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易楠苏伊
时间:2018-10-23 09:49:41

  他想求陈书记帮帮忙,可陈书记是管思想的,并不管农耕之事。
  何况,陈书记跟周社长一直不对付。两人也谈不上交情。
  王守泉拿着那张报名表,心情格外沉重。
  钱明华看到他的脸色就知道事情恐怕不妙了。
  队里又召开社员会议。一家出一个户主过来开会。
  王守泉先把上报劳动模范的事情说了一遍。大家都在推选名额。
  最后,不知怎地,竟有人提议钱淑兰。
  说她年纪最大,干活比小年轻还利索。很适合当劳模。
  还有的人提周雪梅,毕竟她在队里也是出了名的,一天能拿十个工分。
  当然还有其他两个,也都是因为平时挣得工分比较多的。
  最后,王守泉把几个名额抄写下来,然后投票。
  最后,钱淑兰力压第二名十一票,得了这个推荐名额。
  不过,这只是推荐名额,并不是最终结果,所以大家也都没当一回事。
  但,接下来王守泉的话,却让众人不得不谨慎对待了。
  “不如,我们在地头挖个红薯窖存一些进去吧。”
  众人都有些呆愣,这可是瞒产呐!这是破坏共产主义!是要挨批斗的。
  吓得一个个全都摇头,纷纷表示不行。
  王守泉见大家都不答应,心里也只能叹气。
  现在,就算他想瞒产也不行了。之前钱明华已经把亩产报上去了。
  众人都沉默不语。
  最后,这事只能不了了之。
  两天之后,上面派了民兵下来,强行征粮,王家村生产大队的粮食只留下三分之一的口粮。
  这些粮食,社员们也只能吃到五分饱。
  说辞当然会好听一些,比如说“要支援国家建设。”
  不过,钱淑兰不打算管这事。王家村还能有她空间里的粮食来救,其他人可就没那么好命了。只是,心里难免会有一些憋屈,明明是自己种的粮食,他们却吃不饱。
 
 
第70章 
  相比王家村生产大队还能留有三分之一作为口粮,其他大队更加可怜。本就减产,只剩下三分之一就更少了。
  何况,王家村种得是红薯,他们种得是黄豆和玉米。无论产量还是数量都比不过人家。
  偏偏,他们一点抱怨也没有,大家都直呼奇迹。
  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周社长说等他们没粮的时候会给他们联系返销粮。
  然后又把各个地方的亩产喜迅发给他们看。
  现在的亩产已经不是万斤了,最高的亩产已经十几万斤。
  以前只是长风公社有这样的壮举,现在随处都有。
  钱淑兰觉得牛皮都没有他们能吹,浮夸到极点了。
  像他们王河公社已经算是好的了,因为好几个大队长不配合,周社长就是想虚报亩产十万斤也虚报不起来。
  赵家村生产大队和孙家村生产大队,今年因为男人去大炼钢,留下妇女在家,吃不饱肚子,也没力气收粮食,再加上也没有工具,愣是把许多粮食都留在地里烂掉。
  就是这样,两个生产队为争先进生产队的名额,愣是响应了周社长的鼓吹,往上虚报了十倍的产量,把所有的粮食都上交了。
  还没到年底,这两个队就已经捉襟见肘。纷纷找附近的亲戚打起了秋风。
  没过几天,上面的劳模人选下来了,钱淑兰意料之中落选。
  大家也没觉得可惜,劳模哪里那么容易就能选上呢。
  这时候的劳模可是像明星一样的存在,既是最高的荣誉也是人民的英雄。
  很快,公社召集全体社员开会,地点就设在乡政府的广场上。
  两个劳模,男劳模坐在椅子上,另一个女劳模站在台中间,旁边周书记开始大讲这次被选上劳模的壮举。
  这次被选上的男劳模是周家村的,他是个双腿完全瘫痪的青年男人,在秋耕的时候“为了创造美好幸福的明天”,每天用两手爬行到田间,匍匐在泥土里,一只手撑地,一只手抡土。
  有诗人歌颂他:“残废英雄周长根,爬行运土感动人……”
  钱淑兰觉得自己没被选上似乎也很正常,至少她是铁定做不到这么狠的。
  女劳模叫刘玉秀,是县城纺织厂细纱车间的一名临时挡车工,因为粮油关系在王河公社,所以被选上。她发明了“细纱工作法”,这是一套多纺纱、多织布的高产、优质 、低耗的工作方法。创造了七个月细纱皮辊花率平均仅0.25% 的新纪录。这个纪录为现在全国棉纺织工业平均皮辊花率的六分之一,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钱淑兰心里由衷佩服这些劳模,他们才是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社会的精英,人民的楷模。
  回家的路上,许多人都在谈论两个劳模。
  周雪梅笑着说,“我看周长根很快就能娶上媳妇了。”
  钱淑兰惊了一下,有人会为了劳模的名头嫁给一个瘫子。虽然她很敬佩他的精神,可。。。
  好吧,她是一个自私的人,没有那么伟大的奉献精神。
  李春花对此也不怀疑,“一旦当了劳模,上面的人就会关心他,周长根就能有钱。到时候他们家也能为他娶个媳妇。”
  只有孙大琴撇嘴,“我看那些人就是个傻子,眼睛只能看到一厘米的地方,就算周长根暂时有钱了,又有什么用?难道他还能当一辈子的劳模?一年一选,没几年,他就会大家忘到脑后去了。嫁给他,就得一辈子伺候他,傻不傻呀。”
  虽然,钱淑兰心里也很认同她的话,但是周围那么多人呢,要是传出去,就是抹黑劳模,这罪名他们家可担不起。
  钱淑兰忙拍了她后背一下,小声警告,“你知道啥,你就胡咧咧。”
  孙大琴撇撇嘴,不敢再说了。
  周雪梅转尔说起那个女劳模,“我看这次女劳模应该能转正。”
  钱淑兰也很赞同。都当劳模了,转正不是应该的嘛。
  李春花也附和,“听说,她也是个未婚的,这次之后,估计她家的门槛都会被人踏破了。”
  钱淑兰倒是对那个女劳模挺有好感,十分的孝心值,八分的是非值,十分的事业值。她只要努力一点点就能刷满了。
  只是可惜,这样的人肯定很多人抢着要,小五肯没戏。
  忙完秋耕之后,钱淑兰便趁此机提出要求重选民办老师。
  王立德这个校长倒是没什么意见。
  但,其他人觉得太麻烦,去年已经选过一次了。现在又选,也太频繁了。
  钱淑兰也有自己的借口。
  她笑着道,“咱们村的教育太落后了。你看别的生产大队有那么多高中生,只有咱们生产队寥寥无几。每年都考核一次,可以让老师更加认真教学,压力也更大,有紧迫感。”
  众人对她的话细想了一翻。
  这不比不不知道,一比真是吓一跳。
  他们王家村生产大队考上高中的娃子是真得很少。毕业的一个也没有,未毕业班的就正康一个人。
  还有三四个也只上到初中。
  “就算念到高中又怎样?还不是跟我们一样在队里挣工分嘛。”有人不屑地撇嘴,显然对识字念书这事不看好。
  钱淑兰笑着道,“怎么能一样呢?你看咱们队的记分员不都是初中生吗?他们是有额外补贴的。哪像我们只能在地里刨食。就比如我吧,你们男人都去大炼钢,不在家,我这个识字的,也能顶替一阵记分员。你们能说识字没有任何好处吗?”
  会记王立贵听到这话十分不高兴,他的儿媳妇现在就在王家村小学当民办老师,自然不愿意再选一次,就拿话呲她,“我看你是想让你家闺女当民办老师吧?去年选过一次,被涮下去了,还嫌不够丢人呐。”
  钱淑兰对他的话也不在意,本来她就是想让丹娜选上,所以,她顺着他的意思大大方方承认,“我当然想让我家女儿当民办老师了。我女儿是个初中生,我这样想有什么不对。我们公平竞争,我也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你们大队干部都能一年一选,凭什么教育祖国花骨朵的老师反而要落后呢?这些可都是咱们国家未来的希望啊。”
  王立贵立刻嚷嚷开了,“啥祖国的花朵啊?搁哪呢?”
  王立贵在旧社会时给地主当过掌柜,跟着以前的老掌柜学会写字,也会打算盘。所以,队里的会计一直由他来当。但,他到底没念过书,所以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修辞手法。
  钱淑兰嘴角直抽抽。
  王守泉好歹在识字班学过一年学,面上有些尴尬,给他解释,“这是比喻手法。祖国的花骨朵就是指咱们的孩子。”
  王立贵立刻呲她,“你要说孩子就说孩子,说什么祖国的花骨朵。学会认俩字,可把你给能的。”语气是满满的嫌弃,也暗指她装得太过。
  钱淑兰腾地从凳子上站起来,梗着脖子,“我就能,你能把我咋地!”
  大家见两人居然吵吵起来了,立刻过来拉架。
  王守泉和钱明华对视一眼,立刻道,“这样吧,咱们还是按照老办法举手表决。”
  王立贵阴沉着一张脸,“随你们吧。”
  结果,大家有八成人同意再选一次。
  主要是钱淑兰这次干活实在太给力了,她拉完自家的红薯也会帮着大家一起拉,大家实在不能不给她这个面子。
  紧接着就是召开全村大会。把这事在会上说出来。
  最后,六成人同意以后一年选一回老师。
  钱淑兰把王丹娜拉到旁边,给她传授演讲心德,末了又怕她太在意结果,安抚道,“你别紧张。反正你原本也不是老师,就算没选上,也没什么好丢人的。能选上,那当然更好。”
  王丹娜点点头,“娘,我知道了。”
  王丹娜是最后一个上去发表演讲的,“村子里也都知道我们家,都开始学识字。我和正国一人教一组。我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请大家给我一次机会。让我证明我能行。”
  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还从来没有听人说过这套说辞。这时候的人都是内敛谦虚的,无论推选谁都要谦让再三。像这样毛遂自荐的一套说法,还真是新鲜。
  不过,这丫头确实不错,学历高,上回当临时会计记得一分不差,嗯,确实是个好人选。
  最后选举出来的结果让老王家都高兴不已。
  老王家人全都跑过来恭喜王丹娜。
  钱淑兰抱臂站在后面朝王丹娜做了个加油的手势,王丹娜双手捂嘴,眼里闪过激动的泪花。
  钱淑兰正想对她笑,突然面前走过一个人,朝她哼了两声。
  钱淑兰朝那人看去,只见王立贵背着手浑身散发着低气压走了。
  看来他儿媳妇是被王丹娜挤下去了。
  钱淑兰心里暗暗高兴。挤下去就对了,王立贵的儿媳妇就是当初教正康那些错误知识的人。就算没有王丹娜,她也想把那人给撸下来。现在,一举两得,她反而省心了呢。
  这次王立贵的儿媳妇被挤下去也是因为学历不够高,才小学毕业。再加上名声也就比原身好那么一点点。
  去年选举的时候,也没比王丹娜多几票,坎坎当选。
  今年,王丹娜可比她多三十来票。
  王立贵自然不高兴。家里又少了一个统筹工,这梁子也算是结下了。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小天使们赠送的营养液,么么哒
 
 
第71章 
  转眼,天就冷下来了,快到腊月的时候,下了一场大雪,王家村生产大队直接变成白色的海洋。温度已经降到零下四五度,冷得吓人,大家都龟缩在屋里不出门。
  但因为大炼钢铁,村子里一棵树也没有,自然也就没有柴火,所以晚上大家连炕都烧不了。
  大家只能把领回来的麦草往炕上铺,铺了厚厚的一层,确保不会很凉才把最破最旧的褥子铺在下面,再铺上一层厚棉被睡觉。
  因为怕冷,也因为没有那么多的被子,大家全都挤在一起。
  早在两个月之前,钱淑兰就让周雪梅和几个孙女把棉花弹好了。每人都分几斤。又让他们把被子给拆了,往里填新棉花。一床被子,她给四斤棉花,照理说家里应该不会有人冻着。
  可事与愿违,孙大琴还偏偏就病倒了,没两天就一直高烧不退。
  村子里的赤脚医生老杨头只会治些轻微的病,像这样严重的治不了。
  钱淑兰担心高烧会把人烧傻了,到时候她奶奶再遗传到孙大琴的傻病。第三天,便让王守仁和王守义驾着马车,带着孙大琴去县城医院看病。
  等三人走了,钱淑兰才注意到正军坐在凳子上,抱着胳膊瑟瑟发抖,嘴唇青紫,时不时还打着喷嚏,小身子直往炉子那边钻。
  钱淑兰眉头紧皱,忙探手去摸他的额头,没有发烧,倒是松了一口气。
  又去摸着他的手,忍不住惊呼一声,“你的手怎么这么凉啊?你不是穿着棉袄的吗?”
  她又摸正军身上正穿的棉袄,发现里面居然是棉疙瘩。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孙大琴这是把正军的棉花给昧下了。估计棉花又弄到她娘家去了。
  钱淑兰气得不行,可人不在这儿,她也没法骂人。赶紧回屋把自己没穿的那件破棉袄拿过来。虽然她这件棉袄款式很旧,上面也打了许多补丁,可里面的棉花却是新换的。
  棉袄很大,小小的正军穿上身就像披了一件大衣,直接拖到脚脖子,臃肿得很,他伸手把多余的部分折了一道,双臂紧紧裹住,不让冷空气钻进去。
  钱淑兰看着正军可怜兮兮的样子,疼惜得不行,“你这孩子,你这么冷怎么不跟奶奶说啊?对了,昨天你不是还穿着厚棉袄的吗?”她还特地嘱咐过家里人,小孩子一斤棉花套一身,大人两斤棉花套一身。
  正军这会儿已经不冷了,边哈热气边回答他奶奶的问题,“昨天吃完晌饭,一觉醒来,我就找不着了。”
  因为天冷,钱淑兰便让他们回自己屋里待着,别到处乱跑。昨天她在饭桌上看到,正军穿着新衣心里还挺满意。可,这第二天就被打脸了。
  钱淑兰暗暗猜想昨天孙家村是不是又有人过来打秋风,孙大琴把正军的衣服让人给稍回去了?
  她摸摸正军的头,把正军换下来的棉袄交给李春花。
  李春花摸着正军这棉袄,不可思议地抬头,“娘,这里面是旧棉花。”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