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荣华——郁雨竹
时间:2018-03-19 15:21:33

  不过他们的不是产业,而是尚明杰特意请了匠人给他们造的玩具,是根据书上做成的木鸟和木马,可以自己组装。
  而林玉滨则是一对玉镯,这是尚明杰去给他母亲选铺子时偶尔看见的,是很漂亮的羊脂白玉。
  知道她喜欢玉石,尚明杰便将剩下的钱全掏了买了它,还跟尚明远借了一些。
  林玉滨看到玉镯时惊喜了一下,摸了摸后叹道:“姑姑最喜欢玉了,尤其爱羊脂玉,她要是看到这对玉镯也会喜欢的。”
  尚明杰就挠了挠脑袋道:“可惜这玉镯只有一对,也只能送给你。”
  林玉滨就横了他一眼道:“真是呆子,我又没让你买来送给姑姑,难道我不能买?”
  尚明杰就嘿嘿一笑。
  林玉滨将玉镯套上手,看了看笑道:“好看,不过必定也贵得很,你跟大表哥做生意就这么赚钱?买了这许多的东西竟然还有钱给我买镯子。”
  这一对镯子的价格可不比一间铺子少。
  尚明杰就坦然的笑道:“现在没了,不过到了过年盘账时应该会有进账。”
  “那你可得好好的谢谢大表哥,谁挣钱像你这么轻松,只要投钱就行,万事不管,过了年就有钱收。”
  尚明杰嘿嘿一笑,没有辩解。
  他知道的,自己没有经商之能,倒是大哥很有天赋,有时大哥需要借他的声威去做些事。
  家里人都有了礼物,气氛更好了,尚二太太不再每天死气沉沉的念佛或念经了,一有空就拉了杨夫人去看她的铺子,但更多的时候是自己去看。
  她也知道,除非他们搬出林府,回尚府去,不然她想从林玉滨手里抢过管家权几乎是不可能的。
  退一步说,就是抢过来了,在满府多是林家下人的情况下,她说的话有谁听?
  不过是阳奉阴违罢了。
  所以还是握在自己手里的产业才是最好的。
  尚老夫人年纪大了,儿孙送她东西她高兴,却不耐烦去管,于是让尚明杰选了个庄头,就丢给他折腾去了。
  她每天只要逗逗孩子们就好。
  在此热闹中,夏收到了,苏州丰收,林氏庄子里收获了大批粮食。
  林玉滨回别院去处理,放出一部分粮食,其余大部分是存了起来,留待年前,开春及三四月时再分批放出。
  这已经成了林家的传统。
  而今年朝廷也与她购买了一批,以充实库房。
  今年还算风调雨顺,除了个别小地方有旱涝之外,大部分地区都算平和,包括才经受了战争的楚地。
  今年朝廷会最后向那边运送一批赈济粮,今后便要靠他们自给自足了。
  好在因为战争损毁的道路基本修好了,通过官道,各种物资来往方便,加之理藩院新在荆南与蜀国的交界处设立了互市,边境的两地百姓有了额外收入,日子便慢慢好过起来。
  虽然还有不少人挨饿受冻,但真正会饿死冻死的却很少。
  在梁国和蜀国的特意经营下,现在两国关系还不错,尤其是边关的两地百姓本来就都是楚民,甚至连驻扎的两国士兵都是从楚地本地征的。
  两边一相逢,除了衣服不一样,一开口都是楚地语言,再一论,嘿,不仅五百年前是一家,你家哪个亲戚还是从我们那地方出去的,咱是远亲啊。
  这样的情况下,两地几乎没有冲突。
  和其他的边境线不一样,他们虽是梁民或蜀民,可心底总还觉得自己是楚人。
  所以谁没事会跟自个的同胞打仗?
  项善自然也发现了这点,本来想从林信那里调一部分人过来,可是想想,如今要紧的是两国和平,士兵们私底下的这种小来往反而更有利于两国关系。
  所以想了想便放任了,只是一再要求不得向他国泄露己方的军事情报而已。
  蜀帝本来还担心梁国会对蜀用兵,以期快速的一统天下,却没想到梁国安安静静,竟是一副爱好和平,永不发起战争的模样。
  要知道梁国现在国力最强,而蜀国在对楚的战事中消耗严重,他觉得他要是梁帝,肯定会乘胜追击的。
  却没想到等了等,边关一片祥和,两边竟然连最起码的吵嘴都不曾有,听说休沐了两边的士兵还会相约一起去互市里喝花酒。
  蜀帝:“……”
 
 
第535章 铺垫
  两国都开始致力于内政,让百姓休养生息,一直缩在一旁的闽国见状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陈见与心腹们叹道:“我闽国又多几年安稳。”
  “可是相爷,我等总不能仰人鼻息,如今天下大势非梁即蜀,介时我们闽国何去何从?”
  陈见心底便有些沉重,叹道:“那也是大势所趋,我们闽国地小人少,总不能拿鸡蛋去硬碰石头。”
  闽国当初便是大唐江南东道的尾部,天下大乱后,吴氏便将当时福州的刺史杀死举事,从而成立了闽国。
  而陈氏在泉州一带声望极高,与吴氏乃姻亲关系,便也站在了吴氏那边,说服泉州刺史投靠吴氏。
  通过打压扩张,最后闽国才占了四州而已,都比不上梁国的一个江南道大。
  本来在江南东道中,这一带的经济便算不上好,要不是当时天下大乱,后来梁国和南汉建立后多与其他国相斗,看不上闽国这块小地方,闽国早被吞了。
  他们的君王要是睿智能干,他或许还能学一下周瑜,辅佐君主吞并河山,争一争这天下。
  可惜了,皇帝虽有雄心壮志,却吃不了苦,他从及冠后便开始辅佐他,一开始还恨铁不成钢,然后争斗,到现在闽国的实际权利掌握在他手里。
  皇帝在他这里都成了一个摆设,这样的人怎能去跟梁帝楚帝和蜀帝那样的人物争天下?
  所以陈见也死心了,只要管好底下的百姓就行。
  只是现在,南汉,楚国已灭,大理偏安一隅,就中原来说,也就梁与蜀耳。
  将来闽怎么办?
  也打一场,然后等着国灭?
  可要投降,屈与人下他又不甘心,他尚且如此,更何况一向高高在上的闽帝?
  陈见却不知道,他正纠结不安时,他的侄子兼学生陈固已经给家族和岳家牵好了线,让两家做起了生意。
  陈固娶了钱鱼鱼后便将她带回泉州见父母了,陈家对钱鱼鱼的态度都不错,等她有孕后对她更好了。
  因钱家是苏州本地的士绅,而陈家是泉州的士绅,通过这对小夫妻,他们发现对方手里有很多自己想要的东西,于是便开始互通有无起来。
  闽国是有对外的港口的,国库的收入很大一部分便来源于此,所以有许多奇异的舶来品,可比杭州一带的还要好。
  所以钱家改从亲家那边入手。
  闽国与梁国本就不禁商贸,可以说,几国关系中,只有闽国与各国关系都不错,闽国的商人可走遍每一个国家,包括之前的南汉。
  没有哪一个国家会拒绝闽国来往,因为他们都不怕闽国,而且闽人带来的商品都不错。
  陈固的牵线也不过是让两国的民间交流更频繁了些罢了。
  而更让陈家惊喜的是,姬先生还收了陈固做学生。
  陈家不说,其他姻亲故旧也都把自家的孩子拉到陈固面前,让他把人带去苏州,说不定他们也运气好,能叫姬先生看上呢?
  动静闹得太大,让在长乐府为相的陈见也知道了。
  他将陈固叫来仔细地问了问苏州的情况及收徒的过程,沉默了许久后道:“既然是要去苏州学习,那便要长住,将你媳妇留在家里也不像话,你带了她一并去吧。”
  顿了顿后又道:“你父母一辈子也没出过泉州,趁着他们身体还硬朗,不如带他们出去走走,听闻苏州气候适宜,你带他们去住一段时日吧,也可照顾你媳妇生产。”
  陈固惊诧的抬头看陈见,犹豫道:“伯父,此去侄儿还能回来吗?”
  陈见就笑,“泉州是你的家乡,你就是不想回来,我也是要叫你回来的。”
  陈固就松了一口气,起身行礼道:“先生放心,学生知道怎么做的。”
  陈见不仅是他的伯父,也是他的先生。
  说起来,论起血缘,他们只是远房亲戚,还是师徒更近些,他去苏州读书本就是奉的陈见的命令,一是为了做学问,二是为了阅书楼。
  没想到最后不仅娶了个媳妇回来,还拜了姬元做老师。
  陈见叮嘱道:“若论教书育人,我拍马也不及姬先生,你既拜了他为师,那便好好与他学。”
  陈固应下。
  陈见就叹道:“你才情俱有,可惜志不在仕途,我也从不勉强你,但泉州养你育你,将来你总要为它做些什么才能回报一二,也不枉来这世间走这一遭。”
  “先生,学生都懂的。”陈固神情坚毅道:“学生会尽力周旋的。”
  陈见看了他的神情便哈哈大笑,摇头道:“两国大事岂是你一无名小卒能左右的?你以为我要你做什么?”
  陈见笑道:“你只要好好的与姬先生学习,但凡学了他两分的育人本事,待以后安定了,你就回泉州来,教出更多的人才来,便算不枉我教导了你一番了。”
  陈固愕然,然后眼眶便是一红。
  他还以为伯父是要他去为陈氏牵线,所以让他带着父母妻儿离开,这样将来事发,他的家人至少不会被牵连,却原来还是他多想,心也太窄了些。
  “伯父……”
  “你还是叫我先生吧,”陈见摇手笑道:“那样更好听些。”
  陈固便后退一步,躬身行礼道:“先生,学生必不负您所托。”
  陈见点了点头,叹气道:“去吧,去吧。”
  他这满腹的心事也不知该和谁说,于梁国那边,他虽有了些心思,奈何没有门路啊。
  陈见苦于没有门路,姬元却已经找到了门路,不然他也不会这把年纪了还收徒。
  他一直记得自己答应林清婉的事,他不知道她在给钱家和陈家牵那条姻缘线时是否知道陈固的身份。
  但显然,这个身份将来会帮他大忙。
  闽国,皇帝是姓吴,可闽国的朝政却是陈见握在手中,百姓也更信服陈见。
  只要陈见愿意,那归降之事便成了七成。
  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去达成那七成,只要陈见愿意了,他就能站在闽国的朝堂上,争取剩下的三成。
  梁国这边还不知道姬元已经开始谋划,崔正从苏州回来后,梁帝才知道林清婉还求了姬元这件事,一时更感动了。
  又在朝堂上发表了一下感叹,看着曾经林清婉站立的位置落泪。
  不知内情的群臣:……陛下越来越多愁善感了,这可怎么办啊?
 
 
第536章 开始
  平熙六年,林清婉走后的第五年,资水和沅水发生洪灾,梁国和蜀国都被波及,其中蜀国灾情更重。
  五月洪水爆发,却一直到七月灾情都未曾得到有效控制,不少蜀民通过互市流入梁国。
  因资水和沅水一带皆是楚国旧地,百姓多有亲,两国无法阻止,再一月,梁国赈济的粮草在资水一带被劫,细查之下,竟是蜀国士兵冒充流民进梁,纠结灾民所至。
  梁帝大怒,下令项善将犯者捉拿斩首,以儆效尤。
  但人已经跑回蜀国,怎能是项善说捉拿就捉拿的?
  于是两国发生冲突,梁军悍然入蜀,维持了六年的梁蜀盟约被打破。
  项善,林信和钟如英分兵三路,同时进攻蜀国,东北军在幽云一带戒严,崔正和卢真则作为后备,以援前线。
  梁军来势汹汹,蜀国没想到他们说打就打,一点准备也没有,最要命的是,沅水一带的楚地因为他们救灾不力,民怨甚重,梁军才到,当地百姓就先投靠了梁军,有的还结群,主动打伤守城的士兵,打开城门放梁军进城。
  项善和林信见状,上告朝廷后,由姚时带着项敏杜斯等人前来救灾。
  这几人如今都在朝为官,他们本就有名,尤其是项敏,他是楚人,他说的话可比蜀国那边官员说的话管用多了。
  项善本来就是楚帝的全民英雄,他此时再带兵,蜀国其他地方暂且不说,被他们占去的楚国的一半却是很容易就能攻克下来。
  梁国一直坚持把项善放在荆南道的作用总算是显现出来了。
  当初项善投降后对他的安排,朝中一直僵持不下。
  大部分朝臣都觉得项善是降将,在楚地有如此威望,再将他放在楚地实在是太危险。
  只怕到那时荆南道的百姓只知项善,而不知梁帝了。
  是林清婉,姚时和鲁尚书等人坚持让项善留在楚地,并且还领着他原先那支军队。
  这几年,楚地虽然和睦,但他们也的确更信服项善,而不是梁帝。
  好在梁帝虽心里有些介意,却很想得开,一直记着林清婉说过的那番话,“楚地百姓不记得陛下,但只要项善记得陛下就行了。且楚地只有一个项善,他如今年事已高,少则十年,多则十五年,他也该退下了。到时没了项善,可不就记得陛下了?”
  林清婉当时笃定的笑道:“陛下比项善年轻,这就是您的优势,不信,您且看着。”
  项家最优秀的后辈如今都在京中为官,没人去军中接项善的手,如今楚地的百姓是只记得项善,然而十年,二十年后呢?
  就好比东北军。
  当年它还是林家军时,东北,不,应该是整个梁国,有谁知道先帝?
  可现在再看,记得林颍的有几人,记得先帝的又有多少人?
  而现在梁国百姓都记着先帝,只有当今做得足够多,足够久时,人们才会渐渐以现有的记忆覆盖以前的。
  所以时间才是新帝最大的优势。
  所以他只要收买自己的臣子就好,让他们心里记住他,且为将来百姓记住他打下基础就好。
  而如今,楚地百姓记住项善的效果便显露出来了,因是项善领兵,所以梁军以不可阻挡之势从蜀国手里夺走了它分走的半壁楚国。
  蜀军士气低落,哪怕再进蜀地时遇到的阻碍变大,却比自己预想的要小一些。
  战事开始艰难起来,但梁国还是占据大优势,正在此时,姬元开始接受梁帝的任命,为梁国使臣出使闽国。
  与此同时,蜀帝正在大发雷霆,问责六部和他的皇叔,“朕早在六月便拨下大批粮食赈济灾民,那些粮食都去哪儿了,为何这么多人会跑到梁国去?”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