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珺错愕。
她毕竟是练过功的人,虽然纤细,却是女子里少有的劲拔,怎么样也跟“芦柴棒”这个形容沾不上边啊!
卫珩也没想到段宗臣会来这么一句,一愣过后赶忙打圆场 : “殿下,外祖父的意思是……”
楚珺却没听卫珩说了什么。她思虑飞快 : 再怎么直率,也是勋贵里品级最高的公爵,圣恩不断多年。要是真“直率”到这个地步,对着她一个嫡出公主都如此不忌,别说要把所有公卿勋贵得罪遍了,宗亲们早就上书弹劾了。
她突然注意到三人的座位,脑子里灵光一闪,不由笑起来。
“外祖父自然不会错,可我在宫里时倒没人这般说过我,想来是嫁到卫府后瘦下来了,我原本还担心长辈们嫌我太胖看起来不利落呢。”
段宗臣似乎对楚珺的回答很惊讶,顿了顿才恢复本来的豪爽,“哈哈哈,这么说,是明甫和小珩饿着你了?”他转向卫珩,“你小子怎么回事?你媳妇都瘦成这样了,还嫌胖?我是老了,不常跟你们年轻人来往了,难道现在公卿府上饭都吃不起了?”
卫珩哭笑不得。
楚珺开口的时候,他就明白楚珺的用意,这会只好陪笑脸,“外祖父哪里的话?我怎么会嫌殿下胖?殿下换了住处难免不习惯,也是我照顾不周,今日外祖父提醒,我回去定当注意。”
楚珺见段宗臣虽然在跟卫珩说话,余光却没离开自己,就知道没猜错。心里暗暗好笑,怎么一个两个的,试探的法子都是一个套路?幸好前有武国公和冯锐,现在她对付起这种试探简直是得心应手。
“外祖父错怪父亲和世子了,我刚刚也是玩笑话。前段时间我与世子才从西境回来,可能是在边境水土不服,并不是父亲和世子有什么不周。外祖父千万别说这样的话,不然传到父皇那里怕是要麻烦。”
段宗臣听了她的回答细细打量了她一番,见她神色自然,唇角微微上翘,不像是有什么不快。又看了一眼一旁的卫珩,虽然略微低头显得很有礼,神色却很轻松。
段宗臣暗暗点了点头,“说到西境……丫头,多罗登上可汗之位是不是你的功劳?”
虽然是问句,语气却很肯定。看来事情的始末沛国公八成知道。“要说夸吕入侵,有世子在祁连坐镇,我是不担心的。我只是觉得能少打一点是一点,只要是战争,不管解决得多么迅速、胜利得多么轻松,总会有人离我们而去。他们也是有家人的……”
楚珺的声音渐渐低下去,段宗臣听了她这番话不由地又打量一眼她面上神色。
楚珺却突然回神,笑着岔开话题,“我这次在祁连山大营不过住了月余,就深感驻守边境之不易。早年外祖父常在北境,寒冷更甚西境。我想着国公府定不会缺物件,就带了点外祖父可能用得上的东西。”
楚珺唤了一声,翡扇就托着东西进来了。楚珺从翡扇手里接过,“这是张墨狐皮褥子,冬天铺在榻上或者座上,能舒服很多。这双紫貂皮护膝外祖父可以一直戴着,这样膝盖就不会那么疼了。”
楚珺此举在段宗臣意料之外。他看了看一旁的卫珩,发现卫珩也微有惊讶,说明楚珺此举并不在他的预料,心中一震。
楚珺见段宗臣没有说话,不好意思地笑笑,“外祖父放心,护膝穿在外衫里,看不出来的。”
段宗臣眼里带着异样的光彩,“你怎么知道我不想让人看见?”
楚珺看了一眼卫珩,抿嘴笑笑,“曾戎马半生的人,多少都有些常人不能理解的傲气。”
段宗臣没有错过楚珺的表情。他接过楚珺递来的东西,突然行大礼,“请恕老臣居心不正和言辞冒犯之罪!”
感谢
感谢静泓打赏的100起点币
第六十四章 封地
第六十四章
这反倒出乎楚珺意料,忙去扶他,没想到却扶不起来。“外祖父,您这是……”
“殿下回京之后,局势的变化老臣都看在眼里,殿下在西境所为老臣也略知一二。那时以为殿下不过是使手段、设诡计之人。今日一见,老臣言辞冒犯就是存了试探之心,殿下之举让老臣更以为殿下颇有城府,极能忍耐。此刻老臣明白,殿下实是仁厚纯良正直之人,老臣之前的认定和方才的试探之心,就是对殿下最大的不敬!”
楚珺实在是不习惯有个年纪比自己大这么多的人跪在面前,可按礼制自己又是绝不能向沛国公跪的。于是楚珺蹲了下来,笑着道 : “外祖父,您知道,我十岁就离开平都了。在瑶谷,别说我是个外姓人,就是颜氏宗主的嫡子嫡女,在族中也没什么特殊待遇可言。宫里有孟皇后,我行事谨小慎微,想看书都要偷着看,更不用说受什么教导了。在瑶谷,底子本来就比同龄人都差,不想被人轻视,我就要加倍努力。舅舅对我分外严厉,从不许我耍小聪明胜过别人。您之前说的也没错,我不是个单纯天真的人,心机手段我同样会用,但是,我与您和世子一样,有自己的傲气。有些事,我不屑于做。”
她又去扶段宗臣,“人生知音少,不知亦不愠。您误解我,这本来也没什么可怪罪的。但您能明白我的本心,这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我还没感谢您,怎么会怪罪呢?”
“殿下……”段宗臣神色动容,硬是再拜才起身。
“殿下恕老臣多嘴,今日与小珩一同来,是有什么事吗?”
虽然知道这才是正常的说话方式,楚珺还是觉得刚刚那样更舒服自然。她笑笑,“昨日我在朝上与皇长兄的争执,外祖父想必有所耳闻吧。”
“是。听说明甫开口相帮了皇长子殿下,殿下朝后没回武国公府,老臣还有些担心……”
段宗臣说到这就停了话头,楚珺了然,那时担心的恐怕不是自己而是卫家吧。她也不说破,“外祖父不必担心。”她与卫珩相视一笑,“父亲帮长兄,也就是在帮我。”
其实今天楚珺和卫珩同时登门,两个人又不像是有什么矛盾的样子,段宗臣就怀疑事情并不是传闻中那样。“人皆道皇长子殿下与殿下一向不合,卫家夹在中间更是艰难。可殿下言语中透露之意似乎并不如此?”
楚珺笑笑,“长兄虽为长却是庶出,我虽为嫡却年幼失恃,眼下宫里可有个既是嫡出、生母家族又分外显赫的呢!我与长兄又何苦互相为难,便宜了旁人?”
段宗臣冷笑一声,“往好听了说她是皇后娘娘,往难听了说不过是个继室,还妄想自己能同元配一样?”
嗯?楚珺挑眉,看来孟氏在勋贵里的口碑似乎不怎么样啊……“外祖父在外可万不能如此说。”
“殿下放心,这点分寸老臣还是有的。只是不知老臣有什么能帮殿下的?”
楚珺就知道之前的想法没错。沛国公虽然出身行伍,毕竟久居平都,很快就明白自己的意思。“父皇在殿上封了长兄郡王位,命中书省拟旨,却没有提旁的。我想为长兄争取有利的封地,却不能自己出面,卫家此时也不便出面,所以想劳烦外祖父。”
段宗臣注意到楚珺的用词,不是“丰厚”或“优渥”的封地,而是“有利”。那么,到底是对她有利,还是对皇长子有利呢?他不敢贸然猜测,于是问道 : “不知殿下可有打算?”
楚珺也不拐弯抹角,“外祖父看,就在郓州选一个县,如何?”
段宗臣本以为她会说一个距楚州或者湖州不远的地方,淮南道和江南道也不乏富庶之地,难道自己想错了?他把思路从这两道转到郓州,仔细一想,有些明白了。“老臣记得……郓州离兖州不远?”
楚珺笑道 : “果然瞒不过外祖父。”
段宗臣暗自惭愧,自己差点就想岔了……
本来以为她会将皇长子的封地放在自己封邑附近便于行事,没想到她却还防备着二皇女。自己的旧部夏晖是齐州都督,齐州都督府正好是离郓州最近的都督府治……段宗臣把朝中局势在脑子里转了一遍,就明白楚珺连办法都帮他想好了,“老臣明白,请殿下静候佳音。”
从那日昌乐公主与皇长子因加封一事在朝上起了争执,武国公表现出支持皇长子后,昌乐公主就与卫家置上了气。武国公世子也是个会行事的,虽然头天还促着公主去跟皇长子道歉,第二日却又与公主去了沛国公府。
沛国公可是景和年间就驰骋疆场的老将,当年与老武国公卫延一南一北号称二虎,在军中威望甚高,连武国公卫朗都十分尊敬。有他说和,就算昌乐公主还有什么不满,也不会再表现,卫家在公主这儿就算是过关了。
这件事才平息,齐州都督夏晖在按例向京中上书呈情时,附了一道汴州府的折子。说是今年汶水和桓水水位比去年要高出许多,这还不到雨季,恐怕降雨后位于两河交汇处的郓州会有水患,请朝廷拨款,以提前修筑堤岸。
齐州都督的折子递进了宫,汴州府的折子却从到门下省到了工部,孟德辉先一步得知了消息。于是,见昌乐公主最近夹在皇长子和武国公之间势头渐弱,正担心皇长子趁机坐大的孟党忙不迭地跳出来,说了一堆郓州的好处,请求元文谡在郓州为皇长子选择封地。
元文谡没有多犹豫,将郓州东平县封给了元墨珏。
彼时,楚珺正在扶风楼西楼后的舒意台上饮茶,听闻孟党在朝上之举,冷笑一声道 : “东平成了封地,收入不纳国库,朝廷便不用管开支。皇长兄一个才封王的皇子,一年的封地赋税都没收过,哪有钱筑堤?若是没有筑堤而使河水泛滥,这头一年要交到皇长兄手里的赋税泡汤了不说,恐怕还要背一个治地无能、百姓蒙难的恶名。我就知道,这么一个‘好机会’,孟党怎么可能错过?”
而元墨珏见了楚珺,只笑着问了一句话。
“汶水和桓水真的涨水了吗?”
兖州,荣安侯府。
荣安侯殷士诚进来时,元紫琰正在看一封信。
“京中来的消息?”
元紫琰点头,将信递给他,“五皇妹转递的皇长兄的信,说是京中一切都在控制中,他的封地封在了郓州东平,不日就会派心腹登门拜访。”
殷士诚接过来,边看边道 : “当时这位昌乐公主还是个没封号的皇女,在平都无依无靠。她来找你,说是能为你与皇长子联络时,我还不信。现在看来,倒是个有本事的。”
元紫琰轻笑一声,“直到现在,孟党都以为五皇妹和皇长兄水火不容。孟党在京尚且被蒙在鼓里,要不是我与五皇妹一早就说好了,恐怕现在比孟党还糊涂呢!”
殷士诚将看完的信丢进香炉,“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自然是备一份厚礼,等着皇长兄的人登门拜访了!”
“只备一份?”
元紫琰反应过来,“是,五皇妹那儿也不能落下,安抚也是必须的。不过,把府邸留给她打理已经够冒险了,我可不想让老三那边知道,我人在兖州,还送了东西进京给五皇妹。”
殷士诚挑眉道 : “马上年关了,就算不回去过年,也总得送些东西进宫,向陛下略表心意吧!”
元紫琰了然,笑着帮殷士诚斟了一杯茶,“还是你想的周到。”
殷士诚端了茶笑道 : “你惯会拿好听的哄我,拿我府库里家当的时候也从来没手软过。这次是不是又要我贡献些啊?”
元紫琰笑得更灿烂,“我的家当可都在平都呢,侯爷忘啦?在这儿就只能靠侯爷了!”
殷士诚就知道她叫自己“侯爷”的时候一准没好事。
第六十五章 及笄
第六十五章
皇长子封郓州东平县一事尘埃落定后,元文谡就下旨修建王府,只等一建好,元墨珏就开府在宫外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