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荣华路——华卿晴
时间:2018-06-14 07:41:18

  可付王后不是傻子,她不会为了一个好名声,就真的让出了夫君。要知道,她与夫君许了话的,他们之间是真心的愿意了,一生一代,一世一双人。
  “哇哇……”
  小公主在这时候哭了。
  付王后的思绪被收了回来。
  “咦,是饿了吗?”付王后摸了摸女儿的小被子,查觉了这孩子不是尿了,那么,就是饿了?
  这时候,付王后自然是唤了奶嬷嬷。
  奶嬷嬷照顾了女儿的吃奶问题。在王室里,早在她怀孕之初,这奶嬷嬷就是早挑好了的。备上了四人。
  如今正是合适了。
  付王后瞧着奶嬷嬷温柔的抱了女儿,又是哄了这孩子吃了奶。在旁边瞧着,付王后的眼眸子里,全然的坚定起来。
  有些事情,只要有了为其坚持下去的人,那么,意志坚定者自然能坚持了信念。
  付王后的信念就是她的夫君与孩子。这是她最根深的执念啊。
  等长寿小公主吃饱后,自然又是哄睡了。小婴儿的日子,就是吃吃睡睡,那么的简单。没什么大人的复杂想法。
  至于刘长石?
  刘长石自然是每一日的朝务结束后,才会来了王后的寝宫。来看了他的妻子和女儿。这对于刘长石而言,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毕竟,当爹嘛,这是头一回。
  这总是一种新手上路,学习的过程。
  倒是刘玉娘这一位静国公主乐意多来了王嫂这儿,算是学一学照顾了小侄女。这对于刘玉娘而言,真是一种新奇的体验了。
  日子似乎就是如此的过去。
  直到长寿小公主的满月礼。
  当然,满月礼,王宫自然又是一回的热闹操办起来。这一回,比起洗三礼,更是隆重了两分。
  对于付王后而言,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日子。她并没有做了四十天的月子,而是三十天就结束了。所以,她参加了女儿的满月宴。
  当然,对于此等做法。
  荣娘是有些不满意的。因为,她觉得儿媳妇太不爱惜了自己。其实,这女子的坐月子,可以坐足了四十天嘛。
  王室有条件,完全可以更爱护了自己的身子骨。
 
 
第173章 
  宣文六年。
  夏末时分。
  这个挂着夏天尾巴的时候。东屠国的朝堂之上,自然又是起了一场的波澜。若说起来,这事情跟东屠国当然有些渊源。
  那是因为东屠国的西北邻居,高丽国被大魏朝攻破了京城。
  当然,高丽国的王室提前的迁移了,去了陪都。所以,只是留守的一些朝臣与王室成员,被大魏朝的军队是掳获。
  可这等事情,还是引起了震动。
  为何?
  因为大魏朝于北方的这些小国而言,真可为是一个庞然的大物啊。自然是有朝臣提起了之前的事情。
  那便是半岛三国的结盟,共抗大魏朝。
  这事情各有支持者,各有反对者。大家站的立场不同,自然是支持了不同的意见。这时候,刘长石是没有明确的表态。
  君王没表态,朝臣们自然是更闹腾了一翻。
  付王后自然看得出来,夫君其实似乎在等待了什么?
  这些日子,付王后出了月子。不过,君王和王后还是同寝了,当然,是盖了被子,纯纯的睡觉。
  毕竟,付王后才是生产了长寿小公主,这身体还是需要休养的。至少,也得等待产期过后三个月,这是养回来了。
  这夫妻再是谈一个什么鱼水之欢嘛。
  对于君王刘长石而言,他自然也是爱惜了妻子的健康问题。
  不过,本着不谈了那些男女之事。这谈了纯粹的朝中一些事情。刘长石也会跟枕边人分享了一些消息的。
  “夫君已经有了决断?”
  付王后还是懂得枕边人的一些想法。
  “是,我还在等了一些消息。等那消息传来后,我再做了选择了合适的方案。”刘长石心中自然有决断。不过,这决断嘛,也不是一份计划。
  而是军机阁的翰林们,那是按着行事的发展,做了好几份的规划。
  刘长石等待的是军卫司、龙卫司的情报。他这一位君王自然要根据了情报的进展,来下了决断。
  这叫天下大势一盘棋,总要看了大势来布局。
  半岛?
  半岛三国在刘长石的眼中,还太小了一些。
  “朕扩张了军队,养兵千日,用在一日。非是做了无用功,而是等待了机会……”刘长石的军队已经扩张了好几倍。
  军队人数多增为了什么?
  自然就是为了大战准备的。那些新兵整日的操练,不是用在那儿白白的消耗了粮食。而是为了打仗,为了开疆拓土。
  这些年,多翻的贸易。
  刘长石把私库和国库里的多余金钱用来干嘛了?不外乎,就是扩张了武器的库存,和粮食的库存。
  这开始都是在预备了,大战里的消耗。
  说起来。东屠国的发展,在刘长石眼中目前就是支了一个点。这个点要翘起来的,那是一个大局面。
  如今的一切一切,还是准备罢了。
  为了什么?
  为了有一日,重返中原。
  “夫君一定会得到那个机会的。东屠国的未来,必然是鹏程万里。”付王后对于她的夫君,自然是信心满满。
  这信心比刘长石还自信了。
  对于一个全心信任你的枕边人,刘长石自然是满心的喜与爱。
  彼时。
  高丽国陷在了困境之中。
  东屠国还在等待了,而南韩国的朝廷之上,也是同样的争论。
  半岛三国,一直以来就有传统,那就是共抗了西面的皇朝。为何?
  那是因为半岛三国的体量,相比起西面的皇朝太小了,个头小,自然是单打独斗就是个个被击破的局面。
  这也是为什么?
  南韩国的进退两难的局面。
  “臣请求大王派遣使臣,说合东屠国共同出力,以免我国、东屠国的袖手旁观让高丽国的社稷不存。若如此的话,等待大魏皇朝再是东侵,怕是……”
  “怕是有不忍言之事。”南韩国自然的有臣子进言了。
  这等唇齿相依的有关系,说得够明白。也是说了唇亡齿寒啊。
  这唇自然指了高丽国。这齿自然指了南韩国、东屠国。
  “请大王圣裁。”
  “……”
  南韩国一直不是一个国力太强大的国家。一直以来,就是联合了曾经的新罗国,来平衡了高丽国的野心。
  如今眼看着高丽国也是不成了。对于大魏皇朝,南韩国自然也是心有戚戚焉。所以,以往的国策自然又是拿了出来。
  说白了。
  南韩国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就是想联合了一堆的小国,大家合力把大魏皇朝先给送出局。至少,留一点自保之力。
  对于南韩国发生的事情。东屠国的君王刘长石自然是知道的。毕竟,东屠国的君王有外面的眼睛,不管是军卫司,还有龙卫司,都是有秘报上奏的。
  可南韩国的想法,不是东屠国君王刘长石的想法。
  刘长石传唤了龙卫司的首领刘之义这一位族叔。
  在君王的书房里。
  刘长石已经看了好几回,那军卫司、龙卫司上奏的秘报了。这时候,刘长石需要的是更确切的消息。
  “龙卫司选定的棋子,何时能入局?”
  “回大王,九月九的重阳节前后,会一一发动。”刘之义行了跪拜大礼,回了君王的话。
  “好,寡人就等龙卫司的成绩。希望不要让寡人失望了。”刘长石这时候,也是一种敲打啊。说起来,这些年了。大魏朝的统治都不太安稳。
  在大魏朝的内部,因为部族军的某些策略,或者说,倾向性太明显了。这大魏朝内部的起义是连绵不断的。
  老百姓嘛,求一个活路。若没得吃了,自然就要起来弄造反了。
  原由?
  刘长石也看懂了一些。那就是大魏朝内部,这些年月里,不是旱灾,就是水灾的。总之,没个平静的日子。这天灾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祸也插一脚。
  没什么一方有难,八方来援。
  而是一方有难,四方来踩上一脚。本来就惨,再来一个雪上加霜,老百姓不起义,不造反,那就是一个死。
  既然要死,肯定是先舒服一把,把头上的贵人拉下马再说。
  说起来,也是老百姓不幸运,大魏朝的部族军这正是兵强马壮时。这也是为什么,起义那么多,总是被镇压的原因了。
  刀把子够硬,这杀了许多的人,不服就杀。所以,大魏朝的局势,一时间瞧上去,还真给镇压住了。
  可作为局外人。
  东屠国的君王刘长石明白,这一时的镇压能有效,可期呢?
  这是一座活火山啊,只是在等待了下一回更凶猛的爆发。而刘长石等待的,就是大魏朝的部族军被起义的百姓洪流给涛涛吞噬。
  那时候,南韩国、高丽国,就是东屠国的囊中之物。
  那时候,便是更北边的大魏朝的羁绊之地,那一些在黑山白水之间的小部落,也许能收入了东屠国的统治之下。
  那黑山白水的更西北,更北边可是草原啊。
  对于草原刘长石有一种莫名的感情。那是因为中原的皇朝,最大的敌人除了自身外,就是北面的草原部落。
  可以说,历朝历代,草原就没有真正的平静过。
  而刘长石想做的就是真正的驯服了草原。因为,在刘长石得到的记忆里,那位“X”先生的记忆里。
  工业时代啊,那开端的产业就是纺织。
  纺织的原料有很多,棉花、羊毛等等,其实都可以的。
  那么,诺大的草原,那些遍地的牛羊。牛可以来到中原,是农耕最好的畜力。羊的羊毛可以是纺织的最大原料之一。
  其实,在工业时代的草原,它可以被驯服的。
  当然,更正确的说法,在工业时代里,草原啊注定是原材料一个不错的采积地。
  “臣领旨。”
  刘之义忙是恭敬的回话。
  “退下吧。寡人等候佳音。”刘长石说了这话后,就是让族叔刘之义退下了。
  对于龙卫司,刘长石已经给了足够的支持。剩下来的就是看一看,他们有没有辜负了君王的期盼。
  若没有,自然是往后继续支持。
  若是辜负了,那么,龙卫司肯定又要洗牌了。刘长石需要的一双眼睛,一双手臂。这等责任,是龙卫司应该担负起来的。
  毕竟,君王给龙卫司那般多的支援,可不是要打了水漂的。
  宣文六年。
  秋。
  中秋节,平乐伯爵刘叔玉、安乐伯爵刘季玉是满了十周岁的生辰。当然,这一天的长亭子爵王知源同样是满了十周岁的生辰。
  过了中秋。
  至九月一日。
  奉国公爵萧仲玉过了十三周岁的生辰。
  在这个朝代,十三岁的少年郎应该订婚了。作为君王的弟弟,萧仲玉自然在许多人的眼中,也是一个香饽饽的。
  荣娘这一位太上王后就是得了许多的奉承,当然,更是少不了外命妇们以各种的理由,就是想让太上王后得了一些暗示。
  总之,奉国公爵夫人的位置,太多人在明里暗里想争了它。
  对此。
  静国公主刘玉娘是含笑着,偷偷乐了。她啊,还是打趣了好几回二弟仲玉。
  “母后,您可是有什么打算吗?仲玉弟弟确实应该订婚了。”刘玉娘在母后面前,自然是有话就讲,特别不瞒了什么的。
  “本来是有这等打算的,给你二弟订婚了。”荣娘说了她本来的打算,尔后,又是摇摇头,笑道:“不过,你父王有话,说是再缓缓。”
  “咦。”刘玉娘觉得奇怪了。她父王为何让二弟的婚事缓一缓啊?
 
 
第174章 
  “长幼有序,你还没有大婚,你二弟的婚事可以延后。”荣娘笑说道:“当然,这也是伯玉的意思。似乎他对仲玉的婚事,有一些看法。”
  荣娘这么一说后。刘玉娘是听了母后的话,表示了沉默。这算是默认了。
  其实,要说心里面,荣娘也奇怪了长子伯玉为何在意了次子仲玉的婚事?若论以前,可是不会多加干涉的。
  不过,既然长子这搬提了,而次子之前一直心中有那位离开的高丽国公主殿下。其实,在荣娘看来,缓缓未尝不可。
  毕竟,荣娘的观念里,她的儿女晚婚一些的好。
  晚婚了,心灵更成熟。
  宣文六年。
  秋。
  金秋九月。
  汉京城,王宫。
  刘长石在中旬时,等候到了他需要的消息。
  这一消息让刘长石肯定了龙卫司的成果。非常不错啊。至少,这个答案在刘长石的心底,还算得满意着。
  于是。刘长石这一位东屠国的君王是召开了军机阁的内部会议。这一回,参加的自然是朝中的重臣。
  这商量的也是东屠国的未来方向与策略。
  刘长石做为君王,他需要统一了东屠国内部的声音,将东屠国的力量捏成了一个拳头,打向了一方向。
  集中力量办大事,这需要了大家的支持。
  君王的权柄,更需要了臣子的拱卫。
  在君王的书房内。有宫人摆好了椅子。在重臣们进来后,行礼了,君王赐了坐位。
  这一回,君臣商议的事情,是重要的事情。自然没有旁听者,侍卫与宫人在殿外恭候。君王更是吩咐了,无召者不得靠近。
  若有违者,杀无赦。
  “这是大魏朝内部的最新消息,各位爱卿皆是一观。”刘长石把得来的秘报,是递了下去。重臣们自然是一一传阅了。
  这等消息可谓是重大的。毕竟,大魏朝内部不稳了,这可是大事情。
  有一句怎么说的?
  攘外必先安内。
  外部的敌人,暂时动摇不了大魏朝皇族的统治根基,可内部的敌人却是不同的。那是在侵蚀了皇族的根本。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