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荣华路——华卿晴
时间:2018-06-14 07:41:18

  “爱卿们都谈一谈,这一回,畅所欲言。寡人想听了诸位爱卿的建议。”
  刘长石是君王,哪怕他有什么想法?也不会直接表态了。他喜怒不行于色,他做的是等待了臣子们的发言。
  在最后,他做为了裁决者。
  有君王此话,众臣自然是皆一一畅欲言了。
  其实,这些臣子的打算,无外乎也是利用了这等难得的机会。
  为何?
  那就是东屠国的疆域还太小了。其实,大家都有开拓的心思。想一想更西边,那些土地啊。在南韩国、高丽国的统治之下。这多么的诱惑?
  毕竟,谁让南韩国、高丽国的武力都不是那么的高。至少,对比了东屠国的军队与武力,这两国不够看的。
  欲望有多大?
  这要看实力有多大。
  因为与实力相匹配的野心,那才是合格的野心家。
  若不然,就是妄想家。
  “……”
  刘长石在沉默,他在听了诸位臣子的建议后,是沉默了片刻。最终,君王表态了。这时候,众位大臣自然是恭敬的聆听。
  这些年了,从东屠岛上起步,直到今天吞并了曾经的新罗国疆域。这一切是在君王的指挥下,取得了成果。
  君王的亲征,君王的指挥,君王培植的势力。不管是朝堂,还是军队,君王的权柄在东屠国内都是无与伦比的。
  正因为君王至高无上,有了无上的权威。
  这些臣子自然不敢反驳了君王的旨意。
  政治,总需要领头羊的。君王,其实就是一个国家的至高象征。至于实否得到实力?那要看君王的能力与威望。
  能力?
  刘长石不缺的,他征服了新罗国曾经的疆域,他得到了无上的威望。这是君王冠冕上,最耀眼的功绩。
  “既然诸位爱卿谈了各自的建议。那么,寡人也是讲一讲。”
  刘长石说了他的打算。或者说,说了他的计划。
  当然,这只是粗浅的一个方向。后续嘛,自然有军机阁的翰林们,来继续的补充与完善。这些翰林们让君王养着,自然有他们的用处。
  “东屠国的利益是什么?”
  “是扩张。”刘长石自问自答。尔后,他又拿出了舆图,在上面画了一个圈。那一个圈是东屠国的疆域。
  “东屠国三面临海,最好的扩张方向就是西面。西面是高丽国与南韩国。这两个国家是阻挡了东屠国发展的两个障碍。”
  “东屠国的发展,遇到了障碍。用什么法了解决?”刘长石又提了一个问题,尔后,他又自己回道:“那当然是踢开它们,粉碎它们。”
  “寡人一直在等,等的是机会。”刘长石扬了扬,回到他手中的秘奏,说道:“如今机会来了……”
  君王的话到了这里。
  人人都明白了。
  若说原来,君王与朝臣的担心的话,那便是想吞并了高丽国与南韩国的话?那要问一问大魏朝的意思。
  大魏朝可是北方的霸主啊。
  如今呢?
  不需要了。
  一个内部虚弱的大魏朝,对于东屠国的君臣而言,就是最好的大魏朝。
  “寡人已经批下了旨意,让军卫司、龙卫司竭诚合作,给大魏朝内部的某些势一些帮助。至少,在武器之上,东屠国是可以帮忙的。”
  贩卖了武器啊,于东屠国而言是一方暴利的生意。
  东屠国一直当了支柱产业的。当然,东屠国更乐意的,不是卖给了那些王朝的正统朝廷。而是支持了挖那些王朝根基的造反者。
  当然,肯定不会了东屠国的名义。
  批个马甲什么的,这龙卫司与军卫司还是熟悉的。毕竟,行走在外,总需要多些马甲防身。
  “一切谨尊大王的吩咐。”
  “……”
  臣子们听了君王的话,自然听懂了君王的意思。
  这时候,没人反对的。
  瞧着有大半的胜算了,在实力去扩张了。东屠国的重臣肯定不会反对的。毕竟,开疆拓土啊,于他们而言也是有功劳的。
  在利益面前,在做大了东屠国的饼子面前,人人能咬一口的情况下。肯定没人反对的。
  若有人敢反对,肯定也会被利益势力一起扫进了垃圾堆的。
  这一日。
  刘长石是高兴的。
  他与重臣达成了一致的看法,那么,正式的举动就可以提前了。
  对于君王的兴奋,作为枕边人的付王后自然是瞧了出来。不过,付王后是一位好贤内助,自然不会多讲什么?
  至于君王?
  君王指示了军机阁的翰林院,完善了方案。
  那些计划需要了各合适的策略与安排。当然,军机阁其实早有一些备案了,只不过,这一回是各更完整罢了。
  毕竟,说到底,东屠国窃视了南韩国、高丽国,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对于锅里肉,总要看得紧一些嘛。
  至于军队?
  早在扩军后,军队就一直没停了训练。那是时刻准备着,就等着大战了。说到底,当兵吃王粮,那是想奔了前程,还是需要军功的。
  男儿的军功,是战场上搏取。
  想封候拜将,那需要了敌人的鲜血,那需要了胜利。
  在秋天的收获后。
  在农忙结束后。
  就是这个时节里,在所有人都以为了,东屠国拒绝了高丽国、南韩国的结盟之意时。
  东屠国出兵了。
  以一种突破的速度,东屠国的大军一直奔袭,目的很明确就是南韩国的京城。那种灭了南韩国的首脑,那等意图简直太明显了。
  在一日三惊里。
  南韩国甚至于没来得及以映,京城已经被包围了。
  这一场快速的突破战,东屠国也没想着,一下子把南韩国收入了囊中。东屠国的暂时目标,就是打破了南韩国的统治。
  京城的王室,东屠国是要掳获走的。
  非是为了什么乐趣,除了得到南韩国京城的财富外。更是为了让南韩国为了王位,连连的大战下去。
  毕竟,王位的诱惑啊。
  这位再来了煽风点火,这世间不会缺少了野心家的。
  快速的战斗,凶猛的战斗。
  东屠国没得到了一寸的土地,东屠国得到的灭国之功。还有南韩国京城那积赞了上百年的财富。
  这一回,出征的将士,人人得了丰厚的赏赐。便是战死的有功将士,抚恤亦是从优。
  大捷,这等报喜传到了汉京城时。
  整个汉京城里,全然是欢呼。
  胜利的海洋,似乎在大捷传来后,是是包围了整座的汉京城。
  汉京城,王宫。
  刘长石在与付王后一起,瞧着他们的小女儿长寿公主。这一个小婴儿,是这一对夫妻最大的乐趣。
  在接到了大捷的奏报时。
  刘长石面上没什么表情,可他的眼中灼热着。
  这等喜讯,虽然在开战前,他已经有了把握。可他还是紧张的。毕竟,这世间的战争,没什么百分百的胜利。
  一切就像是等待了结果。
  结果出来前,谁也不敢确定了,幸福的女神一定会眷顾了。
  “恭喜夫君。”
  付王后对于胜利,自然也是欢喜的。
  她说了恭喜之话时,面上全然是笑容。
  刘长石也是长嘘一口气,他合上了奏报,才说道:“是啊,大捷。这真是喜讯,真是一个好消息。”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来年的春,东屠国可以放心的西征,去讨伐了高丽国。
  至于南韩国?
  南韩国在刘长石眼中,还是一锅的夹生饭。还需要了火候。至少,暂时他不会破坏了南韩国内部的那等混乱。
  刘长石有耐心去等待了,等待了南韩国的野心家们,去争了那一尊王位。
  在王位面前,哪有什么真正的圣人?
  人心皆私,肯定有更多的人,会来讨好了东屠国。可那又如何?
  刘长石暂时的目的,就不是南韩国。他掳获了南韩国的京城王室们,只是想打乱了南韩国的秩序。
  刘长石需要了,在东屠国的军队出征了高丽国时,没人来拖了后腿。
  这是关键的问题。
  想来,当东屠国的军队出征了高丽国时,南韩国的各方势力才会真正的大乱战。如今他们还在糊住了表面的宁静,也只是在等待……
 
 
第175章 
  等待了东屠国的进一步打算,看了东屠国之前的承诺,是真是假?
  南韩国吗?
  刘长石告诉了他自己,暂时还不急。
  “等大军归来,为立功的将士同贺。”刘长石说了这话。付王后自然是同意的。有功的将士,是国朝的根基。
  王室的荣耀,建立于勋功之上。
  这王与王后谈论的,自然就是这等大捷之后,关于赏赐与宫宴的事情。
  蓬莱行宫。
  荣娘夫妻自然也是得到了这等喜讯,这真是让人振奋的消息啊。荣娘听说后,也是高兴的。当然,更多的还是骄傲的。
  “这一回,宫里肯定又要举行了宫宴。”
  荣娘与夫君刘之烨谈论道。
  “自然是的。”刘之烨表示了肯定。只是,说话到这儿后,刘之烨又是提道:“荣娘,近日里你要受累些。你得跟母后多谈一谈某些事情。”
  “我想着,有些外面的风声,最近还是需要按一按。”刘之烨这般提了。
  荣娘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她说道:“我是指那些打着为王室好的名议,希望君王纳了贤惠的妃子一事的人?”
  “按说,王室确实需要了继承人。”刘之烨说了这一句后,又是叹息,道:“可立嫡立长,中宫无嫡子。纳什么妃子入王宫,未必是好事。”
  “真是伯玉的孩子,将来全是咱们的孙儿。这王室之中闹了萧墙之祸,这不是王室之福。”这才是刘之烨顾及的地方。
  王室的血雨腥风,从来都跟继承权有关的。
  “是啊。我劝母后时,也是多有讲了。明月还年轻,伯玉更年轻。他们能生下了爱宗,自然还能诞下了更多的子嗣。”
  荣娘如今顶着婆母刘王氏的意思,就是拿了这个名头。
  中宫的嫡子,是他们夫妻盼着的。
  荣娘夫妻一起顶了太王太后的意思,自然还是能顾到了局面的。至少,面对儿子、儿媳双双的反对,哪怕如刘王氏这位太王太后,也需要了三思的。
  “立嫡立长,至少中宫有了嫡子。朝堂会更安稳。”这是刘之烨的看法。其实,百姓家中,如今都是长子立门顶户的。
  哪百姓家中,也不存在了嫡子庶子。
  毕竟,一个媳妇嘛,肯定就是全然的嫡子。
  只有王室啊,才会更关心了嫡子庶子,贤明与否?
  这一对夫妻谈了朝中大捷一事,这谈着谈着是转移了话题。可夫妻二人也没有在意了。毕竟,他们之间是随性的。
  这聊的自然是更在意的事情。
  朝堂上的事情那是君王与重臣们在意的。作为了太上王、太上王后,自然更关心了王室的平稳。
  彼时。
  就是在荣娘夫妻谈论了,关于王室继承人的那点事时。
  太王太后啊,这会儿也是召见了一些外命妇。当然,这些外命妇们还是带上了族中的闺秀名媛,来给太王太后请安。
  殿中更活跃的,还要数了宁国公主王遂娘。
  王遂娘已经瞧出来了,她的母后啊,这是一门心思的想给侄儿伯玉这位君王,纳一些长得漂亮的,出身不错的妃子。
  可在王遂娘瞧来,这更多的涂劳无功。
  这些闺秀名媛再是漂亮又如何?
  就当今东屠国君王的性子,还真不是贪图了美色的。若不然,岂会到现在了,还是后宫独宠了王后一人?
  王遂娘常常进宫,更看得出来,王与王后的感情甚好。
  这旁人是难插一脚的。
  所以,王遂娘觉得她的母后的打算,八成就是没意思,得落空了。至于那些害羞的小姑娘,又或者装了害羞,心中有些野望的小姑娘们,注定要失望了。
  算了,算了。
  最后,王遂娘决定装傻了。她啊,两不相帮。至于母后这儿,太不了,后面再多哄一哄。母后啊,也许只是年纪大了,觉得太闲了,想寻一些热闹吧?
  “小女最爱双面绣,这小小的一点技艺,拿出来也是请多多指教。”
  “至于这一扇小绣,是小女对太王太后的一点敬意。望太后莫嫌弃了小女的技艺不够精妙。”这时候,一位外命妇是巴巴的,让她家的闺女送上了小扇屏。
  非常不错。
  至少,这是王遂娘瞧了,给出的评价。
  看得出来,这绣功是好的,绣得双面绣,那主人也是费了心思的。
  宁国公主王遂娘瞧着,是喜爱的。在场的诸人,这一位挑头了,想给太王太后展示一下,这一位名媛的一些小本事。
  妇容、妇言、妇德、妇工。
  这女红也是一门让人在意的巧活儿。
  王遂娘这会儿,还是夸赞了两句。有她这位宁国公主的起头,一时间,殿中又热闹了起来。自然又有外命妇家的闺女,又是呈上了什么琴谱与画卷。
  总之,各有千秋,不全然是草包美人,肯定更能陪着君王来一个红袖添香夜读书。
  非常多面手。
  一时间,殿内越发的热闹。
  太王太后是笑眯了眼睛,似乎瞧着哪位闺秀,也是一个好的。
  王遂娘一直在的瞧了母后的心情。
  这等一场的小聚会结束后,王遂娘瞧着空旷了,安静下来的殿内。她才是说道:“母后,您真是瞧上了哪几家的闺秀吗?”
  “都是些好的小姑娘。”太王太后说了这一句。
  尔后,太王太后又是笑道:“可惜,光是哀家喜欢有什么用?还得看了伯玉的心思……”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