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直播李世民穿成扶苏——煎盐叠雪【完结+番外】
时间:2025-01-22 14:55:04

  在嬴政生气之前,李世民哼出了一首大秦传播很广的《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1]……”
  在他那个时代,诗经的语音韵律和如今流行的已经不大相同了。但长安离咸阳终究没有远到哪里去,文化乐曲的格调保留了部分相似,由他哼唱出来,倒是很好听的。
  “你以前唱过这首?”嬴政问。
  “府上演奏过几回。配上编钟,大家都喜欢听。”李世民笑道,“出自《诗三百》,虽说过了孔子的手,但本身就是秦地的歌曲吧?你烧得了书,还烧得了所有唱过《诗》的男女老少吗?”
  “其实我知道,是不可能完全杜绝的。”嬴政回答,“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下了这样的诏令,不过是为了打压一下那些猖狂议论、串通非议罢了。你知道的,那些书咸阳宫应有尽有,都有保存备份,医药占卜秦法种植类的书,也并没有焚烧。”
  “从结果上看,你的目的达到了吗?”李世民问。
  “至少,推行法令变得更容易了。”
  “确实,毕竟谁都不想死。只要聚在一起谈论《诗》《书》,就得抓起来在闹市斩首,曝尸街头以吓众人。这样的刑罚,未免太残酷了。以暴力镇压人心,不是长久之计。”李世民到底还是不太赞同。
  “不如此,如何镇压那些乱党?”嬴政问道,“譬如侯生卢生等人,难不成你也觉得他们死得冤枉?”
  他目光灼灼,盯着李世民,等他的回答。
  “他们死得倒是不冤。”李世民干脆道。
  因为太干脆,反倒让嬴政微怔。
  “你刚刚不是在说我杀他们不妥?”嬴政定住脚步。
  “这是两码事。”李世民道,“在他们诽谤你之前,韩众和徐福已经骗过你好几次了,索要那么多金银财宝,童男童女,说是去找仙山炼仙丹,结果卷钱逃跑,一去不回。你真正生气的是这个。”
  “我倒是想把他们都杀了。”嬴政冷冰冰的语气里带着杀意。
  “可惜徐福跑了,跑得太远,再也不敢回来了。”李世民简洁道,“卢生他们怕你清算,也跑了,结果你更生气,他们就死路一条了。”
  “你既清楚前因后果,又为何觉得不妥?”嬴政不满。
  “因为你一下子坑杀了四百六十余人。”李世民叹气。
  “你没杀过这么多人?”嬴政质疑。
  “我杀过的比这多多了。”李世民不假思索。
  “那你?”
  “我杀人最多的时候,是在战场上。那时候我和你的王翦将军没什么区别,别说四百个,四千,四万在我眼里,也没什么区别。敌人不死,死的就是我。我怎么可能心慈手软?”李世民平静地道出往事,没有什么炫耀的意思。
  那是他人生中比较凶险的几年,也曾有过好几次和死亡擦肩而过。
  累累功勋,也是累累白骨铸成的。李世民从来不曾忘记。
  嬴政深深地看着他:“但你与王翦不同,你是皇子。”
  “但我偏偏排行第二,为此,难免又要多造杀戮。”李世民低声道。
  “可那些后世之人纷纷替你开脱。”
  “那不过是因为我继位后懂得收敛和休养生息而已。”李世民微微一叹,“乱世人命如草芥,遍地白骨无人收。我见得多了,所以打定主意,要在天下平定之后,尽量减少民力损耗。”
  嬴政沉默许久:“所以你觉得我坑杀这些骗人的方士、诽谤的儒生是错的?”
  “当然不是。”李世民反驳,“只是杀得太多了。四百六十余人,全都一定该死吗?没有回旋余地吗?”
  “我还得替这些人找活路?”嬴政质问。
  “他们不是你的臣民吗?身为君主,不应该仁慈地对待自己的臣下和百姓吗?”
  李世民反问,“他们的死刑复核了几次?确定都符合秦法的标准吗?没有赦免宽宥的余地吗?有没有被裹挟、被冤枉、愿意改过自新的?有没有老弱病残?――朝堂之上,所有人都赞成全部坑杀这个决定吗?有没有人反对?为什么反对?他们说的有道理吗?你听了吗?”
  “……”
  嬴政生平第一次,感觉到哑口无言是什么滋味。
  不是因为李世民说得有多好,而是他是唯一一个以对等的身份质询嬴政的人。
  儿子说的话他可以不听,臣子说的话他也可以不听,他大权在握,乾纲独断,朝堂之上反对的声音向来势弱,哪怕是据理力争的扶苏,也可以随意丢到千里之外的上郡去。
  还有谁能阻止他?
  还有谁说的话能让他听进去呢?
  一怒之下,区区四百个多人,坑杀就坑杀了,有什么大不了的?
  何况本来就是他们有罪在先。
  嬴政从来不觉得自己有错,也不愿意低头认错,直到他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他的大秦分崩离析,二世而亡,所有宏图霸业都化为泡影。
  他才不得不开始反思。
  他这一生从不示弱于人,骨子里骄傲得很,觉得自己功盖三皇五帝,定然能超越前人,建立前所未有之功勋,让大秦千秋万代,被后世歌颂敬仰。
  可大秦在他死后,短短三年,就已经亡了。
  才三年,三年!
  那他,还有大秦历代先王,他们这么多年的努力算什么?
  一开始,他觉得是胡亥的错,赵高的错,后来他觉得是陈胜吴广刘邦项羽的错,再后来他觉得是扶苏的错……
  等看了许许多多世界,千千万万弹幕之后,他终于开始意识到,也许他也有错。
  他错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时候开始错的?如果能重来,他应该如何改变大秦的结局?
  他一直在想,一直在试,逐渐学会吸取教训,去考虑那些乱七八糟的弹幕和那些玩笑般的投票。
  李世民的名字,忽然就映入眼帘。
  那么挑剔、那么无法无天的未来之人,居然大多都愿意给这个人极高的评价。
  除了杀兄囚父这种在嬴政眼里不值一提的瑕疵,甚至连父子关系不好废了太子都要拿出来批判批判。
  可笑!
  这人是没有别的缺点了吗?怎么能连这种小事都要反复说?
  他们为什么那么称赞他?这个人可以逆转大秦的命运吗?
  嬴政不确定,但愿意赌一把。因为怕结果又是失败,他给了李世民一大堆外挂。
  ――虽然现在看来略有点多余。
  他渐渐开始相信,没有任何外挂,李世民一样可以拯救大秦,只是要多花点时间而已。
  “你就没有犯过错吗?”嬴政忍不住问。
  “我怎么可能没有犯过错?”李世民微讶,“我也犯过很多错的。”
  “比如?”嬴政专心听着。
  “太原刚起兵时,有一位功劳很大的臣子叫刘文静,他后来与我交好,算我们秦王府的人。但论功时,他却排在了我父亲近臣裴寂的后面。裴寂不过是个夸夸其谈的货色,刘文静不服,难免酒后发了些牢骚。结果被人举报给我父亲,父亲大怒,欲杀刘文静,我就替他求情[2]……”
  “你错在何处?”
  “就因为我替刘文静求情,父亲更怒,非杀他不可。刘文静就这么死了。”李世民无可奈何地长叹。
  “你觉得你不该替他求情?”秦王问。
  “如果我不求情,刘文静也许不会死。”李世民郁郁道,“那时候我太年轻,没有想到父亲会那么狠……”
  “杀功臣的是你父亲,你倒觉得自己有错?”嬴政不赞同,“从结果来看,刘文静死得是有点冤,但对你而言,反而是件好事吧?肯定有谋士会告诉你,从此以后,你再也不能低估你父亲,与你交好的所有功臣都得小心,不要让自己落得刘文静的下场。反而会促进你的力量团结一心,共同进退。”
  “……确实有人跟我说过。”李世民神色复杂,“那时候刘文静刚死不久,我明明为他的死而难过,却又发现,他的死,让更多人倒向了我。我的势力被打压得厉害,却又因此变得更强了。”
  “那不是一件好事吗?”嬴政直接道。
  “可是刘文静死了。”
  “你介意一个人的生死?”他在“一个”上面咬了重音。
  “我介意。”李世民脱口而出道,“还有张蕴谷,他是一个公正的良臣,在处理一桩案子的时候,被御史弹劾他包庇犯人,因犯人兄长为刺史,张蕴谷还经常到狱里和那个犯人下棋……我当时一怒之下,就把他杀了。后来才知道,那个所谓的犯人确实有癫病,时而胡言乱语,并没有涉及谋反。张蕴谷不过是看他可怜,同情他,才为他申冤的。――这样一个人,就这么轻易地死在我手里。”[3]
  “这样一个一个数,你是要数到天亮吗?”嬴政无语道。
  “数不到天亮,我杀过的人虽然多,但谈得上‘错’的也就那么几个。”李世民仰头看着天空。
  没有月亮,星星也看不太清,也许是花灯太多太亮了,挡住了星辰的光。
  “所以后来,我很后悔,就下令死刑要交给我复核五次,才能执行。”
  嬴政的表情这才真正动容:“事事如此,不觉得很累吗?”
  “累自然是累的,也很麻烦,可少了很多冤案不是吗?”李世民笑道,“也是在那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的权力太大了。”
  “你是皇帝。”
  “对,我们都是皇帝。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而权力的滋味令人着迷。一言就可定千万人生死,令千万家庭破碎。如果我不克制自己,不约束自己,一不小心,就会重蹈覆辙。”李世民转而看他,“我不想以后史书上评价我是个滥杀无辜的人。”
  嬴政沉默许久,若有所思:“原来你是这么想的……”
  “也许你不赞同……但我是这么想的。”李世民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得很清晰了,原以为嬴政定会不赞同,没想到……
  “如果你是我的太子就好了。”
  “什么?”李世民愕然。
  “如果你是我的太子,从小……”
  “你等会!”李世民马上打断他,“你怎么又占我便宜?太过分了,我跟你谈正事呢。”
  “我也在谈正事,不是玩笑。”嬴政严肃又认真道。
  “啊?”李世民疑惑不解。
  “假如有一个机会,你可以做我的太子,从小跟在我身边长大,你会愿意吗?”嬴政盯着他问。
  “这话你可千万别对扶苏说,不然他也太伤心了。”李世民顾左右而言他。
  “你不愿意?”嬴政发现了他的回避。
  “这个……”李世民为难道,“你认真的?从小跟你一起长大?那我还是我吗?你干脆重生一次,从小养扶苏不就好了吗?”
  “……”嬴政摇了摇头,补充道,“保留你的记忆,也不行吗?”
  “唔……”
  真是个好棘手的问题!李世民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第55章 神级翻译李二凤
  “你当真不是开玩笑?”李世民谨慎地又问了一遍。
  “不是。”
  “你怎么会突然想到这个呢?”李世民不解,“我刚刚才跟你说了一堆我不支持你的道理。”
  “嗯,我听进去了。”嬴政回答,“你说的话,我愿意听,也听得进去。”
  “那你需要的是一个能劝谏你的近臣加良臣,比如我的魏征这样的。”李世民提议。
  “魏征不行,如果他是我的臣子,大概干不了多久就会被贬。”嬴政果断拒绝,“我不喜欢这样的。”
  “可我也会跟你唱反调啊。”李世民疑惑,“就比如这焚书坑儒,我是肯定会反对的,比扶苏反对得还激烈,不吵到你改主意我不会罢休。秦法严苛,劳役繁重,损耗民力,逼急了我说不定也会清君侧。”
  “清谁?李斯?”嬴政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兴致勃勃地问。
  “除了李斯还有谁?焚书的主意就是他出的。”李世民随口扯道,“不过光除了他没用,你才是关键的,我可能会筹谋政变,自己执掌权力。”
  “怎么筹谋?说说看。”嬴政更有兴趣了。
  “你今天好奇怪。”李世民受不了了。
  “如果你是大秦的太子,你要怎么政变夺权?”嬴政充满期待地问。
  “得先策反卫尉统领,串联中尉军统率……”
  “若都是我的人呢?”
  “那就想办法换掉。身为太子,要是连这都做不到,就不要谈什么政变了,那不过儿戏而已。没有绝对的把握,我是不会动手的。”李世民沉吟道。
  “是你的风格。”嬴政颔首,“还有吗?”
  “你没有皇后,几位太后也都去世了,那如果我有太子妃,后宫上下应该由太子妃管理,对吧?”李世民顺着这个情境往下思考。
  “有可能。”嬴政表示同意,“你的太子妃应该会从王家选,那王家就算太子党好了。”
  “蒙家是你的死忠,但蒙恬离得远,蒙毅你喜欢带在身边,赵高我定然会找机会提前弄死。――这个权力我该是有的。”
  “当然。”嬴政笑了,“毕竟你是我的太子,我必然是十分喜爱、相信和亲近你,才会立你为太子。赵高跟你比算什么,你想杀就杀。”
  “你真的有点轻贱人命。”李世民小声吐槽。
  “那自然比不上你仁政爱民,连项羽这种东西你都能一边哄一边忍。”
  “倒也不必骂得这么难听。”李世民淡淡道,“项羽的性格缺陷摆在那里,迟早会付出代价的。我看到一本书里有句话,叫‘性格决定命运’,觉得很有道理。如果他以后能成长,懂得收敛,也许会好很多;如果不能……那自有取死之道。”
  “你这个人,其实挺虚伪的。”嬴政不带什么褒贬地评价。
  “所以你改主意了?”李世民淡定道。
  “不,我需要的是太子,不是什么圣人君子。连那帮天天看你直播的观众,都真心实意觉得你多么仁慈,多么宽恕,对项羽好的过分,恨不得钻进屏幕保护你,替你把放肆的项羽杀了。我就知道,你肯定是‘虚伪’了一辈子。”
  嬴政一针见血地分析道,“你收起了会让人忌惮和非议的一面,以更温和、更讨人喜欢的形象示人,好像连杀人都是迫不得已的,于是大家更爱你,更心疼你,更喜欢夸你。”
  “很少有人会喜欢一块坚硬冰凉的石头。”李世民只是笑着,并不反驳,“难道你会喜欢?”
  “你是在骂我吗?”嬴政反问。
  “你快把自己活成一把剑了,甚至不如石头。”李世民微叹,“太锋利了,――你。”
  “你不喜欢?”嬴政凝视着他。
  “相处起来会有点麻烦。”李世民皱眉,“我恐怕我很难跟你长长久久地相处,肯定天天吵架,你又这么冷淡……”
  “你跟谁应该都处得来。”嬴政相信他。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