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公公,公公苏!——枭药
时间:2019-02-27 09:36:49

      惠明似乎有些心动,不过想了想之后,还是摇了摇头:“如今都没有如意了,何况人家好好的公府小姐,让你叫过来与我这个宫女说话?知道的是你拿四妹妹当一家人,可传出去,在那不知情的人嘴里,岂不是平白折辱了她?”
      虽然是说着宫女身份、折辱一类的话,可惠明的神色却是一派的平淡且无谓,说出的话也只是简单的说明实情,为如意的生母考虑,对自个却是并未多提。
      如果是刚与苏瑾在一起的惠明,或许还会在乎什么门当户对,身份差异,生出些担忧自卑一类的情绪来,但此时的惠明却不同,与苏公公在一起了这么久,其间连关乎生死的大事都一道经历了不知道多少次,直到最后年过花甲,先后而逝。对于惠明来说,苏瑾与她,早已是超越了这些世俗眼光、甚至父母家人的存在,对苏瑾来说,也一样是如此。
      甚至不必多提多说,只要他们两个在一处,像这些小事,不过也与上一辈子里略麻烦些的差事一般,或许会费些心力,却压根都算不上什么值得在意的大事。
      不过既然提起了这事,苏瑾便也说起了他的打算:“我昨个已与祖父说了我们的事,这会儿叫我过去,应当也就是说这个,我想着,咱们之前在这皇城里困了一辈子,过些日子,等事都办妥,咱们便去出去转转!”
      惠明眼下便也是猛然一亮,几十年的了解与默契,既然苏瑾说能办妥,她便也并没有多问,闻言想了想,便抬着头几乎带了些雀跃道:“江南!诗词里说的那么好,我其实一直都想去江南待一阵子!还有塞北草原,大漠孤烟,我都想瞧瞧。”
      苏瑾看着惠明面上鲜活的光亮,漂亮风流的桃花眸里便也仿佛装进了星光,他点点头,声音温润:“好,正好江南文风兴盛,有名的书院也多,咱们以求学之名先去江南,等再大几岁,准备妥当了,你在诗文里读过的,咱们便一处一处的去瞧。”
 
第75章 苏公公重生番外(完) …
      苏公公平行世界番外(六)
      三个月后, 惠明与苏瑾便当真去了江南。
      他们没有带太多人,除了十几个必不可少的护卫之外,家里用惯的侍从们一个都没见, 连白兰都没带, 更莫提苏瑾房里原本的十几个丫鬟, 也都让他赏了银钱,叫家里重新安置了差事。
      究其原因,自然是因为这等在公府里自小长大的家生子,这些看人下碟,逢高踩低的习惯都已或多或少的写进了骨子里, 带着他们, 苏瑾倒是无妨, 可他却不愿叫惠明平白受了委屈。
      至于白兰, 她虽然沉稳懂事,可是家里已经给定下了亲事,苏瑾与惠明这一去,回来就不知是什么时候, 白兰如今已经十九, 眼看着都快要出门,苏瑾也不愿再耽搁她。
      这么一来, 除了几个粗使的下人之外, 苏瑾身边,就只带了一个元宝。
      元宝其实是他堂弟的小厮,他的奶奶是老夫人带来的陪房, 家里在镇国公府里也是有些体面的,其实都早已被放了奴籍,算是良民,只是却不肯断了与旧主的干系,儿孙里聪慧的送去好好读书,又挑了最乖顺懂事的元宝送了回来重做奴仆。
      而这样的人家,之所以能在外头混的风生水起,其实大半也还是靠着镇国公府的面子,苏家一倒,元宝家中虽是良民没被发卖,可之后被人报复,也是日渐败落,直至最后不得不举家搬走,而元宝因为被后母不容,不愿多带累赘,正逢宫中收人,便几两银子被送进了宫里,这才有了之后的师徒缘分。
      因着这样的缘故,苏瑾才想着他家中父母这般不慈,即便这次不曾败落,日后也定是被亏待的那个,还不如跟着他更叫人放心些,便干脆去了小叔那边一遭,用两箱子的各色精巧玩意与堂弟要了他过来,打算先带去书院里一同读读书试试,若是能考个功名自然最好,若是不成,便另为他置办家业,寻个生计。
      不过这般一来,他们这一行就当真是小的小,弱的弱,若非有老公爷老夫人处处不放心,将自个的私产都给了他一半,宫中皇后娘娘也特意给赏了宫中侍卫护卫,旁人只怕当真要以为这镇国公府的长孙犯了什么大错,被赶了出去一般。
      即便有了这些,类似的风言风语也照旧在外头传的有鼻子有眼。
      不过好在苏瑾带了惠明这一去,便没有打算再长久回来,对这些闲言碎语便也并不怎放在心上,只是认认真真的叩别了祖父祖母,家中亲人,又叫惠明也去家人见了一面,连宫中的七殿下,都因着惠明不放心,叫苏瑾求了苏皇后,将现下还在宫务府的余甘往小殿下身边送了过去,又求了太子殿下日后多多照顾这个弟弟,这才算是放心。
      将京城的诸多琐事都一一放下之后,惠明便也换了一身方便行走的轻便衣裳,先坐车,后乘船,一路晃晃悠悠,不急不缓,足足用了月余功夫这才到了江南水乡。
      按着临走前的说法,苏瑾到了江南之后,便选了位于秋麓山下,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白鹭书院求学。
      他也并非一人求学,而是特意惠明准备了一份苏家表亲的身份户籍,一同进了书院。
      惠明才刚十岁,这个岁数的孩子若是不看衣裳打扮,原本就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男女之态,更莫提惠明还被剃了头,三个月功夫,只短短的长出来一两寸长的短发,苏瑾对外,只说这就是他的表亲,因为自小身子不好被养在庙里,最近还刚刚还俗归家。
      这么一说,旁人便当真没有再无怀疑,苏瑾对这等早已读烂的四书五经并无多大的兴致,他只与惠明同堂同桌,看着惠明学到了程度,他便也跟着,只恰到好处的比惠明强上那么一丝丝,夫子在上授课,他只盯着认真听讲的惠明侧颜,满面沉溺温柔,也亏得他姓苏,皇亲国戚,进书院时又拿着祖父亲书的书信,夫子们对此都是视若不见,这才没被教训责罚。
      刚开始,还有人私底下嘲笑苏瑾两个堂堂公府子弟,年纪都不算小,学问都是只比小儿启蒙略强上一些,简直丢尽了镇国公府的颜面,但渐渐的,便被他们两人不似寻常少年孩童的风姿谈吐所慑,加上惠明的起点虽低,但进步神速,不过一年功夫,便一并已从丁堂升至了乙堂,这样的议论才渐渐销声匿迹,不光得了许多同窗们的敬佩友谊,就连几位夫子,都看出了两人,尤其是苏瑾的可造之材,整日有意无意的劝说他这般年纪,还是要专心读书,考取功名为上,莫要整日的沉溺小儿情态,耽搁了自个,更是害了还年少无知的表弟宋惠明。
      没错,纸里包不住火,更莫提苏瑾与惠明整日的同进同出,压根就没怎么遮掩过,时候一长,他们“兄弟”两个,乃是断袖分桃的事,便也已成了众人心知肚明的事。
      不过叫夫子们失望的是,他们苦口婆心的谆谆教诲并没有点醒苏瑾,甚至反而变本加厉,在第三年时两人竟然连正经课业都不再怎么放在心上,倒耗了不少心力去钻研书画骑射的小道,空闲之时,更是常常一并出入起了各色诗会文会,花街柳巷,传出了些不登大雅之堂的“才名”来。
      这般再过一年,夫子们又劝他们下场考取功名,苏瑾且罢了,可惠明身为女儿身,即便学问身份都没什么问题,可若是下场,一搜身便会暴露,自然是立即拒了,苏瑾见惠明不能下场,他也婉拒了夫子们的劝说。
      到了这个时候,惠明这些下场才需的八股经义也没了多大兴趣,加上随着岁数渐大,身条渐显,平日也有诸多不便,在书院里多待也已没了太多必要。
      苏瑾见状,与惠明两人商量过后,因为不愿隐瞒一世,便在私下设宴,请了七八位平日里相熟的同窗友人,惠明也重换女装现身,与众人说明端详,坦白赔罪,也说明他们二人之后便打算,好好游览这大好河山,众人惊诧之后,便也纷纷欢笑释然,既为送行,又是道贺,闹了半晌,乘兴而来,大醉而归。
      两人离开书院,正欲动身,便又得京中传信,只说宫中皇后娘娘身子愈发不好,临去之前,想要再见他这个侄儿一面,苏瑾见信,与惠明一道快马加鞭,回了家中。
      早在苏瑾下江南前,宫中苏皇后便从老公爷口中知道了苏瑾的来历与前情,若非如此,她必也不会同意最心爱的后辈这般几年不归,直到此刻身子实在撑不住,她记挂苏瑾,又感激他这一辈子诸多筹谋,保下了苏家与太子,且心疼他为了惠明不顾前途,至今还只是一介白身,在苏瑾回来之后,召见了一次二人,次日,便与陛下请旨,只说瞧着惠明便心生喜欢,想要收她为义女,封为郡主,赐婚与苏家。
      宣德帝与苏皇后是共患难过的情分,伉俪情深,更莫提苏皇后如今还危在旦夕,这么些许小事,自是无有不应的,当下便下旨封宋惠明为端和郡主,苏瑾拜郡马都尉,赐玉带、裘衣,财银万两,且因着苏皇后不放心,又令礼部与宗人府日夜准备,赶在了一月之后便办成了两人的大婚。
      就在苏瑾与惠明大婚的三日之后,苏皇后再无牵挂,溘然长逝。
      苏皇后去后,太子殿下悲痛不已,之后便谨遵母命,坚决要按着祖制,为母守孝三年,再不问世事,只深居东宫,整日的清心寡欲,闭门读书,如此一来,陛下赞其纯孝,父子之间反而越发亲近。
      直至宣德三十三年,陛下突发急病,卧床不起,太子床畔事必躬亲,尽心侍疾,陛下感其心意,加上听闻太医启奏,这病只能静养,不可劳累,否则危机寿数,一年之后,便主动禅位与太子,改元乘乾。
      而在这个时候,苏瑾与惠明,便早已在去往了塞北草原的路上,夫妇两个随心游览四处名胜,若有合心意的,便在当地停留小住,或参宴赴会,广邀名士,或隐姓埋名,体验民俗百态。
      二人此生共孕二胎,一子一女,皆是聪明伶俐,在因为怀胎生子,而不得不归家静养的几年里,夫妻两个闲来无事,一时起意,决定将多年来的游历见闻编纂成书。
      一本书,断断续续,耗时三十余年,历经多次删补修改,直至两人年近花甲,一本《端和游记》才终于著成,因为两人并未大肆宣扬,刊印之后,初时反响不过寥寥,但时候久了,便渐渐广为流传,常有闺阁儿女细细翻看,不单为看各地的名胜风景,民生杂谈,更是羡慕书中细节随处可见的恩爱缠绵,这般神仙眷侣,也在后世留下了一段佳话。
      《苏公公,公公苏》/枭药,全文完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