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同人)林家子的青云路[红楼]——大河东流【完结+番外】
时间:2024-12-10 14:33:39

  在他一日十遍不止的问询中,在断粮的前一日,终于有人运着粮食来了。
  楼重魏松了一口气,问:“怎么到今日才送来?”
  运粮人擦了一把汗:“出了些意外,幸好有惊无险。”
  楼重魏还想再问,那人却不再多说,只让他清点入库,他还有别的差事,不能在这里耽误太久。
  楼重魏察觉有事,但他不说应该是知府大人的意思,他就没再追问,让人迅速清点入库,双方都忙。
  而运粮人不肯说的确实是大事,他们的粮仓差点出意外了。
  他不是守仓人,当时不在现场,只是距离现场就一街之隔,因为他马上要去运粮,当抬头看到粮仓方向升起滚滚浓烟的时候,他吓出了一身冷汗,几乎是连滚带爬的过去救火。
  匆匆到了仓房,场景却出乎他的意料――火刚烧起来就被扑灭了,粮食没有被烧到,另外还抓到了一个放火的贼人。
  对这一点,他被下令守口如瓶,之后仓房几番彻查,所以他运粮也被耽误了。
  在这种时候居然敢放火烧粮仓……运粮人不仅不敢对外说,自己都不敢多想,这是有多大的胆子啊!
  而这个时候,林烨却在笑。
  不枉费他撒了这么多饵,耐心等了这么久,终于钓出来一条鱼了。
第95章 供奉“火神”
  放火的人叫周柱子, 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社会关系清晰明了。
  他今年四十一岁,上面的爹娘都已经去世,本来他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妹妹没有成人就病没了,弟弟成丁了,但在娶妻之前意外在河边溺水也没了,周柱子就成了独子, 小时候读了一年蒙学,勉强认得几个字不做睁眼瞎,之后就辍学了。
  他按部就班的长大成婚,然后因为家里的一些关系, 他进了仓房这边打杂, 日子没有波澜壮阔, 却也能平稳度日。
  然后陆陆续续的, 他有了一个女儿, 然后又有了一个儿子, 一家四口,在外人看来他们家的日子也称得上圆满,只是好景不长, 三年多以前, 他的妻子去世了,对外说的是因为风寒没了, 但经过抽丝剥茧的查问, 他的邻居说他们家那段时间发生过剧烈的争吵, 好像还动过手, 而且那段时间周柱子家里并没有传出什么药味。
  还有邻居不知道打哪偷听到了那段时间他们的争吵和“奸夫”、“孽种”有关。
  他根据这些只言片语, 还有之后周柱子把儿子赶回乡下老家的举动猜测他说的这个“孽种”, 就是他的妻子和奸夫通奸生下来的儿子。
  这种事情他也没听全,加上没有证据,这要是说出去了就把人得罪死了,所以听到的人守口如瓶。
  要不是这回差役来问,对方是怎么也不会说出来的。
  之后周柱子又娶了一门妻子,他这回娶的是个漂亮又温柔的年轻寡妇,不到三十岁。
  他对二婚妻子宋氏极好,可以说是言听计,周围的邻居都知道他对宋氏有多顺从,隔三差五就买她爱吃的糕点回去。
  这宋氏的脾气也好,周围的邻居没有不喜欢她的,因为周柱子女儿早已出嫁,儿子被送回了老家,周家就他们两口,他们夫妻恩爱的日子还惹得不少人向往。
  现在有些人却在仔细询问下,想起了些别的。
  “宋氏是个温柔的性子,但我有一次想要过去借点醋的时候正好遇到周柱子出门,宋氏在院子里送他,我看到她对着周柱子的背影露出了嫌弃的神色,还把握过他的手仔细擦拭,之后擦手的帕子随手扔在了脚下,一脚踩了过去。”
  这跟平时他们表现出来的夫妻相得是矛盾的。
  “奇怪的地方?宋氏没什么奇怪吧,哦,想起来了,她信佛,每个月初一和十五基本都会去附近庙里上柱香。”这一点不出奇,但是:“有一回我也在十五那天去庙里上香,没看到宋氏,我和她是前后脚过去的,想着回来的时候和她一起说说话,没找到人。”
  而有这种发现的,不是一个人。
  本来大家也没觉得哪里不对,后来有人闲话说起才发现有几个人都没在庙里遇到她,猜测她是不是说是信佛去庙里烧香,实际就只是用这个作为借口要出去偷懒,不想在家里操劳?
  之前偷听到周柱子和原配孽种对话的人还想到了是不是这个宋氏也趁此机会出去偷人?
  而除了这点,宋氏的日子很规律,基本就在家里呆着,偶尔家里需要置办东西了才会出门。
  这些也不用远走,因为他们住的地方出了巷子口就能买到日常用的所有东西,物美价廉,也就是说,她要是经常离开,会让邻居们起疑,但有了信佛这个理由,她隔半个月出门去庙里,时不时还会去香烛店走一趟买些香烛,就不会让人多想。
  这个人很可疑,按理来说应该第一时间抓来审问,但她在周柱子纵火之前就和邻居们说她外地的娘家出事了,要回娘家探望,人已经不见了。
  又找去她娘家拿人,结果找过去后发现那边确实有这个人,但真正的宋氏五年前就病死了,也就是说宋氏的身份是假的。
  那衍生出的东西可就多了。
  林烨看着查出来的东西,忍不住笑了一声,看来他猜的没错,他身边没有抓到苗头,只是这些人没有冒头到他身边而已,他们并没有放弃对他下手,只是耐心的潜伏了下来,等待时机。
  就像这一回,要是他松懈了,真的被他们放火烧了粮仓,在这种闹灾的时候,他这一边收拢灾民一边又提供不了让他们安顿的粮食,灾民们没有了活路,就是一个不定时炸弹,在有心人的挑拨下做出点什么并不出奇,到时候他肯定要栽个大跟头,甚至激进一点的,出了民乱,衙门里的班子搞不好都要换一套。
  所以霖海府肯定还有他们的人,继续查!
  另外这样的事情,林烨不敢说没有下一次,他这次及时阻止了,下一次呢?
  万一没能阻止,后果太过惨烈,再谨慎小心也不为过。
  “宋氏”成了通缉犯,周柱子的嘴巴一开始还挺硬,但没多久就被撬开了。
  他这么做的理由,简单到令人发指,也让人觉得荒谬。
  他想要一个自己亲生的孩子。
  他不想绝后。
  为了不承担绝后这个名头,他连自己原配和奸夫生的孽种都强忍着没有逐出门墙,就是担心他万一生不出别的儿子,绝了户头,所以就还留着他。
  他的原配妻子也不是因为风寒去世,是他争执下杀的,杀死她之后,周柱子想办法补救,就对外说她是风寒没了的。
  而在他娶了宋氏之后,他就一直盼着她怀孕,给她生个大胖小子,但一直没有好消息,他就去庙里面求签。
  签文上说,他的命里无子。
  想要逆天改命,就要供奉火神,让火神降下恩泽。
  为什么是火神?
  因为他五行缺火,补足了火,他就能改命,可以有自己的儿子了。
  但火神不是那么容易讨好的,他要供奉有份量的东西,才能成为火神真正的信徒,而什么的份量能比得过现在的粮仓?
  所以周柱子决定让粮仓“意外”失火,送一场盛大的祭祀给火神,自己也能在这场火里得到新生,然后他就可以有自己的儿子了,结果刚点了个火,他就被抓到了?
  看完这些供词,林烨不得不说一句荒唐。
  这样的话周柱子也信?
  不仅信了,还付出了行动。
  他不识多少字,也没有多么聪明,又对神佛有一颗虔诚的心,所以在有心人的引导下,周柱子把这些当做真理。
  审问的时候提起这个火神,周柱子脸上还有着狂热,他对放火的事到了这个地步也没有后悔,他后悔的只是他不应该对粮仓下手,他应该挑个别的目标,这样的话他就能留着自己这条命送上更多的供奉给火神。
  不用说,那个引导他的人就是“宋氏”了,但他之前去庙里求的签是谁跟他说了这一番话?
  还有他当初是怎么接触到这个“宋氏”的,又是怎么和她成了亲?
  这个所谓的“火神”也很可疑。
  另外就是仓房这边,他一个打杂的确实可以进出大部分区域,但想要拿着柴火和油接近仓房,肯定有别人给他提供了便利,是谁?
  ……这些都是留给林烨的线索。
  另外,就目前而言,最重要的事就是救灾,所以幕后人抓住了机会对粮仓下手,这确实是一个很要命的地方,这次不成,那下一次他们又会在什么方面下手?
  有大灾就容易有大疫,林烨本来就对瘟疫上心,现在决定再紧一紧大家的皮,加重防备,真要是有疫病,或者是有人故意放疫病传播,到时候的损失一点都不比粮食出事来的轻。
  在林烨抓住线索抽丝剥茧,想要找出他们根底的时候,另一头贾琏也在忙碌,他忙碌的不是别的,是迎春的亲事。
  他看好了一户人家的次子,他现在是七品县令,对方比他高两个大品级,如果贾琏的出身不高的话,他这样就有点高攀,但谁叫他后面还有个荣国府呢?
  所以这门亲事他能张得了口,而且他都已经向皇上示好了,当然想要让关系更紧密一些,而这人他在皇上登基之后立刻就投靠了过去,或许是因为当时太上皇病重的原因吧,但之后他也旗帜鲜明的站在皇上这边,所以哪怕他不是皇上潜邸的时候投靠过去的,后来品级也升了一品,从六品升到了五品的同知。
  陈同知的站位是贾琏所倾向的,而背景方面这人也十分清白。
  陈同知的祖父是个秀才,他的父亲是个举人,到了他这里考中了二甲进士,一代比一代出众。
  陈同知是陈家第一个出来做官的人,陈家也没有其他得力的姻亲,所以他做官磕磕碰碰,升的很慢,但贾琏查过了,他的官声不错,也会做人。
  而且他是过过苦日子的,对下面的子孙管的严,他的次子今年十六,已经是童生。
  陈家还有个优点就是家风清明,要是以后贾家真的出了什么事了,他们家的家风不像是会苛刻儿媳妇的,只要不是那些要命的罪名,也应当也不会拦着他们儿媳妇救济娘家,要是荣国府平平安安的挺过来了,那更好了,双方可以守望互助。
  陈同知的年纪还能再往上走一走,三品大员这要看命,四品知府不是没有希望。
  所以贾琏对陈同知很满意,不过陈同知收到了贾琏的意向之后不敢轻易点头,他有颇多顾虑。
  他担心荣国府有问题,这荣国府可是忠靖郡王的人啊,或者说,是太上皇的人啊。
  当然了,不能说太上皇和皇上水火不容,他们可是父子,但这其中的微妙……
  所以在贾琏透露了意思之后,他并没有在短时间内给个准话,贾琏也没有追问,给了对方充足的时间考虑。
  他不是直接莽的,那样对迎春的声誉不好。
  他已经向皇上投诚了,至于跟家里的意思不一致……历朝历代,谁家里不出几个“叛逆子孙”?
  皇上对他的投诚一开始并没有给个准话,先是观望,后来看他确实在北地踏踏实实做官,为百姓谋福祉,才传了话来。
  既然有回应,那就可以打蛇随棍上了啊!
  贾琏的消息还是比没有门路的人要灵通些的,这两年太上皇越发离不得御医了。
  所以他跟陈同知提了,而且这也是对皇上的一次试探,要是陈同知拒绝了,贾琏就要想办法留一条退路了。
  幸好,陈同知答应了,派了人上门来提亲,但是他却同时提了另外一件事。
  “贾大人知道,今年天气不对,有的地方风雨飘摇,如今报上来的,已经有两个省闹灾,数十万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同时西北却赤地千里,大批庄稼在地里旱死,朝廷派了人去赈灾,但国库空虚,能赈灾的银子却不多,为此,太上皇和皇上都大发雷霆。”
  贾琏自然知道,邸报他是每期必看的,他还知道闹水灾的地方包括霖海府:“愿闻其详。”
  陈同知清咳一声:“听说朝廷国库空虚,是有些人借走了大量银子……”
第96章 两难/欠银
  贾琏心事重重的在书房里发呆。
  如今陈家来提亲了, 他可以做主,但上有父母,这肯定还要让他们知晓, 由他们出面应答,迎春的亲事基本不会有反复了,但他那话是什么意思?
  皇上让他传的话?
  国库空虚,这一点贾琏当然知道。
  这也不是今朝才有的现象, 只是今上登基后,这个问题越发严重了。
  大盛朝地大物博,基本上没有哪一年是完全无灾无难的,只是分大小和区域, 所以每年都有赈灾的相关事宜, 拨付的银两也看天灾的大小而定, 今年南方水灾, 北方旱灾, 都比前些年严重, 虽然这几年整体风调雨顺,但贾琏也知道,国库的银子没有充裕过。
  边关兵将们的粮饷是要给的, 南边有小国王位更迭, 不太安定,也要派兵驻守, 防止他们犯上, 另外太上皇禅让后, 行事越发奢靡, 每年的花销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再有, 国库空虚也有文武百官、皇亲国戚们的功劳,谁家要是哪里不趁手了,就去国库借支。
  这一点荣国府没去沾光,因为荣国府之前已经在国库欠下大几十万两白银了,都是以前他祖父老国公在时因为接驾欠下的银子,这一点隔壁宁国府也一样,都欠了国库大笔银子,但这银子说到底不是他们花的,所以两家也没还,至于之后为什么不去国库再借银……
  国库也不是谁的银子都借的,他们在朝上无人,花销又大,这时候再去借银子,那是真的要还的,也是两个国公府家底厚,虽然这些年收入越来越少,因为有老本在,勉强还能做到收支平衡。
  现在这是什么意思?
  国库空虚,是要他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荣国府还钱?
  他倾向于第二种可能,要是真有办法,他就不会只是个举人了。
  贾琏是在出来做官的时候和大老爷谈话,才知道荣国府欠了国库银子,问了金额,他当时被吓了一跳,怎么欠了这么多?
  隔壁宁国府欠的金额也差不多,都是以前欠下的账了,知道借了这么多钱,贾琏就有些担心,这些钱不会要收回去吧?
  他也这么问了,结果大老爷摆了摆手:“这钱怎么收?这钱都花在接驾上了,又不是我们花用了。”
  贾琏:“是这个道理。”如果不是为了接驾,也不用大修荣国府,花费这么多银子,但是:“那怎么有借条?”有借条,那就是要还的。
  贾赦:“……是有借条,太上皇知道这些钱是怎么欠的,不会收的。”
  贾琏:“那以后皇上会不会收?”荣国府还是贾家人在住着。
  贾赦:“……”他被问的脸都绿了。
  收回去?
  这要是老国公在的时候还好说,可以还,现在已经过去二十年了,这二十年他们家可以说都在吃老本,库房的银子一年比一年少,前几年彻底耗尽,要靠租子和田庄的收益供府里花销,要是收益不及时入账,就要想办法周转,甚至库房那些值钱的摆件也消失了许多,这些消失去哪里了贾赦心里也有数,谁管家的时候不捞一把?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