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可有说送出宫是为了什么?”
方淑华摇摇头,他们将她请出来了,她不知道李福公公还说了什么。
事情来的突然,听下来沈嫣也是一头雾水,不过既然去的是李福,那就是奉了皇上之命,依沈嫣对皇上的了解,不会做没有缘由的事,于是先安抚方淑华:“不会有事的,陆婕妤也没犯什么错。”
方淑华可不是这么认为的:“皇后娘娘,去年遣出宫和送去宗庙里的妃子,也没犯什么错。”
坐在一旁听着的乔诗换了个姿势,好奇开口:“淑华娘娘,去年皇上为什么遣妃子出宫?”
“我也不知道。”永嘉长公主那件事,知道的人没几个,方淑华总是呆在清秋阁里的,自然也不清楚,“皇上将那些未记牌的妃子都遣出宫了,不愿出宫的也都送去了宗庙。”
乔诗笑眯眯道:“你也说了,不愿意出宫的才送去宗庙,说不定就是遣送出宫了呢。”
这个方淑华想都不敢想,那些尚未被临幸的送出宫也就罢了,她们怎么可能,即便是皇上放她们出宫,今后别说是嫁人,背地里遭人指指点点,家人抬不起头来,家里都待不了。
方淑华不敢想的,沈嫣却因乔诗的话想到了另外的一点,但不能肯定着,便安抚她:“这件事本宫会查清楚。”
“娘娘,幸昌宫那儿李福公公已经让陆婕妤收拾了东西,会不会很快就遣送出宫去。”
看她惴惴不安的样子,沈嫣叫了红莺先过去看看,方淑华这才放下心来。
用陆婕妤的话来说,方淑华对皇后娘娘是有着近乎盲目的信任,只要皇后说会处理的,她就相信皇后娘娘一定能够解决。
人还跪在地上呢,鼻头红红的,显然是给冻得,从幸昌宫出来时披风都忘下了,沈嫣让木槿扶她起来,端了热茶过来,这才详细问了一些事。
方淑华事无巨细都说了,宫里的日子就是如此,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之处,陆婕妤为人一向低调,怎么都不可能是犯了错,但要有别的决定,关于这些后妃的,皇上也该和她说一声才是。
很快的红莺回来了,回禀道:“娘娘,李福公公还在幸昌宫,只说是让陆婕妤收拾东西,没说何时出宫去。”
沈嫣这才对方淑华道:“你先回去,不必担心。”
皇后这儿还有客人,方淑华说完了事也不敢多打扰,由着薄青送出去后,乔诗目送着她那背影,轻啧了声:“宫里怎么会有这么单纯的人,可别让人给骗了。”
沈嫣笑了笑,乔诗转过身:“得亏是你,若是先帝在时那后宫,她那样都活不过几年。”
“那你可要在我这儿用膳?”
乔诗摇头,之前说事的兴致被打断了,过了这么久,王国公府门口的那点事也不想说了:“有王老夫人在,人肯定接不进府里去,这亲事照王世均那性子,还会偷偷摸摸去看。”
听她上半句沈嫣就知道她接下来想做什么,提醒她:“别让他认出来。”
“你放心。”乔诗起身,“我先走啦,改天再来陪你。”
沈嫣送她到了门口,这会儿外面的天色还亮堂,想了下后,沈嫣让木槿去备软轿,她要去一趟乾清宫。
可还没出宫门呢,那边皇上来了。
…………
大概是之前红莺去幸昌宫询问的事,李福禀报给了皇上,不等沈嫣去乾清宫,皇上就先过来了。
也知道她要问什么,进屋坐下后便直接道:“我将陆婕妤赐给了陶大人。”
沈嫣怔了怔,皇上这么做一定有他的理由,便没作声,听着他继续往下讲。
“先前是船运的事,这次前去辽城事情也办的不错,半个月前,朕问他家中可替他安排了亲事。”
陶辛的年纪与沈嫣的二哥相仿,早两年就该定亲的,但到现在还是孤身一人,只不过赐婚归赐婚,怎么将陆婕妤给赐出去了。
纪凛继而道:“他说家中并没有安排,朕就打算给他赐婚。”
成家立业,到了年纪就该成亲,皇上关心一下臣子的终身大事,这也合乎情理,起初纪凛问他有没有意中人,陶辛说没有,既然没有,纪凛就挑着说了两个待字闺中的姑娘,与陶家门当户对,十分的合适,但都让他给婉拒了。
纪凛也是颇有耐心,接连问了三回,在陶辛觉得再拒皇上的好意自己就要脑袋不保时,纪凛给了他一个选择,他可以将意中人说出来,皇上便替他做主赐婚。
纪凛宽厚的给了一个月的时间让他考虑,这还没到一个月,陶辛就自己请了入宫,就在几天前,和皇上提起,要请皇上降罪,说自己不能接受旨意,因为他意中人已经嫁了人,他也不忍伤害别的女子。
当时纪凛就试探他,只要他愿意,对方也肯,他就能做主让已经嫁了人的意中人再嫁给他。
陶辛当然是不敢说,于是纪凛又借着试探,倘若有机会让他娶他的意中人,但她已经嫁过一次,他可会嫌弃。
陶辛哪能想得到皇上知道他的意中人是谁,他只当皇上问的这些,只是为了要给他赐婚,让他早早成亲而已,他既是来请罪,便由着自己的心回了皇上,他不会嫌弃。
随后,纪凛没再问别的,就把陆婕妤赐给他了。
赐婚圣旨还没下,这边宫中,陆婕妤收拾东西也不是为了回陆家,而是等着从宫中直接去陶家。
沈嫣看着他,这件事肯定不是一时起意的,之前在避暑山庄时他就提过陶辛一回,原来后面还安排了整个。
更重要的是,不是别人偏是陆婕妤,沈嫣一下想到了其中的原委,但皇上是从何得知陶大人的意中人是陆婕妤的。
脑海中忽然闪过个信息,沈嫣张了下眼:“方淑华喝醉,是您故意灌的。”
以往在大晋,也有过皇上将自己妃子赐给臣子的先例,但那时先祖皇帝打江山时,为了犒赏跟着他的将士,才将妃子赐给他们,如今太平盛世,皇上提拔过陶辛几回就要将宫妃赐给他,这委实有些牵强。
纪凛却说的在理:“陶大人乃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的终身大事,朕自然要为他考虑。”
想到方淑华后来形容起醉酒时的模样,沈嫣哭笑不得,堂堂九五之尊诓骗一个小姑娘,到现在方淑华都不知道自己酒醉时说了些什么。
沈嫣不会问他做这样的决定,朝中大臣反对怎么办,也不会问他圣旨赐下后陶大人会如何安顿陆婕妤,她只想知道他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
其实也能猜到几分,只是沈嫣不敢想罢了,哪有皇上在位时遣散后宫,可从去年到现在,后宫中的人已经减了一大半,若是连临幸过的皇上都要送出宫去,宫里可就真没什么人了。
换做是以前,沈嫣根本不会往这方面去想,可现在,就像是“恃宠而骄”了,他做什么,她都不自觉会想到是不是为了自己。
沈嫣便问他:“皇上准备何时下圣旨。”
纪凛却询问她的意思:“二十一如何,下月吏部公文下达,就派他去辽城外任。”
如今已经是十四,还有六七日的功夫,从宫中去陶家,也足够时间准备,就是这日子选的,也算是考虑周全。
德王爷娶侧妃的日子定在了二十三,到时阜阳城热闹起来,就没多少人在意皇上赐的这桩婚事了,加上这外任的公文,短则三年,长则都不知道多久,等他们从辽城回来,阜阳城里谁还能记得赐婚这桩事。
沈嫣微抿着嘴,看着他并没作声。
纪凛拉过她,还以为她不舒服:“怎么了。”
沈嫣摇了摇头,倚到他怀里:“我在想,既然是从宫里出去,也不能太简了,针工局那儿赶一身嫁衣出来,我再添些东西上去。”去年那些遣出宫的,如今差不多都定下了亲事,没定下的,日子过的也不错,陆婕妤不比她们差,即便是被赐下去的妃子,也不能太委屈了她。
第093章
小雪过后, 阜阳城的天越来越冷,到了大雪那日时气温骤降,清晨起来时花坛中都结了霜, 走在路上哈口气都能起雾。
人们忙着添冬衣, 越是冷的天气人也越发懒洋洋,但对热闹事儿的兴趣却不会减, 十月末时阜阳城中发生了几件大事,街头巷尾说起来时, 倒是热络。
先前月中时, 王国公府大门口演了一出好戏, 尚未成亲的王家小少爷在外养了两个外室,孩子都有两个了,找上门来时还遇上了从小就和王家小少爷定下亲事的乔家二姑娘, 这一闹啊,乔家二姑娘当众就给伤了心,放言要退亲。
好不容易暂时将事儿压下,没隔几日, 王家小少爷让人给打了,傍晚时分巷子里传来哎哎苦叫声,路过的人进去一看, 呵,这鼻青脸肿的人谁啊,原来是王家那小少爷。
伤的到底有多重别人不清楚,总之是站不起来就只能哎哎的叫, 脸颊肿的怕是亲娘都认不出,送回王家之后心疼宝贝孙子的王老夫人气坏了,叫人去报官,可王世均连谁打的他都不知道,报什么呀,大路不走偏自己跑小巷子,活该!
受的伤还没好,紧接着就是乔家正式上门来退亲,乔小将军回来,奉着父母之命,来提妹妹退这门亲事。
也就是二十那天大早,路过王国公府的人亲耳听到,王国公府前院内有哀嚎声,前来退亲的乔小将军又将王世均给揍了。
偌大的阜阳城,从来不缺少茶余饭后的谈资,王国公府的事儿还没过去,隔天,陶家那儿低调的娶了媳妇。
为何说是低调,陶家没大办也没广发喜帖,送亲的马车从宫里到了陶府,进门口拜过堂,这就送入了新房,该走的程序都走了,能简化的全都简化了,等娶进门时这左领右舍才知道陶家大少爷被皇上赐了婚,皇上将后宫妃子赐给了陶家大少爷为妻。
赐的是谁,为什么赐婚,陶家对这又是什么个看法,这些话题是一下子涌出来的,可人陶家低调的不行,没等打听仔细呢,转眼,两天后,二十三这日,是德王娶侧妃的日子。
要不怎么说阜阳城好,皇城脚下,听到的新鲜事儿都多,有时上午说的还是东家,下午就赶上了西家的,干个活儿的功夫,就有好几件新鲜事,皇家的事儿自然比官家的意思,更何况这德王爷还是死而复生回来的,先帝和太后嫡出,过去曾是太子,这一样样的,可不比那陶家娶亲来的更有聊头。
于是,阜阳城里百姓们的注意力都让德王爷娶侧妃这事儿给吸引了,二十三当天,从南边儿的城门口到德王府,全是围看的百姓。
若非有人存心闹事,这样的大喜日子,在路边维持秩序的官兵都不会太凶狠,送亲的马车是在正午时分进南城门的,沿途还有人撒喜糖。
这可乐坏了一些孩子们,拥挤着捡糖,嘴里还蹦着吉祥话,好不热闹。
人们都知道,德王爷娶的这位侧妃是个商家女,身份很是普通,追溯到祖上三代,血亲里面也就出了个秀才,这样的身份到别人府里头也就只能做个妾,她却能成为德王的侧妃。
救命之恩的回报方式有很多种,娶了人家还是侧妃,那德王爷也算是情深义重了,皇家能允了这亲事,也是出于对那家人的感谢。
要说是飞上枝头变凤凰,这话也不假。
放到几年前,德王还是太子的时候,等将来登基为皇,娶的侧妃是要直接封在四妃之列的,更甚者还能封做贵妃。
说着说着,便有人唏嘘起这德王的过往来。
迎亲的队伍其实并不算大,毕竟是娶侧妃,若是太过于盛大,将来德王妃进门时该怎么办,之所以热闹,是围看的人实在太多,等车马到德王府,进门口还有人在外头看着,不肯离去。
直到天色暗下来,德王府内拜堂过后,管事到外头撒了喜糖,人群才渐渐散去。
之后接连几日,阜阳城里说的都是德王府的喜事,而皇宫这儿,沈嫣却是在十一月初,德王成亲十天后才见到他们。
…………
之前德王爷是在临近淮阳的地方养伤,成亲那几日赶上阜阳城气温骤降,身子骨比以前差了不少的德王染了风寒,太后娘娘心疼儿子,又是派太医又是送补药,也不忙着让他们入宫来请安了,这一拖,就到了十一月初六这天才见到。
沈嫣已有三个月的身孕,入冬后衣服穿得多,看着并未显怀,一早永和宫这儿接见过陈昭仪她们后,请安结束去了延寿宫,坐了没多久,德王爷携侧妃入宫了。
一刻钟后守在外面的宫女进来禀报,很快沈嫣看到了他们。
这还是她第一次见到这个对德王有救命之恩的女子,看到跟在德王身旁的侧妃时微怔了下,这侧妃生的好是小巧。
十四五的年纪,站在德王爷身旁,差了有一个半头,整个人看起来瘦瘦小小的,模样俊俏,倒是有另一番风情。
行礼之后,秋瑶跟在德王身后,双手放在身前,微垂着头,从中透出些紧张来。
秋瑶姓徐,家中只是做些小生意的,入了宫见了这般阵仗,肯定会紧张,太后在见她之前就因她救了灏儿的事心生欢喜,再看她这般模样,小心谨慎的,也不会像是那些个会谄媚的,心中便更放心了,温和着对他们道:“快别站着,坐罢。”
坐下之后,太后询问了些王府里的事,秋瑶都一一回答了,虽说是商家出来的,在王府中馈之事上倒是不差,也没显得小家子气,在太后之前派去的几个嬷嬷的帮助下,十来天的功夫里,秋瑶很快熟悉了王府的事物。
太后过问一些后又说到了德王的身体,很快便临近了正午。
隔壁的屋内备下了膳食,皇上有事来不了,沈嫣陪着太后一道与德王和徐侧妃用膳。
太后有多想念儿子,嘴上虽没说,这膳食中都表露出来了,大都是德王爱吃的,其中有几样是沈嫣喜欢的,端上来的汤又以滋补为主,恨不得将德王养到过去那样。
午膳过后,几个人陪同太后到延寿宫外的花园内散步消食,不多时,德王爷前去和皇上请安,到了亭子这儿,太后回去歇息,就将徐侧妃交给了沈嫣来招待。
午后的阳光暖人,照进亭子内,驱散了寒意,红莺从乾清宫内拿了两个手炉,递了一个给秋瑶。
“多谢。”秋瑶笑着向红莺道谢,比起来时,如今自在了许多。
也许是因为太后娘娘不在,沈嫣与她又年纪相仿,无形之中便少了许多压力,秋瑶看着花园内的情景,视线随即落在亭子外的池塘,笑着问:“皇后娘娘,那儿可是养了鱼?”
沈嫣命人去取鱼食来,带着她往池塘走去。
延寿宫外花园内的鱼池是后来翻新的,底下用鹅软石填过之后,晴朗的天里,阳光直射下池塘内的水很清澈,养在里面的鱼也能清晰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