。戴师傅正躺在床上跟老伴置气:“你不给我整点儿辣椒,我就不吃了。”
老伴说:“医生说你现在不能吃辣椒,要忌口!”
吴昌德敲了敲门:“戴师傅。”
戴师傅扭头看向门口:“厂长你来了,你快跟医生说,我要出院!”
吴昌德走进病房,笑着说:“戴师傅,你还是谨遵医嘱,医生说什么时候出院,你就什么时候出院。好生养着,等伤好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凤宁走上前,看着比记忆中年轻许多的师父,控制住自己的激动:“戴师傅好!这是我的一点小心意。”
戴师傅一眼就看到了那几节甘蔗,心头一喜:“你是哪个?”
第35章
吴昌德赶紧介绍说:“戴师傅, 这就是我跟你说的那个小凤同志,是她帮我们把灯展上的恐龙灯扎好的。现在她来我们厂上班了。”
戴师傅扭头看向凤宁,眼中露出惊讶之色:“这么年轻!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从哪里学的扎灯笼?”
凤宁说:“我叫凤宁, 今年十七了, 扎灯笼是我自己琢磨的。我知道戴师傅会扎很多花灯,所以特别想跟你学做灯笼。”面对师父, 她只能这么说, 难不成要说是跟他学的吗?这不闹鬼了么。
戴师傅摸着下巴:“自己学的?这倒是奇了。”
吴昌德拿出凤宁带来的灯笼,说:“戴师傅,这是凤宁设计的灯笼,可以收拢的。你看看。”
戴师傅来了兴致:“快拿来我看看。”
戴师傅的老伴提醒他:“老头子你慢点儿,当心你的腿!”
戴师傅毫不在意:“没事,我伤的是腿又不是手。”
他拿过吴昌德递过来的灯笼, 端详了一下,然后就轻易把灯笼给打开了。他上下左右看完灯笼,然后又把它收起来,反复开合了几次,这才点头:“点子蛮不错, 用的是雨伞开合的办法。就是这上下两个圈有点笨重, 显得比例不太协调, 看起来不清爽。要么就把灯笼做得再大些,要么就把圈做得小点儿。”
凤宁解释:“这是打的样,真做的时候,我想用塑料圈替代, 塑料圈会更轻薄一些。比例就协调了。”
“那就先打个样看看。”戴师傅说。
吴昌德说:“戴师傅, 我们就是为这个事来请教你的。你觉得有必要做这样的灯笼吗?”
戴师傅说:“当然有啊。你不是老说我们做的灯笼不好运输,现在可以合起来, 那不给你省大事了?以后想卖到外地去就方便多了。”
吴昌德说:“那我回去就去找塑料厂给我们做塑料圈。”
戴师傅又把灯笼打开,开始欣赏灯笼的细节,看了一会儿,又问凤宁:“你做了多长时间的灯笼了?”
凤宁虽然很不想撒谎,但还是撒了:“不久,也就一年多吧。”
戴师傅惊讶得不行:“小娃娃,你很有天赋啊。”
凤宁趁机说:“戴师傅觉得我很有天赋,能不能收我为徒?”
戴师傅说:“你已经在厂里了,以后都是一起做灯笼,你有什么不会的,问我就是了。”
戴师傅并没有答应收凤宁为徒,只愿意保持同事关系。
凤宁也知道戴师傅不会那么轻易收徒。当初她去戴师傅店里学做灯笼,也只是雇佣关系,后来时间长了,戴师傅觉得她悟性不错,品行也端正,这才正式收她为徒的。
吴昌德赶紧来打圆场:“咱们已经是同事了,小凤你有以后什么问题随时可以请教戴师傅,戴师傅特别喜欢勤奋好学的人,向他请教问题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
凤宁点头:“好。”她有耐心,那就慢慢来吧,她相信自己能够打动戴师傅,再次拜师。
戴师傅的老伴说:“吴厂长,你帮我劝劝老戴吧,他这两天闹着要出院,又不肯好好吃饭,我都快被他烦死了。”
戴师傅说:“我天天在床上盘着,不让下地,又不能吃辣,身体上受折磨就算了,嘴巴还要受亏待,你说我可怜不可怜?”
凤宁说:“戴师傅,我带了姜糖过来,你要不要尝点?姜糖是甜辣的,你少吃点可以开胃。”
戴师傅赶紧来了兴致:“要、要,拿点来给我尝尝。”
他老伴说:“你看嘛,五六十岁的人了,还跟个小孩子一样!”
凤宁打开包糖的牛皮纸,送到戴师傅跟前,戴师傅伸手拈了一块,放进嘴里,笑眯眯道:“就是这个味,我喜欢。你小娃娃还蛮会买东西,买的都是我喜欢的。”
凤宁抿嘴笑:“戴师傅喜欢就最好了。”
看完戴师傅,他们从医院出来,吴昌德说:“凤宁,你先回厂里,我有点事去处理一下,可能晚点回去。”
凤宁本来还想着他们一起回去,让采购赶紧去找塑料厂做灯笼圈,看来怕是又得到明天才能说了。
厂子的办事效率真让凤宁没了脾气,大锅饭体制下的公有单位让人完全没有危机意识,也缺乏上进心,大家都在得过且过混日子。
凤宁推着车出了医院,在门口碰上了熟人:“姐姐?你怎么在这里?”
凤宁抬眼便看见了盛世明:“盛世明,你怎么来医院了?是哪里不舒服吗?”
盛世明清了一下嗓子,说:“有点。感染了风寒,有点咳嗽,我妈让我来医院找她拿药。姐姐你来医院做什么?你去灯笼厂上班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