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个个是皇帝——元月月半
时间:2019-02-02 09:27:37

  太子不知道的三个儿子来历不凡,得知每天上午和下午,史瑶和三个孩子在偏殿念书,误以为史瑶教他们,也很高兴。
  在这种误会下,东宫制纸的匠人全搬到了上林苑。发往各地的文书也陆续从竹简换成纸,太子今年种下的芝麻也成熟了。
  九月二十四日,长高许多,史瑶抱一会儿最小的三郎就累得胳膊痛的时候,上林苑送来两瓮芝麻油。
  今日是休沐日,太子没出去,看着三个孩子用竹纸练字,乍一听门房来报,上林苑送来两瓮芝麻油,愣了愣神,以为听错了。
  史瑶见太子这样,好奇道:“殿下不知道?”
  “上林苑的匠人如今归少府,孤没问,少府也没说。”太子道,“可能想给孤一个惊喜,故意没向孤禀报。”
  长秋殿的芝麻油早已吃完。二郎扔下毛笔就说,“母亲,孩儿想吃银鱼蒸蛋,再淋上芝麻油。”
  “你真会吃。”史瑶虚点点他。
  三郎要食银鱼,太子一听银鱼生长于江南,根本没理三郎。三郎随太子去看望刘彻的时候就对刘彻说,他想吃银鱼。刘彻疼三个孩子,都没用一个月,三郎就吃到了银鱼。
  收到银鱼那日,太子训三郎,三郎说银鱼是他祖父给的。
  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主意,太子又不舍得揍,板着脸也没用,只能和他说没下次。后来史瑶用纸包一包银鱼干,叫太子给卫青送去,又把银鱼的做法写出来,太子接了银鱼,有点拿人手短的感觉,气才算消。
  这么一说就远了。二郎仗着父母疼他,嗲嗲说道:“母亲,我好想吃呀。”
  “想吃就让厨子给你做。”太子随即吩咐厨子做三碗。
  大郎开口说:“做五碗,我们一起吃。”
  史瑶猛地转向大郎,很意外他如此贴心,笑道,“我们还不饿。”
  “那就当点心吃呗。”三郎道,“母亲,我下午想吃发糕。”
  太子想揍人,“上午还没过完呢。”
  “发糕费事,他知道。”史瑶指一下三郎,“这孩子得我真传,很会吃。”
  三郎上辈子只会烤肉,让他掌勺做饭,他连大锅乱炖也做不好。但他会吃,很多史瑶只听说过没见过也没吃过,极其复杂的菜,三郎都知道如何烹制。
  只是汉朝香料不如后世丰富,有些菜做得出来,味道不如三郎以前吃过的,也就没把食单写下来。他写的都是在汉朝能原模原样做出来的。
  太子好气又好笑,道:“会吃很光彩吗?”
  “妾身觉得是的。”史瑶道,“妾身家乡有句话,某一项做到极致,那个人就是个高人。三郎现在还小,妾身多教教他,三郎也后也会成为高人。”
  太子:“孤还以为你会说三郎成为灶神呢。”
  “这可说不准。”史瑶道,“妾身记得以前说过,有功的龙子凤孙,死后有机会上天。兴许三郎以后能被封为灶神。”
  二郎勾头看了看三郎,就问史瑶,“我呢?母亲。”
  “你该过来写字了。”大郎突然开口。
  二郎忙从史瑶身上下来。并不是二郎玩够了,而是怕大郎揍他。
  平时大郎揍他,三郎会帮二郎。如果二郎不好好练字,不好好背书。大郎揍他,三郎冷眼旁观,有时候还帮大郎训他。
  双拳难敌四手,二郎只能乖乖听话。
  这几个月来太子不止一次看到二郎这么听话,每次看到都觉得好玩。明明大郎只比二郎早出生一刻,兄弟俩还长得一模一样,性格却南辕北辙,“再写两刻,下午领你们出去玩儿。”
  “殿下,芝麻油搬到庖厨里了。”杜琴在门口禀报。
  太子颔首,示意她退下,随后对史瑶说,“顺便去东市和西市看看有没有花生。”
  “殿下不怕再遇到某个公主?”史瑶问。
  自从长定殿的孺人和家人子归家,东宫就没添人。偏偏史瑶生了三个孩子后,肚子一直没动静,最近几个月,单单史瑶知道的就有四个公主提醒皇后,太子子嗣单薄。
  三个嫡子还少?史瑶每次听到皇后催她调养身体,再给太子生几个孩子,就想把那些去找皇后的公主骂一顿。
  皇位只有一个,怕上辈子当过皇帝的三郎和大郎争,又怕三郎觉得她偏心,史瑶一直想和三郎说,别和大郎争,都没敢开口。以致于史瑶最近一想到“公主”就烦躁。
  太子也知道她烦什么。三个儿子都聪明,前后差一刻,哪怕按照周制立大郎,也觉得委屈了二郎和三郎。
  听到史瑶说“公主”,太子也没生气,“孤看到她们绕道走。”
  “她们若是追殿下呢?”史瑶问。
  三郎突然开口,“母亲,有我们啊。”
 
 
第63章 出宫做客
  史瑶张口道:“你——”恍然大悟,笑道, “那你们帮我看住那些公主啊。”
  他没听错吧?大郎写字的手一顿, “母亲,不是看住父亲?”
  “你父亲又不会主动去找公主, 也不会主动去找艺伎, 看他有何用?”史瑶倒是想让三个儿子看住太子, 怕引起太子反感才这样说。
  大郎笑了,他母亲不愧是他母亲, 同一个意思她说得就特别中听, “母亲说得对。”
  “你听得懂吗?”太子好笑道。
  大郎:“听得懂。父亲, 我快四岁了。”
  “你才出生两年多。”太子提醒他。
  大郎:“我聪明啊。”
  “你这孩子真是……”太子想说厚颜无耻,对象是他儿子, 太子不好说,“以后谦虚点。”
  大郎:“这里又没有外人。”眼角余光留意到二郎托着下巴看他和太子, 扭头问, “你怎么还不写字?”
  “我的手说他累了。”二郎指着右手, “他想歇一会儿。”
  大郎:“我看他是想歇两刻,对不对?”
  二郎的脸微红, 拿起毛笔才说:“不对。他现在歇好了。”
  “大郎和三郎看书写字都无需你我提醒,这孩子怎么就不喜欢写字呢。”大郎和二郎长得一模一样,哪怕现在三岁,只看长相和身高不看神态, 还是很难分出他俩谁是谁。然而, 俩孩子除了长相没一点像的地方。
  史瑶:“世上没有完全一模一样的人。话又说回来, 仨孩子一样,和养一个有何区别啊。”
  “这倒也是。”太子没再说什么。
  晌午饭后,太子就带着三个孩子去东市和西市。到那边太子先令闻笔去打探花生的事,他带着三个孩子随处逛逛。
  长安城人多,东市和西市的人自然不少。太子怕别人撞着三个孩子,就让禁卫抱着他们。无论二郎如何歪缠,太子都不让他下地。
  汉朝的公主爱给皇帝送女人,也爱跟皇家结亲。刘彻不想重蹈覆辙,在给太子选妃时就没考虑他几个女兄的女儿。
  不能和皇家结亲,汉室皇帝又喜欢废太子,除了卫长和鄂邑,其他公主一直静静旁观皇帝对太子的态度。一年多过去,皇帝越来越喜欢太子,三个皇孙也没长歪,越来越聪明,太子的地位稳了。公主们也动了心思。
  讨好下一任皇帝,以后子女犯了错,皇帝也能饶他们一命。其中就有生个不成器的儿子的隆虑公主,也就是陈废后的嫂子。
  五月份,陈废后的侄子昭平君和刘彻之女夷安公主成婚,昭平君依然和以前一样混不吝的。隆虑公主考虑到刘彻年龄大了,说不定哪天就去见刘家列祖列宗,担心以后她儿子昭平君犯到太子手里,就想学他婆母兼姑母馆陶大长公主,讨好太子殿下。
  除了儿女和女人,太子什么也不缺。隆虑公主便在府里养十几名艺伎,只等找到机会宴请太子。
  “纸”做了一年多才做出来,期间太子连一个字都没往外说,刘彻认为太子长大了,稳重了,开始慢慢放权。太子最近几个月挺忙,也没空出城晃悠,哪怕七八月份,刘彻前往甘泉宫避暑,不在宫内,太子也不得闲。
  太子每次出宫都是匆匆忙忙,公主们堵不到太子,太子听史瑶说公主们想给他送女人,就觉得史瑶又想多了。
  酉时左右,太子带着三个儿子行至北门附近,碰到一个熟人,太子也没往别处想,“你怎么在这里?”
  “臣从宫里出来,正要回去。”年轻的男子开口道。
  虽然现在是深秋,因今日天好,不冷还有点热,太子带着三个孩子出来也没选有篷的马车。坐在兄弟中间的二郎也看得清清楚楚,小声问大郎,“姑丈去宫里作甚?”
  “别听他胡说。”大郎小声说,“他是来堵父亲的。”
  二郎瞪大眼打量站在车边的人,“他?母亲不是说公主吗?”
  “他母亲是隆虑公主。”三郎提醒二郎。
  来人正是刘彻的外甥,娶了太子同父异母的妹妹夷安公主的昭平君。昭平君顽劣不堪,刘彻不可能召见他,他进宫多是给皇后请安。
  昭平君如果去给皇后请安,必然有隆虑公主或夷安公主相伴。昭平君马车上空无一人。太子不是多疑之人,因不喜昭平君就多想了一点,想到不对,便说:“天快黑了,你快回府吧。”
  昭平君下意识应一声“诺”,猛地想到目的,便笑着说,“太子殿下,臣的母亲有事找殿下,不知殿下月底得不得闲?”
  太子心中一凛,史瑶的话浮现在脑海,又怕隆虑公主真有事,模棱两可道:“月底再说,现在孤也不知。”
  昭平君紧接着说,“臣月底再来?”
  “孤如果那日有空,会令人提前知会你一声。”太子怕他再说别的,“宫门快关了,孤也得回去。”说完,就命驭手驾车。
  太子进了皇宫,就忙交代三个儿子,“回去不准和你母亲说见到了昭平君。”
  “可以说见到姑丈吗?”大郎问。
  太子气笑了,“你故意的是不是?大郎。”
  “父亲说什么啊?”大郎一脸懵懂,装作没听明白。
  太子摸摸他的脑袋,道:“你们不说,月底我带你们去公主府上。”
  “好啊,好啊。”二郎道,“我要去看看公主给父亲准备的美人儿。”
  太子顿时哭笑不得,“看来以后孤和你母亲说话得避着你们了。”三岁的孩子连美人都知道,了不得了啊。
  二郎笑呵呵看着太子,“父亲走到哪儿孩儿跟到哪儿。”看你怎么避。
  太子服了。眼看到了长乐宫,太子也没在说什么。只是到了长秋殿,给三个儿子使个眼色,不准多嘴。
  三个小孩不是真小孩,太子又要带他们同去,就没把“偶遇昭平君”的事告诉史瑶。围着史瑶说他们都买了什么,外面有多好玩。
  三十日上午,天阴沉沉的,史瑶得知太子又要带几个孩子出去,便提议他乘有篷的车。太子怕三个孩子着凉,便乘史瑶的车。
  巳时两刻,太子刚出北门,后面就跟来一辆车。车停下来接受检查时,卫长撩开车帘,就看到不远处有三辆车,都是用一匹马拉车,顺口问,“那是谁啊?”
  “殿下。”禁卫接道。
  卫长眉头微皱,道,“天像是要下雨,太子出去作甚?”
  禁卫哪能知道,说了一声不知就放卫长出去。卫长到外面,见车往南去,就命驭手远远跟着,跟到隆虑公主门口。
  卫长见状,立刻命驭手调转马头,也就没看到太子下车后,往卫长离去的方向看好一会儿,才伸出手抱孩子。
  大郎搂着太子的脖子往车后面看,“父亲刚刚在看谁?”
  “莘墨和孤说有一辆车跟着咱们,我看看是谁。”太子说着话把大郎放地上,又伸手抱二郎。
  二郎好奇道:“父亲看出谁了吗?”
  “车里的人没出来,像是卫长公主的车。”离得太远莘墨看得不甚清楚,“驭手看着眼熟。”
  三郎从太子身上下来,皱着小眉头道,“那她怎么不过来?”
  “奴婢也不知道。”莘墨道,“兴许奴婢想多了,眼花了。”
  刘彻这个时期的宦官是指做官的人,宫里的宦者阉割之人占一半。太子不喜用阉割之人,他身边的闻笔、莘墨、党帛和翟砚都不是太监。
  闻笔等人经常随太子出来,要保护太子,也会些拳脚功夫,五官也比寻常人灵敏。莘墨说有人一直跟着,多半没错。
  三郎佯装天真道:“你眼神很好的。”
  “谢谢皇孙夸赞。”莘墨伸出手,“奴婢抱皇孙进去?”
  三郎摆摆手,跟个小大人似的,“我长大了,不要你抱,我自己会走的。”话音说完,隆虑公主出现在门口。
  “姑婆,姑母。”三郎大声喊道。
  隆虑公主脸色骤变,不敢置信地问,“三,三郎?”
  “哎,姑婆,是我。”三郎跑过去,就转向隆虑公主身边的小美人,“姑母,父亲说你家有好多好吃的,我饿了。”
  夷安公主下意识看她婆母,这是怎么回事?皇孙怎么也来了?
  “姑婆,姑母。”缠着太子要抱的二郎见太子不抱他,哼一声,就转身跑向站在门内的几人。
  隆虑公主回过神,大郎也到了跟前。三个孩子排排站在门外,大郎开口,疑惑道:“姑母,不进去吗?”
  “进,快进来。”隆虑公主转过身退到一旁就瞪一眼昭平君,你怎么把太子的三个孩子也请来了?
  昭平君也懵了,他有邀请太子的三个孩子?
  三个孩子没动,三郎转身伸出手,“父亲,走快点啊。”
  “不是我走得慢,是你们跑得太快。”太子笑吟吟走过来,就问,“表兄说姑母找孤有事,不知何事?”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