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辞——若兰之华
时间:2018-03-15 14:17:47

 
    离恨天冷笑:“还知道怕?”
 
    九辰斗着胆子抬起头,问:“我又没得罪你,怕什么?”
 
    离恨天目光愈加阴森吓人,盯了九辰片刻,道:“是你,将暗血阁的人引到了山上?”
 
    九辰听得一头雾水,半晌,才反应过来,他口中的“山上”,是指昨日他们所去的那两座荒山。
 
    念及此处,他心中大快,不由悠悠挑起嘴角:“原来,你的老窝又被人烧了,难怪恼羞成怒。”
 
    离恨天没想到,做出此事,对面这少年,还敢露出此等挑衅的态度,当即气得咬牙:“你真以为,我不敢动你么?”
 
    说罢,他捉起九辰一只手腕,便往巷子深处走去。
 
    九辰感觉自己的那只手腕,几乎要被离恨天捏碎,不由生了惧意。
 
    离恨天冷笑一声,加重力道。
 
    此人愤怒之下,又背对着自己,是脱身的最佳时机。
 
    九辰计较片刻,也顾不得右手伤重,捉起两根暗箭便朝离恨天后背刺去。
 
    离恨天察觉到后背一凉,大怒,侧身间,一手反拧了九辰左臂,顺带着将他踢跪在地。
 
    九辰不顾断臂之痛,再次出箭,离恨天袖中青光一闪,直接从九辰右掌间穿过,斩断那两只暗箭。
 
    那剑刃直接卷走了他右手上的一块皮肉,九辰疼得吸了口气,扶地喘息。
 
    离恨天又惊又怒,想起刚才后背背心的那点凉意,那是……要取他的性命。
 
    九辰眼睛灼亮的看着他,嘴角微扬:“我不会任你宰割的,你要杀便杀,若不敢杀,就放我走。”
 
    离恨天双目骤缩,扬袖,那道青光滑出一半,又生生停在半空。
 
    余光处,他看到,九辰压着地面的右手,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渗着血迹,转眼,已染红一大片地面。
 
    他收起剑,猛地捉起那只手,难以置信的盯着那掌间模糊的血肉与隐露的白骨,一字一顿问:“怎么回事?”
 
    九辰用力挣脱他的钳制,把手藏回披风里,问:“我可以走了吗?”
 
    说话时,他还不忘倔强的看着对面的青衣男子。
 
    离恨天断然道:“不行!”
 
    九辰立刻睁大眼睛,杀气腾腾的盯着离恨天。
 
    世子府
 
    离恨天拿着副铁夹,耐心的替九辰拔掉扎进右掌的碎石子。
 
    九辰别过头,咬牙忍痛,冷汗淌了满面。
 
    孟梁在一旁瞧着,又是叹息又是焦急,心一阵阵的揪着疼。
 
    九辰听得心烦意乱,摆手命令道:“梁伯,你出去晃行不行?”
 
    孟梁忙替他擦了擦汗,好声道:“老奴不晃就是了。”
 
    离恨天正拔了根木刺出来,见这情形,拿铁夹不轻不重的敲了敲那少年的手心,问:“为什么又挨揍了?”
 
    九辰立刻疼得吸了口气,眼睛都挤出了水汽。
 
    孟梁更是吓得捂住九辰的右手,急道:“大侠,您轻点,别弄疼殿下了。”
 
    离恨天嗤的一笑:“他若是怕疼,就不会总那么欠揍了。”
 
    九辰立刻瞪了他一眼。
 
    离恨天悠悠道:“你瞪我做什么,别告诉为师,你这手是不小心擦伤的。”
 
    说罢,他捉起九辰惨不忍睹的右手,认真分析道:“破皮处伤口齐整,内有紫黑色的淤血,可见这伤是一下下叠加上去的。血肉烂至半寸,隐可见骨,这凶器,只怕不是一般的戒尺、镇尺之类,让为师猜猜――是铁棍,或者刀背。”
 
    他气定神闲的望着一旁脸色惨白的少年:“为师分析的对么?”
 
    九辰捉起案上的砚台便朝离恨天砸了过去。
 
    离恨天哈哈大笑间,侧身避过,道:“怎么,还不肯说实话,到底为什么挨揍?”
 
    九辰抿起嘴角,随口诌道:“我想多带两个朋友入威虎军,父王不高兴而已。”
 
    离恨天顿时变了脸色:“你果真要入威虎军?”
 
    九辰甚是古怪的看他一眼:“关你何事?”
 
    孟梁见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立刻在一旁帮腔道:“大侠有所不知,殿下不仅要入威虎军,还要入最艰苦的死士营呢。”
 
    九辰冷冷道:“住口!”
 
    孟梁自知失言,吓得不敢再吱声。
 
    离恨天却神色复杂的扣着案面,半晌,他开口,语气是少见的严肃认真:“你不能入威虎军,更别提死士营。”
 
    九辰脱口道:“为什么?”
 
    离恨天喉结动了动,似是想说什么,又极力忍了回去。
 
    九辰转念一想,没了自己这个人质,他自然会不高兴,难怪会如此反应。
 
    离恨天倒也没再多言,替九辰包扎好右手后,便告辞离去。
 
    孟梁一路送至府门口,问:“老奴看大侠似有难言之隐,可否相告?”
 
    离恨天哼了声,冷笑道:“他肺部旧伤,并未除根,随时可能发作。你们若嫌他命长,尽管由他性子胡闹。”
 
    孟梁一惊,听出他言下隐有关切之意,心头一热,有些忧伤的叹道:“此事,老奴无力阻止,能阻止住的人……也不会关心殿下旧疾如何的……只是,方才,大侠为何不跟殿下挑明了说呢?”
 
    离恨天愈加刻薄的道:“你觉得,他是会关心自己旧疾的人么?他自己都不关心,别人又凭什么替他操心。”
 
    孟梁无言以对,只能目送那青衣男子飘然离去。
 
    回到屋里,孟梁本以为九辰此刻应该已经躺在床上静养,谁知,他却在书阁铺简研墨,一副要上书进言的架势。
 
    孟梁正欲阻止,便听九辰凉凉道:“母后命我明日日落前,抄写《孝经》五十遍,送到章台宫。你若不想我废了另一只手,就少聒噪。”
 
    说罢,他便用缠得粽子般的右手,提笔蘸墨,悬腕落下一字。
 
    孟梁近前一看,那字刚劲有力,自成风骨,若非视见那少年额头鼻尖沁出的冷汗,无人能看出这字是出自一只血肉模糊的手。
 
    不过写完两行字,最外层的布条上,已隐隐透出血色。
 
    孟梁心中沉痛,联想起离恨天的一番话,暗暗道:若是王上王后肯多一分一毫的关爱,只怕,殿下也不会如现在这般,丝毫不把病痛放在心上。
 
    九辰搁下笔,揉了揉被汗水黏住的眼睛,转首吩咐孟梁:“你去趟左相府,叫阿隽过来,我有事找他。”
 
    半个时辰后,孟梁便带着南隽,悄悄从后门进来了。
 
    彼时,九辰恰好抄写完一遍。
 
    南隽瞥见九辰渗血的右手,清透的眉间立刻阴沉犀利起来。
 
    九辰扬起嘴角,笑问:“事情办得如何?”
 
    南隽缓缓收回目光,从袖中取出一物,挑眉道:“殿下有托,臣岂敢不尽力?”
 
    九辰大喜,接过木盒,打开一看,只见一截干枯的枝叶,静静躺在其中。
 
    这枝叶形状,隐隐有些熟悉,九辰苦思片刻,猛地抬头道:“这是从死去的神女树上摘下来的。”
 
    南隽颔首,目光一寒,勾唇道:“楚使来沧冥,所带聘礼数不胜数,但有个箱子,却被藏在驿馆密室里,从不见光。我安排了端木族最擅追踪术的密探,探了整整七次,才探出,那箱子里装的,竟是这些枯死的神女枝。”
 
    “原来,楚使入沧冥,真的是为了寻找凤神血脉,复活象征楚人荣耀的神女树。”
 
    九辰只觉遍体生寒,他默默望着盒子里的枯枝,脑中便浮现起子彦苍白脸庞。如果真是这样,那哥哥,岂不是很危险。
 
    南隽颔首,悠悠道:“想悄无声息的带走一国公子,并非易事。楚人若无万分把握,不会贸然涉险。所以,他们一定会找机会确定,凤神血脉,是不是真的能复活神女树。”
 
    九辰有些烦闷的绕着书阁走了两圈,忽然灵光一闪,道:“如果,楚人发现,凤神血脉并不能复活神女枝,是不是,就不会再盯着哥哥了?”
 
    南隽凤目一挑,意味深长的睨了那少年一眼:“殿下有主意了?”
 
    九辰拿起盒子里那截枯枝,嘴角微扬,道:“到时,你找个易容高手,把我易容成哥哥的样子,替他去验血,这事儿不就解决了?”
 
    “当然,三日后,我就要去威虎军了,还要麻烦阿隽你替我盯紧西陵韶华……还有哥哥。”
 
    “倒不必麻烦臣了。”南隽扣案笑道:“殿下可知,含山公主为何会试图易装逃宫,因为,三日后,楚使就要离开沧冥。西陵韶华特意上书,请求携含山公主一同归楚。”
 
    九辰大感意外,细想片刻,忽道:“难道,是阿预那边有消息了?”
 
    南隽展眉,会心一笑:“没错。昨日,淮王已正式下诏将北关六城划入巫国,而且,西楚蛮族有十六族揭旗而反,扬言要占领巫山,重续凤神血脉。神女树一日不活,楚王便无法再用凤神的名号压住四方蛮族。”
 
    “太好了!”
 
    九辰大喜,一拳砸到案上,立刻眉色飞扬:“如果西陵韶华发现,凤神血脉并不能使甚至复活。那么,以后十年间,楚国都将陷入内乱之中。若巫、淮结盟,再利用蛮族之势,灭楚,也是可待之事了。”
 
    说罢,他眼睛灼亮的看向南隽:“还有一事,须拜托你。”
 
    “殿下请讲。”
 
    “现在,东方祜被羁押在了威虎军中,我害怕,母后为了逼茵茵就范,会趁机向他下手。父王虽答应会挡住母后,但薛衡尚在沧冥,此人行事诡谲,手段毒辣,我总是不放心。”
 
    南隽了然,拢了拢袖口,垂目浅笑道:“殿下放心,臣会尽力保东方祜平安。只是,这三日,西陵韶华怕是要找机会试凤神血脉了,殿下可要做好准备。最好,还是和子彦公子达成一致意见,易容之事,才好计划。”
 
    “对了,今日,我还带了个人来,她想见见殿下。此事若要成功,缺她不可。”
 
    九辰奇道:“何人?”
 
    南隽不答,轻轻击掌,阁外,缓缓走进一个碧裙少女,却是消失许久的阿鸾。
 
    九辰满是询问的将目光投向南隽。
 
    南隽看着阿鸾,展袖起身,轻施一礼:“见过青鸾郡主。”
 
    九辰愈加古怪的看着二人,将王族宗谱反复过了两遍,也记不起青鸾郡主这个封号。
 
    阿鸾笑嘻嘻的凑到他跟前,道:“小哥哥,我的父亲,是那个混蛋――西陵韶华。你自然是记不起来的。”
------------
 
66.鸣冤鼓响
 
    章台宫里,烛火高燃,勾勒出印在薄纱帐上的娇小身影。
 
    巫茵茵抱膝坐在帐内角落,瑟瑟发抖,双目惊慌。
 
    两名彩衣婢女跪在帐前,一人高举托盘,里面,赫然是那只蚕丝香囊,另一人则手执明烛,恭声道:“奴婢奉王后令,请公主亲自举烛、焚毁此囊。”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