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容和都懒得跟他寒暄,开门见山道:“你去上海见着我二姐了?”
孙良见他知道这事儿,吓得差点尿裤子,也不敢不说实话了:“你问我我问哪个去!这五六年我亲自送钱给老道台,人嫌我身份低哪能让去进去瞅你二姐?二里外吃个黄豆,走过去人家都说闻着我身上屁臭。”
李叔都觉着他这秀才是买的,谁家读书人这么说话吧,又往里叉了下。
这下孙良脖子就破皮了,他吓得叫都叫不出来。
杜容和:“你没见着我二姐,老丝瓜没东西给你?”
孙良气若游丝:“你姐只叫我捎信回来,我凑在太太旁边瞅过一次,就四个字——平安勿念!”
杜容和听得发呆,二姐十三岁多跟着少东家跑了,十八岁装作表姑娘回了杜家,没待几个月又跟老丝瓜跑了。
这十年间,到底还有没有这个人,有的话过得怎么样,他娘是一个包票不敢打,就前脚打后脚地给那老丝瓜送钱啊。
虽然杜容和对二姐的感情不深,但花了不下五六十贯钱,他还是希望人还活着。
孙良说完了话,怕自己叫李叔叉死了,还在嘟囔自己是秀才公。
秀才公遍地都是,李叔根本不怕他,直接把孙良往驴车上一塞,又送乡下去看起来了。
杜容和处理完孙良,又叫了黄太太的小孙子平儿,掏出三吊钱给他:“你替我去一趟上海,想法子去道台府里,看看里头有没有一个叫杜文的女人。”
平儿替他跑腿跑惯了,还是头回跑那么远,这一去少说要一个半月,不过钱多啊,去一趟回来就能给家里买个丫头洗衣做饭。
他也不去想这个杜文究竟是谁,跟杜家有没有关系,接过钱笑一声,连夜就往上海走。
杜容和送转人回来,才挪出空跟楚韵说巧红的事。
第041章 先不孝了
黄米胡同每天都有人在说巧红, 尽管她顺走的街坊物件,都叫杜容和寻回来还了。
但是!
流言没有打住,就像何家兄弟打嫖了两条胡同已经发展到了, 全京城的花街柳巷他们都无孔不入的地步。甚至有几天还传出了马上风的死讯。
何妈得了消息, 还装模作样地买了两斤白蜡烛过去看是不是真的。
巧红, 从一个看似普通的骗子变成了蛰伏杜家的江洋大盗。
楚韵也不是很意外。
胡同里众所纷纭, 楚韵也跟杜容和说了好几次, 但始终不见他接话。
这时听到巧红, 她不得不说, 自己松了一口气:“人还活着就行。”
杜容和难掩诧异:“难不成你以为我会把她们灭口?”
这多骇人听闻!
楚韵:“话本子都是这么写的, 太太记的故事里,一页能死好几个人。”
这册子杜容和拿了没用,都交给楚韵和何妈打发时间了。
何妈不识字,一天到晚缠着楚韵念给她听。
杜容和怕她误会, 解释道:“我才不愿意脏手。这对母女设套要让傅家男人人头落地, 是因为人家真的有血海深仇。夫妻之情先略过不表,母子之情确实断了。
巧红老家十室九空, 泥人尚有三分血性, 盗窃罪归盗窃罪, 她想傅家人死,天经地义。外头许多百姓都在庆祝傅家人倒霉,我不想跟老百姓对着干。”
他打过猎但没杀过人。
像话本子里的主子,失心疯似的成天杀这个砍那个,怎么可能!人口不要钱啊?
再说良心也过不去。
楚韵又叫小荷老师上了一课,她以为八旗男人都是从出生脑子里就有辫子了。
“你放过她们, 上边查起来怎么办?”她比较担心这个。
杜容和笑:“上边也想糊涂着。这事是他的心肝肉收了人傅老太的裹脚钱,不然犯官家眷怎么可能从戒备森严的宅子里跑出来?”
说到这, 他还把康熙的朱批拿过来给她看好让她安心。
楚韵嘴里喊一句大胆:“你现在的罪都够全家死几次了。你是真不怕?”手上却麻利地接过了朱批。
她还没见过新鲜的麻子墨宝。
杜容和凑过去跟她一起看,笑:“我怕,所以咱俩现在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了。”
楚韵轻轻哼了一声,没有搭话。
她仔细瞅着麻子墨宝,字龙飞凤舞,没有珍宝馆里的好看,而且都是满文。
果然啥汉化在康熙中期还是笑谈。
楚韵先瞅杜容和写的。
他把这事已经改头换面地跟康熙说过了。
不过说的不是巧红偷听了他们说话跑去把傅家弄死了。
杜容和还没这么傻,什么都说。
他又不是跪在佛像前的信徒,还没那么贱得慌。
他是先不孝了,——让杜太太顶了个锅。
说她抢了大嫂给娘家准备的婆子,结果这婆子是个偷儿,还偷了东西送给被分开卖的女儿。
家里出了偷儿是丑事,他不好意思叫人知道。又看着这对母女不忍心,就在乡下给她们寻了间屋子又给找了个丈夫买了一亩地叫慢慢种。
杜容和:“这事真的,巧红母女这下一辈子都不会说出我们的秘密了。”
虽然损失了一些钱,但能换一个干净的人生,他觉得很值。
楚韵也觉得这是最好的结局。她们对不起杜家,但对得起山东父老,骗人罪不至死啊。
她心情颇好地问:“花了多少钱?”
杜容和头皮一紧,轻声吐气,道:“二十两。”
楚韵倒吸一口凉气:“二十两!我得卖多少斤瓜子多少朵绒花才能赚回来!”
杜容和赶紧说:“这是朱举人给素银的陪嫁,另外还给了两匹绸衣裳,一对银耳环。乡下的田和她娘的丈夫都是用朱举人给的钱置办的。”
朱举人是以为他看上素银了,想跟他交个朋友。这话就不必让楚韵知道。
楚韵听见不是花出去二十两,喜道:“那就好,要是叫我听见谁丢出去二十两,还不如杀了我得了。”
这个“谁”干笑两声,怕她问出二十两养家银的事,低头拿起朱批问:“你看得懂吗?”
楚韵挑眉:“七七八八吧。”
满文比汉字好学得多,接受过现代语言系统教育的人,想要学一门外语并不是难事。
为了证明自己是真材实物的,她还边看边翻译给杜容和听。
康麻子评语是:奴才尚有亲情在,人家一家子骨肉,做得好。又云:你娘太刁钻,不如我家老人和善。以后有空带你去江南看看我家老人,回来叫你娘也知道知道。
最后一句话是:谨慎处理婆媳关系,以后这种婆婆妈妈的事就不要告诉我了。
这口风看起来是不知道巧红干的事的,甚至还隐隐为骨肉之情心痛。
楚韵眼珠子粘在“尚有骨肉亲情”上,把密折还给他,忽然问:“他是不是真的很爱老二啊?就像你娘爱二姐?”
来都来了,八卦一下怎么了!
杜容和看她胆子真大起来反而担心了,他小杜可不是奔着死去的,叮嘱一句:“我告诉你,你烂在肚子里。”
楚韵:“所以是真的?”
杜容和:“其实,我也不知道。”
楚韵:……
杜容和笑:“别看我成天在宫里,但这些天潢贵胄的事,离我远着呢。宫里人太多了,好几千人,外头还有满朝文武,我就是想凑都凑不过去。”
楚韵:“不对啊,不是说宫里宫女太监合起来只有三百人吗?”
她经常听其他旗人女眷拿这个跟明代二三千的宫女太监比,说自家老祖宗心善节约。
杜容和笑:“要是只有二三百人,年年小选做什么?宫里是太监少,但内务府进去的奴才和宫女多,只是过了内务府,就不算在太监宫女之中了。”
他反正没觉得宫里人没比前朝少,说不好还比前朝多。
至于皇家父子的事。
杜容和就知道两件事。
他神秘道:“我刚当差时听小太监说里头那个‘二姐’在台阶上踹了行四的兄弟一脚,人从台阶上滚下来,还是小太监抬着回去的。”
楚韵呼吸一顿:“你看见了?”
杜容和凉凉地说:“看见的人坟头草都三米了。差点看见的是何显耀,他成天上蹿下跳想往上爬,那天有事路过里头一回,冷不丁瞅着里头在处理太监。
唬得回家病了半个多月,上吐下泻的。”
楚韵吞吞口水:“那你呢?你去凑热闹了?”
“没凑成,事太要命了,知道的都不敢说。”杜容和也不是圣人,这种关系到储君的八卦,他很上心,也有自己的判断,道: “我估计皇帝态度跟娘听见二姐把第一任丈夫药死了差不多。”
当时他这只小虾米和濑尿虾关着门夹着尾巴当了几天差,谁知道这事竟平平淡淡地过去了。
连当事人都没事儿人似的又称兄道弟起来。
可里头这个二姐踹了兄弟,听说都没去看过人。就这样另一个太太也不吱声。
杜容和觉着被踹的四阿哥可比他惨多了。
有时跟娘有什么矛盾,他想想这个也能很快缓过来。
楚韵也在想二姐药死了丈夫,杜太太是什么态度。
她以前不知道现在知道了。
杜太太在家一直骂少东家,说他八辈子没吃过羊汤,一年人就喝死了跟她闺女有啥关系。
“这个也是偏心到姥姥家去了。”楚韵叹完还有些失望:“说半天你是猜的,这哪能作数?”
杜容和清咳一声,道:“还有一件,虽说不是我亲历却如同我亲历。”
因为,亲历者是他二哥。
杜容和说到这个还有点不太自在:“二哥是正统旗丁,要陪着皇帝打猎。前几年皇帝外出打猎,他家‘二姐’没跟着,他猎了头梅花鹿,用盐巴腌了嫩腿肉,叫给‘二姐’一日内送过去。那地方有些远,他怕累坏人马落个不仁的名声。送肉时中途就让换马,二哥不知怎么混到这个差,在里头跑了一截。”
楚韵没听杜太太说过,道:“你又是胡扯的吧。二爷要是给跑过腿,太太还不得在家门口立个牌子啊?”
杜容和别扭就别扭在这:“二哥赚了一匹布二两银,拿回来还没捂热乎,就ῳ*Ɩ 叫大哥拿走了,这话怎么说,说出去大哥脸往哪放。”
楚韵对杜二爷这哥控没话说了:“难怪你说二爷把大爷当儿子养。”
同时也对杜太太对二姐,杜二爷对杜大爷,以及康熙对太子的感情有了深切的体会。
纸上读来终觉浅。
有两个活生生的人做对比,一下就觉出味儿了。
杜太太的嫁妆、杜二爷的赏赐、康熙的鲜肉送心头肉可都留不到第二天。
她都有点可怜杜容和和他剩下来的几个兄弟姐妹了。
不过,杜容和不是个缺爱的人,杜太太更爱二姐,但并不是就不爱他了。
他对二姐没有爱也没有恨,因此反而能置身事外、心平气和地看待这件事,还颇为感慨道:“平民之爱子,天子之爱子,女人之爱子,男人之爱子,大抵都是相同的。”
所以他觉得皇帝其实也没有多了不起,在这方面他就跟娘差不太多。
楚韵觉得还是不一样:“女人对儿女的爱,很少会改变。”
至于天子,她想到历史上另一个皇家“二姐”的结局。
那个“杜太太”是放弃了“二姐”的。
楚韵怀着无尽的唏嘘,带着满脑子情深-反目的宫斗戏码,又品了两遍朱批,才意犹未尽地还给小荷老师。
又过了两日。
楚韵在桌子上整理绒花。粉的黄的、芍药的、桃花的,足足两打。都是修天棚躲风头时她和何妈一起存的。
每一朵都比她送小荷的白牡丹更精致!
这可不是她为了卖钱故意的,熟能生巧而已啊。
她正寻思拿出去买了。
对门娟子又来了,这回还似模似样地发了个请帖,说三日后姚太太要在家开个赏瓜大会。
第042章 选品卖点
楚韵想着那群八哥儿开会, 脑瓜子就痛。
何妈倒是想跟着去,到时候不知道多热闹,会不会打起来?打起来的话, 她还可以帮着劝架。
自己去不成, 等人回来听个新鲜也行, 她说:“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去?姚太太再不好, 也是胡同里的老人, 人家请了你, 你不去, 不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