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户人家的老人,即使头发全白了,牙齿也掉了,依然动作麻利。
倒是富贵人家的老人,走几步就气喘吁吁,不是这里疼就是那里痛,动作也比较迟钝。
“庄户人家的老人自然不比老太太金贵,但养生之道,都是一样的。只要老太太愿意,多走动些也没坏处,你多看着些,别让老太太摔了就行。”
生命在于运动。
贾滟一直不太赞成中医说的静养,什么都要静养,可人一旦不运动,肌肉很容易萎缩。很多老人到年老的时候下盘不稳容易摔跤,就是腿部肌肉没了,力量不足。
贾母如今七十多,平时很注重养生,就是不太爱动。
如今到了庄子,她愿意多走动是好事。
鸳鸯听贾滟那么说,觉得也是这个道理,见老太太愿意走,也没阻拦,只是更加小心地照顾着,随时关注她的身体状况。
林黛玉和史湘云她们正在四合院外面的竹林里乘凉,贾母寻声走过去,跟小姑娘们凑趣。
贾滟让丫鬟婆子们看好了老太太和几个姑娘,自己去了林绛玉那边。
她对裴辙很放心,但架不住贾宝玉听说林绛玉和贾芸跟裴辙住在一起,十分羡慕,拉着秦钟过去几个小少年的四合院去玩了。
这个年龄的少年们,精力旺盛,好奇心又重,凑在一起,谁也不知道他们能想出什么荒唐的点子来。
可出乎意料的是,贾滟去到裴辙他们住的四合院时,贾宝玉和秦钟站在裴辙和贾芸身后,裴辙和贾芸正在对着摆放在庭院里的农具,跟贾宝玉等人解释那是干什么用的。
林绛玉也在旁边一脸好奇地听着。
听到动静,裴辙停下解说,转身,见了贾滟,便有礼地见过贾滟。
贾滟笑道:“你们都不用多礼。平日在府里也就罢了,如今难得到了庄子,不要太拘谨。”
林绛玉见了贾滟,跑到贾滟跟前,拉着贾滟的衣袖,“太太,裴哥哥在跟宝玉哥哥和鲸卿哥哥说这些铲子铁揪是做什么用的呢。”
贾滟看向贾宝玉。
贾宝玉笑得有些不好意思,跟贾滟说道:“从未见过这些东西,便十分好奇。”
贾滟只是微笑着说道:“庄子里你没见过的东西很多,若是想看,让竹青带你们出逛逛。”
贾宝玉欣然同意。
裴辙却笑着说:“林伯母和老太太都到了庄子,竹青要料理的事情也多。庄子里的东西我都熟悉,若是宝兄弟愿意,我和芸哥陪你去逛,如何?”
林绛玉一听,连忙举手,“我也要去!”
贾宝玉跟裴辙初初接触,就对他十分有好感。方才过来四合院,发现裴辙不仅书念得极好,人也不古板,许多事情信手拈来,对这些稀奇古怪的农具也很懂。
平日里两个玉儿提起裴辙,总是带着一丝莫名的信赖,贾宝玉听多了,心里其实也不是什么滋味。
毕竟,在得到两个玉儿青睐的人跟前,贾宝玉也会有种觉得自己被比下去的感觉。
平日在荣国府里众星捧月,大家都哄着他顺着他。
一朝发现原来跟旁人相比,自己其实也算不上多么出色,心里当然会有落差。
虽有落差,宝玉从来不是善妒之人,他看到比自己出色的人,从来都是欣赏,感觉自愧不如,也诚心想要与对方深交。
如今听裴辙说陪他在庄子里逛,本来心中的那点郁卒抛至九霄云外,高兴地向裴辙作揖,“我正求之不得,多谢!”
几个少年去了庄子闲逛。
贾滟回去,仔细地回忆着原著里关于宝玉的事情。贾宝玉从贾府的繁华走到败落,虽然娶了薛宝钗,最后看破红尘,出家了。
只是这一回,贾宝玉未必会出家。
命运的改变,有时只需要一点契机。
晚上,贾滟临睡前去贾母屋里的时候,贾母跟她说:“宝玉这孩子,倒不是不爱读书。只是他对父亲怕极了,母亲经历了珠哥儿的事情之后,一反过去望子成龙的模样,对他百般溺爱。凡事过犹不及,我不求其他的,只求他能安然长大就好。虽然如此,平日里我也没少为他发愁,他不读书考取功名,仗着宫中姐姐和族兄的光,也能当个富贵闲人,但既为贾家子孙,他若连顶门立户都不能,日后有何脸面见能安邦定国的贾家祖先?”
贾母年纪大了,很多事情看在眼里,不能要求贾家的年轻一辈都是人中龙凤,至少希望他们能顶门立户。
只是每一代有每一代要担起的责任。
她如今到了这岁数,嫡长孙媳妇都进门管家了,她便是看在眼里,也不能把手伸得太长。
如今贾滟带了老太傅疼爱的嫡孙儿到庄子来,贾宝玉与对方接触之后,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晚上都在跟贾母絮叨什么庄子、种田、射骑之类的话。
正为自己乖孙儿的未来头痛的贾母听了,心里乐开了花儿。
贾母向贾滟夸奖裴辙,“早就听说辙哥儿是在老太傅跟前长大的,平日虽然淘气,却从不耽误读书,如今一看,当真是雏凤清于老凤声,前途不可限量。”
贾滟对裴辙一向看好,听贾母对裴辙赞不绝口,心里也高兴,笑道:“辙儿这孩子不错,两个玉儿在扬州时,便经常与他一处玩耍。”
贾母:“日后常让他到府里来玩,也可以让宝玉多与他走动。”
这些少年郎之间的事情,贾滟不想多掺和。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若是能投缘,何必大人干涉太多?若是不投缘,旁人做得再多,也是徒劳。
心中虽是那么想,但贾滟还是笑着应下贾母的话。
贾滟开始带着一群老少在林黛玉的庄子里避暑。
夏天炎热,庄子里有小河,每天傍晚时分,几个少年就吵着要去泅水。贾滟胆大心细,让竹青从庄子里找来十几个青壮年在河边守着,随他们折腾。
几个姑娘十分羡慕,可不敢下水玩。
贾滟在下游安排了婆子守着,不让人靠近,让几个姑娘脱了鞋袜在河边趟水玩。
史湘云想起上次贾母说她年少时,失足落水,还在太阳穴上留下一道疤的事情,问贾滟:“姑姑,我们也可以像二哥哥他们那样学泅水吗?”
薛宝钗惊讶于史湘云的异想天开,笑道:“真真是没什么事情是云丫头想不到的,这里虽是颦儿的庄子,到底也有外人在,若是我们泅水让人看了去,多少不太妥当。”
史湘云想了想,觉得是这个道理。
这时,薛宝钗又说:“林姑姑带着我们在外面,要料理的事情已经很多了,我们别给她添乱了。”
林黛玉正和探春两人在清澈的河水里挑好看的鹅卵石,听到薛宝钗的话,站直了身体,目光从史湘云身上扫过,然后落在薛宝钗身上。
穿着一袭淡绿夏衫的林黛玉笑容清浅,说道:“只要我们想学,太太便是要料理的事情多了些,心里也会高兴。先前云妹妹和探春妹妹要想把她们的字画放在锦绣坊里,让绣娘们做成绣品拿出来卖,太太也愿意帮忙。”
薛宝钗觉得姑娘家的东西,不管是字画还是诗词,都不宜在外流传,所以没有加入锦绣坊。
除了薛宝钗,荣国府里的几个小姑娘包括史湘云,如今都在锦绣坊有自己的号。
至于荣国府针线活出色的丫鬟,鸳鸯和晴雯除了给贾母做针线活之外,偶尔也会做一些绣品放在锦绣坊。
鸳鸯和晴雯的绣品,描红的画稿大多是惜春探春和史湘云的字画。
不能说几个小姑娘的作品多受欢迎,但贾滟抱着试试又何妨的态度在锦绣坊给她们展示作品,反响还算不错。
林黛玉跟薛宝钗说道:“有时候想得太多,并不是什么好事。”
薛宝钗:“……”
尤三姐没到水里玩,她陪着卜氏坐在河岸边,她没细听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话,倒是先前薛宝钗教育史湘云的话她听见了,但她不纠结薛宝钗跟史湘云说了什么,而纠结薛宝钗喊林黛玉颦儿。
尤三姐比薛宝钗大几天,有些奇怪地问道:“宝妹妹,颦儿说的是我们林妹妹吗?”
薛宝钗一怔,不是林妹妹还能是谁?
探春手里抓着两块鹅卵石笑起来,跟身边的迎春说道:“二姐姐,你可还记得谁送了林姐姐颦颦二字?”
迎春站在水里,看了一眼探春,摇头,“不记得。”
探春哈哈笑起来。
史湘云也忍不住笑,跟薛宝钗说道:“宝姐姐,二哥哥平日里不知多爱给人起名字,虽说他送了林姐姐颦颦二字,但我们都当他是说浑话,不能当真。老太太和林姑姑他们说起林姐姐的时候,都只说玉儿,难怪尤姐姐听你说颦儿,不知道你说的是林姐姐。”
薛宝钗的脸顿时红了起来。
卜氏见状,笑着在旁边打圆场,“你们宝姐姐也不是故意的,就是平日宝玉在府里说什么,大家都在说,她听说了便当真也不出奇。既然容易惹人误会,以后别再这么喊就好。”
迎春等人倒是没什么,她们从不喊林黛玉什么颦颦、颦儿之类的,几个小姑娘嘻嘻哈哈地说起要学泅水的事情。
薛宝钗站在水里,明明是夏日,却感觉河水冰冷。
翌日大早,王夫人派了马车到庄子接薛宝钗回荣国府,周瑞家的亲自跟着马车来。
原来是薛蟠已经认得人,却不愿意在京都带着,吵着要回金陵。薛姨妈被他吵得没辙,只好跟王夫人说把薛宝钗从庄子接回京都收拾收拾,不日就要启程回金陵了。
贾滟和贾母坐在院子里,周瑞家的恭敬地站在旁边说话。
“……姨太太本是想等哥儿的身体好些再说回金陵的事情,可哥儿自从认得人之后,又哭又闹要回金陵,问了舅老爷那边,舅老爷也是说哥儿既然这么想回金陵,那就回去罢。太太说姑太太和老太太带着姑娘哥儿在庄子避暑,不能为着宝姑娘的事情让大伙儿都回去,便让我来庄子接宝姑娘一人回府便可。”
贾母听着周瑞家的话,神情十分感慨,“都是亲戚,宝丫头在府里这两年跟姐妹们相处得不错,她如今要走,那几个丫头怕是不知道要哭成什么样。”
贾滟是没想到薛姨妈要带着薛蟠和薛宝钗回金陵的。
如今听周瑞家的这么说,心情也有些复杂。
林黛玉和史湘云等人知道薛宝钗要被王夫人接回荣国府,不日就要启程回金陵的事情,心里都很不舍。史湘云和贾宝玉两人送薛宝钗上马车的时候,都忍不住流了眼泪。
贾母没有送薛宝钗出庄子。
贾滟和林黛玉站在庄子门口的那棵百年老树下,目送薛宝钗的马车走远。
林黛玉轻声叹了一口气,问贾滟:“太太,宝姐姐回金陵后会好吗?”
贾滟看向林黛玉,见她的发上落了一片花瓣,抬手帮她将那片花瓣取下,“不会比眼下更糟糕了,她会越过越好的。”
贾滟说的是真心话。
薛宝钗这个少女,薛家其实早就是她当家了。如今薛蟠半死不活,虽然已经清醒能认人,也是个废人了。
四大家族在金陵的势力也不算小,只要贾家、王家不倒,他们再不待见薛蟠,也不会对薛姨妈和薛宝钗不闻不问。王夫人也还一门心思想给薛宝钗说个好人家。
有王夫人在背后撑腰,薛蟠也不像过去那样能作妖,回到金陵后的薛宝钗想找个好人家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林黛玉沉默着点头。
风从面上拂过,林黛玉将被风吹起的发丝捋了下来,跟贾滟说:“我从前不喜欢宝姐姐,如今看,也没有太喜欢,但我希望她以后能过得好一些。”
因为薛宝钗总是把真实的自己藏得很好,林黛玉并不喜欢这种带着面具的人。
贾滟也能理解林黛玉,与她并肩往回走。
“放心,她是个足够聪明的姑娘,以后会过得很好。”
薛宝钗走了之后,几个小姑娘跟贾母说想学泅水。贾母觉得这是在林黛玉的庄子,庄子的人都是信得过的,又有贾滟和这么多的丫头婆子在,不怕会有什么事。
再说,年少时自己失足落水的经历,如今想起,仍然心有余悸。
条件允许,这些小姑娘们能学会泅水,也是好事一桩。
于是,贾母跟贾滟商量着是不是给她们学泅水。
贾滟当然不会反对,这件事清林黛玉早就跟她说了,只是老人家在,贾滟得给老人家一点存在感,让小姑娘们先去问老太太,等老太太同意了再说。
贾母一发话,贾滟就让杨嬷嬷和竹青去庄子里找了十来个年轻懂水性的妇人,又让人在小河两旁拉了大概五十米长的幔子不给外人看见,就让几个小姑娘跟着庄子的妇人们学泅水。
第97章
097
酷暑过去,林黛玉和史湘云几个小姑娘都学会了泅水。
林绛玉要进宫去崇贤馆读书,裴辙也要在裴府跟着业师学习。
贾滟和贾母于是带着几个小家伙和一群丫鬟婆子小厮,浩浩荡荡地回到荣国府。
林绛玉又开始了每天入宫读书的日子,贾宝玉自从庄子上回来之后,就像是换了个人似的,不能说是脱胎换骨,已经不抵触读书考取功名这些事情了。
贾母见状,喜笑颜开。
贾滟也啧啧称奇。
林如海得知此事,评价道:“他从前被拘在府里,不知天高地厚。去了一趟庄子,便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荣国府之外,还有大千世界,众生百态。于他而言,实属不易,若是善加教导,又有伯乐助他,以后或许也是难得的栋梁之才。”
贾滟立在红木书桌前,望着手里拿着书册的林如海,忍不住笑道:“二哥哥怕是只能当严父了,日后宝玉若是愿意参加科举,老爷要当他的伯乐么?”
林如海将书册往书桌上放,“八字都没一撇,谈这些还早。”
贾滟笑着瞥了他一眼。
林如海向她伸手,“过来。”
贾滟走过去,将手放在他的掌心。
林如海牵着她到了窗前。
月色正好,皎洁的月光洒落在庭院,两人并肩站在窗前,看着夜色。
林如海:“过几日我们就要回府了,玉儿和绛儿住的地方都取了名字,玉儿的是潇湘阁,绛儿喜欢从前在扬州住时小院的名字,还叫闲云阁。花园里的北楼你很喜欢,我想给它改个名字。”
贾滟:“什么名字?”
林如海:“停雁楼,好不好?”
贾滟愣住,随即哭笑不得,“不好,难听。”
这也太直白了。
林如海见状,笑道:“逗你的。若要改,改一座北楼的名字不足以说明什么,我该将整个府邸都换个名字,就叫滟园。”
林如海很会疼人,也很会哄人高兴。
贾滟对这些事情从来不论真假,总之听个高兴。
此刻听林如海这么说,弯着杏眼,“倒也不必,老爷为我做的已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