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翻身记——秀木成林
时间:2018-09-06 09:17:27

  其实她一直都知道的,七个人白天黑夜不停地干活,女雇主还晚开店早关门的,岂止好生意能说明白的。
  常金兰神思不属,那边窦红梅还随口叨了几句,“金兰,你这店是不怕收不上租金了。”
  她砸吧两下嘴,语气不无羡慕,独生女就是好,陪嫁足足两栋二层小楼,带了院子不说,其中一栋还是门脸儿房,自己能力不足干不来没关系,不是还能收租金吗?
  同人不同命呀!
  窦红梅说着说着,有些好奇,凑上去低声八卦,“金兰,你这房子租多钱了呢?”
  “和附近差不多。”
  常金兰脸更僵,她说的是实话,只是当初觉得很不错的二十三块房租,现在跟块烙铁般熨得她的心,煎熬得难受极了。
  怕是一天就差不多能赚够店租了吧?
  心有旁骛的结果,是工作频频出错,她甚至差点扎伤了手指头了。
  高速工作难免偶有错误,姜宁也不是苛刻的雇主,她给了一个还算宽松的犯错额数,不过超出这个范围,就要扣提成的,常金兰连忙收敛心神。
  好不容易熬到下午四点半,收拾好东西下班,一群女人结伴回家。
  常金兰比平时沉默,临拐弯时,她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两座房子。
  她神思不属,回到家里也没有帮婆婆忙做饭,愣愣坐在客厅。
  “金兰,金兰!”
  刚坐了半响,一道略刺耳的女声响起,随后,一个颧骨高嘴巴有些尖中年妇女冲进沈家大门,“哎哟喂,不得了啦金兰!”
  “咋啦?三表姐。”
  来人是常金兰的表姐吕招娣,这么咋咋呼呼冲进门,把正心不在焉的她吓了一大跳,回过神没好气,“你吓死我了,啥事?快说。”
  “金兰,你知道你店里的衣服卖多少钱吗?”
  “啥我店里?”
  “哦不,是你租出去的那个店里。”
  吕招娣也没顾得上表妹吓没吓到,一脸羡慕妒忌,“我今天进去看过了,一件小衬衫八块钱,一条连衣裙就要十八块啊!!”
  她羡慕得眼睛都红了,叨叨自己的表妹,“你说你,你也开店人家也开店,你咋就开不下去了呢?”得把店租出去。
  以前还觉得位置不好是一个原因,现在想来,人没用才是真的,到底是西河坊啊!人家就开得多好。
  这话说得很直白,要是平时常金兰肯定不乐意了,但现在她焦点一点不在这里,“十八块?!”
  她攥紧吕招娣的手,失声道:“你说一条连衣裙卖十八块?!”
  姜宁还真敢标价!
  但还真有人买,而且还很多,按供货量算一算,姜宁哪里需要一天才赚一月的店租?她干一天就能付一年了!
  常金兰被震撼得说不出话来,那边吕招娣已经急道:“金兰,那店是你的,那衣服你也天天做,你咋把钱让人赚完了,自己每月就拿二十多块呢?”
  “要不,咱们把店收回来,自己干吧,我帮你!”
  常金兰心中一震,愣了半晌才喃喃道:“可是,可是签契约了呀,两年。”
  “啥?两年?!”
  吕招娣跺脚,恨铁不成钢,“再不济,这店租也得涨起来把,我打听过了,年后西河坊的店租都给提了好大一截子呢!”
  “现在得每月五六十块了。”她想了又想,眼前一亮,“那女的买卖做得好,咱们,咱们起码得涨到两三百!”
  “啥两三百?!”
  接话的不是常金兰,而是一道苍老的女声,常金兰的婆婆沈大娘走进来,刚好听到这句,当即倒抽一口凉气。
  “金兰,咱不能干这事。”
  老太太十分严肃,“既然签好了契约,就得按照契约办事,没有反悔涨钱的道理,咱沈家人不干这事。”
  沈家是厚道人。
  当初常金兰的父母给独女挑选夫婿,可谓煞费苦心,好在闺女嫁资丰厚,人长得不错,名声也经营得好,因此选择余地很多。
  常家父母在那多人家中,选择了沈家,沈家条件人品可见一斑,所以常金兰日子一直过得顺心。
  这么一家厚道人,自然不会打违约的主意,哪怕这是钱是儿媳妇自己拿着的。
  “也就两年,两年后你爱涨店租继续租出去也好,爱自己收回来做也好,随你的意。”
  沈大娘盯了吕招娣一眼,蹙了蹙眉,补充道:“你别听人瞎说,这契约公安都是承认的。”
  一听公安两个字,常金兰像是被人当头浇了一盆冷水,勉强笑笑,“妈,我知道的。”
  “那就好。”
  见儿媳妇听进去了,沈大娘点了点头,不再多说,出门接小孙子去了。
  “金兰,你不会真这么算了吧?”
  屋里就剩两人,吕招娣急了,“啥契约呀金兰?真不能收店吗?”
  她看表妹被婆婆唬住了,顿时心急如焚,天啊!她还打算捞些好处呢!
  “咦?不对呀!”
  吕招娣灵光乍一闪,忙道:“金兰,那衣服你也天天做,你会呀!咱不收店,咱另外找家店做着卖,不就得了吗?”
  她自觉想了个绝佳主意,拍着大腿欢喜起来。
  “可是,可是我也不全晓得款式呀。”
  表姐的话,说得常金兰的心都活了起来,但问题是,她一向只埋头固定做几道工序而已。
  “你可以学可以看呀!你在里头都学会了,咱再想其他不就得了吗?”
  多简单的道理!
  表妹脑筋不行,就是命好。
  姜宁并不了解背后发生的事,不过,她却很快发现了常金兰的异常。
  这天早上春雨绵绵,中午过后就大了起来,倒春寒伴随着大雨,滴滴答答湿漉漉的,一下子就冷了。
  降温加一天的雨,连西河坊这旺地也冷清下来,寥寥行人撑着伞逛着。
  姜宁把手上的小外套喇叭裤打包好,快速心算,收了大团结,找回零钱,“女士,请慢走。”
  送走店里最后一个顾客,她出门看了看昏暗的天色,淅沥沥的冷雨,抬起腕表,三点四十六分。
  还差十来分钟就到打烊时间,算了,今天这天气早点关门得了。
  说干就干,姜宁吃力搬出门板,上了锁,换了衣服,再从收银柜取了油纸包揣进棉袄里,打开小后门,撑着伞往小加工场走去。
  这提前了十来分钟,没想到,倒让她看见一些平常没看见的东西。
  常金兰离开了自己的工位,端着一缸子水,站在窦红梅身边说着话。
  窦红梅忙着埋头干活,“嗯嗯嗯”地随意应了几声,连头都没抬。
  这么敷衍的态度,并没有让常金兰不悦,相反她低头专注盯着窦金梅,视线焦点,似乎落在缝纫机上。
  嗯,或者更确切的说,是落在窦金梅手上那件半成品的连衣裙上。
  姜宁一瞥,眉心立即微微一蹙。
  往她准时关门,或者稍晚些,过来看到的,总是七人头不抬手不停的画面,这次埋头苦干的人依旧有,不少,足足六个,除了常金兰以外。
  姜宁眼睑立即垂下来了。
  计件提成,最能鼓舞员工干活积极性,尤其是现在人普遍吃苦耐劳的情况下,既然来工作了,为啥不努力多干点?!
  当然,什么时候都有宽待自己的人,做了一段时间就歇歇也不足为奇。
  但现在问题是,常金兰并不是这样一个人。
  加工场刚开始运转的时候,姜宁不用看店闲暇多,她着意观察过每一个女工。
  埋头苦干,无一例外,常金兰从事缝纫事业多年技艺娴熟,她甚至还是其中佼佼者。
  是什么让一个人突然变了呢?
  姜宁认为,这必须是更大的利益。
  常金兰,难道是找到了能给她产生更大利益的方法吗?
  姜宁抬起眼帘,挑唇一笑,回身把小后门掩上,挂了把黄铜锁,才撑伞穿过小院。
  关门声不轻也不重,穿过雨幕传到加工场。
  “咦,四点了吗?太快了,我咋觉得吃了午饭也没多久呀。”
  石小兰照例抱怨几句,伸了伸腰,和大伙儿一起与姜宁打了招呼。
  “没呢,不过也差不多了,还差十来分钟吧。”
  姜宁笑吟吟,面上不见丝毫异常,视线掠过继续抓紧时间干活的众人,在常金兰身上顿了顿,迅速移开。
  常金兰一听见关门声就抬起头,她没有马上返回工位,而是喝了口水,然后再去角落的铁皮暖壶又倒了点,再端着返回自己的工位,擦了擦手继续干活。
  挺镇定的嘛。
  姜宁笑笑。
  她恍若不觉,表情举止一如往日,等到四点半,她笑吟吟叫停众人,给分派了带回去的工序,宣布下班。
  等大伙儿告别离开,屋里屋外就剩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姜宁面上微笑才敛了起来。
  她盯了常金兰的工位半响,想了想,把加工场的登记本翻出来。
  这本厚厚的牛皮纸封皮登记本,专门用来记录七人每天完成工序的具体件次,本意是用来计算提成的。
  或许,她现在可以先从这里观察一下常金兰的情况。
 
    
第49章 
  回到家中, 姜宁翻开登记本子细看, 果然发现了端倪。
  常金兰最近这几天, 工序完成的件数下降了不少, 而且发生错误废料子的情况也显著上升。
  这是明显心有旁骛了吧?
  要知道常金兰技艺娴熟, 手脚快在七人里是数一数二, 之前甚至是错误率最少的一个。
  前后行为相悖,这人肯定是有小心思了。
  姜宁视线在登记本上滑过, 淡淡一笑。
  常金兰的小心思, 大概能从这本子上窥得一二。
  分给她的工序完成水平是下降了,不过她却有心思去干其他人的活。
  好比连衣裙的蝴蝶系带领口,衬衫的飘带领,和另一款裙装配的小花苞形状腰带等。
  都是以前市面上没有, 且制作方法比较繁复,在这一季春装起到画龙点睛之妙的关键步骤。
  换而言之, 都是仅凭旁观一下, 学会把握不是十足的地方。
  其实, 由于工序有简有繁, 有时候一个人赶不起来,会让其他人帮忙一下的,所以登记本上出现非自己负责的工序,也不奇怪。
  但问题是,需要帮忙的工序肯定不止一道,而请求帮忙肯定是就近安排的。
  姜宁当初分配工序状似随意,实则是特地将关键工序打散了的, 如果不是故意,某个人是不可能凑齐所有的。
  换而言之,常金兰为了练手学习,可是找了不少借口,花了不少心思。
  她的心思,呼之欲出。
  财帛动人心,有租房合同约束,常金兰清楚两年内店铺是要不回来的了,她这是打算将款式全偷学会了,再离开另行牟利。
  可以将款式卖给其他人一次性取利,也可以自己另开一店生产销售与姜宁打擂台,窃取果实。
  姜宁认为,常金兰打的是后面一个主意。
  不得不说,这主意虽卑鄙无耻了点,但实际可行度挺高的。
  姜宁确实与七名女工签过劳动以及保密合同,但衣服款式这玩意,稍稍改动一下,就掰扯不清楚了。山寨版仿冒品后世都能大行其道,更何况是连专利法都没颁布的今天。
  她讽刺一笑,阖上登记本,早就猜想过,这个房东可能不大安分,不过没想到会这么快。
  店面是常金兰的,看这姜宁货如轮转,生意兴隆,她必然会不是滋味吧。
  明理的人感叹一下就过去了,继续安分工作;但也有可能会十分煎熬,红眼病得了就褪不下去了。
  钱哗哗地赚,偏偏都是人家的,自己只有二十三块,够难受的吧?这时候,她已经忘记了自己经营时的门可罗雀。
  请原房东干活,这个毛病就是格外凸显,偏当时姜宁人生路不熟,女工很难寻摸,考量过后认为利大于弊,最终还是决定行事。
  现在既然弊端出现了,那就解决吧。
  姜宁要制止不难,直接将人踢出去即可,但这么粗暴地处理,难免会有后患。
  一来常金兰确实学会了很多,她已能另外租店营业了。虽然她得意不了多久就会发现,姜宁每季都换新款,跟不上趟是肯定的,但降价恶性竞争也能生存一段时间,钱能赚到不少,也够恶心人的。
  二来就是对小加工场影响巨大,不是人手,而是人心。
  七个女工是老街坊,相互熟悉着呢,一旦其中某个成功捞上一笔,心思浮动的人肯定有。
  第二点才是关键,后患无穷,到时候姜宁就麻烦多多了。
  姜宁必须重重打击一次,既彻底解决这个人这件事,也震慑人心。
  要是成功了,这些女工短期内都不会有心思耍花样。
  姜宁点了点登记本,认为自己得好好想一想。
  沉思良久,她的目光掠过桌上的夏季新装设计稿上,目光顿了顿,嗯,有了。
  或许可以来个引蛇出洞,让对方自投罗网。
  *
  有了主意以后,姜宁细细斟酌,将想法推敲完善,最后满意点点头。
  解决了这事,她伸了伸懒腰,揉揉肚子,饿了,也该做饭了。
  “呀?都七点多啦!”抬起腕表一看,姜宁小小惊呼。
  下午坐客车人少,停靠少司机开得得飞快,她回到家里就五点半出头。今晚打算吃面条,看看时间还早,她舀了白面发上后,进房间翻登记本去了。
  家里增了一个书柜一张书桌和好些书籍,姜宁原来想把次卧改成书房的,但想想偶尔有客人来,她又是个比较注重隐私的,想想还是算了,搬进主卧得了。
  在书桌前翻了一阵登记本,接着又是想事情,全神贯注之下,都不觉时间流逝,回过神来都七点出头了。
  赵向东早该回家了吧。
  姜宁一边想着,一边匆匆站起打开卧室门。
  一阵沸水烫过面条的麦香气息充斥客厅,厨房传来锅铲在铁锅翻炒时碰撞声,一下接一下,不紧不慢。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