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林夫人种田日常——秋水晴【完结+番外】
时间:2024-08-25 23:03:46

  薛宝钗眼里一阵湿意。
  她用力眨了眨眼睛,试图将眼中的水汽眨走。
  “怎么能怪妈呢?哥自小就比较调皮,便是父亲在的时候,他也是这般顽劣的。只是父亲比母亲更加严厉,他心中多少有些顾忌。后来父亲没了,他仗着妈心中疼他,又容易心软,就是惹得您生气了,翌日来哄您一哄,您便随他了。”
  自己的兄长是什么样的人,薛宝钗心中很清楚。
  母亲又是心慈手软的人,当不了严母。
  “你哥已是这样,妈以后便只能指望你了。”薛姨妈将自己怀里的薛宝钗拉开,伸手帮她整理发髻上的珠花,“宝丫头,你终日待在家里,也不是个事儿。跟着老太太和这府里的妹妹们一同去林妹妹的庄子,不图其他的,便是去散散闷也是好的。”
  顿了下,薛姨妈又说:“听你的姨母说,这次到林妹妹庄子的,还有裴家的小公子。他的父亲今年中了进士,大伯父是户部尚书,那小公子叫什么名字来着?”
  薛姨妈蹙眉,苦思冥想。
  “叫裴辙。”
  薛姨妈看向薛宝钗。
  薛宝钗的脸色很平静,“那位小公子,跟宝兄弟年龄相仿,气度却不太一样。绛儿生辰的时候,他与母亲一同到不羡园去给绛儿庆贺,我见过的。”
  薛姨妈听女儿那么说,自嘲地笑了笑,“瞧我这记性,你那时从不羡园回来,还跟我说过此事的。”
  薛宝钗知道母亲的心思,她沉默了片刻,跟母亲说道:“妈,没用的。”
  那个小少年,跟两个玉儿的关系很亲密。尤其是面对林黛玉的时候,眼睛亮得就跟天上的星辰似的。
  薛宝钗刚到荣国府的时候,十二岁。
  如今已满十三,很快就要及笄了。
  在男女的事情上,她早就开窍了。
  那天在不羡园那么多的姑娘,三春在,史湘云在,她也在。贾宝玉心中虽然惦记着林妹妹,可是姐妹们都在的时候,他也并不时时刻刻都会关注林妹妹。
  可裴辙少年那天在众多出色的姑娘当中,依然满心满眼都是林妹妹。
  裴辙是什么出身?他的祖父是当今圣人的老师,大伯父是当今圣人倚重的大臣,父亲中了进士,不出意外,以后也是高官厚禄的。
  这样出身的人,怎么可能看得上薛家呢?
  就算兄长一直循规蹈矩,在上京的路上没有闹出命案。到了京都之后,也不曾做出这许多的荒唐事,薛家也不会在裴家联姻的名单上。
  钟鸣鼎食之家,最看重出身。
  便是从前风头正盛的时候,裴府都未必能看上薛家。
  倒是林家既是钟鸣鼎食之家,又是言情书网之族,林如海在扬州时就跟老太傅交好,如今到了京都,又顺利带着贾家搭上了裴家。
  裴辙怎么看都像是贾滟和林如海相中的未来女婿人选之一。
  林黛玉出身清贵,父母双全,如今父亲又是吏部尚书,就是平日里小性子多了些,惹得下人们观感不太好,那也不妨碍荣国府里的这些长辈和姐妹们喜欢她。
  薛宝钗抬眼,目光沉静,她望着母亲,哑声说道:“薛家已经不是从前的薛家,便是姨母再心疼我,愿意为我的亲事操心,我们也攀不上裴家的。”
第95章
  095
  贾滟还在盘算去庄子的日子。
  林如海已经跟着圣人去了避暑山庄,除了林如海,裴世英也一起去了。
  想到贾母出门比较讲究,贾滟干脆去荣庆堂找贾母,跟老人家一起看着黄历挑了个宜出行的好日子,就定在三天后。
  贾母说:“我一个老人家在庄子那里,也想找个人说话,喊上你的母亲和芸儿一起,刚好芸儿也能帮着看看宝玉和绛儿他们。”
  贾滟脸上带着微笑,“我已经跟妈说过了,她本是不想去的。后来听说老太太要去,便同意了。”
  卜氏要去,贾芸自然也会去。
  贾府的老祖宗要出门,宁国府那边自然也是会知道消息。
  尤氏听说贾芸和卜氏都要去庄子,就跟贾滟说如今尤二姐忙着准备秋天出嫁的事情,尤三姐却还在陆清洛那里学刺绣。这次去庄子,那么多年龄相仿的姐姐妹妹们都去了,能不能让尤三姐也一起去。
  尤氏的话说得好听,“卜三嫂子年轻时的针线活是极好的,三妹妹便是跟着姑姑去了庄子里,也能跟着三嫂子学。”
  贾滟望着尤氏,笑着没说话。
  尤氏见贾滟不说话,就有些急了。前几日她跟王熙凤在一起说闲话的时候,王熙凤还说贾琏的朋友看中少年贾芸,想将家中妹妹嫁给他。
  但是贾滟却说贾芸的年龄还小,不急。
  贾芸急不急,尤氏不清楚。
  但尤氏挺急的。
  上次尤三姐回来宁国府与母亲长姐相聚的时候,便已经透露了心事,她心悦少年贾芸。
  尤大娘听了小女儿的话,有些惊讶。惊讶过后,觉得此事也不是不能成。
  少年贾芸虽不比宁、荣两府的年轻主子们,可到底也是贾家的人。如今姐夫林如海是吏部尚书,少年平时跟在贾琏和王熙凤夫妻身边,十分受那对夫妻的器重。
  要是这门亲事能成,尤大娘也不必再为尤三姐的下半辈子操心。
  尤氏想着二妹妹的亲事已经尘埃落定,三妹妹的亲事如果能定下来,当然是最好的。
  贾芸已经是贾氏一族的年轻子弟里比较出挑的人了。
  为了尤三姐,尤氏当然得抓紧时机,让两个少男少女多些相处的机会。
  此时见贾滟不说话,尤氏又笑着说:“咱们家的老祖宗出门,带的丫鬟婆子定然不会少。加上几个少爷姑娘的贴身丫鬟和婆子,也不少人。三嫂子如今眼睛不太好,尤其是到了傍晚时分,便不大看得清,三妹妹伶俐周到,她若是去了,也能替姑姑和芸儿陪伴三嫂子。”
  贾滟啼笑皆非,“无缘无故的,怎么好意思劳动三妹妹?”
  尤氏见贾滟不接招,没辙,只好跟贾滟挑明了,“……上次三妹妹到家来,妈说起二妹妹的亲事已定,让我也为三妹妹说个好人家。三妹妹却说不要,她心中已经有人,若是这人愿意娶她,她便嫁给他。若是他不愿,也不勉强,她可以跟着陆姑姑学刺绣,一辈子留在锦绣坊。妈听她那么一说,连忙问她心里的人到底是谁。三妹妹说她心悦芸儿,想嫁给他。”
  尤三姐会说出这些话,并不奇怪。
  因为在原著,尤三姐就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人。
  似乎她的一生,仅会喜欢上一个人,一旦喜欢上,就矢志不移。
  只是在原著,她喜欢的是柳湘莲。
  而现在,她喜欢的是贾芸。
  两情相悦,贾滟又不是什么老古板,自然是乐见的。
  只是贾滟私下其实也探过卜氏的口风,卜氏是觉得贾芸是吃过苦的孩子,如今靠着姐姐和姐夫,才让人另眼相看。尤三姐是个好姑娘,长姐又是东府的主母,卜氏只担心会委屈了尤三姐。
  贾滟倒是不觉得有什么委屈不委屈的。
  少年男女,浓情蜜意的时候,眼里只有对方,哪有成年人心里那么多的顾虑?
  这个世界的男女,定亲成亲都很早。至于成亲后,两人的感情如何,生活会如何,全看两人怎么相处。
  只是卜氏既然有那样的担心,贾滟也没法三言两语让她释怀。
  卜氏的意思,还是希望贾芸能做出点事情,至少有能顶门立户的样子时,再去跟尤氏说亲,可能会有底气一些。
  贾滟哭笑不得,随即又觉得心酸,想来在贾璧去世后,卜氏带着两个孩子受了不少冷眼,人便不自觉得变得卑微,总觉得自己和孩子们还不够好。
  ――少年贾芸分明已经够好了。
  贾滟将卜氏的顾虑委婉地告诉尤氏。
  尤氏愣了下,连忙说道:“我们家本也不是什么富贵人家,芸儿如今这般已经很好,三妹妹都非他不嫁了,在她心里,芸儿自然是一千一万个好。至于妈,她只要两个妹妹找个好人,以后能好好过日子,就已经很欣慰。更别提芸儿是我看着长大的,知根知底,妈哪有不满意的道理。”
  贾滟听尤氏这么说,于是笑着说:“既然姐姐都这么说了,我就带上三妹妹去。只是她和芸儿的事情,光是我和妈同意还不行,得看芸儿的意思。”
  婚姻大事,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可贾滟又不是土生土长的古代人,她和卜氏可以给贾芸一些建议,至于同不同意,还是得看贾芸本人的意思。
  毕竟,成亲后的日子谁也说不定会怎样,不论是岁月静好,还是鸡飞狗跳,都是贾芸本人要面对的。
  尤氏听贾滟这么说,顿时心花怒放。
  “我是看着芸儿长大的,他若是无心,三妹妹不会如此死心塌地。我看此事一定能行!”
  贾滟笑着端起茶盅,没再说话。
  等尤氏走了之后,贾滟又让派人去裴府,跟杨夫人说三天后裴辙去庄子的事情。
  打点完这些事情之后,贾滟靠在不羡园正房的炕上,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锦葵在旁边帮她摇着扇子,笑道:“这下子咱们姑娘的庄子可就热闹了。”
  可不是么。
  光是贾母和府里的几个姑娘的贴身丫鬟、婆子,还有小厮……加起来就几十号人,再加上贾滟自家的几个人,还有裴辙。
  阵仗是挺大的。
  但京都的百姓们对这些贵族人家出行的阵仗早就麻木了,不会觉得怎样。
  城里的百姓们对贵族人家出行的阵仗看多了,见怪不怪,可乡下人家却没见过贵族人家出行。
  竹青早两天就已经到了庄子里打点,让管事跟庄子里的人家打过招呼,说是太太要带着姑娘哥儿们到庄子避暑,太太娘家的母亲和老祖宗也会来,大家看热闹归看热闹,可不要轻易去惊扰了太太和姑娘们。
  林绛玉和林黛玉都是去过庄子里小住过的人,对这些田园的生活已经不感到陌生。
  裴辙则是从小就跟着母亲一起去庄子里,到了林黛玉的庄子,只觉得很亲切。
  正值夏天,进入庄子的主路两旁是已经挂了穗的水稻,主路宽敞平坦。
  仿佛每个庄子的入口处,都会有一棵上百年的老古树,树冠如伞,老者们在老树下坐着小马扎纳凉,一边摇着扇子,一边闲话家常。三五成群的小孩们在旁边嬉闹,不时发出欢畅的笑声。
  见到贾滟等人的马车进村,嬉闹的小孩们停了下来,眨巴着眼睛好奇地盯着。
  老者们停止了谈笑,路边的庄稼人们也停下劳作,看着马车进庄。
  他们都很好奇这个庄子的新主人会是什么样的人,会是个善良厚道的人家吗?每逢天灾,会体谅村民,免除他们的佃租吗?
  因为竹青已经到庄子里打点过,村民们心里虽然好奇,但并不去打扰他们,只远远地看着。
  贾滟和两个玉儿同一辆马车。
  林黛玉撩起马车的帘子,远远地看着那些村民。
  林绛玉凑过去,跟姐姐一起看,感叹着说道:“他们看上去跟城里的人是那么不一样。”
  三岁多的小孩记忆就跟金鱼似的,林绛玉记得自己去过庄子玩,记得的都是跟裴辙一起的记忆,上山捉鸟,下河摸鱼,十分快乐。
  至于庄子里的人言行如何,装束如何,那不是一个三岁小孩会留意的事情。
  时间一晃,两年多过去。
  五岁的林绛玉已经开始通过人的言行举止和穿着来观察他们。
  “那当然不一样啊。庄子里的人都是村民,以种田为生的。”
  跟弟弟不一样,陶然山庄小住的那几天生活,林黛玉记忆犹新。她还记得自己的第一个朋友叫春兰,是陶然山庄的一个小女孩,很活泼很有生命力,跟荣国府的姐姐妹妹们都不一样。
  在不羡园西书房的案桌上,摆放着一只竹篾编成的八哥。
  就是因为那只八哥,林黛玉回扬州后才会想着要养一只八哥。
  裴辙知道林黛玉想养一只能说话的八哥,回扬州后,就让父亲把自己养在府里的八哥送去了林黛玉。
  两只八哥,从扬州的闲云阁,到京都的不羡园,都一直陪着林黛玉。
  林黛玉每次看书累了,一抬眼就能看到书桌上和走廊上的八哥。
  不知道曾经的小玩伴,如今怎样了?
  林黛玉想起春兰,回头看向贾滟。
  贾滟仿佛心有所感,杏眼含笑,温声说道:“你若想知道陶然山庄的事情,等裴五婶婶从扬州回来,我请她到家里来玩。”
  林黛玉一怔,随即笑着点头。
  “好。”
第96章
  096
  庄子里的人都好奇贾滟等人的身份,远远地打量着。
  竹青在庄子里收拾了好几间四合院,刚好够给贾滟带来的这些人住。
  贾母住在一个三进的院子,宝玉是老人家最疼爱的,自然要将他放在眼皮底下。史湘云平日爱热闹也淘气,贾母生怕她到了庄子就像脱缰的野马,也将人放在自己的院子里。
  于是,贾母的院子,她住在正房,贾宝玉住东厢房,史湘云住西厢房。
  卜氏带着探春、迎春住一个四合院。
  贾滟住的也是三进的四合院,比贾母住的四合院稍微小一些,她带着林黛玉、薛宝钗和尤三姐住一起。林绛玉最喜欢黏着裴辙和他的芸舅,非要跟两个少年住一起,贾滟也就随他去了,吩咐竹青将几个少年安排好,各自的住处就定下了。
  贾宝玉要到庄子来,秦钟也跟着一起。
  贾母要把宝玉放在自己眼皮底下,平时也喜爱秦钟,于是也让秦钟住在她的四合院那里。
  这么一来,所有到庄子的人都安顿好了。
  几个四合院相隔不远,都能听见彼此院子里的欢声笑语。
  贾母年少时也有过与父母去避暑的经历,那都是在自家的别院里住着,并没有住在这样开放式的庄子里。后来嫁到荣国府,当家主母,要操心的事情数不胜数,自然再也没什么机会离开京都到旁的地方去。
  初次到乡下地方避暑,大概是人到了一定的岁数,就不想讲究太多虚礼,竟感觉很喜欢。
  户与户之间的距离很近,有好奇的小孩躲在墙角悄悄地打量着从城里来的贵客,并不上前打扰。
  贾母杵着拐杖出来,见了这些小孩,吩咐身边的鸳鸯,“等会儿散一些银钱给这些小孩儿们,就说是请他们吃糖用的。”
  鸳鸯听了,笑着应下。
  贾母平时在荣国府里,走远一些还要坐轿子,到了庄子,竟也杵着拐杖沿着几个四合院走了一圈。
  鸳鸯看得心惊胆战,生怕老人家一下子走那么多路,会走出什么毛病来。
  贾滟却笑着说:“没关系,老太太也并不是那么娇气的人。你看庄子里的老人家,个个腿脚都麻利得很。”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