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离开宝玉这边,就去了另一侧的院子看贾环和贾琮他们两个的读书情况。
他们没有提前得到提醒,所以贾政看到的是真实的样子。
这个夫子是比较严格的,没有完成他的课业,他是真的打骂,他动戒尺没什么顾虑,一个是当初就是这样说好的,再一个就是不怕这两人记仇报复,没有后顾之忧,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贾环和贾琮不敢说每堂课都认真听讲,时不时会神还是难以避免的,但每回夫子提问,他们都要绷紧神经。
所以贾政来的时候,正好就是贾环被夫子点中背诵的场面,贾环背的不算流利,但磕磕碰碰的,完整背下来了,贾政看了,也点了点头。
宝玉的夫子说宝玉天资聪颖,尤其是是写起诗句来很有灵气,而贾环的夫子说他少了那一分灵气,也少了机敏,好在他还算勤勉,这样坚持下去,日后考取一个童生或者是秀才还是有希望的,若是真考了功名,等日后分家出去就有了谋生的手段。
后面众多族人的情况摆在那里,要是没有点能耐,分出去的族人吃完了分家的老本,日子过得实在不怎么样,时不时就要在两府打秋风,要是有个功名在身就不同了,他可以去族学里面教导族中子弟,就如贾代儒一般。
贾政对如今族学里的情况是不满的,他之前还以为他教学的有多勤勉,但是琏儿闹了一场,他才看到里面有多宽松,幸好他们家的孩子没有送过去,不然也要被耽误了,只是对方是长辈,而且他们族中人才确实不多,贾政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跟贾政夫妻的复杂情绪比起来,王子腾倒是纯粹些,他觉得贾琏去霖海府求学这是好事。
二太太是他妹妹,贾琏是他侄女夫婿,手心手背都是自家人。
贾琏日后出息了,王家也沾光。
想到林烨在外地,林如海在朝堂中也当起了木头,王子腾不由叹了一口气。
在外人看来,他如今风光无限,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脚下的路有多不好走。
他必须左右逢源。
有的时候他也想离开京城,但要他放弃这个要职他不甘心……
贾琏来到霖海府还有一个目的是挣钱,在这方面表弟给了他两个选择,一个是卖煤炭和煤球,以及煤炉子,另外一个就是去制香。
两个都可以赚钱,但贾琏的本钱不够,他只能选择一个,脏兮兮的煤肯定不如制香体面,但是这煤关乎千家万户冬日的取暖。
纠结了一番以后。
贾琏选择了制香,这个挣钱的速度快一些,他现在缺钱,等以后挣钱了,再去做煤球相关的生意也不迟。
做生意这方面不用他事事亲自盯着,他带来的人不是吃干饭的,但偶尔还是要做决定,时不时还要亲自跑一趟,这一日,他忙完了自己的生意,就来到了城外。
经过了几个月的精心照料,在城外开荒种的红薯到了收获的时候。
还是老样子,花钱请人来收,而且这一回特意嘱咐了请人要分散开,一个村最多招一个人,尽可能的扩大消息传播面。
张大石当初过来开荒种红薯的时候挣了不少钱,现在收红薯他又被选中了,喜滋滋的过来,看着这一片红薯地,他有些吃惊。
他有段时间没来这边,乍一看,这些苗长得还真好。
他们分工合作,有的人专门负责割下这些苗,有的人负责用锄头挖红薯,还有的人专门负责清理挖出来的红薯。
张大石身强体壮,他分配的活是挖红薯,在挖之前还特意被教导了要怎么下锄头,先要在一垄地的两边下手,把地打薄,再开挖,下锄头的时候要小心,尽量别伤到了里面的红薯。
要是有伤口的话,那就没法久放了。
庄稼人哪里有不爱惜粮食的,这又是个新鲜玩意,之前没有种过,张大石怕挖坏了,所以听得很认真,下起锄头来也很谨慎。
他轻轻的挖了几次,就知道要怎么做了,轻松挖了五棵红薯才停了下来。
这些红薯有大有小,最大的有婴儿手臂粗细,最长的那一条大约有半斤多,不过这一颗其他小红薯不多。
要是没有特别大的,红薯个头就比较匀称,只比鸡蛋稍大一些,长一些,还有不少小根茎,但数量喜人,一窝窝的。
负责收红薯人看到这些红薯惊住了,喃喃自语:“这都是可以吃的?”
张大石忍不住接话,“刚刚秀才公说是可以吃的,这些不管大小,都能进口,还有那些苗也能吃,现在这些苗说要送去喂猪喂牛。”
说到这里,张大石一脸的心疼:“这些红薯当初下种的时候就是用这些苗下的。”
这要是季节对,这些苗都是种子啊!
收红薯那人之前没接触过,听到张大石这么说,张大了嘴巴,不约而同的露出了心痛的目光,吭哧了好一会儿才问:“这些红薯藤我们能不能带几根走?”
张大石埋头继续挖:“我也不晓得,等会忙完了,问问秀才公?”
大家都是农家子弟,种田不是什么生手,开荒出来的地是比不上他们自家养熟了的地有肥力的,现在这里的红薯能长得那么好,肯定有大人教他们堆肥的作用,但这个新鲜玩意本身也能耐才能长这么多啊!
堆肥他们已经学了,要是他们有种苗,自家的地是不是也能种出这么多可以吃的?
他们说的秀才公是王有益,同样是府学出身,由他负责教导大家怎么挖,同时也是监督、记数。
他也是农家出身,以前也是下过地的,随着挖开的红薯地越多,收集称重的红薯越堆越高,他那双眼睛越发明亮。
等第一亩挖出来的红薯称重后,他看着那一堆红薯愣住了。
这个可是今年才开出来的荒地啊!
用了肥料之后,亩产量居然有一千一百九十四斤?!
这个数字出来的时候,王有益的呼吸都沉重了,然后安排人重新上称,“这些,再称一遍!”
跟他一起计量的人手都在抖,忙不迭应声:“哎!秀才老爷,这些红薯真的有这么重啊?”
这话像是在询问王有益,又像是在问自己。
这是他自己称的重量,哪里不知道真假?只是他不敢相信就是了。
“这一筐一百八十九斤,这一框一百六十一……合计一千一百九十四斤!”
王有益脸上扯出个笑,又像是哭:“真有这么重,亩产近一千二百斤!”
他突然甩了自己一个结实的巴掌,吓了周围人一跳:“我当初还质疑过大人为什么好好的地要种这东西,大人英明,是学生见识短浅!”他怎么能质疑大人的决定呢?幸好大人不跟他计较,还跟他详细解释了一番。
听到他这话,张大石也给了自己一个巴掌:“我也有错!”当初他私底下还说大人是被人骗了,才会浪费人力物力干这种事,他怎么能怀疑大人呢?
贾琏走过来,心里又是骄傲又是哭笑不得:“好了,你们只是不认识而已,还有很多红薯还没挖,继续吧。”看着这丰收的红薯,满足感一点不比赚了银子差。
这一亩地只是最先挖完的,不是最肥沃的,或许还有更高的产量。
听到他这话,大家纷纷提起了精神。
“这边也清理出来了!”
“这一亩地,收了一千零二十八斤。”
“这一亩地,收了九百九十三斤。”
“这一亩地,收了一千二百四十斤!”
……
所有干活的人都跟打了鸡血一样,不知道苦不知道累,满是丰收的喜悦,看着那一堆堆的粮食,所有人都莫名亢奋。
林烨这时候来了,目前产量最差的有七百五十三斤,最高的一亩地收了一千三百一十九斤!
对这个数字,林烨很满意,而且还吩咐下去:“中午就煮一些,让大家都尝尝。”
虽然刚挖出来的红薯没有放置一段时间后的甜,但它作为新物种,有必要让大家尝尝它的味道,知道它的食用方法,这样大家种起来才没有后顾之忧。
“凡是在这里干活的人,都能分两斤红薯带走。”有了红薯,等它发芽,自然就有种苗了。
当红薯被煮熟,大家吃到嘴里,品尝着它的软糯香甜,再看看它的产量,心情澎湃,不知道是谁带头,扑通一声对着林烨跪了下去,纷纷磕起头来:“谢谢大人!”
“大人英明!”
第62章 子越来信/好消息/玉米
当张大石他们收完了红薯回去, 整个霖海府城的话题中心就变成了红薯。
交谈三句,必定有一句提到红薯。
之前招人收红薯从不同的村子里选择,现在这些人带着收红薯的见闻和那两斤的红薯回去纷纷引发了这些村子的热议。
对于这些村子来说, 见面聊天必谈红薯和林大人。
张大石作为种红薯、收红薯都在场的人,不仅仅是他们村,他们附近村的人都围到了他家,缠着他, 要他说更具体的经过。
“大石,你种红薯的时候怎么种的?”
“你带来的这些红薯怎么吃?”
“你真的吃过了吗,味道怎么样?”
……
张大石说的嘴巴都干了,还不厌其烦, 一遍遍的说着不知道说过多少遍的话, 还带着他们去看门口用破桶种着的红薯藤。
这是他们收完了红薯之后让他们自己挑的, 说要是想吃苗, 可以拿几条回去, 天气冷了就搬进屋子里试试。
这是白得的机会, 张大石当然不会错过,拿回来后就当宝贝的种在家门口,让家里小孩盯着, 大家看可以, 碰不行。
这是给他们多一次尝试的机会,必须珍惜。
种子要等开春, 现在这藤可以先试试, 秀才公说的对, 要是能养活了, 冬天就能多一盆菜了, 不成也没什么损失。
霖海府对这红薯议论纷纷, 自然也包括姚通判他们,这是官府开出来的荒地,收成自然到了官府库房,入库后,引来了一大堆人的围观。
这些红薯现在堆放一段时间后就要拿出去面向市场,让大家都知道它的食用方法和美味程度,另外还要看天气制作红薯粉。
这红薯堆放最多只能放半年左右,但做成红薯粉就不一样了,可以长期保存。
姚通判看着,已经在心里定下明年他的庄子要种多少红薯了。
越想心里越美,他倒不是为了口腹之欲,这是红薯吗?
不,这是政绩啊!
上头吃肉,下面的也能喝汤,大家皆大欢喜。
所以要是有人不识趣,不用同知大人亲自出手,就有其他人按讷不住出手阻拦。
霖海府最先种下红薯,也最先收红薯,得知这边可以收了,楼县令就请了人来询问,他们县里的红薯是不是也能收了?
王有益就被林烨派了出去。
这时候六个县的县令都知道霖海府红薯的丰收盛况了,心里十分懊悔。
同知大人都在前面给他们打样了,他们居然还怀疑,只种了这么多一点,太可惜了!
这些县令里只有楼县令紧跟林烨步伐,尽自己最大可能开荒种上了红薯,他们县穷啊,这红薯一听就是好东西,自然要多种点。
收红薯的时候百姓们看到这收成,他们可比霖海府的百姓反应大多了,不单单是下跪,还有人“砰砰砰”磕头,差点把自己磕成脑震荡,一直大呼“青天大老爷”,状若疯癫。
霖海府是上县,地肥,百姓们只要有地,勤劳些,又没有天灾人祸的话,可比土地贫瘠的下县哄肚皮容易多了。
楼县令看到他们这样,心酸的直叹气,嘴中喃喃自语:“都会好的,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因为土地贫瘠,肥料也不太够,这边的产量最低的只有三百来斤,最高的有一千零一十三斤。
产量最低的那一亩地只施了简单的灰肥,但这产量也比水稻麦子多了,挖出来后红薯只能放半年?
这算缺点吗?
在饥饿的时候半年已经是相当漫长的时间。
楼县令看着这产量对比,吸了一口气,“还是要继续推广养殖。”
不管是养猪还是养鸡,都好,养大了可以吃肉,地里的庄稼也需要它们的粪便。
当然了,大规模养殖不得不警惕牲畜们生病,有句话说得好,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
只需要一场瘟病,所有家禽都有可能死亡,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王有益看着这里的情况,对同知大人的钦佩更深了一层,有了这些红薯,今年邬海县应该能过个热闹年,等到来年红薯大范围推广,就算遭灾,小麦大米都没了收成,只要红薯还能保住,人就饿不死。
红薯入仓,倒也不是红薯的事就此结束,这红薯到底是头一回大规模种,还得要看看接下来这块地的肥力情况,下一年能不能连中……
事情很多,但楼县令忙的精神焕发。
他可以看到这个贫穷的县在他手里一点点变得越来越好,这种感觉每每想起来都让人迷醉。
在六个县都沉迷在红薯的丰收时,林烨收到了身在广州和传教士学医的王越来信。
王越是周娘子的独子,周娘子常年跟在林如海和贾敏身边,还和贾敏处成了朋友,王越跟林烨的交情也不错,当初跟着林烨去了广州,因为林烨的嘱托和他自己产生的兴趣,王越选择了留在广州,学起洋人的医术。
很多洋人的治疗方法王越是看不起的,但有部分,比如解剖方面确实给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他们大盛朝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都不是轻易能剪去的,更别说解剖人的身体。
林烨对他是寄予厚望的,要是能把抗生素给折腾出来……
王越一边学习,一边也帮林烨盯着在广州的生意,以及有没有意外收获。
林烨当初花了大几万银子入股出海的船到现在还没有回音,没法给他带来第一手的海外消息,他也只能慢慢等待。
众所周知,出海是以年为计算单位的,风险还大,有不小的可能有去无回,收益和风险对等,想要不冒险也行,那就是守在岸口,等那些出海回来的人得二手消息。
这一回,王越写信就是搜罗到了一种跟林烨描述比较符合的植物。
林烨期待的打开包裹,一看,果然是玉米!
好!
真好!
不过如今的玉米个头小小的,跟后世的大玉米棒比起来缩小了很多,还没有他拳头大,玉米粒也不齐全,时不时有空缺,看到这个,林烨既有失望也有意料之中。
他知道后世玉米的高产都是多年驯化的结果,现在这个时候没有后世那么完美是意料之中的。
没关系,就算个头小,再怎么说也是丰富了食谱,再经过一代代驯化,迟早可以变成后世的模样。
在给贾琏补课的时候他看出了林烨的好心情,不由好奇:“发生了什么喜事?”居然这么情绪外露。
林烨:“是子越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