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宋——春溪笛晓
时间:2018-12-17 09:28:25

  两小子埋头捣鼓,美味很快出炉,将外头的泥壳敲开,露出外酥里嫩的叫花鸡和叫花鹌鹑。
  鹌鹑个头小,肉不多,不过连骨头都被隔着泥壳烤得酥酥的,肉也都入了味,美得不行!叫花鸡也全熟了,许是因为裹了几层荷叶,香味带着点淡淡的荷叶清香,肉质嫩而不腻,闻着叫人食指大动!
  一行人吃了个饱,又去庄子里歇了歇脚,到傍晚才一起回城、各自回家。与王雱一行人分别之后,司马光看向司马康的眼神有点严厉,把司马康好好地教育了一番,别王雱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
  司马康把王雱的那通理论给司马光讲了,说自己觉得王雱的话很有道理。
  司马光听得额角青筋直跳,偏又找不着可以反驳的地方,气得不轻。仁义忠孝都是好品质,可这和你带着小舅子烤叫花鸡有什么关系?!
  张氏见司马康小心翼翼地看着司马光,一副害怕自己说错话的模样,顿时开口说话:“阿雱说的有什么问题吗?两小孩想孝顺你,你还不乐意了!”
  司马光住了口。
  他总觉得王雱会教坏司马康。
  事实证明司马光的预感还是很灵光的,自打司马光正式介绍过司马康这个小舅子之后,王雱时常在接了司马琰后绕小半圈去把司马康也捎带上,今天说要小舅子帮个忙明天说要给小舅子讲讲课,总有光明正大的理由要接走司马康。
  弄得司马光如今每次回到家,都得先问一句“康儿是不是又被那小子接走了”。
  这天也是,王雱趁着司马光还没回家,溜达过去和岳母说了一声,把司马康给接走了。
  王雱接司马康是不坐车的,顺便锻炼锻炼司马康的小身板儿。路上闲着无聊,王雱和司马康说起锻炼的好处:每天多走走,一来有益身心健康,二来被打的时候可以跑快点!
  司马康听到这套理论时呆了一下,奇怪地说:“爹不打人啊。”不管是当叔的时候还是当爹的时候,司马光对他严厉归严厉,可也从来没有红过脸动过粗。
  王雱一听,直摇头,对司马康说:“装的,肯定是装的。岳父一开始对我也可好啦,从来没脸红脖子粗过!可现在你看看,他特地备着跟老长老长的竹鞭子来打人,忒凶!”
  听王雱肆无忌惮地黑自己爹,司马琰不乐意了,说道:“那是你自找的,别赖到我爹身上。”
  王雱道:“才不是,你看看范爷爷,你看看官家,再看看韩相公,哪个备过鞭子?你也是,上回岳父追着我打,你也不出来救场,唉,这大概就是大伙说的‘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吧,小舅子你看,人呐,都是靠不住的,关键时刻还是得靠自己。”
  司马琰也想打死他。
  司马康没插嘴,毕竟根本插不上嘴。
  他隐隐有点明白了,很多人想打王雱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当然,作为一个谦谦君子好苗苗,司马康没有把这个想法说出口。
  王雱给小舅子和几个年龄小点的侄子编成一个小班,每天下衙后悉心调教,为他们教授各种学问。经义之类的,自有人给他们开蒙,王雱负责的是考核和扩展教育,教他们一些算学、格物的道理以及学习方法,偶尔还拉他们去外面实践实践,给他们好好洗洗脑。
  不知不觉到了十月中旬,王雱把年龄相近的赵仲针也给收编了,闲暇时身后总跟着一群年龄相近的小萝卜头,声势十分浩大,上课地点也从家里换成外面,时而去蹭国子监的教室,时而去蹭大相国寺的僧房,时而还跑去实验室动动手,所以锻炼得最充分的是一群小孩的脸皮!
  休沐这日,王雱少有地没去拐带别人家孩子,而是早早去码头迎接他的朋友。
  天气虽然逐渐转冷,但河面还没结冰,自东边来的客船还是如期而至。仿佛是约好了似的,这次到开封的不是一拨人,而是三拨人。
  一拨是钱乙一家,王雱写信让他去开封陪曹老头搞研究。
  一拨是沈括,这次回京准备接受改官,去洛阳忙新课题,王雱给他划了一个片区,直接往从山谷到丘陵到平原的区域圈了一块,一次性拥有多种地形,随便他怎么忙活。
  还有一拨,是在鄞县的两个故友郑思和武兴,郑思是来参加明年春闱的,和王雱比是晚了些,但在鄞县之中已算是出挑的;而武兴,是来考武学的,他本来已经靠着他爹的县尉之职在县里谋了个差使,但听说朝廷马上要开武举,他便一直想来开封试试。这一次郑思要来开封,可算是让他找到机会了!
  这三拨人不是同一个地方的,但中途偶然碰上,便在碰头的码头一起换了船,免得王雱来接人还得分几趟跑。
  王雱候在码头不久,很快看到客船靠岸,头一个走下来的人是武兴,这小子当初就长得比同龄人高大些,这会儿更是高大威武,但模样没怎么变,只多了一脸胡渣子。
  王雱上前与武兴互擂了一拳,久别重逢的陌生感立刻消散无踪,即便多年不见,儿时的情谊也不会被时光冲淡多少。
  再往下船处看去,一连下来几个眼熟的人,都是自己的小伙伴。王雱欢喜不已,夸下海口要带他们去吃开封最好吃的东西,然后领着他们一块去国子监的食堂蹭饭。
  沈括:“……”
  这么久不见,这家伙还是这么不要脸!
  最近王雱为了拿司马康那群小屁孩,借用国子监的次数非常多,蹭国子监饭吃的可耻行径也不是头一回,众人都习以为常了,还有不少师弟过来和他探讨问题。
  这回王雱远远见到仿佛想在国子监养老的胡·教导主任·瑗,还特地跑上去和胡瑗走了个后门,想让郑思在国子监备战春闱。不管怎么说,国子监的资源都是全国最好的,好友来京,王雱自然得积极帮他争取。
  胡瑗这人古板又严厉,很少有人会走后门走到他头上。对王雱这个学生,胡瑗是又爱又恨,爱自然是爱他的聪明出众,恨的是这小子总爱坏规矩。听王雱这么堂而皇之地说要塞个人进来,胡瑗板着脸严声质问:“你当国子监是什么地方?!”
  王雱眨巴一下眼睛:“……母校?”
  胡瑗被王雱噎了一下。
  王雱又拉着胡瑗说了一通,又是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国子监是培育大宋英才的大摇篮,不应该把人拒之门外”,又是说“如果要走什么手续我可以去找韩相公他们推荐,就是觉得这点小事不必惊动他们”。
  胡瑗听得额头青筋直跳,想到自己今年就要致仕了,他深吸一口气,不要提前被这小子气死。想想那一串纵容着这小子瞎胡闹的朝中大佬,胡瑗也觉得还是直接同意算了,否则这小子真能搬出一堆人来举荐。
  塞个人进来旁听而已,用不着那么麻烦!
  胡瑗无奈道:“明日让他过来报到。”
  王雱见胡瑗同意了,马上跑去拉郑思过来和胡瑗见礼。郑思没想到自己可以进国子监备考,激动得差点要哭出来,但还是规规矩矩地应对着胡瑗的考校。
  胡瑗见这小孩实诚又守礼,和王雱完全不一样,心塞的感觉少了点,缓下脸色让他继续吃饭去。
  作者有话要说:
  王小雱:坚持能走后门就走后门的原则绝不动摇!
  *
  更新了!
  二更……二更不一定活着……
  今天我把一篇开了很久的文案预收改了改文名主角名,原来叫《但为君故》,现在叫《就算送我一个明媚的春天》,是不是进步了很多【说是!说是!说是!
  原来的女主名我也改了,新名字测算可是100分的!牛逼!就是完全不会起书名,哇地哭了QAQ
  文案是这样子的↓
  陆幼梨兢兢业业做着本分工作,关爱鳏寡孤独,规划广场舞场地,偶尔帮治熊孩子,堪称街区一枝花。
  这一天,她们街区搬来一个奇特的住户……
  孤僻大侦探x街区管理员。
  网页:
  爪机:
  实在不知道书名起什么好!讲的是一个街区(社区)发生的各种正常小日常和异常事件!有兴趣的可以在二更待产期间戳进作者专栏收一下!琢磨中的前三篇都收一下!【疯狂暗示(?)
 
 
第一七九章 收复燕云
  郑思的去处有了, 王雱又走后门把武兴引荐给王韶, 让王韶安排武兴接受入学考核。武兴比王雱大六岁, 按年纪来看已经有点超龄了,不过既然王雱开了口, 王韶自然一口答应下来,毕竟王雱可算是半个武学外聘顾问, 时不时过来刺激刺激武学生员!
  趁着还没入学, 王雱晚上拉着郑思和武兴秉烛夜谈, 回忆在鄞县的日子。
  王雱那会儿也就四五岁, 离开时才六七岁,换了别人肯定没多少记忆, 但王雱记性好,什么都记得清清楚楚, 三个人聊着聊着便亲近起来, 想到一别就是十年,都很是感慨了一番。
  王雱离开客院后, 郑思与武兴没立刻睡下,他们都有点睡不着。王雱他们离开鄞县后,他们陆陆续续有听到王雱和沈括的消息,郑思更是时常拜读《国风》上的文章, 知晓这个曾经的小伙伴与他们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此番来京, 郑思一直很犹豫要不要找王雱,他怕王雱把他们忘了。有时候最伤人的不是反目成仇,而是你始终牢记着昔日情谊, 对方却问你一句“你是谁”。
  眼下证明王雱还记得他们,郑思却又有了另一重担忧:他们现在和王雱的差距太大了,事事都沾王雱的光,感觉是在占王雱便宜。
  武兴没郑思那么多想法,听了郑思的担忧后摇头说:“你别总瞻前顾后,阿雱才十八岁已经名扬朝野,日后肯定成就非凡。我们和阿雱比肯定是比不过的,但我相信我肯定也能拼出一番成就来。到那时阿雱有需要人相帮的话,我们才有资格当他的帮手。”
  武兴就是不甘一直窝在鄞县,才会尽力说服他爹让他来京。当年王雱年纪最小,却已经是他们之中的领头人,武兴毫不怀疑王雱会在未来十几二十年内走上高位。
  他们现在确实被王雱甩开很远,可也不能因为相差太远就不再努力,王雱愿意给他们争取机会,武兴自然会把握机会!
  武兴道:“与其东想西想,不如好好拼一把,要不然将来你想帮也帮不上忙!”
  郑思被武兴说服了,回自己的客房歇下,第二日一早便带着行囊去国子监报到。武兴也早早去了武学那边,摩拳擦掌地等着接受武学的入学考核。
  安置完两个故友,王雱又与钱乙、沈括他们商议洛阳那边的事情。这一年多来,洛阳那边的河道工程一直没停,王雱也陆陆续续把洛阳城郊各个片区规划完毕,这地方是要成为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经济本身也挺不错,现在需要再搞几个大项目来引流,王雱这才写信让沈括和钱乙回来。
  沈括也知道朝中的迁都之议,看完王雱的城市规划图,沈括对这西京充满了期待。他说道:“开封周围连座像样的高山都没有,黄河又频频改道,确实不太适合防御外敌。就是很多人早在开封扎了根,怕是不太愿意朝廷迁都。”
  王雱道:“迁了都,开封也是东京。”
  影响肯定是有的,要不然朝中也不是进行漫长的迁都扯皮。王雱要做的就是让这些顽固分子看到迁都的好处:首先是安全,生命财产能得到最大的保障;其次是有赚头,早去洛阳投资,升值空间非常大!
  反正,要持之以恒地给所有人灌输“迁都好处多多,不同意迁都都是傻子”的概念。
  沈括与王雱相识多年,完全是无条件支持王雱想做的事;钱乙能继续跟着曹老头深造也很开心,一口应下王雱提的一些要求,去太医局记了个名,准备等沈括的新任命下来后一道出发前往洛阳。
  多了几个助力,王雱心情愉快得很,又跑官家面前聊起自己这几个好朋友,回忆他们当年的糗事,什么大家一起被狗追郑思手脚不协调爬不上树全靠武兴跳下去引开狗啦,什么沈括爱书如命看着书把炊饼蘸了墨吃得满嘴黑啦。
  一旁的王珪听着都觉得当这小子的朋友真心累,干一件糗事怕是会被说上几十年!
  官家听得很乐,对这几个小子也有了极大的期待。朝中英才自然是越多越好,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
  由于最近要带“小孩班”,王雱在宫里蹭饭的次数反而少了,忙活完本职工作就和王珪一起下衙。
  王珪和王雱一同去牵马,免不了提点一句:“少在官家面前举荐相熟的人,往后你官位高了,这事说好听点是内举不避亲,说难听点就是任人唯亲、结党营私。”而且,若是举荐的人捅了篓子,举荐人是要受牵连的。当初晏殊举荐了范仲淹,结果范仲淹和吕夷简硬杠,可把晏殊气得不轻!
  这些官场潜规则,王雱自然也是晓得的,不过他自有一套道理,也不否然自己明贬暗褒的举荐意图:“若不多接触、多了解,如何知道他们品行如何、能力如何?随便举荐一个并不熟悉的人,那才是不负责任。”
  王珪行事谨慎,提点王雱一句已是觉得过了,听王雱这么一说便也不再多言。王雱这么说也有道理,不举荐相熟的,难道举荐面都没见过的那些?即便名声极佳,没好好了解过,谁知道是不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王雱别过王珪,去接了媳妇和小舅子、赵仲针,今天王雱让沈括来给小屁孩们讲课,讲作物育种流程。
  民以食为天,吃不饱饭填不饱肚子,必然有人要造反,所以农作物的选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自从广泛推广高产耐旱的占城稻,大宋的粮食问题基本已经解决,人口也迎来了空前的大爆炸,光是开封一城就养活了过百万人口。
  可惜,由于西线、北线外地频繁侵扰,土地多荒弃,如今的“大宋粮仓”只在江南富饶之地。这也是王安石能在鄞县一带行借贷之法的原因,不管如何遭灾,江南之地都远比其他地方能承受,不会因为借贷利息弄得丢田失地、家破人亡,抗灾能力比北方诸州强多了。
  王雱准备在江南以北的各州推广一些种植周期短、获利大的经济作物,增加这些地方的人口。最好是能在北方沿岸也开个市舶司,扩建属于北方的贸易港口,地方他也选好了:密州。
  密州这地方,其实就是后世的青岛,气候宜人,风光美丽,还适合种植啤酒花,可以说是中国啤酒之乡。王雱准备让沈括研究一下蛇麻草的人工种植项目,到时让人往密州那边种,大力推进密州扩港项目。
  到时南北海上皆通航,水路通畅,有海上贸易为北方诸州输血,也不至于败落。当然,王雱觉得要是能拿下天津就更方便了,经黄河主道直通洛阳,运输多么便捷!天津港多有搞头!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