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前提到过刘文静这个人,唯一被李渊冤杀的开国功臣,后来李世民为他平反了。
刘文静是因为李世民才跟着李渊造反。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隆中对提出了三分天下;李世民前往狱中会见刘文静,谈论天下时局。
刘文静为什么会在狱中呢?
这就和鼎鼎有名的“瓦岗寨”有关,热爱追剧的朋友对隋朝末年的瓦岗寨起义绝对是非常熟悉,这里就不多说了。因为和刘文静有姻亲关系的李密是瓦岗寨的骨干,所以刘文静也就被李密连累,关押在太原的监狱中。
这个李密是隋末唐初的人,不是晋朝那个写《陈情表》的李密。】
正和扶苏一起观看天幕盘点的张良:“??”这个秦始皇指的是始皇帝吧?明君??
张良陷入了思考当中。
被天幕提及,“晋朝那个写《陈情表》”的李密:“……”所以,是他这篇文章上了后世学子的课本吗?
所以他才会被贴上这样的标签。
唐高祖李渊看了往期的天幕盘点,知道李世民会替刘文静平反,正犹豫要不要杀了刘文静。天幕说刘文静是冤枉的,可是刘文静口出怨言是实,真的是冤枉的吗?
他觉得李世民替刘文静平反是因为私交。
天幕都说了,刘文静愿意跟着他反隋是因为李世民。这么说来李世民徇私,替刘文静平反的这种可能性很大啊。
身在牢中的刘文静:“……”巧了,他现在也在狱中呢。
一个多月前他还和一众大臣一起在殿外仰头观看天幕盘点,谁曾想就因为口不择言被关进了监狱。
早在西汉的邓太后都允许言论自由呢。
天幕都说他是冤枉的了,陛下还不放了他,可不就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真实写照?
天幕居然还说是他不配。
唐太宗李世民觉得刘文静早就有反隋之心,而他父亲刚巧当时正是太原留守,倒不全是因为他。
可以说,谁是太原留守且愿意反隋,刘文静就跟谁造反。
【当时刘文静只是一阶下囚,被关在太原郡的监狱中。而李世民是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的儿子。
太原留守是整个太原郡的最高军政长官。
这个地方最大的官的儿子,到监狱里去见一个囚犯,与其谈论天下时局,就说刘文静的排面大不大吧?李世民的礼贤下士到了什么程度?
监狱都拦不住他。
李世民读史书,读到“草木皆兵”时,灵活运用,解了雁门关之围。李世民礼贤下士到狱中与刘文静谈论天下时局,同样也可以给予小说作者启发。
打个比方:
主角入狱,本该被狱卒欺辱,结果皇帝亲自到狱中探望主角,就问主角的排面大不大?会不会让狱卒惊掉下巴?会不会让满朝文武惊掉下巴?
刘备三顾茅庐都能让诸葛亮感恩戴德,鞠躬尽瘁以死相报。
刘文静一阶下囚,得李世民入狱中相请,不说像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也是肝脑涂地了。
刘文静对李世民的评价非常高,甚至因此和好友裴寂争吵。】
秦始皇嬴政想起了扶苏派人送来的信件,上面有张良的治国良策,提到了扶苏已经成功拜了“帝师”张良为师,正跟在张良身边学习。
只是张良还不知道扶苏的身份,挺让他为此发愁的。
刘备请出诸葛亮,那是三顾茅庐;李世民请出刘文静,是去狱中相见。扶苏请张良出手治理国家,确实是亲自去了,却是用假名字假身份骗来的。
不敢想象张良得知真相后会气成什么样?
张良看到这里,想到了进城时得知的消息,来下邳求贤的太子还没有走。不知道太子会以怎样的方式求贤,能不能做到像刘备、李世民这样?
哎,他想这些干嘛,和他又有什么关系呢?
唐高祖李渊看到这里,有点相信刘文静是真的冤枉了。刘文静是李世民从狱中请出的人才,这份恩情不是一般的重。
除了知遇之恩,还有救命之恩。
他觉得李世民为刘文静求情,将来更是为刘文静平反是徇私。
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徇私呢?
刘文静的功劳和裴寂相当,因为他与裴寂的关系好,所以给了裴寂更高的职位。这就引来刘文静的不满,而他却又因为刘文静想杀裴寂,认定刘文静是想谋反。
人心是偏的。
这事要解决,要么将错就错以谋反罪杀了刘文静,要么给刘文静升官,解决刘文静和裴寂之间的矛盾。
真是愁死他了。
刘文静回想起过往,感慨万千,李世民对他是真的好的没话说。
【刘文静说李世民有天纵之才,可以媲美汉高祖刘邦和魏武帝曹操。这裴寂呢,就不认同刘文静的观点,结果被事实打脸了。
李世民辅佐李渊打下了天下。
后来,刘文静因为自己的功劳不比裴寂少,官职却不如裴寂高,扬言要杀裴寂。裴寂也不是好惹的,在刘文静入狱后,落井下石诬陷刘文静谋反。
说刘文静死的冤是因为刘文静确实没有谋反之心,却是以谋反罪论处。】
天幕下的众人觉得刘文静死的冤枉,裴寂也没什么错。
大众认为裴寂诬陷刘文静谋反并没有什么坏心思,只是为了自保罢了。毕竟刘文静都当众宣布要杀裴寂了,裴寂还把刘文静救出来不是犯傻吗?
孔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唐太宗李世民挺开心的,没想到刘文静对他的评价这么高,将他比作创立汉朝基业的刘邦和奠定曹魏基业的曹操。
这话刘文静应该当面和他说,和裴寂说个什么劲啊?
【再来说说之前提到过的魏征,一开始是李建成的人,在李建成死后归顺了李世民。
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是中学的课文,不记得是不是要背的了,反正作者菌读高中的时候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连《琵琶行》这种不需要背诵的大长篇都能背,到了大学再问起高中的知识那是一问三不知,就只会干饭了。
读书的时候了解过魏征,毫无疑问,魏征是有才学的,且是个好官。
魏征辅佐李建成的时候,也是尽心尽力,曾出主意让李建成去平定叛乱挣军功。李建成也是一个能够虚心纳谏的,不像项羽一样,身边就一个范增还刚愎自用;也不像吕布一样,得了陈宫,却不听陈宫的计策。
魏征献计,李建成成功平叛,两人的智商和水平都在线。
但是呢,魏征劝李建成早做打算除掉李世民的时候,李建成或许是顾念兄弟之情,也或许是觉得自己当太子占据礼法是理所应当,又得父亲的偏爱,所以有恃无恐,没有听魏征的。
春秋时期的公子小白在即位后非但没有杀掉管仲,反而是重用。
李世民在与李建成的皇位争夺中胜出之后,意识到魏征是个人才,并没有杀掉昔日与他作对的魏征,而是对魏征加以重用。
魏征也不含糊,便以《谏太宗十思疏》回报李世民。
“太宗”是庙号,一般是在皇帝死后才有的,这个《谏太宗十思疏》是后人总结魏征的谏言,做的归类整理。】
天幕在讲解的时候,出现了《谏太宗十思疏》全文。
天幕下的众人一边听着天幕盘点,一边观看魏征的这篇文章。不得不说,写的是真好。这个魏征确实是有才华,而且言辞恳切,看得出是真心归顺了李世民。
唐高祖李渊感叹,想不到李建成手下还有这样的人才。
为了预防玄武门之变再度发生,他十分不舍地废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改立李世民为太子,甚至想不久之后就退位给李世民。
希望这样做能够保住两个嫡子的性命,而且是两个出色的嫡子。
虽然李建成也不差,但是要他在明君和千古一帝里面选择,他选择了最后会是“千古一帝”的李世民。
如今李建成已经是废太子了,魏征再跟着李建成就是明珠蒙尘,也是给李建成招来祸患。
是应该让魏征离开李建成了。
唐太宗李世民想起魏征,那是气得牙痒痒,但是又不能拿魏征怎么样。
毕竟,魏征说的也没错啊。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李世民的名言。李世民把魏征当成镜子。在李世民的纵容下,魏征直言进谏了很多次,而李世民也都采纳了魏征的意见。
这可忙坏了史官,光是记录魏征的谏言,就有数十万字。
比如说,李世民想娶郑女为妃,都已经册命了。魏征听说郑女与人有婚约,直言进谏。李世民觉得魏征说的对,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放弃了娶郑女为妃。
不光是政治、经济、民生方面,魏征只要是发现了李世民做得不对的地方,就会直言进谏,不管这是不是李世民的家事。
李世民也乐于询问魏征,并能听取魏征的谏言。】
天幕下的众人点头,如果说了对方不听,以后就不会再谏言了。
已经是废太子的李建成想到李世民被魏征盯着纠错的场景,“噗”的一声笑了出来,随后实在是忍不住哈哈大笑,“李世民也有今天。”
笑完之后他沉默了,说到底,他还是没有李世民心狠,对兄弟下死手。
第86章
【齐桓公公子小白不计前嫌,重用管仲为相。唐太宗李世民也不遑多让,魏征也曾当过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丞相。
说到唐太宗时期的丞相,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房谋杜断”――房玄龄和杜如晦,并且误以为唐太宗时期就只有这两个人当丞相。
其实不然,唐太宗时期有二十多个丞相,只是这两个很出名。
作者菌小时候看《西游记》的时候,里面提到丞相殷开山是唐三藏的外公,当时还以为这殷开山是吴承恩杜撰的,唐太宗时期的丞相明明是房玄龄。
长大后才知道,这殷开山还真是唐太宗时期的丞相。
这就不得不提到唐朝的“群相”制度了,能在同一时间存在十余位丞相,可谓是史无前例后无效仿。
在我们的认知中,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品大员。
但是在唐朝,丞相是三品官。
为什么呢,因为李世民曾经当过唐高祖时期的丞相,属于二品官。
尽管如此,丞相的职权还是很大的,品级比丞相高的是太师、太傅、太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等等一看就是虚职。】
只有左右两个丞相的秦始皇嬴政:“……”
从《出师表》里艰难寻找人名当丞相的蜀汉后主刘禅:“……”他倒是想设这么多的丞相,问题是谁来担任?
唐高祖李渊满脑袋问号,殷开山死的时候李世民还不是太子呢,宰相?
殷・杜撰・开山:“……”他是宰相?他自己怎么不知道?而且他连女儿都没有,哪来的外孙?
唐太宗李世民:“……”殷开山这个宰相是他追赠的。
明朝
吴承恩不记得有没有写过,翻看自己写的《西游记》,查找殷开山的字眼,眼睛都找花了。
他记得他在文中写的唐朝宰相是魏征啊。
不对,殷开山在唐太宗登基前就已经亡故了,怎么可能会是唐三藏的外公?他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他还去翻前文,真是傻兮兮的。
【《西游记》中,观音菩萨卖给唐太宗宝贝袈裟,走的是丞相萧r的路子。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
李世民上位后,逐步将李渊时期的宰相都排挤走了,换上了自己的人。
这个萧r,虽然也是唐高祖时期的宰相,但是因为支持李世民夺位,所以在李世民登基之后依然是宰相,不过十分波折,六次被罢相。
明朝的夏言都只是三次被罢相,唐朝的萧r却是六次被罢相。】
唐高祖李渊:“……”他的好大儿!
他给李世民留的宰相不好吗?不好吗??居然全给换了,显得自己人才多是吧?能有这么多的替补。
这么一想,好像也确实是人才挺多的。
明朝万历年间
内阁首辅叶向高、赵志皋、李廷机等人羡慕哭了,好想被罢相,这样就不用自己苦哈哈地一而再再而三地申请辞职了。
几人若是在一起交流担任宰相心得,绝对是如何快速高效地离职,而且是离职后不被起复。
万历朝的首辅,谁爱当谁当!
吴承恩:“……”又提他的《西游记》,他才没有写萧r是丞相,他写的是魏征!然而刚吐槽完,他就在《西游记》的手稿上看到了萧r的名字。
吴承恩:“……行吧。”
他承认萧r是他写的,但是殷开山绝对不是他写的。
【萧r曾经也是位皇子,父亲是梁明帝,高祖父是梁武帝萧衍。
萧r身为前前朝的皇子,前朝皇后之弟,能够在唐朝担任丞相,主要是因为他的才华和刚正不阿的品质。
当然,萧r也是李世民的表姑父,这个是最主要的。
萧r第一次被罢相,是因为在朝堂上与人争吵,李世民劝都劝不住。没过几天,李世民听说萧r被他气哭,就恢复了萧r的官职。
萧r第二次被罢相,是因为被人告发和前朝皇后暗通书信。结果调查发现,这个前朝皇后是萧r的亲姐姐,也就恢复了萧r的官职。
萧r第三次被罢相,是因为弹劾李靖。
……
萧r每次被罢相,没过多久又重新出任宰相,反反复复。
李世民也曾因为魏征举荐的人造反了,气得推倒魏征的墓碑。没过多久又想起魏征的好,重新给魏征立碑。
可见李世民也有孩子气的一面。】
汉高祖刘邦:“……”萧何的后人可以啊。他老刘家的子孙有没有在后世王朝当宰相的?
唐太宗李世民:“???”他会推倒魏征的墓碑?
魏征看了李・孩子气・世民一眼。
李世民急忙说道:“魏爱卿,你听朕给你解释……”说着,卡壳了。他好像也没什么可解释的,天幕说的是未来的事情。
他现在怎么知道是怎么回事?造反?是谁造反了??
还未曾向李世民举荐人物的魏征现在也答不出来。两人就希望天幕能说的清楚一些,究竟是谁造反了?
不过,天幕似乎并没有听到他们的心声。
但这并不妨碍魏征对李世民直言进谏,身为帝王,怎么能还有这种“孩子气”呢?
李世民:“……”天幕坑他!
这也就是仗着有文吏记录天幕异像,即便是错过了没有听到的地方还可以看记录,所以魏征才敢这么及时地对他谏言,不怕错过天幕异像。
唉,他还想听天幕后面是怎么夸他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