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俏七零——微微安心
时间:2017-11-27 16:11:20

    “这个嘛……昨天早上有点忙,以后我一定会注意的!”杨小贝心虚地说。前几天她就知道有这个征兆,可是也没有时间去寻摸吃的,结果昨天早上给一个病人缝合创口,弯腰太久了站起来的时候,就眼前一黑栽倒了。
 
    不过没有什么大事。她一向就有这个毛病,无缘无故的就会眼前一黑,但是很快就好了,就几秒钟的时间,短时间的大脑供血不足而已。上辈子的时候她也去检查过,并没有什么器官上的病变。一般也就太劳累了,或者没有休息好就容易犯。
 
    “你说说你!早就跟你说了要注意休息,准时吃饭!你身体又弱,这样下去的话我只能把诊所的门锁了,强行休假!”周品正恼火地说。看着小贝平时活蹦乱跳的,其实身体虚的很。一米六的个,才八十几斤。说是吃货吧,怎么也不长肉,还动不动就小脸煞白的,看着就心疼。
 
    自从这个诊所开张,除了那天捡菌子关了半天门,就没有见她休息过一天。这还不是就呆在诊所给病人开开处方,一半的时间都在外面出诊。那一个急诊箱子十几斤重,小贝瘦弱的身子骨背着翻山越岭的,才半年肩带都磨得有点毛了。比起刚见面那会儿虽然消瘦,但是气色很好的样子,哪怕他想方设法,变着法儿的给她做好吃的补补,还是明显瘦了很多。
 
    面对周品正的指责,杨小贝也有点冤枉。她自己是学医的,虽然说医不自医吧,但是好歹自己的身体心里是有数的。真没有他们认为的那么夸张。就是现在天热了,饭吃不下。晚上也睡不好,白天有有点忙……本来她就苦夏,这吃不好睡不好的,能不瘦吗?
 
    其实她还在窃喜呢!想当年她可不是这个体质,怎么吃都长不胖。而是和老妈一样,到后来喝水都能长肉。对于一个吃货这简直就是世界最大的恶意。为了多吃一口美味,不得不多运动半小时的痛苦不堪回首。但是吧,不得不说太瘦了身体就不那么强壮了,原来她也不会这么频繁的犯头晕啊?
 
    这次把老妈和周品正吓着了,她怪不好意思的。“对不起啊!我以后一定准时吃饭,多休息!”杨小贝讨好地说。知道你们是为了我好行了吧!
 
    “喏!这盒糖先放好!早上起床先吃一粒!”周品正也那她没办法。现在也没有理由让小贝住到城里去,否则他宁可每天接送,也好督促她吃饭休息。但是根本没有借口啊!想到这里他又迫切地想要结婚了,这样才能光明正大的照顾小贝,免得现在瞎操心使不上力。
 
 第150章 炒面
 
    周品正收罗了大白兔、饼干等一些零食送过来当干粮储备,易慧芬也给她带来了她去寻摸来的“新鲜面”。这可是个好东西,把糯米经过一个晚上的浸泡之后用水磨达成浆水,然后用布袋装着吊一个晚上,等到水滴干了之后,把湿的的糯米粉团掰碎晾干之后制作而成的。
 
    炒的时候,不要放油或者水,火开小一点,然后倒入糯米粉,不停的翻动,炒到有点发黄就差不多了。等到炒熟之后,糯米粉可能会变成一块块的,再把它们磨成粉就成了熟的糯米粉了。所以也有的地方叫“炒面”,当年爬雪山过草地这可是主要干粮,管饱又便于保存携带。
 
    农村人认为糯米养人,再加上制作不易,年景不好的时候大伙儿都不会做这么精细的吃食。听说杨小贝最近因为太忙没时间吃饭都饿倒了,外婆心疼坏了。连夜就把糯米泡上,第二天就就赶制了一锅炒面出来,拿上家里存了好久的红糖和一小罐猪油,让老妈给带过来给她吃。
 
    虽然刚刚吃饱,但是闻着香喷喷的炒面,杨小贝感觉自己还是能吃下一小碗的。好久都没有吃过家乡的炒面了呢!后来老妈身体不好,炒不动了,家里就再也没有吃过这个口味。
 
    老家的吃法是放糖,放一小勺猪油,再用滚水冲泡,炒面就变成了面糊糊。糖和猪油缺一不可,听起来好像很腻,所以一次性不能吃多,正好用来垫巴一下是极好的。香喷喷软糯糯的,杨小贝一直就好这口。她捧着一碗吃的眉开眼笑的,还热情地给周品正冲了一碗让他品尝。
 
    周品正……说实话,由于生活的环境不同,口味是千差地别的。浦海生活相对富足,他从小就没有吃过肥肉,更加别提纯猪油了。而且这个面糊黏答答的,他实在不觉得都什么好吃,但是既然小贝难得大方的给自己弄吃的,他还在勉强努力想吃光。
 
    “得了!不喜欢就不要吃了!”本地人觉得是好东西,到了周品正那里却吃得眉头皱成川字,像吃药似的。她早就知道周品正不吃肥肉,为此还总被二舅他们笑话——油水都不吃,是不是傻?她也是一时欢喜忘了这茬,给他也冲泡了一碗。估计他看见猪油心里膈应得慌。
 
    猪油是个好东西啊!不仅仅是脂肪,在中医的角度上说,猪油味甘、性凉、无毒,有补虚、润燥、解毒的作用,可治脏腑枯涩、大便不利、燥咳、皮肤皲裂等症,也可药用内服、熬膏或入丸剂。外用作膏油涂敷患部。从老百姓的日常来讲,更是觉得炒菜若不用猪油菜就不香。是最好的烹饪油脂。
 
    浦海那边,其实传统的菜肴里面也会用到猪油,比如猪油拌饭、菜饭等。不过周品正从小被家里人娇惯,吃肉只吃瘦的,要不就是牛羊肉,到了这边,他最不习惯的就是烧菜喜欢用“大油”,也就是“荤油”,总觉得腻得慌。小贝总嘲笑他是跟歪果仁似的穷讲究。
 
    实在吃不下,又被周品正动了几口,好好的一碗炒面多浪费!易慧芬心疼得直咂嘴。要知道现在可是只有做月子的人才会有这好东西吃呢!杨小贝也吃不下了,这东西香是香,多吃了会闷脑门子。
 
    正可惜要倒掉呢,第一位病人晃晃悠悠地过来了。
 
    小橘猫已经长大成一只漂亮的大猫了。姿态优雅,毛色明亮,一看就是一只健康的大猫。它家离得不远,自从杨小贝救了它一命,它就时常过来转转。刚开始的时候还不空手,总是要叼个死老鼠什么的送过来。被杨小贝严肃地教育了几次,才放弃了“报恩”的行为,但是也喜欢经常过来。
 
    从小杨小贝就招猫狗喜欢,可是一直也没有机会养一只。说来奇怪,虽然都是土猫土狗,但是都是有灵性的。后来她也陆续给几只猫狗打过针,它们仿佛知道是在给自己治病,都不会挣扎咬人。但要说关系混的熟的,还是这只橘猫。它大概把诊所当成了自己的领地,这不,又迈着小方步来巡视了。
 
    “嗨!小猫你来得正好!有好吃的!”杨小贝笑了,赶紧找出一个空碗来把面糊倒进去。橘猫也不挑嘴,很给面子吃得香。真是的,还是猫靠谱!
 
    杨小贝白了周品正一眼。说自己说得头头是道,他还不是挑嘴得很?肥肉不吃,腊肉不吃,说有股子烟缸味儿……明明很香的好不好?还不吃辣椒,一点点就辣的眼泪鼻涕一大把。
 
    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杨小贝想,话说电视剧里说的家庭矛盾,可不就是从小的生活习惯不合拍开始的吗?前辈告诉我们,门当户对是很有必要的。大家的口味不同,怎么一起生活嘛!
 
    请问门当户对和口味有一毛钱关系吗?周品正要是知道杨小贝从一碗炒面引发的思考,估计要哭晕在厕所。不过对于吃货来说,口味的确是顶顶重要的。因此在以后的时间里,为了迎合杨小贝的口味,让媳妇能够吃得开心,吃得舒心,周品正不仅学会了一手鄂北菜,还把自己训练得无辣不欢,真可谓的中国好老公啊!
 
    因为亲人的关心爱护,杨小贝的健康危急就这么消于无形了。简单来讲,有了吃的一切都不是问题。额……其实还是有一点问题。
 
    前面说了,乡下的供电极不稳定,时有时无。天气热了以后,闷在屋子里简直就是遭罪。白天在诊所难熬,晚上回家睡觉也难熬。去年在县城有电风扇,还有周品正弄的冰,日子还过得去。今年电风扇倒是早早的备上了,还被来看病的乡亲们看了个稀奇——还没有见过自己会转的扇子呢!可惜它就是个摆设!
 
    今天又是高温天,没有准确的天气预报,但是根据空气都热的发烫来判断,最起码也要38度朝上了。偏偏下午还有个八十多岁的老婆婆拄着拐杖走到诊所来,不为看病,就为了看风扇!
 
    “哎呦杨医生客气了!不用麻烦你招待。老太婆就是听说你这儿有会自己转的铁扇子,特地来看看!”阿婆笑眯眯地接过杨小贝递过来的水说道。她年纪大了也不下地干活,在家没事就来看个稀奇。
 
 第151章 稀罕
 
    杨小贝哭笑不得。依稀记得上辈子家里买的第一台风扇,也要到88年左右了。那个时候都还是村里面等一户买的人家,引发了一阵轰动。很多人家都是特意过来看看,觉得好回去也买的。何况现在才80年,县城里有风扇的人家都还不多,可不就是个稀罕物嘛!
 
    阿婆年纪大了,大老远的走过来,歇息了一会儿才又起身,围着风扇转着圈看。“这铁做的扇子咋长得不像扇子呢?”
 
    感情这位还以为铁扇子和大蒲扇一样形状的啊?杨小贝笑着说,“太婆,铁扇子就长这样的!”说实话这年头的电风扇卖相实在不敢恭维,硬要描述的话就只有一句话——傻大笨粗。全部都是用铁做的,连接的位置也是焊接,那做工,那油漆……简直辣眼睛。
 
    可是在大家眼里,这就是“高科技”了,在空调还没有概念的年代,能不用自己动手扇风,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儿啊!阿婆又感叹了一番,奇怪地问,“怎么不见它转呢?”
 
    杨小贝……我也很想它转啊!可是从昨天开始停电,到现在还没有来,也不知道哪里又出了问题。有的时候也许就是电力不足,直接拉闸了。
 
    费了老大的功夫,才让阿婆明白电风扇是要用电才能转起来的,现在没电动不了。阿婆还是想看看有电它是这么扇风的,又坐等了半天。结果天不遂人愿,电始终都没有来。
 
    最后阿婆也只要遗憾地回去了。走的时候还嘀咕呢,“这铁风扇还是不好,没电也转不动,顶什么用场?还是大蒲扇好嘛!”可不是,杨小贝摇着蒲扇送走了阿婆,回来的时候想,一开始农村的电器推广不了,包括像现在很多人家电灯都没有牵,就是因为电的不稳定性。
 
    山区就是这样,因为山高路远,住户分散,用电的问题到后世都一直是个难题。韩家冲经过两次大的电改,基础设施才能满足日常用电所需,这里面国家的投入的确的巨大的。直到后来三峡大坝开始发电,位于周边地区的人们别的不说,用电那是便宜很多的,所以反而要比沿海发达地区来得方便了。
 
    但是这一切都要30年后了,从现在开始还有漫长的时间都是无缘无故停电的节奏。记得后来实在没办法,每家每户都备着蓄电瓶,有点的时候赶紧充满,停电的时候,电灯、电视机等都可以接到电瓶上面用。现在想想应该是蛮危险的,但是那个时候,大家也是被逼无奈而想出来的绝招。
 
    没有电,又实在太热,到了下午房间里就像蒸笼似。在外面树荫下面反而舒服一些。杨小贝和老妈只好转移战场,把躺椅和条凳都搬到树荫下。这个时候一般都没有病人,要是来了,先在外面聊聊,确定了再进去拿药。私人诊所就是这点好,没有那么多的规矩,自由散漫得很。
 
    白天好不容易挨过,到了晚上也不好受。太热了没有风睡不着,可是总不能睡觉还用手打扇子吧?杨小贝总算知道了古代贵族得用俩丫鬟打扇的原因了,这绝对不是装逼,是实际需要啊亲!
 
    不过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天热自有天热的装备,竹床、竹躺椅等到了晚上都被搬到稻场上,大家一边乘凉一边吹牛聊天。一般最喜欢讲鬼故事,或者是讲古的时候,就是冬天的火炉旁,还有夏天的稻场上。一家子围在一起,说说家长里短,听长辈们讲那以前的故事。
 
    如果是后世,哪怕是家里人都齐的,也很难得坐在一起聊天了。小辈们抱着手机,老人们只好盯着电视,大家各干各的,虽然在一个房间,但是距离却格外遥远。科技的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也让最亲近的人越来越疏远了。
 
    今天晚上吃好饭,大家照例又各自搬着装备来到稻场乘凉。晚上暑气渐渐消散,一点微风吹来,在外面坐着格外舒服——除了无处不在蚊虫。所以人手一把大蒲扇,一边说话一边在身上扑打。
 
    没有雾霾,空气格外纯净。今晚没有月亮,天上的银河就像一条银色的丝带,静静地躺在夜空。无数的星星闪耀着,杨小贝指着天上的星星,告诉容姐这边是牛郎星,在银河东“岸”,有一颗亮星,在这颗亮星的两侧各有一颗比较暗的星,三颗星构成一个扁担形。那是牛郎挑着他的两个孩子。
 
    在银河西“岸”,与牛郎星隔河相望,有一颗特别显眼的、闪着白光的亮星,在这颗亮星附近还有4颗比较暗的星构成梭子形。这颗亮星叫做织女星。她被银河挡住了过不去,就一直守望者他们。
 
    关于星座,杨小贝也知道得不多,后来地理学的什么大熊、小熊、天蝎什么的,考试是记住了,但是放在天上她就完全分辨不出来。还是从小听大人们讲的故事里,认识的牛郎织女星,北斗七星(勺子星),启明星这些。当然容姐只是对故事感兴趣,虽然每天都讲,可是第二天又要问,“小姑哪个是牛郎星啊?”“织女为什么不飞过去啊?”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