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问:“不会出事吗?”
杜容和解释:“杜家没有宗族,只要我这个做丈夫的同意,没有人能把你怎么样。”话是外人说的,管不了他们怎么过。
皇帝哪会管人家两口子的事,他就算要管,前头也有许多心肝宝贝似的臣子排队等着,轮个几年也为必轮得上他。
那就不是没有压力。
楚韵动容了,她主动伸出了手握住了小荷老师宽大温暖的手。
街上没人敢看他们。
这手一伸即回,却如美酒,在杜容和心里留下悠长的余韵。
他一怔,还想回握过去,这回楚韵就不让了。
杜容和颇有些心酸地想,想得到楚姑娘的芳心,要是没有战胜万邪的心,恐怕到死也换不了她一个眼神。
两人肆无忌惮地走在路上,一直等租到车跳上去,左右的惊呼才逐渐销声匿迹。
曹家的田很远,要走约莫一半个多时辰,两人边玩边去,倒也不累。
六七月农忙,田里四处都是人,上一回杜容和一个人出来,哪有兴致关心左右。
这时驴走得慢了,还有卖东西的许多小贩笑着围上来:“少爷、奶奶,买点儿吃的吧,又干净又解暑,也不贵三文钱一大碗呢。”
楚韵一看,卖的是冰豆花,里边放了鸡蛋花、酱油、豆腐皮,是咸口的,好吃又能补充盐分。
农忙时,许多穷苦人家都舍得花钱买一碗。
杜容和热得背都湿透,也用自己带的碗装了两碗,让小贩多放点冰。
他挑了冰多的给楚韵,两人停了驴车,找了颗老榆树躲着吃冰。
榆树两边有些乡民,男人盘着大辫子,妇女在脑后扎了许多小辫子,然后拢成一团挽在头上,这样裸露的发缝被风一吹就会很凉快。
他们歇了会儿就干活去了。
这时男女都是分工干活,还要讲究下男女有别,男人做累了就换媳妇下去,这么轮着来。
轮到女人干活的时候,有的男人就手舞足蹈打着节拍唱歌鼓励妻女。
杜容和很少往田里跑,他看得很惊讶,道:“京外民风比京里更粗犷。”
在他眼里,这些穷苦的百姓只是一些简单的字眼——苦呀、痛呀、每日垂泪到天明,就等着他们旗人来解救了。
像这样和歌的场景,他是万万想不到的。
楚韵笑:“不要以为百姓生活在泥潭里,就是麻木不仁的人,小民也很会苦中作乐,他们不通音律,但大家有喉咙有听觉,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她在乡下也学会不少土歌。
杜容和把眼珠子转回来,笑:“不知道我有没有机会听听。”看着田里的夫妇,他也很羡慕。
这是黄米胡同不能有的场景,让人看见又得说——多|淫|荡。
楚韵一年多没唱,也有些技痒,她道:“你去给我换个枣木梆子,我就唱。”
杜容和哪有不应的,跑得比马都快,拿着梆子回来时,楚韵手上的豆腐脑都没吃完。
她放下碗,轻轻击打梆子,发出“恍恍”声。
楚韵是陕西人,陕西人唱的自然是秦腔,这时秦腔已经大流行,许多戏班子都会挑着东西四处往乡下搭台子唱戏。
她挑的是遍地都是的常见唱段,一开口,高亢的嗓音就飘了很远。
许多人都停下来在听她唱的是什么。
杜容和不喜欢秦腔,觉得土气,他喜欢昆曲,幽婉雅致,这时一入耳,和眼前的景像合在一起,却似吃了个惊雷。
老声少声,男声女声,在浓夏的田地间一起击节合歌。
古朴有力的嗓音似乎能穿透云霄。
他从来没看过这样的景象,也知道了为什么秦腔风头会如此强势。
因为,这是民声。
第047章 接人待物的尺度
楚韵在乡间不如在杜家拘束, 一路上与许多人都谈得来,两人寻到曹家庄子时,太阳都没那么晒了, 试验田很好认, 这些水稻熟得早, 别家的佃农还在忙, 试验田的佃农已经休息了一个多月, 开始想办法去城里打个短工。
楚韵看着光秃秃的田, 心里也光秃秃的, 之前的灵动劲也不见了, 她没见过曹家人,想到来一趟大清竟然能跟这些人碰面,多少有点近乡情怯。
这可是曹雪芹的曹。
说实话,楚韵没完整看完过红楼梦, 不过这种登峰造极的书, 听过就算看过,以至于她对曹家的滤镜非常朴素, 希望曹家人都生得好, 而且是个好人, 如果非要惹出祸事,最好是亲戚家的谁。
她不怕其他人是坏种,要是曹家人不太好,对她算是大塌房事件,回去不知道要喝多少中药才能调理好。
曹家已经发迹,一个离城十分远的小庄也修得很漂亮, 周围种了许多芦苇,只隐约露出一些屋檐。这种好看不是金光灿灿, 而是美而巧。
曹家庄子上的下人看着天热,在外修了个卷棚在里头赌牌,他们身上穿的都是葛纱,跟楚韵身上这件攒了许久才做的衣裳是一个料子。
几个坐在路边抱着膀子看牌,大口吃冰西瓜的人,打量了他们一会儿。
很快一个管事的老大爷好声好气地蹭上来问他们:“爷和奶奶要往哪里去?这一片我都是熟的,若是迷了路,我叫个小孩儿领着你们走。”
这贴心得楚韵一下就放心了许多,看来曹家家风尚正。
杜容和笑:“不找路,我们来买贡稻。”
管事的庄头又问了两句他们是什么人,打哪来的,知道是跟自家主子一个旗的就有些为难。
要是往常,他还能答应他们,这会儿家里有人在,他做不了这个主。
管事的想着主家说要与人为善,就说:“不敢瞒着大爷,我们家李二爷刚送走未婚妻,在庄子歇着散心,你们如今想要,我替你通报一声,李二爷若请你们进去,这事就有八分。如果不成,那就一分也没有。明年此时,主家不在,你们要是还想要,到时候可以来找我。”
楚韵听了就问杜容和:“这个李二爷是谁?”
杜容和小声告诉她:“这是曹大人之妻,李夫人的娘家侄子。”
曹家搬去江南后京里没留什么人,这头毕竟也是祖宗基业,还是需要有人打理。
曹李两家就在族里一人选了两个顶用的子侄辈,在京里顶他们原来的缺,主要维护下人情往来,想着以后要是在江南呆不下去还回老家来。
这个李二少爷,人才出众,就是容易死未婚妻,都二十五六了还没找着媳妇。前头定了三门亲,回回一换庚贴姑娘不几日就走了。
乍闻他又没一个未婚妻,杜容和都有些想信佛,实在不行别娶媳妇也成,四条人命了都。
楚韵听见不是曹家人反而更高兴,道:“那我们进去看看。都走到门口了怎么能半途而废,就是他不同意,咱们也混个熟脸不吃亏。”
更重要的是,如果李二少爷为人轻率,这屎盆子也扣不到曹家身上。
多好的机会!
乡下土路能有多宽,两人窃窃私语俱叫管事的听个正着,他也不问人还见不见,自己迈着老腿儿就跑进去跟李二少爷说了这话。
再转身出来就让他们进去。
曹家庄子上自然没有大观园瑞气万千的景象,就是很朴素的一个三进的小宅子,比杜家住的那个大不了多少。
不过人比杜家规矩得多,丫头婆子都笑脸迎人,说话比唱歌还好听。
转过两道门,楚韵到了一个繁花似锦的院子,里边有位神采飞扬的男子,长得清俊非凡。
她两辈子都没见过这么文气的男人!
这李二少爷跟杜容和一比,相貌上丝毫不落下风。
他坐在铺了竹席的躺椅上,一只手拿了一卷书,目光专注,听见动静抬头看见不速之客也没有被惊扰的恼怒。
李二少爷眉眼含笑,放下书卷,看见自家孩子似的朝他们招手,用一种冷淡却不失亲近的态度笑:“是进之吧?人来了怎么也不提前叫人说一声?乡下粗野地方,没什么好酒好菜,你同贵夫人只能委屈一回。”
进之是杜容和的表字。
杜容和笑:“不敢,都是我们来得鲁莽。”
楚韵低声问他:“你见过李二少爷?”
杜容和摇头,他从来没看过曹李两家的爷们儿,以前提着东西去这些人的诗会,都是在门口就被打发了。
人家打发的借口让人挑不出错,他也是头一回见着真佛。
楚韵一下就觉得这个李二少爷不简单,一个被他们常年拒之门外的的陌生人,他都能立刻想起表字,这是什么记忆力和情报网。
她看一眼杜容和想,小荷,你叫人给比下去啦。看看人家这消息灵通得,难怪祖孙几代人都是皇帝的专用耳目。
杜容和一下也反应过来,曹李两家也一定在做耳目。他也想,难怪人家能以包衣之身站得这么高,一个隔姓的子侄都是如此,何况曹寅本人呢?
李二少爷叫李景,字佑纯,在京中文坛名声远远不如纳兰容若和曹寅,但周围人都说他是曹李两家最像曹寅之人,在京里也很吃得开。
他笑完了不等两人搭话,挥手叫来了一桌酒菜。
楚韵是女眷,李佑纯也没犹豫,叫人抬了张小桌子与杜容和的放在一起,菜放的都一样。
一个丫头站在旁边报菜名,都是家常菜,一共七个,有小葱炒肉、口蘑罗汉面筋、烹掐菜、苏造五香肉、猪肉丝汤,汆银鱼、鲜虾丸子。
没有茄鳖。
楚韵有些遗憾,穿到曹家人还在的朝代,不吃他们的茄鳖,简直等于白来。
李佑纯怕他们不自在,行动间真把两人当成亲戚,也不说什么寝不言食不语,跟他们商量周围哪里好玩,哪里有野趣,让杜容和没事带着楚韵出去走动。
杜容和没想到曹家有人在,身上也没带什么好东西,酒过三巡只能亲自去车上抱了两坛子带路菜。
带路菜是大户人家的干粮,楚韵上京是带的是冷馒头,饿了用热水泡一泡混个肚儿饱。
杜家人出门要带全素煮饽饽,煮饽饽就是饺子,除了这个还要带下饭菜。这种菜油大,味道偏咸,不容易坏。
出门没趁手的礼物,就时兴互相送带路菜,亲热还好玩。
杜家的带路菜是牛肉糜混着一些炸过的素菜。
李佑纯也给他们上了两碟曹家的带路菜。
这个不要人介绍楚韵也吃得出来,就是把茄子丁炸酥,往里倒了煎过的鸡肉糜。
口感上跟老干妈很像。
吃了一半,楚韵恍然,或许这个就是茄鳖的前身也说不定啊,她吃饭时就一直夹这个。
李二少爷犹如海底捞经理,她饭都还没吃完,丫头已经给她装了十个大坛子送到车上去了。
楚韵不好意思,杜容和顺手顺惯了,脸皮也厚,眼都不眨就收下来,还跟李佑纯道谢。
楚韵看他好说话,也试探着问:“我们能要九百斤稻吗?”她预想的是五百斤,这会儿打算先抬价,方便李佑纯砍。
李佑纯不是黄米胡同买碗绿豆汤还跟人讨价的婆子,他笑着说:“不行。”
这是楚韵进门后第一次遭到李佑纯的拒绝,他没有像大街上的路人一像说杜容和携妻出游是淫|荡之举。
对楚韵也没有轻浮的目光,而是贴心地问她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好让管家晚上准备好。
楚韵不死心,又试了一次,对这种探子说谎没用,她老老实实地说:“我们想自己拿回去种稻,等种多了可以送到乡里去。”她想看看能不能在道德上压倒这个人。
“不行。”李佑纯笑着说。
楚韵没辙了。
拒绝分为两种,一种是解释型,拒绝人前先说一大通,缓解下自己拒绝人的道德压力。这样的人可以再接着求一求,求多了总能求到一点。
另一种就是李佑纯这样,不解释不回答,只有两个字——不行。但很容易就能让人清楚,无论你怎么求他都是没有用的。
但如果曹李两家都不肯给,那京里就没人能给了。
楚韵实在没办法了,道:“不能给上粮,中粮下粮也行。少一点也没关系,只要不是熟的,我们都可以自己摸索着慢慢种。”
以下粮得上粮,这是皇庄的老农也做不到的事,京西稻已经改良了二十多年,每年也只有少数可以留作良种继续在试验田种植。
甚至有部分淘汰下来的稻子,许多都不稳定,跟普通稻种差不多。
李佑纯听到这里才点头说:“我可以给你三百斤下粮,就当做做长辈的给小辈的见面礼,你们要是能种出来也是你们的本事,如果种不出来,以后也不要再去其他旗人家里要稻种。”
那边站着的管家听到这里,不要人吩咐就抓了几个壮汉去猪圈装粮。无论什么粮种,只要是下粮就不好吃,他们都是拿来煮熟了喂猪的。
不到一盏茶工夫,几个人就抬着三五个大口袋进院子,放在地上让楚韵看。
这些稻在猪圈旁沾了些猪粪味,一点儿也没有京西稻的清香。
楚韵不嫌脏啊,她看到这些带着青色的稻粒,高兴坏了,事在人为,她就不信种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