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老夫人养成记——漫步长安
时间:2017-12-08 16:03:53

  雉娘想着,大道上也确实不是说话的地方,叮嘱他们路上小心,然后命车夫直接回府。
  赵书才看着小女儿的马车,想起刚才常远侯的话,怒火中烧。
  常远侯给他的交待就是燕娘因为苛待下人,引起人心不忿。平宝珠的丫头本身就心中不满,替主子抱不平。那日恰巧赵燕娘在大庭广众之下给平宝珠难堪,那丫头气不过,瞒着平宝珠,悄悄动的手。
  那个丫头已经悬梁自尽,留下血书,交待了事情的起因。她想替主子报仇,趁机给赵燕娘的菜里下毒辣。然后听说千桃曾去送过点心,心生毒计,栽赃到千桃的头上,并弄死了对方。谁知终是受不住良心遣责,自尽后将真相公之于众。
  如今那丫头也给赵燕娘偿了命,常远侯的意思是两清。
  他不同意,那两人分明都是替死鬼,说不定两个人的死都是常远侯做的手脚,目的就是开脱罪名。
  闹了半天,常远侯就想用两个丫头来打发他,那燕娘不就是枉死。
  常远侯见他还是不肯罢休,当下说起赵家在渡古之事,道出燕娘和董家侄子私相授受的事情。还说真要追究起来,就凭赵家以一个失节女子换亲到侯府,就够赵家定罪的。
  他听着常远侯七扯八扯的,对方还想将事情扯到雉娘的头上,隐晦地提及雉娘曾经自尽的事情,言之下意是雉娘的过去也不光彩。
  赵书才心惊,燕娘已死,要真是让常远侯再说下去,只怕雉娘也要受连累。雉娘才嫁入胥府不久,要真是传出什么不好的话来,惹得胥家人不满,只怕以后的日子不好过。他万般无奈,接受了常远侯的说辞,不再追究燕娘的死因。
  只不过心里那口气憋着,让他十分难受。
  望着胥府的马车远去,他叹了口气,和儿子慢慢地走回家中。
  胥府的马车一路未停,直到胥府的大门。胥良川站在大门口,见马车停住,疾步上前,将雉娘扶出来。
  雉娘的手被他握在掌心,进宫所产生的一点惆怅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安心。
  身边的男子不过二十多岁的年纪,放在她那个时代,正是朝气蓬勃的大好年华。但是他的身上看不到这个年纪该有的浮躁,一举一动都带着岁月沉淀过的淡定从容。
  仿佛从来没有事情会让他色变,许是身长在胥家这样的大世家,自小浸泡在书海中,受书香之气的熏陶,才会养成今日的性子。
  她一生所求不过安稳,呆在他的身边,总能感受到心安如乡,放松舒适。
  或许是两人的性格都不是外向的,相处在一起,时常会让她有种老夫老妻的错觉。就像是在一起多年的老夫妇,话不多,往往一个眼神,他们就能明白对方的想法。
  “你怎么在这里等啊?”
  “索性无事而已。”
  胥良川轻描淡写地说着,他不会告诉别人自己是因为担心,就算是她也不会。虽然知道皇后娘娘不可能会为难小妻子,却还是会忍不住挂念。
  雉娘去给两位婆婆请安,略说了一下在宫中的事情。随后宫中的赏赐如流水般地抬进胥府,除了补气养血的珍贵药材,就是新鲜的果蔬。
  她将菜方子拿出来,并说自己在宫中用过,吃着十分舒心爽口。胥老夫人接过一看,连声叫好,命人拿到厨房,以后雉娘的菜色就按方子上的来安排。
  等回到自己的院子里,她便命乌朵去赵家打探,看看在侯府时发生了什么,怎么父亲的脸色那般不好。
  胥良川叫住乌朵,雉娘看着丈夫,猜测他必然知道来龙去脉。于是让乌朵暂不用去赵家。
  夫妻二人清退下人后,并坐在靠塌上。
  胥良川将常远侯府发生的事情慢慢道出,雉娘越听眉头皱得越高。论血亲,常远侯算是娘的父亲,也是她的外祖父,就为了给平宝珠脱罪,常远侯竟然用自己的名声威胁父亲。
  她对平家人虽无什么感情,却也不曾想过,常远侯会这么对她。
  “常远侯怎么会知道我们家的事情,而且知道得这么清楚?是方家人说的,还是蔡家人说的?”
  和赵家一起进京的就只有这两家人,虽然她们住在临洲,但赵家的事情肯定都是听说过的。
  她猜想着,方家人说的可能性大一些。
  年一过,方大儒就返程回了临洲,方家的女眷都没有走,想来是要给方家姐妹俩谋好亲事再走。
  要是她们说的,倒也不足为奇。
  只是连她曾经自尽的事情都清楚,方家人可真够用心的。
  “方家人确实有重大的嫌疑,平晁发妻刚亡,有人起了心思也不奇怪。但你仔细想想,你自尽一事并不光彩,你爹一直瞒着不肯让人外传,方家人怎么会知道?”
  雉娘惊讶地抬起头,难道不是方家人说的,那还有谁,会专程去查他们赵家的事情,不会是常远侯派人去查的吧。
  “那是常远侯自己去查的?”
  胥良川冷冷地道,“他没有那个心,能够对你们赵家的事情了如指掌的,眼下在京中的还有一人。”
  “文师爷?”
  “没错。”
  雉娘不解,文师爷怎么会将自家的事情告诉常远侯。他们赵家和文师爷没有过节吧?
  若真论起过节来,就是拒亲一事。
  “他想做什么?”
  胥良川见她方才挪了挪身子,起身去拿软枕,垫在她的后背,顺势拥着她,“无论他想要做什么,都不会成功。”
  文家想在京中立足,想站在朝堂之上,取胥家而代之,简直是痴人说梦。
  雉娘笑了一下,这话她相信。
 
 
第96章 有心
  胥良川黑幽的眼眸透着冷意, 很快就要春闱, 文家不是想通过科举重新入仕吗?他就要彻底断了文家的念想。
  文家前世里确实取胥家而代之, 今生必不能如愿!
  事情虽不是方家人透露出去的,但方家人也是有心的, 方家的姑娘想当太子侧妃, 拼命地向侯府投诚。
  侯府是皇后的娘家,要是侯爷认可方家, 那么方家姑娘纳入东宫, 太子妃也会看重。
  太子是一定会纳侧妃的,东宫不仅会有两位侧妃, 还会有其它的妾室,如孺人恭人通房,会有许多的女子去分薄太子的宠爱。
  太子妃要是个聪明的, 就应该知道,一个和自己一心的侧妃,和一个与自己不同心的侧妃,哪个对自己有利。
  方家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再说还有另一个原因促使方家对侯府示好, 那就是胡家的小姐胡灵月,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胡大学士府论身份和侯府也是相配的。以前梅郡主在时,将京中的小姐们都挑了个遍,梅郡主眼高于顶, 看不上胡家小姐。
  现在梅郡主不在,平晁又是续娶,胡家人再次动了心思, 想攀结这门高亲。
  胡小姐是方家的外孙女,方家人自然希望外孙女能嫁入侯府,那样对于以后方静怡入东宫也是一个助力。她们也向侯府说过赵燕娘之前的事情,不过没有文沐松知道的多罢了。
  文沐松人没有露面,而是悄悄派人给常远侯送信。
  常远侯想让赵家人吞下这口气,就得用这些把柄堵住赵家人的嘴。事实上,他也这么做了,赵书才被逼接受赵燕娘是被丫头谋害的事实。
  赵书才将侯府的事情告诉巩氏,巩氏得知是这么个结果,也气得不行。
  偏偏事情还关连着雉娘,她宽慰赵书才,赵书才自己左思右想,忍下这口气。燕娘之死,常远侯府要负大部分的责任,但也有燕娘咎由自取的原因。
  常远侯府送走赵家人后,开始命下人们挂白幡,赵燕娘是平家的少夫人,她这一死,怎么着也得风光大葬。
  世子夫人强撑着身子出来操持丧事,休书已撕,她还是侯府的媳妇。儿媳妇的丧事,她作为婆婆,总要操办起来。
  平宝珠称病,不肯出来帮忙。她觉得自己平白无故死了丫头,父亲还训斥她一顿,心中有气。
  世子夫人很少操持过大事,颇有些手忙脚乱,还是葛郡公府派了人过来帮忙,才算勉强能应付。
  说是风光大葬,也只是做给别人看的,满府挂白幡,丧席也花了不少银子,但赵燕娘的灵堂连个哭丧的人都没有,她本是小辈,又无子女。黑棺白布,冷冷清清的。除了两个烧纸的丫头,侯府其它的主子都不在。
  赵燕娘的死并不光彩,其中又几经波折,侯府的世子夫人和姑奶奶都曾被误认为凶手,哪里能有人真心为她哭灵。其实侯府风光大办,除了想赶紧处理赵燕娘的尸身,最重要的原因是想借由请人作法,大摆丧席,好去去侯府的晦气。
  她一死,刘嬷嬷等人也被段府要回去,刘嬷嬷本是凤娘的嬷嬷,回去理所应当。另外陪嫁的两个丫头,也是出自段府,也应该送还段府,同时送还包括她的嫁妆。那些嫁妆原就是凤娘的,送还段府,赵氏直接让人送到凤娘的院子里,也算是物归原主。
  赵凤娘面无表情地看着下人们家箱笼抬进院子,这些东西都是她的,不过是被赵燕娘霸占一段时间。她嫌那些嫁妆不祥,都封存在库里,赵燕娘戴过的首饰也都当了,换成银票,再另置其它的首饰。
  首饰铺子的动作很快,不出三日就将她要的首饰做出来,亮晃晃的摆在锦盒里。她随意地拿起,细细地把玩着,然后统统收起,一股脑地放进匣子里,金银玉器发出清脆的响声。她嘴角微微地扬起,冷冷一笑。
  段鸿渐的屋子里,时不时地传来那小妾娇滴滴的笑声,还有男子调笑的声音。眼看着临近春闱,段鸿渐竟然没有埋头苦读,反而成天和小妾厮混在一起,真是扶不上墙的烂泥。
  她厌恶地皱了皱眉,身后的黄嬷嬷和刘嬷嬷对看一眼,又各自分开,心思不明。
  太子在大婚第二天时,遵皇后的命,与平湘圆了房。此后,再也没有进太子妃的寝宫,平湘不敢大闹,只敢到皇后那里诉苦。东宫的人都传开了,太子妃无宠,被太子冷落。
  皇后再次劝说太子,太子以学业繁忙为由,皇后也没有法子。京中的夫人们都在观望,思忖着皇后可能会提前为太子择侧妃。
  方静怡听后欣喜不已,方老夫人带着儿媳孙女们还住在胡大学士府里,胡大学士的夫人最近也动起心思。赵燕娘死了,平家少夫人的位置空出来,平家最近名气不佳,接连出丑闻,很多人家都不想让姑娘嫁过去当续弦,他们却正有此意。
  赵燕娘的丧事,胡家人和方家人都有去吊唁,也跟侯府搭上了话。
  胥府这边,自打得了皇后娘娘的菜方子,雉娘每天用饭的情况大有好转,也不怎么会呕吐。
  雉娘感觉自己的腰身开始丰腴起来,或许等天气变暖之后,以前的衣裳都不能穿,于是带着乌朵去库房里挑料子,要做几身宽松的新裙子。
  胥良川开始忙碌起来,从各地进京赶考的举子都陆续到达,阆山一脉的学子们也依次进京,全都被安排住在学子巷里。
  进京赶考的举子们,有的出身贫寒,有的出身富贵。无论贫寒也好,富贵也罢,总离不开吃穿二字,京中的铺子,也因为这三年一次的春闱再次火热起来。
  随着举子们的进京,京中处处可见另一种景致。三五成群的书生们,或聚在湖边吟诗,或围坐在茶楼高谈阔论。各个巷子里面的茶楼酒家,乃至烟花柳巷,都前所未有地热闹起来。
  胥良川兄弟俩为首的阆山一脉学子们也举办过一次聚会,将学子们都安顿好,兄弟俩才算是轻松下来,不过出门的次数也比以前变多。
  雉娘安心在家养胎,趁着身子松快一些回了趟赵宅。赵书才已经去翰林院上任,听巩氏的语气,似乎一切都还顺利。
  现在全家人关心的都是赵守和三月下场一事,赵守和也许天赋不如人,但十分的刻苦。他从年前就搬回赵家,没有再住到段家。
  雉娘回娘家,除了要去看望祖母,也要对兄长表示关心。
  赵守和看到她,有些吃惊,放下手中的书,将她请进书房。
  赵家的书房很小,里面书架上的书也不多,雉娘四处看看,眼睛瞄到书桌上的书。她随意拿起一看,是一本农经。
  这个时候看农经?
  “大哥,春闱会考农经吗?”
  赵守和憨厚地笑笑,两手相互搓一下,“这也不一定,每次贡试都会有人押题,有时会准,大多时候都是不太准的。我听说有人押今年策问会涉及农耕要术,治河通灌,想着试下总无妨。”
  雉娘以前也听说过科举押题一说,有些人会根据考官的喜好,朝中的动向押中题目。只不过这样的事情能押中的几率并不高吧。
  而且这押题之人是谁,他是根据什么押题的?
  “大哥,押题的人只押了这一种吗?”
  赵守和见妹妹有兴致,也不吝将自己知道的说一说,“倒也不是,一般来说能押题的人都不是等闲之辈,无一不是当世大家。我听文公子说文家虽然多年没人出仕,但每次科举都会押题,十有九中。文公子与有我些交情,将文家今年押的题透露给我,我也是姑且信其有,试上一试。”
  “文公子?哪个文公子?”
  “小妹可能没有见过,是我们以前在渡古时文师爷的侄子,他告诉我的。”
  雉娘将手中的书放下,文师爷的侄子,他怎么会向大哥透露文家的秘密,真的是因为两家的交情?
  她沉默不语,赵守和看着她的脸色,问道,“小妹,你怎么了?”
  “没什么,大哥,虽说文家以前押的题都中了,但世事难料,你应该多做其它的准备。”
  赵守和点头,“小妹说的极是,为兄也这般想的。哪里像大妹夫,自得了这个消息,干脆将书本丢在一旁,天天在家里作乐。”
  他指的大妹夫就是段鸿渐,雉娘垂着眸,笑了一下,“别人的事情我们管不着,大哥你看书吧,我去娘那里。”
  “你去吧。”
  赵守和送她出门,她示意他进去,然后去巩氏的屋子。
  巩氏已经从乌朵的口中得知女儿有喜一事,正和兰婆子高兴地商量做什么小衣服小鞋子。
  雉娘进去时,巩氏正好说到要找软料子的旧里衣,用那个小孩子的衣服最好。看到女儿进来,巩氏连忙起身,扶着她靠坐在塌上。
  “你这孩子,大喜事也不派个人告诉娘。”
  “娘,我这不是专程来告诉你了吗?”
  巩氏慈爱地望着女儿,柔声地询问她有什么想要吃的,胃口怎么样?
  雉娘拉着她的手,“娘,我没有什么想要吃的,前几天胃口有些不好,现在好多了。皇后姨母给我一个菜方子,胥家的厨子照着做给我吃,还算能吃一些,也不怎么难受。”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