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种田养崽日常——穗穗长安【完结】
时间:2024-11-20 14:42:54

  “那我长大可以和娘学打猎吗?”
  “可以。”
  阿娘抓着姜璃的衣角,嘿嘿一笑,“等冬天,娘你不忙了,我再跟你学。”
  冬天啊,没几个月了。
  “这里冬天会下雪吗?”姜璃问她。
  阿宁点了点头:“会的,不过这两三年都没下了,以前下过的。”
  “那就期待今年冬天下场雪吧,到时候我带你进山套野兔。”
  姜璃挖了几棵野蒜拿着,俩人晃悠晃悠的回来,看着漫天的晚霞美如画。
  心里还是期待早日乱世结束,早日下雨,让大家都可过上平静的日子。
  俩人一进院子,薛满就喊道:“娘,那个山地豆熟了。”
  “我尝了一口,已经很软啦,再煮就要稀了。”
  “把盐罐拿过来。”
  薛满跑去抱盐罐,姜璃揭开盖子看了看,用筷子夹了一块,确实能夹断了,她喊阿宁:“阿宁,快把野蒜洗一下拍俩给我。”
  阿宁很速度,拍了两个过来,姜璃丢进釜中。
  随后下了盐,尝了口汤已经咸了,野蒜的清冽也在釜中晕开。
  她把釜端下来,把汤汁舀了一些进陶罐里,放在灶上煮着,把木板上的面团切成条子,拉着扯了扯,拉成细面堆着。
  她一边做一边和阿宁说:“阿宁,剩下的野蒜也洗出来。”
  直至一个面团的都扯完,她才把所有面条子都丢进陶罐中,筷子搅动避免成坨。
  阿宁的野蒜洗来,姜璃让薛满来搅面,她去切野蒜,剁成碎备用。
  不过一会儿的功夫,麦面的香气就已经从陶罐里溢出来了,姜璃挑了一根出来尝了尝,很香还有弹性已经熟了。
  迅速的把野蒜碎拿来丢进去,再滴了几滴花椒油进去,她夹了一筷子出来吸溜了入口,心满意足的说道:“拿碗筷开吃了。”
  可能因为中午吃的野菜饼确实没什么味道。
  晚上这顿小满和阿宁食欲特好,吸溜完一碗面还继续盛,天麻煮得很软,依旧是姜璃爱吃的味道,汤也好喝。
  三人吃得不亦乐乎。
  以前姜璃吃光自己的饭就会很开心,如今看着做的饭被扫光,也是心情不错。
  看着釜和陶罐都空了,薛满舔了舔嘴唇,笑嘻嘻的看着姜璃。
  “娘,我们明天继续吃这个。”
  是哦,姜璃忽然反应过来,她明天要去县城,这俩小崽子自己在家里。
  “我明天要去县城,肉我给你们切好炸好,明天自己加点水,切几个天麻放进去煮出来就可以了。”
  “面明天早上给你们揉个面团,然后自己要煮的时候扯条子。”
  趁着薛满洗釜洗碗,姜璃拿了夹了一坨肉出来,拿去切了一半。
  他把釜洗好就拿到了灶上,姜璃把肉炸好放着。
  他俩明天自己煮一煮就能吃。
  薛满想了想说道:“娘,不如我们今晚把它煮出来,明天我和阿宁热一热就吃了。”
  “也行,我觉得现煮的鲜一点。”
  “第二顿更入味。”
  薛满这么说,姜璃都无奈了,使唤他去洗天麻,姜璃炸完肉打散翻炒一下加了几瓢水进去。
  也好,煮出汤来,明天早上她揉个面团煮碗面吃了再去县城。
  做好了明日的菜,俩小崽笑得眼睛都快没缝了。
  由于提前说好了出发时辰,翌日姜璃刚听到第一声鸡鸣就起来了。
  薛满也是,听到鸡鸣一个轱辘爬起来。
  揉着眼睛出来看到姜璃正好出来,“娘,我先去烧火。”
  “嗳,你慢点。”
  姜璃说完去拿陶罐过来和面,和好面她才去洗漱,恰好薛满烧好火,姜璃也洗漱完过去把面团从陶罐里拿出来,盛了汤进去,端到灶火上去热着。
  还是昨日的做法,少了点野蒜的清冽,会有点腻。
  姜璃还是吸溜了两碗,收拾东西准备出发。
  “娘,你不带点干粮啊。”
  昨天的那个野菜饼,姜璃不想带了,吃的时候吃饱,吃完一会儿之后比没吃还饿。
  “不然你煮俩鸡子带着?”
  姜璃没煮鸡蛋,拿了个鹅蛋来煮了。
  鹅蛋刚煮好,就听到赵家河奶奶喊人。
  姜璃急忙拿上鹅蛋,拎上背篓就走,临走交代薛满:“小满,出门记得锁门,在外面拿好钥匙。”
  “知道了娘,你路上慢点。”
  “知道了。”
  出了院子门,月亮还挂在天边。
  姜璃今日带了一贯五百钱,她估摸着县城的粮价是会比镇上便宜的,如果没有,那回来的时候经过镇上,她也得背点回来。
  从村里到县城,光走路就走了两个半时辰。
  自月亮高挂走到太阳高升,终于走到了县*城门口。
  姜璃对县城倒是没有什么多大的期待,不过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至少城墙是青砖筑的,城门上方的匾上写着关山县,三个字写得龙飞凤舞,倒是似名人所题。
  城门口有守卫专门查验过所文书,大家排着队依次递上。
  什么话也没说,看完文书还回来就放行了。
  入了城,赵家河奶奶便同大家说道:“大家先去逛,我和家河先去卖鹅,如果一会儿没遇到,那咱们就还是申时之前在城门口等。”
  赵氏应下之后,姜璃刚想问怎么知道什么时辰,回头就看到城门口右侧放着一个日晷。
  她咽回了话,跟着赵氏她们朝前走去。
  姜璃对县城不熟,但好在大家关心的东西都一样,那就是粮食。
  赵氏同姜璃说:“县城最大的粮商是邱家米行,小粮商也有好几家,但他们大多是从邱家进的粮,价格可能会高一点点。”
  姜璃微微皱眉,“都在县城,价格高还会有人去买吗?”
  赵氏笑道:“娘子你有所不知,邱家米行价格公开,但不散卖,最少都是一石起买,那只买一点的不就要去小铺子里买啦?”
  姜璃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不会那些小粮商老板,也是邱家的人吧?
  但她就一平头百姓,管不到这上面。
  她们很快就到了米行,铺子里外都是人,小二在门口吆喝着:“新米新豆都在二楼,一石起购。”
  姜璃看了看插在粮框上的价格,比镇上的确实便宜了一点,她昨日看的稻谷在镇上是四十文一斗,这边三百九十文一石,其他的也差不多,一石下来能便宜十文钱。
  邱村正家是三家合着买,要了两石稻谷,一石麦子。
  装好了邱家的粮,姜璃才同小二说:“我要一石稻谷,一石麦子。”
  小二扛了粮袋出来哗啦啦的倒入量器中,称好重量姜璃把袋子递过去装好。
  “九百九十文。”小二说道。
  姜璃从背篓里拿出一贯钱,数回了十文之后其他的全都递了过去。
  九百九十文,就买到了二百四十斤粮食,稻谷还是带壳的。
  姜璃带着的钱还剩五百多,本可以再背一石稻谷,但想了想过所是一个月的期限,她可以过几日自己再来一趟,到时候一次性背个三石回去。
  这次麻袋也只有俩。
  邱家人看着姜璃掏出这一贯钱,眼中都是惊讶,他们家在村子里算是条件好的,攒这一贯多钱也是攒了挺久了,姜璃这刚建好房子啊,还能拿出这一贯钱来?
  这是在山里弄到多少东西卖的哟。
  赵氏还好,姜璃她们地里没东西,无根无萍的有这点钱也不过就是两袋粮。
  但那妯娌俩却是眼热得不行。
  想着赶紧到月半,让家里的男人跟着姜璃去练,进山找好东西。
  姜璃不知这俩妯娌的想法。
  只顾着把装满粮的麻袋抱了装在背篓里。
  粮装好之后,邱家六口人,粮食三个男人一人一袋背着,姜璃一个人背着两袋。
  赵氏客气道:“姜娘子,你这拿一袋放我背篓上,我帮你背。”
  姜璃笑着拒绝,“不用不用,大娘,我背得动。”
  见姜璃背着那两袋粮食,脊背还挺得笔直,走起路来宛如空背,赵氏不由得赞叹:“娘子这身力气真是,长得好。”
  “若盛世太平,我这身力气空遭嫌弃,这样的世道,倒是正好了。”
  姜璃笑着应答,赵氏也笑:“娘子多虑,不管什么世道,娘子一身的本事只会让人敬佩,哪有嫌弃一说。”
  女子入集市,免不了操心家用,布料针线,油盐必看。
  赵氏她们去买板油,已经卖完,买了块肥肉,价格和镇上差不多,油和肉姜璃暂时不买,倒是盐姜璃跟着买了一斤三十文。
  布料铺子里,这些布的颜色大多都偏深,红色也不够鲜艳,有些暗红,她微微皱眉。
  赵氏问掌柜的,“掌柜的,有没有碎布头可卖?”
  掌柜的闻言猫着腰从货架下面扯出来一大袋,“都在这儿,三文钱一斤,要多少自己抓。”
  赵氏拉开看了看,眉开眼笑,询问掌柜的:“掌柜的,我们多要点,可以两文一斤不?”
  那掌柜的眉宇微蹙瞧了她们片刻,不咸不淡的说:“也行。”
  赵氏连连道谢,拉着姜璃说道:“姜娘子,你也挑点。”
  姜璃点点头,赵氏带着俩儿媳挑了十斤,姜璃看了看这些碎布料,脑子里有了个想法,这个布料虽然碎,但质量还不错,可以拿回去缝被套啊,她小时候见过奶奶缝百家被,就是一小块一小块的布凑了缝在一起的。
  她直接挑了十五斤,又问掌柜的买了针线。
  给了钱出了铺子,赵氏问她:“娘子,你买这么多得做多少鞋面哟。”
  姜璃摇了摇头:“我想缝被子。”
  赵氏婆媳三人恍然大悟,周环说道:“缝三床被子的话恐怕少了一点,娘子不把剩下的也给买回去?”
  “三嫂子,我钱不凑手,这点先缝了看。”
  赵氏安慰姜璃:“一点一点的来,等入冬前肯定能凑够。”
  “娘子你若是要做鞋面的话,我那里有鞋样,回去后你来找我拿。”
  姜璃刚要应答,就听到周环的声音响起:“赵大娘,你们大鹅卖完了?”
  “还剩一只,背回去养着不卖了。”
  老太太满脸的喜色嘴角都压不住,看来大鹅卖的价格不错。
  她进了布铺买了几尺布出来,叠着看看厚厚的,估摸着是够做两件衣裳,又去点心铺子买了一包点心,一包糖果。
  又买了一条肋骨肉,整条,有四斤多,花了一百多文。
  邱老四媳妇惊呼道:“大娘,你这是在备礼吗?家河要说媳妇了?”
  赵家河的脸一红,扭头到一边,对上了姜璃的眼睛,慌乱的躲开了。
  这赵青竹,不会是把她偷听之事告诉赵家河了吧?
  不然干嘛看她还是这眼神?
  赵奶奶笑道:“还没定数,等定下了通知大家来吃酒。”
  周环也好奇,打听道:“大娘,谁家姑娘呀,是咱们村的吗?”
  赵老太太闻言眉眼间都笑意,但也没透露,只说:“等定下来,现在啥都还没呢。”
  既是如此,妯娌俩还在想着村里有哪些姑娘年纪和赵家河相仿,想猜一猜。
  姜璃在旁边默默的听着,她们猜了四五个也没猜到赵青竹身上。
  她抿了抿唇浅笑。
  赵家河奶奶对这个事情很重视,还去买了六斤雪白的细面。
  赵氏打趣道:“老嫂子,你这礼可够重的呀,点心糖面布都准备齐了。”
  赵家河奶奶笑道:“家河的人生大事,他娘不在了,我得给他好好操办好咯。”
  赵氏看了看赵家河,这没娘的孩子,幸好有个能干的又疼他的奶奶。
  买完细面大家继续逛,姜璃一直在四处看,并没看到棉花和棉制品。
  倒是看到一个书屋,小二闲得在门口晒太阳。
  同行的赵氏她们要逛杂货铺子,姜璃犹豫了片刻和她们打了声招呼,还去进了书屋。
  那小二掀起眼皮瞧了她一眼,或许是觉得她买不起书,连招呼都没打一句,姜璃进去转了一圈,并没有看到什么舆图地图之类的便走了出来。
  那小二又看了她一眼,淡淡问她:“娘子是没找到要买的书?”
  姜璃回道:“我不买书。”
  “那你……”
  “我想看看有没有舆图。”
  她话落,那小二肉眼可见的紧张了起来,谨慎的盯着她:“你买这个干什么?”
  姜璃有些懵,心中警铃大作。
  她装傻说道:“前两年逃难和家里人走散了,她们是要去一个什么南的地方,我不知道,想着买个舆图回去,请村里识字的人看看,等以后我能不能找到她们。”
  她说得情深意切,看着那小二的眼神慢慢的松懈下来。
  只见他沉思了片刻说道:“你跟我进来。”
  进了书屋穿过书架,小二进了后屋让她候着,等了好一会儿这人才出来。
  她展开给姜璃看了一眼,开价说道:“两百文,不讲价。”
  姜璃瞟了一眼大致的轮廓,心下大喜,面上却浮夸惊呼道:“什么!两百文?”
  小二一把就捂住她的嘴,“小声点,这已经很便宜了!”
  “当下你有钱都买不到。”
  “为啥买不到?”
  小二冷哼了一声:“当下到处起兵造反,什么人会买舆图?就是反贼!”
  姜璃惊得张大了嘴巴,连连摆手:“我可不是。”
  小二看着她慌张的样子,沉声说道:“看你也不像,到底买不买?”
  “小哥,我倒是想买,可我没钱啊。”
  小二眯着眼瞧着姜璃背上的粮:“没钱买这么多粮?”
  姜璃笑道:“一看小哥家世不差,没做过卖力气赚钱的事,我这是给镇上人家背的,背这个回去,才给我三个铜板勒。”
  小二看着姜璃背上拿满满的两袋子,看着就重,才给三个铜板,他再看姜璃瘦瘦的样子,皱起了眉头。
  姜璃瞧出他心思,趁热打铁:“小哥可不可以给我留一份,等我攒够钱了再来买?反正我现在也是没法去找她们的。”
  那小二叹了口气,又打了个哈欠:“行吧,你早点攒够钱来取啊。”
  “嗳,谢谢小哥。”
  姜璃出来,赵氏她们也买好东西出来了。
  也差不多到了约定好的申时,大家纷纷往回赶,再晚的话就得走不少夜路了,而且还背着粮食必然是没早上走得快。
  回去的一路上几个男人沉默着走在前面,姜璃跟在周环她们后面,听着几人聊闲天。
  她的脑海里一直浮现出那张舆图画面,若是没看错,这舆图和她所知道的差别不大。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