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名著]名侦探玛丽——红姜花
时间:2019-04-07 09:14:35

  玛丽一笑:“就说是菲利普·路德请他去的,我以我的笔名保证,他不会白虚此行。”
  如此关心工人们的生活,见到桑顿先生工厂里条件,这位先生一定会感慨不已吧。
  甚至是,玛丽觉得,他会把这样的改善刊登在报纸上——哪怕不是《泰晤士报》,其他任何报刊都可以,他本人的名字就自带影响力。
  这样的话,说不定能把米尔顿的工厂条例推广开来呢。
  “我会转告他的。”
  霍尔主编没有多问,他点了点头,见玛丽放下了报纸才开口:“还是来谈谈正经事吧。”
  和主编谈的正经事,自然是第二篇故事连载了。
  玛丽闻言勾了勾嘴角,也不多言,直接把手中的文稿递给了主编。
  主编一眼就看到了文稿之中的印刷体,他颇为惊讶地露出笑容:“打字机,是吗?”
  玛丽:“感谢我的姐夫提供了主意,他看真是解放了我的双手。”
  虽然二十一世纪流行的qwerty键盘和现在的打字机完全不同,玛丽还是适应了好一阵才习惯了维多利亚时期的打字键位。但不论怎么说,打字总比手写要方便多了。
  这大大提高了玛丽的效率,否则的话,她还真不知道要改多少遍稿件呢。
  霍尔主编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翻开了文稿。
  不薄不厚的打印稿第一页只印着新连载的名字——《狂欢之王》(the kingcarnival)
  作者有话要说:  换标题,换标题,换标题0v0!
  上一章有姑娘说克系背景下克苏鲁怎么会是邪教,关键在于……我都说了这篇文是唯物主义背景了啊,哭笑不得。也有妹子点明了维多利亚时期有很多降灵会之类的组织团体,神秘主义和不可知论在十九世纪依然非常流行,想写点恐怖元素的东西那太方便了。退一万步讲,纯唯物主义现代社会背景的克苏鲁系悬疑还有一部hbo的《真探》呢,对非本格推理,警探不装逼不搞基本演绎法不搞犯罪心理学的悬疑作品感兴趣的话,推荐姑娘们去看看,《真探》可以说是我心中悬疑剧top3了。
  不懂克系的姑娘也没必要百度,只是涉及了一些设定和元素,不牵扯剧情和真正世界观的,大家知道第二个案子不是经济案是刑事案,而且是个大案就好了hhhh
 
 
第70章 作家真辛苦02
  玛丽第二篇小说的名字叫《狂欢之王》。
  灵感自然是来自于休·杰克曼的电影《马戏之王》——虽然这部电影的英文原名是“最伟大的表演者(the greatest showman)”, 但玛丽直接为盗窃案的主人公冠上了“国王”的称呼。
  在二十一世纪,这类标题满大街都是,但维多利亚时代的不少欧洲国家还存在着国王呢。不过反正叙述的故事就是以营销为中心, 不同于谋杀案和其他类型的刑事案件,玛丽吹起牛来也毫不客气。
  《连环杀手棋局》为菲利普·路德的探案经历画了一个很好的起点:虽然总体来说关注度算不上异常火爆, 但阅读了故事的人,对于凶手过于“细致”的作案手法和心理描写褒贬不一。
  换成二十一世纪的网络文学水平来说, 玛丽现在还是那种点击不多、收藏不高,但评论区内各个发言都是长篇大论的写作风格。
  算是个很好的开头了吧!
  趁着这个机会,第二篇连载自然要把噱头摆在最明面上。
  “《狂欢之王》,”霍尔主编当即失笑出声, “你实在是太过大胆,玛丽小姐。”
  “不合适吗?”
  “合适,这可真是太合适了。”
  说着, 他从眼镜盒里拿出自己的镜架, 不急不缓地戴上:“你可以斥责巴纳姆过分公关、可以说他用谎言做宣传, 甚至可以说他是十足的骗子。但你要说他给大家带来的狂欢是一顶一的,连最严苛的评论家也不能指出问题来。”
  玛丽勾起嘴角。
  “我知道选用p.t.巴纳姆作为原型素材有些冒险,”玛丽说道, “但我个人很满意自己的改编。”
  “我相信你的水平。”
  霍尔主编欣然点头:“但想来谦虚的你如此自信, 让我不禁开始期待了。”
  故事一开始, 便是菲利普·路德收到了一封来自巴黎的电报。
  路德侦探是一位彻头彻尾的英国人,纵然破案的名声很大,也断不至于让人没事跨过英吉利海峡来求救。
  收到异国的委托, 菲利普·路德还没仔细查看电报的内容,心中就明白了大概:请求他从伦敦赶去巴黎破案,委托人的目的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看中了他那名侦探的头衔。
  而查阅电报后,他的猜测果然没错。
  这是一封来自于巴黎警方的官方请求,说是正在欧洲进行巡演的著名马戏团老板普鲁托,在抵达巴黎、第一场演出时,当着全部观众的面隆重宣布,在巡演巴黎站的最后一天晚上,他会将位于卢浮宫的《蒙娜丽莎》于马戏团中展出。
  名画外借并非是一件值得大家议论的事情,然而匪夷所思的是,巴黎政府可从没说过要将《蒙娜丽莎》借给普鲁托的马戏团展出——哪个展览馆会将艺术品借给马戏团表演充当噱头?几乎是第二天一大早,卢浮宫的馆长发表了声明:绝对不可能把《蒙娜丽莎》借给普鲁托,除非他偷!
  这一声明,可让整个巴黎都炸了锅。
  难道普鲁托和他的马戏团,打算去偷《蒙娜丽莎》?!
  路德接到的电报里,极其简短的字句中处处透露着警方的为难:抓吧,他们没有证据。普鲁托也没有说直接去偷画作呀,万一这不过是个宣传噱头,拿出来的可能是伪作或者真人打扮成蒙娜丽莎也说不定。
  可是不抓吧,整个巴黎的舆论讨论越来越热,闹得沸沸扬扬,万一《蒙娜丽莎》真的丢了,他们担不起这个责任啊。
  而现任的巴黎警局副局长,早些年同路德和他尚未去世的太太有过一面之缘。得知他刚因为连环杀手案件从丧妻的悲痛中重新振作,思来想去,于是请他来看看情况。
  副局长话说的特别好听:若是有案件,你也不会闲着;若是没有案件,就当我请你来巴黎游玩几天。
  而在路德看来,马戏团老板这种不说明白的“厥词”,十有八那个九不过是为了卖票而想出来的噱头。
  欧洲巡演是普鲁托马戏团的最后一站了,总得搞出点大动作收尾才好。就算是打虚假广告又如何,反正票已经卖了出去,演完就走,之后的骂名和攻击也不过是位轰轰烈烈的演出增添了一份反向传奇罢了。
  但是路德刚结了连环杀手一案没多久,他在家左右无事,一闲下来免不了回忆起同妻子恩爱的时光,因而没怎么犹豫,还是答应了副局长的邀请。
  看到这儿,霍尔主编颇为感慨地开口:“我已经能预见到第一期连载时,那些看菲利普·路德不顺眼的评论家们会如何批判了。”
  “因为噱头太多?”
  “因为这一眼看过去,就知道马戏团老板的原型是巴纳姆本人。”
  可不是吗,所以玛丽才在为盗窃案找动机时,废了不少思路啊。
  一开始她在想,要是想找一个合理的动机还是挺容易的——要马戏团老板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人不就行了。
  玛丽想过是为了重病的爱人筹募资金,也想过是为了麻风病、身体畸形的孩子们建立治疗基金。但跳出小说框架,联系现实想来,在所有人都知道原型是谁的时候,给故事里的形象强行增添原型没有做过的好事,多少有种“刻意洗白”的意味。
  要是写的太过火,说不定还有人以为菲利普·路德这是收钱执笔呢。
  于是马戏团案又陷入了玛丽写连环杀手案时同样的麻烦中,那就是想起来容易,真正落笔时可让玛丽冥思苦想了好一阵。
  不过好在,最终她还是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动机。
  自古以来,无数作家落笔创作时,都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主人公遭遇无解的困境时,该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就是设置另外一个困境。
  玛丽放弃了在巴纳姆本人身上寻找美好品质的想法,她的思路一转,转到一个直接又有效的方案上:让马戏团老板普鲁托成功拿到真正的《蒙娜丽莎》,在巡演的最后一晚公开展览的方式,就是在虚假的盗窃案上,套一个真正的盗窃案。
  于是故事线索立刻变得清晰明了起来了。
  事先得知有人确实打算偷走《蒙娜丽莎》的马戏团老板普鲁托,没有将盗贼的计划告诉警方,而是化成了一场属于自己的、盛大的狂欢。
  普鲁托当众宣布《蒙娜丽莎》离开卢浮宫的日期,无异于给了盗贼一个完美的时机去偷出画作,不论画作是谁偷的、有没有展出,只要《蒙娜丽莎》在那天消失,所有的罪名一定会被归咎在马戏团老板身上。
  但与此同时,他找来了路德。
  路德在追查案件过程中,为了钓出真正的盗贼团伙,不得不将计就计,说服了巴黎政府将画作出借给了普鲁托。
  这是个两全其美的方案。
  马戏团老板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他真的在欧洲巡演的最后一晚,让美丽的空中飞人小姐,在半空中高高举起达·芬奇的著名作品;而蹲守在卢浮宫的菲利普·路德和警察们,也顺利地抓住了准备白占便宜的盗贼。
  这样既没有洗白马戏团老板赚钱的动机,也没有将其污名化一位居心叵测的贼。最终结局时巴黎的人们看到了自己想要的表演,看到老板兑现了诺言,并且普鲁托甚至拉着菲利普·路德亲自上台,当众宣布大名鼎鼎的侦探在大家观赏表演的过程中,已经抓住了真正的盗贼。
  一场彻夜的狂欢由此点燃,可以说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了。
  与此同时,玛丽也没忘记自己的初衷。巴纳姆的马戏团成员里既有黑人,也有亚裔,更有身怀缺陷的残障人士。
  在案件调查中,这些马戏团成员们纷纷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帮了路德不少忙。
  比起普鲁托本人,她花在马戏团成员身上的笔墨要多得多。玛丽不认为自己的描写能够让十九世纪的人们迅速注意到存在于社会上的各种歧视和隐匿在社会阴影下的边缘群体,但她多写一点,总归是比不写好。
  《狂欢之王》一案同样不长,和上一篇一样大概五万词到六万之间。
  但这次霍尔主编在阅读完稿件时的神情,让玛丽知道比起《连环杀手棋局》,他明显更喜欢《狂欢之王》。
  “我本以为你会来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主编放下手稿笑道,“却没想到你为路德侦探的履历上又增添了一份大案的功勋。”
  玛丽的确想过凄美的爱情故事,但她并不是个心思细腻感情充沛的姑娘,玛丽觉得自己还是取自己擅长的方面比较好。
  “善于描写感情的作家很多,”玛丽眨了眨眼,“我还是不要自取其辱了。”
  “请不要妄自菲薄,小姐,”主编回道,“路德侦探和亡妻的爱情虽然着墨不多,但着实能够让人感受到二人感情很深。不过案件描写确实是你擅长的部分,这次的盗窃案没有那么多推理悬疑的过程,但有了马戏团成员的加入,变得十分新奇有趣。”
  玛丽也是为了有趣才加上这层环节的。盗窃案的侦破可不如凶杀案那样惊险刺激,然而让杂技女郎去套取信息,让表演独轮车的侏儒去偷听盗贼团伙的秘密,这样的情节设置看下来,也算是紧扣“狂欢”的主题了。
  如果说《连环杀手棋局》一案因为涉及人命显得沉郁严肃,《狂欢之王》的风格则因为马戏团的背景变得绚烂浪漫。
  有了第一次的过稿,玛丽多少也有点底气。
  听到霍尔主编的夸奖,她大胆开口:“那我就假设,你喜欢这个故事啦。”
  主编:“我当然喜欢,你的进步很是明显,玛丽小姐。要说还有什么有疑问的话,就只有你的稿费了。”
  说着霍尔主编掂了掂手中的文稿:“第一篇故事的反向令人惊喜,接下来《狂欢之王》可以给你更多的版块,用三期连载完。至于稿费……”
  “请讲。”
  “十英镑。”
  玛丽绽开笑颜。
  《连环杀手棋局》的稿费是十二英镑,霍尔主编夸了这么久,怎么可能比第一篇还低?于是玛丽也不着急,更不上当,就那么笑眯眯地等着主编说下去。
  见她沉稳的很,主编很是满意。
  “十英镑一期,并且这是底数,”他宣布道,“我打算预定你接下来所有的创作,玛丽小姐。但凡是你的稿件,只要投到《海滨杂志》来,我承诺给你不少于十英镑一期的稿酬。并且待你完成第三篇或者第四篇连载后,我也可以推荐出版商给你,将菲利普·路德的故事集结成书,你觉得如何?”
  也就是说,单单《狂欢之王》一篇连载,她就可以拿到三十英镑了!
  不仅如此,主编承诺的是最低十英镑。如果《狂欢之王》的反响不错,玛丽甚至可以和霍尔主编讨价还价,争取第三篇连载的稿费更胜一筹。
  尽管知道霍尔主编是生怕玛丽被挖走才开高价,可如此优厚的条件,玛丽哪有拒绝的道理?
  “那便希望《狂欢之王》能得到更高的反响了,”玛丽笑道,“免得辜负了你的期待。”
  “我相信自己的眼光。”
  霍尔主编摘下眼镜:“对了,我听说菲茨威廉·达西先生找到了自己的真爱,而这位幸运的小姐刚好就是你的姐姐?”
  玛丽:“我倒是觉得,是达西先生更幸运一些。”
  霍尔主编不禁莞尔:“倒也是。虽然我和达西先生只是简单见过一面,但能够让他坠入爱河的小姐,自然是完美无缺。那得恭喜你的姐姐了,玛丽小姐。”
  “我会转达的,”玛丽说着开口,“既然你认识达西先生,他们的婚礼你会去吗?”
  “我离开伦敦,杂志谁出呢?”
  霍尔主编眨了眨眼:“顺路替我转达祝福吧,小姐,听说彭伯里庄园的风景如画,是个度假休息的好地方。”
  确实是个好地方。
  但玛丽却笑吟吟地开启了另外一个话题:“是的,我很期待彭伯里庄园的风景,但在那之前,我还有一件事需要在伦敦做完。”
站内搜索: